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地理学二元论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地理学二元论

发布时间: 2021-03-19 09:12:30

『壹』 地理学二元论的介绍

将地理学划分为自然与人文(或经济)地理学、区域与系统地理学的学术观点。前者指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离;后者指按表达的方法分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两类。根据地理学的传统观念,进行通论的、专题的一系列分支学科的集合,统称系统地理学,以后逐渐改称部门地理学,以对应于区域地理学。在部门地理学尚未充分发展时与区域地理学相对应的为普通地理学,原意为按专题对整个地球表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以区别并对应于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一个个区域加以综合研究的区域地理学。就是地理学二元论。

『贰』 地理学的一元论二元论

一元论者认为: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由物质派生出来的,这种哲学称为唯物主义一元论;意识或感觉是世界唯一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物质是由意识感觉出来的,这种哲学称为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者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世界的两个本原,物质与意识并存,不存在派生与被派生、决定与被决定关系,这种哲学称为二元论哲学。这种哲学好象与本人前面讲过的理论有点儿字面上的吻合,实则不然。本人前面讲过的是现阶段地球上具有人类的情况下,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的相对关系,这个相对关系就是前面所说的对应关系。而它们之间的绝对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它们之间的绝对关系是一种循环变换关系。相对关系是描述宇宙间某个阶段、某个空间、某些数量物质变化的现象,绝对关系是描述整个宇宙空间、时间和全部数量物质变化的现象。
一元论的错误在于物质是世界的唯一本原,二元论的错误在于物质和意识是世界的两个本原。所谓本原,就是甲变成乙,甲是乙的本原,如果乙再变成甲呢?谁是谁的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也可以变物质,这样循环了一圈,哪个是本原?一元论显然不能自圆其说。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两个本原相互之间是如何变换的呢?地球上还没有人的时候那个原在哪里呢?二元论显然更不能自圆其说。

『叁』 人文地理学的近代阶段

李特尔用经验法和比较法,研究世界各地区各种地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在他的《地理学──地理对人类素质和历史的关系》(1822~1859,第2版)一书中,探讨了自然现象与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把自然作为人文的基本原因,强调自然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在他去世后,人地关系理论在各国有不同的发展。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 1882年和 1891年出版的《人类地理学》一书中,论述了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环境的严格限制。以后他的学生美国地理学者E.C.森普尔和E.亨廷顿等人更加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决定性作用,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形成系统的环境决定论。
几乎与此同时,法国的地理学家P.维达尔-白兰士不同意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提出另一派人地关系论的观点,后人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他认为地理学的特殊任务是阐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他的这一观点在其学生J.白吕纳1910年发表的《人地学原理》(曾译《人文地理学》)一书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白吕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国学派。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P.M.罗士培教授受法国学派的影响,1930年创用了“调节”一词,创立“适应论”。他认为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罗士培认为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美国地理学家H. H.巴罗斯1923年发表“人类生态学”一文,则提出生态调节论。他主张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的生态的观点,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心论题,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应时,才有必要说明。他还认为历史学研究人类在时间上的关系,地理学则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德国学者O.施吕特尔提出文化景观的概念,认为探讨原始景观转变为文化景观的过程是地理学的主要任务。以后美国地理学家C.O.索尔又提出,人类按其文化的标准,对天然环境的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施加影响,将它们改变为文化景观。与此同时,另一美国学者D.S.惠特尔西提出“相继占用”学说,认为地理学不应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而是研究人类社会在一地占用的历史过程。他们都强调文化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的作用,形成有关人地关系的文化景观论,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决定论”。它强调一个地区居民在其态度、目标或技术上如有任何重大改变,则需要重新估价自然资源基础对于他们的意义。
在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的还有地理学上的“二元论”。同洪堡主张地理学应在复杂性中理解统一性一样,李特尔认为统一性正是地理学的特点。但是,德国的O.佩舍尔等人却反对李特尔的人文方向,认为地理学只能是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人类活动则不在其研究范畴之内。从而产生了地理学的二元论。佩舍尔主张的二元论在西欧实际支持者人数并不多。
苏联地理学界从20世纪30年代起,批判了人文地理学,突出发展经济地理学,实际上以经济地理学代替了人文地理学。同时,苏联把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当做互不相关的两门科学,理由是统治物质世界的规律和统治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认为这两门学科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际上都不能合成为一门学科,经济地理学是纯粹的经济学科,应当彻底摒弃地理观点。
直到1960年,..阿努钦' class=link>..阿努钦批判了30年代以来苏联地理学界分裂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二元论,主张区域研究应谋求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之间的联系和平衡,得到许多学者如..绍什金和..马尔科夫等人的热烈支持,开始在苏联逐步强调地理学的统一性(见苏联地理学史)。 随着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发展,研究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同自然地理学一样开始分化,陆续出现了一些分支学科,并形成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人种地理学、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等,都是在此阶段形成并发展的。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欧洲各大学地理课有许多是由历史学者讲授的,许多学者强调地理学研究,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与历史学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历史地理学的研究也长期囿于历史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历史地理学曾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学者H.C.达比等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历史自然地理,使历史地理学不仅研究历史时期人文地理现象的变化,也研究历史时期自然地理现象的变迁,从而成为地理学的一门独立分支。

『肆』 地理学要发展成为一门统一的学科如何解决长期存在的二元论之争这一问

文学地理学,是以文学与地理环境之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学科。“文学地理”这个概念,由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首次提出。
文学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门与文学史学科双峰并峙的文学地理学科。没有文学地理这个二级学科的文学学科是一个不完整的学科。

