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理解在心理学中的定义
理解是一个中性词,就是说立场中立,不做道德上的评价,咨询师说理内解就是说他明白了你容说的事情,也知道这件事情发生的必然性,但对于这件事情的立场和道德不做评价。可以理解为外显的行动。对于你的内部心理活动,以目前的科技手段,是无法“定量”研究的(至少目前不能)。像是一个人坐在那里,他的内心绝对是有活动的,可我们却完全无法了解他的内心活动由什么形成,如何发展,更别提他这些心理活动真正本质。为了了解这些,心理学发展出了很多方法,有些人借助现代认知神经科学的理论和现代医学的部分技术对你的大脑进行直接研究(例如研究脑电波),但碍于人的神经系统太复杂,我们无法清楚知道你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形成及它的作用过程。而有些人则另辟蹊径,用外显的行动来间接研究你的内心,甚至研究者比较激进,认为那些对于内心活动的研究根本没有意义,这就是行为主义派(学派)他们通过研究行为所得出的成果,以及他们对于这些成果的解释,也就可以称为行为主义理论
Ⅱ 在心理学中,反射应该怎么解释
反射是指人的机体借助于人的心理的活动来实现的对于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在这里,环境刺激又叫刺激作用,是指作用于人的机体并引起有机体感应的环境因素。
Ⅲ 在心理学中需要的定义是什么
所谓需要,在心理学中指的是心理的个体由于自身有愿未遂所导致的不平内衡的紧张状态。
当心理的容个体有了某种需要时,个体总是试图维持自身生理上、心理上的某种暂时平衡,消除紧张状态或者尽可能将紧张状态降低到比较能够忍受的水平。
Ⅳ 在心理学中动机功能怎么解释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驱力。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机体内部的平衡被破坏的时候,会引起机体的内部紧张状态,此时就需要以意向、愿望的形式指向某种对象,并激发人的行为、活动,需要便转化为人的行为、活动的动机。一般情况下,动机与行为效果之间是一致的,即良好的动机会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良的动机会产生消极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动机与效果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Ⅳ 意象在心理学中是什么意思
1什么是意象?
记得最初去讲授意象对话初级班时,学员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当时,我说了十几分钟,大家也不明白。于是,我说:“请大家闭上眼睛,自然地等待,在脑海中可以浮现出一所房子,它可能是你见过的,也可能是没见过的。”几分钟后,大家睁开眼睛,纷纷报告自己所“看”到的房子。我说,这就是意象!所以,今天回答这个问题,也同样如此,你可以给自己指定一个名词,什么桥啦!汽车啦!当这个形象比较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时,就是你所看到的意象。意象的产生有两个小特点,一是你主动开始寻找的,二是脑海中的图像是自然呈现的。比如,你可能会说,我想“房子”,然后出现的就是“我家的房子,一模一样”或者说看到的就是某处现实的一所房子。这种情况我们会进一步追问,你仔细地去看,看看和现实的房子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时就会发现,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么这才是你所看到的房子意象。而不是现实的记忆呈现,或经过思维构建的图像。
理解意象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和“想象”进行区别。想象,也是我们人所固有的心理能力之一,一般我们想象的时候,都是有沉浸在想象出的一种氛围中,并追随着想象的内容,当想象停止时,都会认为是虚幻的。而意象则是主动的开始,并且对看到的内容进行充分地体验和觉知,当意象停止时,会因引起你的注意和探索。比方说,你想象吃一顿“大餐”,你会淋漓尽致地充分想出那些吃的、喝的,仿佛想什么就能来什么。而同样是用“大餐”来做意象,则是等待头脑中大餐的出现,出来什么就是什么(一般这时来访者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就是跟自己之前的想象会不一样),你对呈现出来的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最基本的感受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为什么会出现令你意外的东西。
如果你觉得上面的解释不过瘾,下面还有一段比较像“教科书体”的答案,供你参考。
“意象”就是主动的在人的头脑中浮现出的画面及画面中的具体内容。有时候,画面是人头脑中不经意出现的,当你主动去捕捉和再现它时,也可以视为意象。梦境虽然是自动产生的,但也可以视为意象。对于这些情形的出现,我们就说,你看到了意象。这是对意象狭义的描述。
那么,什么是广义的意象,这里分两类情况。一类是,画面没有具体内容,比如只有味道、声音、氛围、感觉等等,即没有具体的图像,但感觉上存在;另一类是包括现实中的所有物体、行为、情感等等,即我和世界都是意象,一切皆为意象。
