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心理学与脾气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心理学与脾气

发布时间: 2021-03-20 13:13:14

⑴ 心理学如何对待脾气和情绪问题

情绪异常可能是由心理或生理疾病,也可能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异常引起的。
其实解决脾气和情绪的问题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控制情绪是一种能力。
而调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有心理或生理的某些疾病则需要治疗。

⑵ 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为什么发脾气

人为什么会发脾气
人发脾气的根源在于人
自我中心的骄傲。
1、
自我利益大于一切。一旦自我利益受损,必定奋起反击。或者觉得,自己心里不爽,发泄忧郁是自我的权利;于是不顾伤及他人地发泄。
2、自义自傲的审判官。觉得别人是错误,自己是正确。正确的有权利责处错误的;于是义愤填膺了,发脾气。
说白了,就是人的罪性所致。
人只有不自傲,不自义,不自利,真正做到谦卑,方能够不发脾气。
人只有认识神的大能,完全放弃自我,才能谦卑;
只有真正把自己放在罪人的位置上,在神面前认罪,才不会自义;
只有遵行神的旨意,爱人如己,追求天国的福分,才不会追逐自我的利益。
我尝试用最简单的几句话告诉你:
要了解愤怒,你必须先了解价值,价值就是你衡量在乎的事物或心境的一个量,一个事物或一种状态你在乎它,它在你心中就有价值,比如说:心爱的收藏品、个人尊严、女朋友等等。
现在说愤怒,从生理上说,他是你脑内化学反应的产物,动物的这种功能被进化出来完全是偶然的,只不过我们的种族没有因为会愤怒而灭亡,所以今天我们仍然会愤怒,生理上说就是这样。
从心理上说,愤怒是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促使你进行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不仅局限于你的肉体,就是说不仅是被揍了会愤怒,这种保护意识也会延伸到对你有价值的任何事物,因为这些事物维系着你的生活平衡。要知道,在原始时代,你脆弱的生活平衡被打破有可能导致你的死亡,比如:你每天都有一点食物可吃,但今天你的食物被抢走了,你少吃了一顿饭,结果遇上老虎跑不动你就被吃了……为了不被老虎吃,你会在最初有人抢你的食物的时候发怒,以盛怒下的武力威胁避免实际战斗可能带来的伤害(原始时代这些伤害也可能导致你感染而死亡)。
结果就是,我们这些会愤怒的人类成功的生存了下来,因为我们为保护我们利益而愤怒,为争夺有价值的东西而愤怒,因为多数情况下,有一方会妥协,所以我们避免了大量冲突的发生,保存了自己。这就是愤怒这种保护机制如何运作。
你会说了,有人不容易发怒,是的,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生命保障,我们不会因为少吃一顿饭就死,也不会因为少了某个商品就活得不好,我们也不用进行种群内的武力斗争了,所以对一部分人来说,价值的范围缩小了,但是并不是说这些人就不会生气,一个与世无争的热恋中的沉稳男人,你把他女朋友泡走,看他生不生气?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你动了它们,他的保护机制就会启动,他就会生气,正因为如此,兵法中才会有“激将法”嘛
只要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
当然发脾气的原因及程度与个人修养直接相关,发脾气不是好事,既伤自己身体又伤别人感情,所以,应该提高修养,凡事心平气和。
发脾气应该只是一种工具,当用则用。
无能的人经常用发脾气证明自己有能。
我认发脾气就是当一个人认为某种事物或现象违背了他内心的准则或信念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比如说我认为怎么样才是对的,别人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我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等等,一旦别人或自己的一些行为违背了这些标准,我们就会不高兴和发脾气。
这么看来发脾气是必然的了,确实如此。只不过发脾气也有轻重之分,也有难易之分。
一个人如果他的标准越宽容他就越难发脾气,所谓你的胸怀的大小决定于你生气事情的大小。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是因为他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认同的范围太窄,所以别人或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很容易触犯他的准则,使他不高兴,于是发脾气。其实别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当然别人做没做错也正是根据他的信念系统来评估的,所以别人的对错也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在于接受方的评价。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不容易发脾气的人除了拥有比较宽容的信念系统以外,他还有一条直接避免生气的信念,那就是同理心,即将心比心。虽然他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或行为。但他能理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发脾气的次数大概要减少80%。
还有一条信念就是,可以将发脾气压到最低限度。那就是当别人的行为你不能赞同,也不能表示理解,可以说你认定他完全错误,这时候告诫自己,发脾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一条,你想发脾气都难了。
所以还是那句行话:发脾气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全在乎你愿不愿意,不关别人的事。千万别说是谁惹了你,是谁令你发脾气,发脾气完全是你自己要的,自己选的。

