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人格的社会学解释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人格的社会学解释

发布时间: 2021-03-21 05:56:14

『壹』 社会学中个人的人格和角色技能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在广 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 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由于成年人生活中同样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因此,社会 化不仅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 程。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人格 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 迄今为止,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它们是:初始 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这五种 类型,有的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比如初始社会化;有的则是不一定会 经历的,比如再社会化。 由于社会化关系到个体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延 续,社会结构的维系和发展,不言而喻,它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现在:第一,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 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第二,文化具有完善个体 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 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 会规范的社会人,而为什么猪、狗、牛、羊等动物不能呢?这说明, 社会化需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经过社会化而成为 社会人的。另一方面,那些“狼孩”、“猪孩”和“熊孩”,具备了 人类的生物条件,为什么最终却只能像动物一样爬行和嚎叫,而不能 成为正常的社会人呢?这说明,社会化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离开 这些条件,即使具备了生物条件的人类个体也不能成为正常的社会人。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在生物界中,只 有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化的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类社会生 活,人以外的其他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类特有 的生物素质,社会化的活动就无法进行。这种社会化所依赖的生物基 础主要在于人类具有经生物进化和人类长期劳动实践而形成的高度发 达的大脑。人脑在容量和结构上与其他动物有很大差别,从而使人脑 在功能上大大超过动物的脑,形成了人类具有接受社会化的一系列潜 在能力。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 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 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对于一个 健康、正常的儿童来说,其社会化过程的完成还有赖于他所处的环境 中是否具备社会化所必需的这些社会条件。如果剥夺了某些必要的社 会环境条件,个体社会化必然出现重大缺陷而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

『贰』 人格到底是什么

你这里的人格指的是为人的信誉和名声。

理学中的人格有如下解释:

人格,英文personality,这个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好比我们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心理学借用了这个词,使之成为一个专门的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各自扮演的角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把人格比喻为面具,好象是一种亵渎,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个比喻的贴切。
那么什么是人格?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定义,莫衷一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说法。人格心理学家阿尔波特说:“人格乃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身心体系”;艾森克说:“人格乃是决定个人适应环境的个人性格、气质、能力和生理特征”;卡特尔说:“人格乃是可以用来预测个人在一定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种意义上说,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若脱离了社会,不与人们交往,也就谈不到人格,至少不是健全的人格。就像初生的婴儿只能算是个体,还没有人格;人格乃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人际关系的结晶。所以,人格乃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倾向性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只是从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殊方面去研究它。

『叁』 请问人格该怎么样解释

人格
personality

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人格有生理类型和心理类型两类。生理类型分类如古希腊体液的气质分类、中国古代阴阳25人分类、E.克雷奇默的体型分类等。心理类型分类如荣格把人分为外倾和内倾两类;E.施普兰格尔把人格分为理论、经济、艺术、社会、政治 、宗教6型。这些是根据人的思想、情感、感觉、意志等特点来划分的。
有代表性的人格理论有以下几种:①特质理论把人格当作许多个别特点的组合。认为对一个人的描述如能确实代表此人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特点,它也预示在另外的场合下他将会怎样表现。这种行为的一致性和倾向性可概括为某人的人格结构,即特质,它是人格最基本的测量单元,也是行为不同于他人又相似于他人的原因。②精神分析人格理论创始人S.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意识只占心理生活的小部分,是浅层的经验部分;无意识是深层的、更重要的部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主导和决定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一动力组织,其能量的来源是“里比多”(即性力)。心理性欲的发展阶段也就是人格的发展阶段。任何阶段的发展阻止或停滞都会对个体的人格产生持续的后效。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格的本能和生物方面,受到其他新精神分析论者的批评和修正。他们强调社会及文化因素的决定性影响,被称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历史学派”。③现象学人格理论把注意力集中在个人的当前和未来。如C.罗杰斯强调人的功能的完善性;A.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观点等。他们都强调个人是如何知觉和解释事物的,都重视个体对世界的独有的观点。

『肆』 人格的内涵包括哪些

人格是指一个人对内外环境刺激所持有的反应方式(或态度)和行为模式”,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性格、气质、素质、兴趣、爱好、才能、能力、智力、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责任心、荣誉感等等。
“人格”:反映一个人真实、恒定的对社会的态度。从社会学观点看, 人格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按照伦理学观点,人格是指人在道德品质上的善恶程度;从法律学观点去认识,人格是指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在一些心理学 人格表示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必须从人的本质即人的本性着眼。人格是人作为人的资格, 这种资格直接源于人的本性,人是由于具有了人的本性才成其为人、才具有作人的资格的。 人的本性确指人的“内核”,人格指谓人的“含核之果”。
因此,在我看来,人格是人作为 人的资格,是人的本性的统一的、综合的表现。 
人格是指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具有特徵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它可以区分每个人和他人之不 同,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情境中具有持久性。

『伍』 社会学,怎么解释

社会学是具体地研究社会主体、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学科。
1、社会学和社会哲学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
2、社会学和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等学科是并列关系,统称社会科学;或者说,社会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陆』 人格的两种解释是哪个著名学者指出的

是弗洛伊德说的。
"人格"一词可做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里的个性,主要指气质和性格。二是社会学里的品格。前者是个体的差异,即人格的个性特征。但两者又密不可分,很难区别人格的个性特征和品格特征。教师的人格,即体现着教师之间的个性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性等。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迹氦管教攮寄归犀害篓我观念等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柒』 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格

在社会学中,“社会化”是一个有着特定内涵的专门术语。在广 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 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 生活的过程。
由于成年人生活中同样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因此,社会 化不仅仅是青少年时期才会面临的问题,而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 程。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文化的角度、人格 发展的角度和社会结构的角度。
迄今为止,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它们是:初始 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这五种 类型,有的是人生必须经历的,比如初始社会化;有的则是不一定会 经历的,比如再社会化。 由于社会化关系到个体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延 续,社会结构的维系和发展,不言而喻,它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 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现在:
第一,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 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二,文化具有完善个体 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 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二节 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 生物个体的人经过社会化,能够成为具备社会知识、掌握社 会规范的社会人,而为什么猪、狗、牛、羊等动物不能呢?
这说明, 社会化需要一定的生物条件,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经过社会化而成为 社会人的。另一方面,那些“狼孩”、“猪孩”和“熊孩”,具备了 人类的生物条件,为什么最终却只能像动物一样爬行和嚎叫,而不能 成为正常的社会人呢?这说明,社会化是需要一定社会条件的,离开 这些条件,即使具备了生物条件的人类个体也不能成为正常的社会人。 个体的社会化是以人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在生物界中,只 有人类个体能够接受社会化的训练而具备社会属性并参与人类社会生 活,人以外的其他动物则没有这种能力。也就是说,离开了人类特有 的生物素质,社会化的活动就无法进行。这种社会化所依赖的生物基 础主要在于人类具有经生物进化和人类长期劳动实践而形成的高度发 达的大脑。人脑在容量和结构上与其他动物有很大差别,从而使人脑 在功能上大大超过动物的脑,形成了人类具有接受社会化的一系列潜 在能力。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系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 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 这些主体主要 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对于一个 健康、正常的儿童来说,其社会化过程的完成还有赖于他所处的环境 中是否具备社会化所必需的这些社会条件。如果剥夺了某些必要的社 会环境条件,个体社会化必然出现重大缺陷而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