『伍』 二元地理观是什么

将地理学划分为自然与人文(或经济)地理学、区域与系统地理学的学术观点。前者指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离;后者指按表达的方法分为“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两类。根据地理学的传统观念,进行通论的、专题的一系列分支学科的集合,统称系统地理学,以后逐渐改称部门地理学,以对应于区域地理学。在部门地理学尚未充分发展时与区域地理学相对应的为普通地理学,原意为按专题对整个地球表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以区别并对应于将地球表面划分成一个个区域加以综合研究的区域地理学。就是地理学二元论。

『陆』 阿努钦曾经提出过统一地理学的思想,倡导自然地理学与科学地理学的结合是对的吗

它主张自然与人文(或经济)地理学一体化的学术观点,与地理学“二元论”观点相对立。实质上涉及地理学性质、研究对象、科学体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学术论争。

『柒』 地理学二元论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

近代地理学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部门地理学分支的蔓生和独立性的增强,两者始有实质性分野。此后在地理学中区域地理学与系统地理学之间的关系,如轻重主次等问题,一直为方法论上的争议。哈特向称之为(继自然与人文的二元论之后的)“第二种二元论”,即将地理学按其研究和表达方法“划分为两半”的“区域和系统地理学的二元论”。

『捌』 阐述现代地理学中统一地理学(一元地理观和多元方法论)思想

一元性与二元性
近代地理学自洪堡和李特尔谢世以来,地理学的统一与分裂一直是争论焦点,地理学的一元性受到非议。洪堡主张地理学应在复杂性中去了解统一性;将人类作为自然统一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在内。李特尔认为统一性正是地理学的特点。但以德国佩舍尔(O. Peschel)为首的一些人认为,地理学只能对地球表面形态进行研究,人类活动不属其研究范畴。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和阿·彭克都认为地理学仅限于自然地理,而摈弃人文方向。西方一些学者一直致力于推动地理学的统一性。赫特纳倡导统一地理学,认为区域是地理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相关结合;二者统一于区域研究中。哈特向指出地理学研究对象很少是纯“自然的”或纯“人文的”,分为“两半”是有害的。麦金德认为:“地理学成功发展道路需要将它当作一门统一的科学”。1963年,美国以阿克曼(E.A. Aekerman)为首提出地理学革新建议,否定分裂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二元论。苏联从20~50年代,一些地理学者认为统一地理学已经过时,分裂为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1926年以康斯坦丁诺夫(O.A. Konstantinov)为代表的经济学派指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纯粹的经济学科,提出:“彻底抛弃地理观点”。其观点与巴朗斯基等领导的地理学派相对立。50年代末阿努钦(V.A. Anuchin)著《地理学理论问题》一书,指出地理学存在着与其它科学不同的“统一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原则,既包括自然的,也是社会的。马尔科夫(K.K. Markov)力主地理学的统一性,认为自然和人类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不仅要研究其相互作用,还要给予经济评价。地理区应看作自然经济综合体。指出现在再强调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独立性是时代的错误。在1980年苏联地理学代表大会上他指出:“统一地理学或简称地理学,就是现代地理学。”中国不少学者均主张地理学的统一性,主要论点仍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关系上需要统一地理学。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的综合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城市化等问题需要综合探讨解决,人为地划分成“无人”的自然地理和“无自然”的人文地理学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而且很难担负上述任务。研究客体的统一性决定了地理学最终应是统一的。地理学分支科学的超前发展则是科学发展和科学整体发展的阶段产物。目前地理学中分化的分支逐渐有接近、统一的倾向。

『玖』 时间地理学的概念

时间地理学

从时间角度研究现代地理过程的地理学分科。从时间尺度看,地理学分为3个时段:古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着重现代过程的地理研究。根据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地理学是从空间出发,哲学家康德(I.Kant)从二元论哲学思想出发的学科;将地理学定义为进行空间事物研究的科学,这一论点成为近代地理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赫特纳和哈特向认为地理学的研究着重于空间体系,因此是一种分布论学科。但在实际论述中他们也承认地理学是“时间一般作为背景”的领域。哈特向论述了地貌、气候、现代文化要素研究中的时间与发生,指出地理学的主旨在于理解目前存在的世界。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许多地理学家愈来愈认识脱离时间就无从进行空间研究,地理学必须深入考察地理环境中时间的性质和作用,必须从静态走向动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历史地理学家强调地理学的时间研究之后,一些地理学家出版了专著,研究了大城市结构、人口和工业、建筑布局和配置,建立了时间空间模式,认为时间在所有的行为尺度中是一个基本组分,和空间一样同属于可利用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时间学的发展,时间周期中的相位律、增缩律,在地理过程中,均有大量体现。时间差中的顺时差理论、循序超越学说,已实际应用于预测预报。随着系统论、耗散结构等理论引入现代地理学,地球表层或地理系统被认为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因此它在时间上是有序的,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化发展的历史。其动态过程具有方向性。这样现代物理学的时间观念,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中,并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的概念相联系。因此,在地理学中也提出了时间不可逆性,从总体上说,地理过程不能反演。这些现代时间地理学观点对地理学基本理论的深化有重要意义。
http://rcs.wuchang-e.com/RESOURCE/CZ/CZDL/DLBL/DLTS0001/701_SR.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