⑶ 心理学上人格和性格什么区别

性格是个性心理即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个体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人与人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人们通常把性格理解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

1、性格作为个性的一个方面,它的形成与个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每二个人,都意识到现实社会给予他的影响,他对这种影响有其特定的反映方式。如果其中某些反映已经巩固,成为他经常采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就是他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是现实社会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一个人做什么、如何做,一般总是与他对别人、对世界、对社会、对事业,以及对自身的态度相联系,并由他的观点、信仰所支配,且在自己的情感中体验着。

个人的性格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性格的稳定性并不是说一个人在行为方式上都是重复单一、一成不变的,而是指人的性格基本结构是不变的,但是不同情况下同一种性格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2、性格是个性心理中最重要、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一个人独特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一个人区别于别人最主要的标志。

3、性格不是指某种个别的心理特征,而是某些心理特征在一个人身上的整合,体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和精神风貌。

个性除了性格外还包括仪态,外表长相,气质等方面。

⑷ 心理学上人格和性格什么区别

特性、性情、人格中文上的区别: 特性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构成的比拟固定的特版性,有好有坏。
性情指权集体对人对事的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思特征。
人格指人的品格或许人作为权利主体的资历,是性情、气质、才能的总和,有高有低。
气质普通指团体的作风。
关于国际心思学研讨而言,特性、性情、人格其实含义是相反的,只是关于Personality这个英文单词的不同译法,团体以为译为性情比拟契合英文的转义及中国的国情。
心思学上的气质指的是受神经活动影响较大的、波动的性情特点。

⑸ 心理学中,气质和性格有什么区别

性格与气质复的差别:

⒈ 性格的社会制性较强,气质生物性较强;

气质更多受到人的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而性格主要是指个体行为的内容,它们是在后天形成的,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⒉ 生理基础不同:性格是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气质是先天神经类型;

⒊ 性格形成晚且较易变;气质形成早且不易变

例子:“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中的“性格”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性格。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的“本性”体现的则是心理学中“气质”这一概念。

勤奋属于性格,而活泼好动,行为敏捷则属于气质

⑹ 对亲近的人容易发脾气心理学叫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爱和伤害的对象会是同一个人?越爱一个人,就越容易伤害Ta。

事实上,这个现象已经在研究中得到证明:Deborah South Richardson经过30年的调查,在2014年发表的研究中得出了这一结论——比起更陌生的人来,对于那些我们最亲密也是最接近(nearest and dearest)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它不仅限于爱情,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爱人、密友之间都经常发生。

Richardson将这种伤害亲密的人的现象称为“日常性攻击”(everyday aggression),它包括两大类表现形式:

一类是直接攻击(Direct Aggression),即直接表现出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包括大喊大叫、打闹、性虐待等,在Richardson的研究中,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这种攻击方法。

另一类是非直接攻击(Nondirect aggression),即不通过正面冲突来攻击。

非直接攻击又分为两种。包括间接攻击(Indirect Aggression),比如散布流言、毁坏对方心爱的东西、通过第三方来施加伤害等。男性和女性使用间接攻击的几率都很大,且都超过直接攻击的使用频率;

以及被动型攻击(Passive Aggression),即通过不表达来进行攻击,比如不回短信、不接电话,在事情发生时不出现,不对你的询问进行正面回答等,这种攻击看起来是温和的,但实际上是一种隐秘的情感控制方式。

为什么你很容易伤害亲密的Ta?

Richardson发现,这些在亲密关系中发动攻击的研究对象,往往也对自己做出的攻击行为感到很费解。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认为自己发动的攻击完全是无意识的,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作所为的动机。他们会说:“我并不是真的讨厌Ta,想对Ta发火;并不是真的想去散播流言伤害Ta。但我还是这么做了。”

是什么使得我们不断地伤害那些最亲密的人呢?原因也许在于以下几点。

1. 面对Ta时,你会做出不会对他人做的事。

当我们身处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你会对Ta做一些你不会对别人做的事,比如,你在工作中很一本正经,实际上却很爱和Ta玩一些幼稚的游戏;你可能在普通同事、朋友面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但却偏偏很爱对自己亲密的人发火。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Ta的要求和对其他人不一样。比如,你可以接受同事在约会时放你鸽子,却因为男/女朋友看电影迟到而非常恼怒;你在和朋友吃饭时可以让对方随便点菜,但却不能接受Ta点一些你不爱吃的东西。

