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涂尔干教育社会学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涂尔干教育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1-03-18 11:08:34

① 分析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解释论学派的基本观点

关于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社会学界一直没有一个共识,未来也很难形成共识。
之所内以无法形成共容识,是因为社会学自诞生之初,即流派众多。社会学古典三大家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社会学研究路径。随后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从宏观到微观均有涉及,且理论自身也有相互冲突的地方。各理论基于自身的架构,军队其研究的问题有各自的界定,因而无法形成统一的核心问题。
比较笼统的一种说法是,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与社会。这一观点认为不论是涂尔干开创的实证主义,还是韦伯开创的反实证主义,都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马克思的观点)而不属于此的如齐美尔的形式社会学及之后的交换论、互动论、常人方法论等,研究的也是个人的互动。这种说法勉强可以说得通,但其概括的过于宽泛,实质上依然无法框定社会学的核心问题。

② 涂尔干的核心著作和社会学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涂尔干的核心著作:

1、早期形式主义阶段:《社会分工论》(1893年);

2、早期综合阶段:《社会学方法之规范》(1895年)、《自杀论》(1897年);

3、过渡阶段:《个人的代表性及集体的代表性》(1899年)、《道德教育》(1902-1903年)、《道德事实之测定》(1907年);

4、新的总立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912年)。

社会的思想观点:

迪尔凯姆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的目的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明确划分一条界线,认为二者分属两个不同层次,受不同性质的规律支配,必须由不同学科分别对之进行研究。

在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上,迪尔凯姆坚持高于个人,社会决定个人,而不是相反,即高层次事物对低层次事物具有首要的决定性意义。

迪尔凯姆的社会观是为他争取社会学独立迈出的第一步。由此出发,他为社会学规定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社会学研究不必也不能涉及个体层次,它只是把社会层次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2)涂尔干教育社会学扩展阅读:

杜尔凯姆分工论的认识:

杜尔凯姆认为,传统力量统治的社会靠“机械的团结”来维系。特别是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中,由于分工程度较低,同一团体的成员们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保持同样的习俗,信奉同一图腾,这种共同性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同属一个集体,而不会离心。

这种团体基本上是从“相似性”中生成的社会,即所谓“同质”的社会。该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使成员们尊重团体的信仰和各种传统,即维护共同意识,维持一致性。

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但是社会没有瓦解,人们也没有分离,这是因为古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

分工使社会像有机体一样,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故谓之“有机团结”。

迪尔凯姆认为,民族越进化,其成员间的差异越大。这种趋势甚至反映在体质上。从大脑容量上看,同一种动物的脑量相互差别小,而人与人的脑量差别大。

就人类而言,土人与土人相比,其脑量较之文明人更为接近。文明人在其他方面(如服装、思想)的内部差异也很显著。因此,近代社会是差异的社会,又是有机团结的社会。

③ 迪尔凯姆写的《教育与社会学》在哪可以看或者买 拜托了!

你好 同学 华东师范大学 就有这个专业的,可以考虑

④ 教育社会学有哪些经典著作(别把教育学著作全算)并附上作者、难易程度

多了去了,先推荐无本:
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简单)
韦伯,儒教与道教(较难)
涂尔干,道德教育(较难)
戴维·布莱克莱吉,当代教育社会学流派(易)
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较难)

⑤ 《教育社会学》简述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

按照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看,教育的功能是社会化和选择。这个思想源于涂尔干。

⑥ 用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来阐述当今社会儿童自主性差的问题

论文英文摘要涂尔干(EmileDurkheim)很关心教育问题,他在巴黎大学执教时,起初担任的也是教育学教授,而不是社会学教授。涂尔干认为从实质上讲,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他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也和他所有其他方面的理论一样,渗透着人和社会的概念。而布迪厄(PierreBourdieu)同样对教育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的理论中被引用最多、最吸引人、影响最大的也是他的教育社会学思想。本文将分三部分来比较涂尔干与布迪厄的思想:第一章以导论的形式点出选题意义及文献综述,以及此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将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首先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教育的内涵的观点比较,涂尔干倾向于认为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是一种变革的积极的反思性力量;而布迪厄则认为教育是一种再生产,具有暴力性和隐蔽性;其次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教育的功能的观点比较,涂尔干认为教育能够塑造人的灵魂,教育生产人,教育也有利于实现整合社会;而布迪厄则认为教育只是文化再生产、阶级再生产和社会不平等合法化的工具;再次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大学组织的观点比较,涂尔干认为大学是理性和反思之所,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而布迪厄认为教育大学具有双重专断性,

