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心理学颜军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心理学颜军

发布时间: 2021-03-20 00:23:55

⑴ 上海教育出版社高二思想政治练习册答案。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7 01篮球教学与训练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19体育学基础综合 02体操教学与训练 同上 03田径教学与训练 同上 04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同上 05足球教学与训练 同上 06排球教学与训练 同上 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名称出版社作者719体育学基础综合《体育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季浏主编殷恒婵颜军副主编719体育学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周登嵩主编719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邓树勋王健乔德才等主编719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二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审定

⑵ 体育教育训练专业研究生都需要考哪些教材内容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7 01篮球教学与训练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719体育学基础综合 02体操教学与训练 同上 03田径教学与训练 同上 04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同上 05足球教学与训练 同上 06排球教学与训练 同上 初试专业课参考书目:代码考试科目参考书名称出版社作者719体育学基础综合《体育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季浏主编殷恒婵颜军副主编719体育学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年11月周登嵩主编719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邓树勋王健乔德才等主编719体育学基础综合《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二版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审定http://graate.bnu.e.cn/zhaoshen/zsindex1.htm

⑶ 华中师范大学考研科目中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包括哪些参考书以及他们的版本是哪一版的跪求!

华中师范大学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2017年考研参考书目
体育学概论考研参考书:1.杨文轩,陈琦《体育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08月出版
2. 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王斌. 《体育心理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3.运动训练学考研参考书: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4.《体育保健学》姚鸿恩
5.《运动生理学》 邓书勋
没找到20考研的版本,最好是看最新或者比最新版低一版的

⑷ 请问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一、性质不同

1、运动心理学:研究人在从事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体育心理学:研究人们从事体育活动(包括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的专门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不同

1、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人在体育运动时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2、体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客观化、抽象化的,又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对象。



(4)心理学颜军扩展阅读:

运动心理学这个术语首先出现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顾拜旦的文章中。在顾拜旦的倡议下,国际奥委会于1913年在洛桑召开了一次体育心理学特别会议,标志着这门学科进入了科学的行列。从1920年到1940年,苏联、德国、美国等国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心理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运动心理学受到广泛关注。大多数国家都在这一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成立了体育心理学学会,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出版,使这门科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⑸ 请问考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07年体育经济学

体育学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 《体育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季浏主编 殷恒婵 颜军副主编
719 体育学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 《学校体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
719 体育学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出版 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等主编
719 体育学基础综合(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 《运动训练学》(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二版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 审定
http://graate.bnu.e.cn/zhaoshen/zsindex1.htm

⑹ 谁能告诉我《体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季浏 殷恒婵 颜军,这个书在哪能买到

哥们。。你找到没有啊,我也没有找到啊、、、

⑺ 从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归纳其与运动心理学的区别

  1. 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

  2. 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3. 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但更应该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它不关心与运动表现和成绩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⑻ 竞赛心理学方面几个问题

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分化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竞技运动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由于这三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运动心理学的不断分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运动心理学已经在运动表现之外拓展了相关的研究领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理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而且,在运动心理学的文献中,锻炼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nshel,2003)。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更早一些。如原苏联的丘奇马疗夫在20世纪20年代就研究了学校体育课对学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目前,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研究领域齐头并进,向前发展,都显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三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联系,主要源于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体育看成是广义的体育,体育就应该包括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三个领域。不管哪一个领域,实际上都是围绕人参与身体练习活动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由此可见,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具体来说,三者研究的共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但更应该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它不关心与运动表现和成绩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张力为、任未多(2000)曾对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在研究重点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便是相同的心理学主题,三者的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见表1-1)。

表1-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部分研究内容的侧重点

领 域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

动 机 运动员成就动机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大众参与体育锻炼
的动机 的动机
目标设置的成效 目标设置的成效 锻炼的坚持性
情 绪 竞赛焦虑对成绩 体育活动对情绪的 锻炼活动对焦虑和抑
的影响 的影响 郁的影响
赛前、赛中的应 锻炼产生的积极愉快
激控制 感受
人 格 运动员人格对运 体育教育教学对人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
动成绩的影响 格的影响 影响
运动训练对运动
员人格的影响
技能学习 高水平技能学习 中、低水平技能学习
归 因 运动员的归因特点 学生的归因特点
归因对运动训练的 归因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影响
自我观念 整体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独立自我与互联自 外观体貌自我观念 外观体貌自我概念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与运 师生的交往与合作
动成绩的关系