此外,我们会对亲密的人发动攻击,也是因为我们感到这段关系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领地,更容易让你表达出真实的情绪和感觉。在Richardson针对大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他们特别容易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发动直接的言语和行为攻击,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是因为,在潜意识中他们认为自己与兄弟姐妹的关系是基于血缘的,已经非常强大,因此相对来说,进行攻击是“安全”的,即便很激烈,它也不会破坏你们本质的连接。

2. Ta会更有可能感觉受到了伤害。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只是做出了一个平常的举动,并没有伤害对方的意思,却让对方感到很受伤。这是因为你们对彼此来说非常重要,Ta希望对你进行深切的、全面的了解和关心,也会非常在乎你对Ta的看法。因此,你的言辞,或者哪怕是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被Ta做出伤害性的解读,即便这不是你的本意。

常见的情况是,你经常加班,回到家很累不想说话,却被Ta认为是受到了冷落和忽视;你只是想认真读完一本书,Ta却觉得你不愿意陪她出行。

这都是因为,你在Ta眼中是重要而特别的,当你和他人做出同样的行为时,也会被Ta用不同的方式理解。Ta新换了一个发型,如果只是普通同事投来嘲笑的眼光,Ta可能并不会太在意,至少不会生气;但如果是你表现出不喜欢,Ta可能就会反复照镜子,感到很挫败甚至发火。

而且,你们在生活中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这样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

3. 在攻击的背后,

我们对这段关系有什么样的期待?

有时候,攻击的产生会反映出你们的关系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距离与权力。在任何一段亲密的关系中,无论是父母与子女,还是爱人之间,距离和权力都是关系中都非常核心的因素,它们表现出你们之间关系的平等性,以及谁是主导和控制的一方。

情绪研究的专家Aaron Ben-Zeév说,攻击的行为往往是关系中存在问题的警报,发出攻击的一方,是在用这种最后的方式来揭示出存在的问题,表达出修正关系的愿望。同时,它也是一种解决方式,当你使用其他方法——关心、爱、沟通都不起作用的情况下,攻击往往是最后的方法。

· 攻击可能是你对关系中的距离不满的体现。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希望将彼此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既能感受到亲密感和归属感,又能获得独立感。但这在现实中很难达到,你有时会觉得距离太近,让你透不过气;有时会觉得你们的距离太远,无法掌控。

当你对你们之间的距离不满,同时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改变时,你可能就会表现出攻击,试图以此将距离拉回到正常的范围内。如果你觉得不够亲近,有可能会通过攻击来获取对方的关心和注意;如果你觉得你们太过紧密,就可能通过攻击来争取独立和自由。

这在我们成年前和父母的关系中就经常有所体现。在小的时候,面对经常加班应酬、没有对你进行足够照料的父母,你会大哭大闹,或者故意做出让父母生气的事情;在青春期的时候,你又有可能因为父母过多的管制而发脾气、冷战,以获取自由和相对独立的空间。

而当你在成年后与爱人相处时,你可能会因为Ta没有花更多时间来陪伴你,感觉受到了冷落而发怒;也有可能觉得对方过于粘人,让你喘不过气、无所适从,使你用激烈的方式来试图挣脱束缚。

· 攻击可能是对权力的角逐。

在对愤怒这种情绪的研究中,最常见的表达愤怒的动机就是权力的角逐。同样,爱是与控制紧密联系的,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权力都是不可忽视的方面,你们会比在其他关系中更能够激烈地感受到权力的争斗:谁的要求会更受到满足,谁的意见会更受到重视,谁的决定会更占上风?

在关系中,你们双方的权力在事实上很难真正的对等。有时候,你觉得对方的力量比你强,感受到权力遭受了剥夺,你总是在Ta的控制中。这种失控的状态会让你恐慌和不适,你希望能够夺回控制权。当你发现用别的方法都无法达到目的的时候,你就会将对权力的争取演变成真正的攻击。

如何看待和处理亲密关系中的攻击行为?

