Ⅰ 哲学上物质的概念
你的问题抄是关于“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的。
你手里拿个具体的苹果,具体的苹果是不是“苹果”(概念中的),当然“具体的苹果”不能等于苹果,但任何一个“具体的苹果”也是“苹果”,所以任何个别的、特殊的物质(例如石头)也是物质。
哲学上说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其实是说物质是世界的普遍性的抽象,并不是说世界是由“物质”变的!也不是说有一个单独存在的东西叫“物质”。
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实际是说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万事万物的总和的抽象,或物质是客观存在着的万事万物的抽象的总和,
这个总合不是简单的相加和并列,而是抽象。
简单的说,特殊中蕴含普遍,普遍通过特殊表现,没有脱离普遍的特殊,也没有脱离特殊的普遍。
Ⅱ 哲学中事物与物质的定义各是什么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事物是人类为了实现生存发展的目的,通过日常的认识实践活动,从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抽取出来的,包含一般物质和具体形式两个组成部分,具有约定俗成的语言名称,相对独立存在的对立统一体或矛盾体。
物质具有相同的属性(共性)即时间、空间及数量属性。从而,能够被人的意识所感觉、感知或者说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是世界的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是各种事物共同具有的客观实在性规定,是人通过大脑的思维,从各种事物中发现和抽取出来的绝对抽象事物。同时,它又是具体事物,物质即实物性物质和能量性物质都统一于基本物质,即能量子[参独创性见解]。能量子及其高级形态,都具有质量和能量,即具有时、空、场的规定性和场、力(能)数量规定性。
事物同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混沌自然、同人类的认识实践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没有以各种方式作用和影响人的混沌自然,没有作为认识主体的个人在混沌自然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的认识实践活动,就没相互区别、具有一定边界、限制和规定的个体事物从混沌自然中被发现、界定、彰显和抽取出来。
Ⅲ 哲学上的物质
在哲学上,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如何理解呢?
首先,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唯一特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弊端和局限,明确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与哲学物质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弄清楚“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关系
客观实在的内涵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范畴。其外延是指除意识外万事万物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现象。意识以外的所有事物、现象都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不管物质的形态。结构和属性如何干变万化,但其客观实在的属性却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不变的,因而具有永恒性和绝对性,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共有的特性。
我们日常所说的“客观存在”是既指一切客观事物的存在,也包括意识的存在。对象化的意识,即意识作为主体认识和改造的对象,对于主体而言是客体,因而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我们常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思想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的客观存在指的就是一种意识现象。而客观实在是不包含任何意识现象的。 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具体的,多变的,易逝的,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存在状态,不同的性质和特征,而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特性和惟一共性,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的共性,是绝对的,不变的,永恒的。
Ⅳ 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
哲学上的物质其实是针对绝对时空而言的,揭示的是物质的真正本质。我们可以认为哲学上物质的完整含义是:“物质是在绝对空间中占有体积,具有质量、能量和信息,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既不能被创生,又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则是相对时空中的物质,认为看得到摸得着或通过仪器直接观察到的在相对空间占有体积,具有有质量的就是物质,它运动的速度不能低于光速,还可以在相对空间长时间静止,甚至能被消灭或创生,因而有物质湮灭和质能转换的说法.
Ⅳ 请问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是什么哦
哲学意义上的物质有几层含义:
1 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物质是自存的实体
3 物质是我们感知到的现象的原因
Ⅵ 哲学中的物质 哲学中的物质有哪些
物质是一个名词,是存在。“你”是物质的一个具体形态,但你不能代表物质,也或说你不能称得上是物质。
Ⅶ (哲学上)什么属于物质的范畴
想明白就看下面这段话: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分析: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指出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相对于意识现象来说只有物质现象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称“唯一”。这也是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凡是物质现象必然有客观实在性。无论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也不管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是自然界中的还是人类社会中的;只要具备了“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客观实在性”是所有物质现象的共性。不具有这一属性的就是意识范畴。“客观实在性”是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物质现象的依据。如有人提出:“我的思想不依你的意识为转移”,于是得出思想是“客观”的结论。并且为证明这一结论的正确性给所谓“客观思想”取名为:“客观存在”。因为不敢取名叫“客观实在”,结果叫了“客观存在”。“物质的当然还是物质的,而意识的也成了物质的”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是拉美特利的哲学在21世纪的再现。
2、哲学中的物质是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共性,不是指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只是这一共性的载体。所以我们把自然和社会中万事万物叫物质现象或物质的。很多人没有搞清这一点,说明他还不知道什么叫哲学。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一般问题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哲学上“物质”定义以及“矛盾”的定义,都必须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不能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能把哲学上的“矛盾”等同于生活中的矛盾。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明白了哲学。
3、“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说明物质具有独立性,意识没有这种属性。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但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就算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也是要加上“相对”二字的。“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也意味着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会使物质现象发生变化的,但通过人的意识指导下的物质行为可以改变它的存在状态或具体形态。“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是理解物质定义难点所在,有人提出:一条不好走的路,他想变得好走一些,后来政府真的修了这条路。于是得出:这路变得好走是以他的意识为转移的结论。试想这个人或政府主要领导就是单纯凭“想”而不实际去做,路会不会修好?这个修路的过程是物质运动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意识活动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有意识指导的过程。意识的指导和单纯的意识活动是不同的。
4、“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说明: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这是可知论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是认识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然后才发现了他们的“客观实在性”这一共性。这正是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认识规律。但这种“客观实在性”无论是人们认识事物之前还是之后,它都以具体物质形态做载体而呈现着自己的属性。
Ⅷ 哲学上的物质是什么怎么来的内涵又如何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它解释为 不依赖于意识而又能被意识所反映的一切客观实在 注意是 实在 而不是存在 比如毛泽东思想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了 但它不是物质而是意识 只有客观实在才是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