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社会学关于收入差异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社会学关于收入差异

发布时间: 2021-03-20 21:56:13

『壹』 如何看待收入分配差距

我国政府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现实背景是收入分配领域的高低差距越来越大。但由于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困难重重,动议刍议八年过去,至今未果。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使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种差距越来越大,贫富悬殊不断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有关统计显示,当前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首先表现为不同社会成员个体(家庭)之间收入及财富占有状况的差异,特别是高低收入层的悬殊。从城市居民内部的情况看,根据2011年第三季度多部委的联合调查结果,在城镇调查户八月份的收入中,按户人均收入由高到低的五等份分组,百分之二十的高收入户收入占到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二点四,百分之二十的低收入户则仅占百分之六点五。从人均收入情况看,百分之二十的高收入户人均收入为1300元,百分之二十的低收入户为998元,高低之比达八比一。最高百分之十收入户与最低百分之十收入户人均收入差距更大,人均收入分别为一千七百一十七元和八十二元,收入比高达二十一比一。农村内部的高收入分化情况与城镇相似,百分之二十的高收户人口拥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全部纯收入。 不仅居民即期收入差距极大,受收入持续存在较大差距的影响,不同居民家庭之间的财富占有状况更为悬殊。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在城市,截至一九九九年六月末,拥有金融资产量最多的百分之二十城市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量占全部城市居民金融资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五点四,户均拥有金融资产十四万六千六百一十五元,而最低百分之二十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百分之一点五,户均为四千二百九十八元,高低之比高达三十四比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研究”课题组新近推出了题为《改革以来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报告,在综合了大量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从一个收入差距不大,甚至较为均等的国家演变为收入差距相当突出的国家;而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现实,应该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 国际上通行的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为“基尼系数”,它表示百分之一人口所占有的社会财富的比重,如基尼系数为零点五,即说明百分之一人口占了百分之五十的社会财富。在改革之初的一九八零年,世界银行估计中国大陆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百分之零点三三,不仅整体上差距不大,在城市内部及农村内部甚至还相当均等。到一九八八年,根据有关学者的抽样调查,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已上升至零点三八二。进入九十年代后,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表明,一九九六年中国城乡合计的收入基尼系数为零点四二五,一九九八年则进一步上升至零点四五六,而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看法,基尼系数超过零点四就已属于非常不平等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上述数据表明当前中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已经到了非常大的程度。专家分析说,零点四五六基尼系数仍可能低估了中国当前的实际差距水平,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通常会被大幅度低估甚至根本无法了解: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则往往被高估,比如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收入不仅总体上很低,而且其收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必须用于生产性投入,真正可供消费的收入无疑更低。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于谁是中国最富有和最贫穷的十类人进行划分,其结果是,中国目前最富有的十类人:一、私营企业和个体户;二、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人员;三、股市上的成功者;四: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五、有技术发明的专利人员;六、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七、部分新经济的CEO;八、部分律师、经纪人和广告人员;九、部分归国人员;十、部分学者、专家。 目前中国贫穷的十类人:一、失业人员;二、下岗人员、三、离退休人员、四、进城务工无着落人员;五、城市特贫户;六、农村中的贫困户;七、企业效益不好的职工;八、意外风险的承受者(如负债者等等);九、部分乡镇企业初级体力劳动者;十、社会流浪人员。 对于中国目前出现的贫富悬殊现象,社会上引起不少争论。不过,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民政部政策谘询组顾问李强指出,贫富悬殊大是改革之后出现的,因此,要从改革本身找原因。分配政策的引入旨在奖勤罚懒,而实行市场机制后出现了激烈竞争的关系,市场上也完成了初次分配。但公平并不是第一次分配就完成了,它还需要税收等再次分配来实现。库兹涅茨的倒U形曲线理论通过数据研究发现,人均收入低,贫富差距就大。 市场发展初期,由于像失业保障、退休等一系列保障体系没有实现,仅通过一次分配当然差距就大。另外,中国本身地区差异就大,古老与现代在今天同时并存。这种差距不仅今天有,甚至几千年前就有,这种极大的不平衡只是被计划经济所掩盖,改革则使它重新浮到水面上而已。 中国现阶段正进入市场转型期,其核心是群体进入市场,出现了腐败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这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还应看到,在中国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原始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同时并存。由此可见,收入差距、贫富悬殊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足为怪。今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多次分配机制的形成,这种现象自然逐步淡化。
希望采纳

『贰』 收入差距的大小与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是成反比的。收入差距越大,财富分配越不均匀,就导致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降低,比买房子,如果贫富差距大,那么富人都买别墅,穷人都买平房,中等档次的房屋就无人购买,而此档次的房屋都是利润相对平均,是地产公司的主要利润产品。如果贫富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富人手中,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根本就没有购买能力,只靠那么一点点富人如何能够担负整个社会的总体消费呢?我建议在此类问题上采用极大值的假设方法考虑会比较容易理解。

『叁』 做一个社会学学者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好吗收入高吗有多少

社会学家是一种观察和分析社会的方式,他是一个研究者,进行一些研究来理解并解释他所生存的这个社会,或其他社会。这要求他进行多年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家是一种职业,就像Bourdieu, Passeron et Chamboredon所描述的那样,他描写、思考社会而且进行思考和分析工作。

社会学起源於19世纪末期,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1][2]与批判分析[3]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家通常跟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一起并列於社会科学底下来研究。因其兴起的历史背景,社会学研究的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生活实态,或是当代社会如何形成演进以至今日的过程,不但注重描述现况,也不忽略社会变迁。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广泛,小到几个人面对面的日常互动,大到全球化的社会趋势及潮流。家庭、各式各样的组织、工厂等经济体、城市、市场、政党、国家、文化、媒体等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这些研究对象的共通点是一些具有社会性的社会事实。虽然「社会性」的定义在不同学派之间仍有争执,但社会事实外在於个人,且对个人的行为跟认知有影响,这一点是大致上为社会学者所共同接受的。

社会学家想当比较难,但收入应该不错。好的社会学家月薪应该有1至2万元

『肆』 社会学以什么为单位来核算人们生活的支出和收入

财政补助支出自然是指来源于政府财政部门的拨款安排的支出,补助支出指本级财政按财政体制规定或因专项需要补助给下一级财政的款项及其他转移支付的支出。包括税收返还支出、按原财政体制结算补助给下一级财政的款项、专项补助、临时性补助。
财政补贴是政府什么支出的一种形式,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从政府角度看,支付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经济状况较之。

『伍』 社会学家指出,收入和社会地位不同的人都能有各自的什么

各自的生活,各自的朋友圈,各自的目标,各自的发展,只是社会地位不同被局限了。

『陆』 社会学-阶级,阶层,社会分层的三者之间的差异

社会分层是一个统称,社会分层下有马克思开创的阶级划分和韦伯开创的阶版层划分两大类。可权以说,社会分层与另外两个词是总分关系。
阶级与阶层都是讨论社会不平等或社会差别,探索是什么社会因素决定了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平等分布或分配。其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阶级分析理论主要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形式来划分阶级的,这被认为是经济决定论的划分原则;阶层则强调身份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文化决定论的划分原则。第二,在划分标准上,相对于马克思的生产资料标准,韦伯采用权力、财富、声望等多元划分标准。第三,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阶级在现实社会中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实体,有确定的阶级意识和阶级利益;而韦伯主义者认为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统计上的分类,是一种理想类型。
这部分文献回顾可参考李春玲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