首先,攻击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它是亲密关系活力的体现,当你还在用攻击和伤害对方的形式来表达时,意味着你至少在这段关系中是有所作为的。

但当你对亲密的人进行攻击时,也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对方非常重视你,你的表达可能会使对方感到加倍的挫败和创伤,就像一个叛逆的孩子总会让父母感到失败和沮丧;一个喜怒无常的父母总会让孩子感到无力,认为自己不被爱着;一个苛刻的、充满敌意的伴侣也可能会让另一半感到被控制、被拒绝,在对方眼里没有价值。

因此,当亲密关系中发生这样的攻击和伤害时,无论你是发动攻击的一方,还是被攻击的一方,都需要你们双方共同的重视,这也有可能成为你们关系修正和改善的契机。

在那些真正与你互相爱着、关心着的人面前,你是最真实的。他们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当你控制不住地攻击时,你一定能够从中发现那些在面具后面隐藏了太久、连自己都不曾注意到的属于你的部分。试着面对和分析自己的感受,与Ta一起正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发现和接纳双方身上那些创伤和脆弱的部分,找到平等的对话方式和解决方法,最终,争吵和冷战都会结束,你们会更了解自己和对方。

如José Ortega y Gasset 所说的:“我们宁愿因为所爱的人而痛苦,也好过一种无痛的漠然。”

References:

Richardson, D. S. (2014). Everyday aggression takes many form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3), 220-224.

作者/编辑:KY主创们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学专业回答,请关注:KnowYourself知乎专栏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恋爱中感到不合适,就分手?

哪些你曾认为无比正确的事,后来发现真的错了?

什么时候你会觉得群众是愚蠢的?

⑺ 脾气和性格有什么区别

楼上你们说的是不准确的,请你们准确理解心理学的概念.

脾气和性格的关系,在心理学上,准确的说,是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性格的关系.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受先天因素影响比较大,改变比较困难,比较慢,按照古希腊的科学家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主要有四种,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由于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人的行为并不联系,所以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别.

一个人的性格是一个人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当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比较的外在化,改变相对比较容易.

由于一个人的性格和人的行为相联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有好坏之分.

上面所讲的是二者的区别,当然二者更有联系.

首先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

其次一个人的性格会逐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类型,使之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性格,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会有相同的性格.

总的来说一句话,一个人的气质是内在的,而性格更外在,更凸显,更容易改变!

⑻ 人为什么发脾气心理学解释

人为什么会发脾气
人发脾气的根源在于人 自我中心的骄傲。
1、 自我利益大于一切。一旦自我利益受损,必定奋起反击。或者觉得,自己心里不爽,发泄忧郁是自我的权利;于是不顾伤及他人地发泄。
2、自义自傲的审判官。觉得别人是错误,自己是正确。正确的有权利责处错误的;于是义愤填膺了,发脾气。
说白了,就是人的罪性所致。
人只有不自傲,不自义,不自利,真正做到谦卑,方能够不发脾气。
人只有认识神的大能,完全放弃自我,才能谦卑;
只有真正把自己放在罪人的位置上,在神面前认罪,才不会自义;
只有遵行神的旨意,爱人如己,追求天国的福分,才不会追逐自我的利益。
我尝试用最简单的几句话告诉你:
要了解愤怒,你必须先了解价值,价值就是你衡量在乎的事物或心境的一个量,一个事物或一种状态你在乎它,它在你心中就有价值,比如说:心爱的收藏品、个人尊严、女朋友等等。
现在说愤怒,从生理上说,他是你脑内化学反应的产物,动物的这种功能被进化出来完全是偶然的,只不过我们的种族没有因为会愤怒而灭亡,所以今天我们仍然会愤怒,生理上说就是这样。
从心理上说,愤怒是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促使你进行自我保护,这种自我保护不仅局限于你的肉体,就是说不仅是被揍了会愤怒,这种保护意识也会延伸到对你有价值的任何事物,因为这些事物维系着你的生活平衡。要知道,在原始时代,你脆弱的生活平衡被打破有可能导致你的死亡,比如:你每天都有一点食物可吃,但今天你的食物被抢走了,你少吃了一顿饭,结果遇上老虎跑不动你就被吃了……为了不被老虎吃,你会在最初有人抢你的食物的时候发怒,以盛怒下的武力威胁避免实际战斗可能带来的伤害(原始时代这些伤害也可能导致你感染而死亡)。
结果就是,我们这些会愤怒的人类成功的生存了下来,因为我们为保护我们利益而愤怒,为争夺有价值的东西而愤怒,因为多数情况下,有一方会妥协,所以我们避免了大量冲突的发生,保存了自己。这就是愤怒这种保护机制如何运作。
你会说了,有人不容易发怒,是的,随着文明的发展,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生命保障,我们不会因为少吃一顿饭就死,也不会因为少了某个商品就活得不好,我们也不用进行种群内的武力斗争了,所以对一部分人来说,价值的范围缩小了,但是并不是说这些人就不会生气,一个与世无争的热恋中的沉稳男人,你把他女朋友泡走,看他生不生气?
每个人都有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你动了它们,他的保护机制就会启动,他就会生气,正因为如此,兵法中才会有“激将法”嘛
只要是人就会有喜怒哀乐。
当然发脾气的原因及程度与个人修养直接相关,发脾气不是好事,既伤自己身体又伤别人感情,所以,应该提高修养,凡事心平气和。
发脾气应该只是一种工具,当用则用。
无能的人经常用发脾气证明自己有能。 我认发脾气就是当一个人认为某种事物或现象违背了他内心的准则或信念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比如说我认为怎么样才是对的,别人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我应该怎么样才是对的等等,一旦别人或自己的一些行为违背了这些标准,我们就会不高兴和发脾气。
这么看来发脾气是必然的了,确实如此。只不过发脾气也有轻重之分,也有难易之分。
一个人如果他的标准越宽容他就越难发脾气,所谓你的胸怀的大小决定于你生气事情的大小。动不动就发脾气的人,是因为他的信念系统和价值系统认同的范围太窄,所以别人或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很容易触犯他的准则,使他不高兴,于是发脾气。其实别人可能根本就没有做错什么。当然别人做没做错也正是根据他的信念系统来评估的,所以别人的对错也没有客观标准,完全在于接受方的评价。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不容易发脾气的人除了拥有比较宽容的信念系统以外,他还有一条直接避免生气的信念,那就是同理心,即将心比心。虽然他不赞同别人的意见或行为。但他能理解,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发脾气的次数大概要减少80%。
还有一条信念就是,可以将发脾气压到最低限度。那就是当别人的行为你不能赞同,也不能表示理解,可以说你认定他完全错误,这时候告诫自己,发脾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有了这一条,你想发脾气都难了。
所以还是那句行话:发脾气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全在乎你愿不愿意,不关别人的事。千万别说是谁惹了你,是谁令你发脾气,发脾气完全是你自己要的,自己选的。