(改编自张力为、任未多,2000)
从已出版的数本教材和著作来看,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体系和内容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如Anshel(2003)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为:(1)科学的运动心理学,(2)成功运动员的特征,(3)运动员的运动动机,(4)归因:对运动表现和比赛结果的原因的解释,(5)应激、焦虑和唤醒的调控,(6)运动中的攻击行为,(7)运动队凝聚力和群体动力学,(8)运动中的领导,(9)交流与咨询技术,(10)教年轻人运动:一个特别的考虑,(11)应用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2)运动员的自我谈话,(13)思考和未来的方向。从Anshel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来看,除第十一章是锻炼心理学的内容外,其他章节都是典型的运动心理学内容。
再如,Seraganian(1993)所著的《锻炼心理学:体育锻炼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有氧体能及其对心理应激的反应,(3)有氧体能与身体活动的理论描述和定量研究,(4)急性有氧练习对情感的益处,(5)锻炼心理学的Meta-Analytic,(6)人类对急性心理应激源的Sympathetic 反应,(7)实验与观察研究方法,(8)老年人的锻炼心理效应,(9)增强体能的社会心理因素,(10)发展锻炼心理学,(11)体育锻炼降低应激的认知观点,(12)有氧练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13)锻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方向。由上可见,锻炼心理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分离越来越明显,这一现象在东欧、日本等比较突出,如日本松井三雄所著的《体育心理学》被学者们认为是一门比较“正宗”的体育心理学教材(季浏,1994)。他所著的《体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体育与体育心理学,(2)大肌肉活动的心理学性质,(3)从体育角度看儿童的发展,(4)体育的学习,(5)从体育角度看个人差异(松井三雄,1985)
总体而言,美国更突出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虽然在运动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中也包含锻炼心理学的内容,但已强调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分离,然而,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分离不明显。中国已逐步显现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离。这从以下三本书中可以窥见一斑。如季浏、符明秋(1994)所著的《当代运动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运动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2)运动个性,(3)运动注意,(4)运动唤醒,(5)运动焦虑,(6)运动焦虑的调节,(7)运动动机,(8)目标设置,(9)运动归因,(10)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11)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12)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13)教练员的领导心理和行为,(14)运动队的群体心理。
再如,颜军(2001)所著的《体育心理论稿》的内容体系包括:(1)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反思,(2)体育教育与心理发展,(3)体育学习心理指导,(4)体育学习策略,(5)体育学习中的焦虑,(6)运动技能学习心理,(7)体育教学交往心理,(8)体育教学环境心理,(9)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机制
又如,季浏等(2006)所著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2)体能与体育锻炼,(3)体育锻炼与认知和情绪,(4)体育锻炼与人格,(5)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的防治,(6)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7)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8)青少年儿童锻炼心理效应,(9)老年人锻炼心理效应,(10)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机制,(11)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1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
参考资料:jpkc.ecnu.e.cn/0601/sub/book2/1.doc 113K 2006-5-24

⑼ 帮忙找篇关于【体育心理学】的论文急用··感谢了

现代体育心理与运动心理学的发展 - 体育学刊 - 常乃军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动向 - 体育科学 - 无从西方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 当代教育论坛 - 张雯,张大均,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述评 - 心理学报 - 姒刚彦[1,2] 李庆珠,刘皓[1,2]论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取向 - 体育科学 - 颜军心理学——当代体育运动心理学跨文化研究述评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 姒刚彦,李庆珠,刘皓,中国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现状与未来 - 心理学报 - 张力为 丁雪琴美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 咸宁学院学报 - 汪义侯中国与西方运动心理学的发展现状比较研究 -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 王斌 马红宇浅谈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西北医学教育 - 高鸿雁 王云贵中国古代体育心理学思想研究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 高大光,王润平,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 教育研究 - 段蕙芬 张声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构想 - 思想教育研究 - 杨芷英德育心理学的发展及其任务 - 昆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张世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线索及启示 - 河池师专学报 - 黄忠敬 李晓军 http://www.dic123.com/pd_193b4080-ca17-4327-8dd9-1423e8769d4b.html