⑦ 教育社会学对于不同学习者有何价值

中国古代学者很早便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孔丘就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注意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学记》所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表述了当时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认识。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项专门学问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美国于1883年出版社会学家L.F.沃德著《动态社会学》一书,内列 “教育与社会进步之关系” 专章。他认为人类有足够力量控制自然力和社会力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1899年出版社会学家、教育学家J.杜威著《学校与社会》一书。他认为,学校制度的改变深受社会进化历程的影响,儿童学校生活应是自然、社会及个人三者的融合;教育的浪费在于学校与社会实际脱节。法国于1922年出版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旧译杜尔干)著《教育与社会学》一书。根据他的观点,为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年长的一代给未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所施加的影响,其目的在于发展其生理、智慧和道德三类品质,使其适应政治社会和具体环境对个人提出的要求。”他认为“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把人从个体人转化为社会人,通过这个过程把儿童与社会联系起来。他还认为教育思想和课程是由更广泛的社会秩序决定的,而社会的继续生存又依赖教育这个基本因素。学术界一般认为迪尔凯姆是教育社会学的奠基人。
20世纪初,教育社会学进入扩展时期。在美国,曾任华盛顿大学校长的社会学家H.苏扎洛于1907年正式开设教育社会学课。191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立教育社会学系。1917年,出版W.R.史密斯著《教育社会学概论》,这是第一本讲授教育社会学的教科书。1923年,美国正式成立教育社会学学会。1927 年, E.G.佩恩创办《教育社会学杂志》。此后,这门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更快,并以美国为中心,日益推广到其他各国。
在中国,教育社会学发展较晚,1931年雷通群著《教育社会学》一书出版,曾列为大学丛书(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和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探讨,为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需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人口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等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社会学。
研究范围
综观外国各派学者的观点及研究情况,教育社会学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结构与教育的关系。主要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以及与文化的关系。重点是研究教育与经济、政治制度交互影响问题和教育促进社会变化的可能性问题。
许多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明显地影响着经济制度中的职业组合和人力结构,而这一变动也必然影响到教育。例如,各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由于自动化生产的发展,对工程师与技工的需求剧增,非技术工人的需求锐减。这就影响到教育制度的变化,必须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保持社会职业结构的平衡。
一些学者研究了社会阶级结构对人格发展、学业成就、理想抱负的影响。他们认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态度,学生在学校参加活动的多少,中途辍学的可能性多大,理想抱负的高低,甚至学生的语言特点都与他们的社会阶级背景密切相关。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教育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社会阶层的变动,使一些人因受教育状况不同而改变其社会地位。
一些学者认为,社会政治结构与教育有密切关系。教育的贫乏落后,往往是政治专制落后等弊端产生的原因之一。而教育的兴旺发达,又常是政治开明,社会进步等等的促成因素之一。总之,有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往往也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②社会化过程与教育的关系。社会化过程,即儿童逐步学得所处社会的行为规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家庭、集体、学校的教育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一些学者认为,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主要单位。经过家庭培养初步具备和形成的知识状况、习惯行为、态度及其他人格(个性)特征,都会影响其日后对社会的适应。家庭的经济地位、子女数量、成员间关系等都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倾向。
一些学者认为,在集体里,特别在一个同辈集体里,由于各成员间没有年龄、声望、地位、成熟性的差别,不必勉强接受他人的观念态度,有较多的心理自由,因而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在这里,可以自然地相互学习,获得各种身心上的满足,使不同家庭地位的儿童互相影响,获得新的生活经验,从而影响儿童的生活抱负、学习方式及人生态度。

⑧ 涂尔干与布迪厄几种教育社会学观点比较研究

论文英文摘要
涂尔干(Emile Durkheim)很关心教育问题,他在巴黎大学执教时,起初担任的也是教育学教授,而不是社会学教授。涂尔干认为从实质上讲,教育本身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他的教育社会学理论也和他所有其他方面的理论一样,渗透着人和社会的概念。而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同样对教育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的理论中被引用最多、最吸引人、影响最大的也是他的教育社会学思想。 本文将分三部分来比较涂尔干与布迪厄的思想:第一章以导论的形式点出选题意义及文献综述,以及此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将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首先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教育的内涵的观点比较,涂尔干倾向于认为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是一种变革的积极的反思性力量;而布迪厄则认为教育是一种再生产,具有暴力性和隐蔽性;其次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教育的功能的观点比较,涂尔干认为教育能够塑造人的灵魂,教育生产人,教育也有利于实现整合社会;而布迪厄则认为教育只是文化再生产、阶级再生产和社会不平等合法化的工具;再次是涂尔干与布迪厄关于大学组织的观点比较,涂尔干认为大学是理性和反思之所,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而布迪厄认为教育大学具有双重专断性,...

⑨ 涂尔干的教育理论是什么

E’mile涂尔干,埃米尔(1858-1917) 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和古代或原始社会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早期理论家。生于法国柀Ρ辈康囊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