⑼ 脾气和性格的区别

脾气,在心理学上是指人的气质,指的是人的神经类型的特点。气质这个概念最早为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医生盖仑所提出。他们将人们常见的气质分为四类,即一直沿用至今的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其中的胆汁质就是所谓脾气大的人,其特点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倾性。气质在一定程度上有父母遗传的影响,但也依赖于人的生活方式和气候条件:如,不活动的生活方式积蓄粘液,而活动的生活方式则积蓄胆汁,因而产生相应的气质表现。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研究,把胆汁质气质称为“强而不平衡型”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他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高度的可塑性,也有可变性,气质本身在性格的影响下可以被改造,气质的表现归根结底从属于性格的坚强程度。

性格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可见性格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态度及行为表现都可反映出我们的性格特征。

如,社会问题上,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生活态度上,是乐观的,还是消极悲观的?在对待金钱方面,是大方或者吝啬?在处理生活事务时,是偏见的,还是正义的?在与他人交往时,是自卑的,还是优越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特定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都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态度和行为风格具有一定和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现有的一些状况是根本无法改变的。生活中的许多偶然事件都会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性格比气质更容易被人们所认识和把握。性格比气质有更大的可塑性。由于气质主要是先天决定的,一般在我们的幼年已经变得相当稳定。性格则与气质不同,我们可通过教育使其发生改变。正由于这种变化的存在,我们对性格便有了不同的评价。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用一些公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的行为及态度,通过别人的表现便可形成对其好恶的情感反应。这些公共的评判标准以法律和道德的形式加以规范。与性格相应的气质则不受这些评判标准的限制,我们不会对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者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正如我们的血型通常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各种血型无好坏之分。

虽然性格与气质有诸多差别,它们之间仍然是密切关联的。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性格总是受到他的气质类型的制约,只是在有的人身上这种制约作用表现的明显,而在有的人身上这种作用表现的不太明显罢了。在日常生活中胆汁质者通常表现出易冲动、攻击性明显,常常凭感情办事,且在工作中精力充沛、认真负责,但常缺乏耐性,不能长期坚持同一种工作。另外多血质者在生活中常表现出乐观开朗、对人亲切,工作中干劲足、吃苦耐劳,但易于感情用事。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了气质在个人性格中的痕迹,所以我们在考查个人的性格的同时不能忽视其气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