⑽ 请问体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区别在哪里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分化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竞技运动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由于这三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运动心理学的不断分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运动心理学已经在运动表现之外拓展了相关的研究领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理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而且,在运动心理学的文献中,锻炼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nshel,2003)。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更早一些。如原苏联的丘奇马疗夫在20世纪20年代就研究了学校体育课对学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目前,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个研究领域齐头并进,向前发展,都显示了各自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三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联系,主要源于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体育看成是广义的体育,体育就应该包括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三个领域。不管哪一个领域,实际上都是围绕人参与身体练习活动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由此可见,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具体来说,三者研究的共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但更应该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它不关心与运动表现和成绩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张力为、任未多(2000)曾对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在研究重点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便是相同的心理学主题,三者的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见表1-1)。

表1-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部分研究内容的侧重点

领 域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

动 机 运动员成就动机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大众参与体育锻炼
的动机 的动机
目标设置的成效 目标设置的成效 锻炼的坚持性
情 绪 竞赛焦虑对成绩 体育活动对情绪的 锻炼活动对焦虑和抑
的影响 的影响 郁的影响
赛前、赛中的应 锻炼产生的积极愉快
激控制 感受
人 格 运动员人格对运 体育教育教学对人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
动成绩的影响 格的影响 影响
运动训练对运动
员人格的影响
技能学习 高水平技能学习 中、低水平技能学习
归 因 运动员的归因特点 学生的归因特点
归因对运动训练的 归因对体育学习的影响
影响
自我观念 整体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独立自我与互联自 外观体貌自我观念 外观体貌自我概念

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与运 师生的交往与合作
动成绩的关系

(改编自张力为、任未多,2000)
从已出版的数本教材和著作来看,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体系和内容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如Anshel(2003)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为:(1)科学的运动心理学,(2)成功运动员的特征,(3)运动员的运动动机,(4)归因:对运动表现和比赛结果的原因的解释,(5)应激、焦虑和唤醒的调控,(6)运动中的攻击行为,(7)运动队凝聚力和群体动力学,(8)运动中的领导,(9)交流与咨询技术,(10)教年轻人运动:一个特别的考虑,(11)应用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2)运动员的自我谈话,(13)思考和未来的方向。从Anshel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来看,除第十一章是锻炼心理学的内容外,其他章节都是典型的运动心理学内容。
再如,Seraganian(1993)所著的《锻炼心理学:体育锻炼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有氧体能及其对心理应激的反应,(3)有氧体能与身体活动的理论描述和定量研究,(4)急性有氧练习对情感的益处,(5)锻炼心理学的Meta-Analytic,(6)人类对急性心理应激源的Sympathetic 反应,(7)实验与观察研究方法,(8)老年人的锻炼心理效应,(9)增强体能的社会心理因素,(10)发展锻炼心理学,(11)体育锻炼降低应激的认知观点,(12)有氧练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13)锻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方向。由上可见,锻炼心理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分离越来越明显,这一现象在东欧、日本等比较突出,如日本松井三雄所著的《体育心理学》被学者们认为是一门比较“正宗”的体育心理学教材(季浏,1994)。他所著的《体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体育与体育心理学,(2)大肌肉活动的心理学性质,(3)从体育角度看儿童的发展,(4)体育的学习,(5)从体育角度看个人差异(松井三雄,1985)
总体而言,美国更突出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虽然在运动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中也包含锻炼心理学的内容,但已强调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分离,然而,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分离不明显。中国已逐步显现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离。这从以下三本书中可以窥见一斑。如季浏、符明秋(1994)所著的《当代运动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运动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2)运动个性,(3)运动注意,(4)运动唤醒,(5)运动焦虑,(6)运动焦虑的调节,(7)运动动机,(8)目标设置,(9)运动归因,(10)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11)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12)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13)教练员的领导心理和行为,(14)运动队的群体心理。
再如,颜军(2001)所著的《体育心理论稿》的内容体系包括:(1)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反思,(2)体育教育与心理发展,(3)体育学习心理指导,(4)体育学习策略,(5)体育学习中的焦虑,(6)运动技能学习心理,(7)体育教学交往心理,(8)体育教学环境心理,(9)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机制
又如,季浏等(2006)所著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2)体能与体育锻炼,(3)体育锻炼与认知和情绪,(4)体育锻炼与人格,(5)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的防治,(6)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7)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8)青少年儿童锻炼心理效应,(9)老年人锻炼心理效应,(10)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机制,(11)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1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