一般来说,在意象对话心理治疗方法中,采用狭义的意象,即我们能在脑海里浮现的、清晰的具体的内容。如果非要给意象下一个定义,这里的“意”可以理解为人的意志活动或人的潜意识活动,“象”即为“意”的具象,“意”的具体表示,或者看做“意”的象征性表现。合在一起,就是说现实中看不见的人的潜意识活动,通过脑海中的具体画面内容来感受到或看到的形态。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狭义还是广义的意象,与文学批评、艺术鉴赏等其它学科中的“意象”一词都是有区别的,这里的“意象”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表述。
我找的你参考一下
Ⅵ 在心理学中什么是兴趣
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而广泛的兴趣使人能体会到生活的丰富和乐趣,深入而巩固的兴趣能成为事业成功的动力。
一、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这种事物的倾向,并积极参与有关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如有的小学生喜欢航模,所以,一有空闲时间就拿起航模摆弄,从中获得乐趣。人们历来很重视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
二、兴趣的种类
根据兴趣的目的不同可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人胜而引起的,例如,学生对一堂生动的课、电影、歌曲等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直接兴趣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某些课程并不感兴趣,甚至感到乏味,但意识到学好这些课程对将来服务于社会有重要作用,因此刻苦学习,并对此产生兴趣。间接兴趣具有较稳定的特点。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
Ⅶ 在心理学中,这叫什么现象
【过度理由效应】:——理所应当
过度理由效应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因此,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说的“过度理由效应”。
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他是我的亲戚”、“他是我的朋友”,理所当然他们会帮助我们;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却会认为“这个人乐于助人”。因为我们无法用“亲戚”、“朋友”这样的外部理由来解释别人的行为,只能追究到他人格内部的这个原因。
Ⅷ “启动”在心理学中该如何解释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前面接受的刺激(信息)影响到后续对某个刺激(信息)的加工。有研究者认为,这是内隐记忆的体现。
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字汇确定(lexical decision)、词的确认(word identification)、以及词根或词段完词 (word stem or fragment completion)。在词汇确定测验中(Scarborough, Gerard& Cortese, 1979),要求被试者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在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作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认测验中(Feustel,Shif-frin& Salasoo, 1983),给被试者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者对新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在完词测验中(Graf,Squire& Mandler 1984),给予被试者一个词根(例如 tab___, table)或词段(例如__ss__ss__,assassin),要求他们用想到的第一个合适的词来完成它。由对在先前学习词表上的词的使用的增加来反映启动。 在经典的词汇确定测验中,要求被试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做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在词的确定测验中(Feustel et al., 1983)给被试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通过与新项目的比较,由被试对新近呈现项目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这两类内隐测验都可以归入重复启动的范畴。词汇确定测验也可用于间接启动(indirect priming)的研究中,进行单词识别的有关规律的探索。精确地说,重复启动范式与间接启动范式是有差别的,重复启动要求前后两次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Roediger et al., 1990)。 内隐记忆的研究主要使用重复(直接)启动范式,包括前面介绍的四类测验以及偏好判断、单词提取等。使用间接启动范式也可以进行内隐记忆研究。比如在音似和形似启动中,学习阶段的启动物和测验阶段的目标词是在某一特征上相似。由于这种相似,先前对启动物(prime)的接触也可以导致对目标词(target)作业的反应时或正确率提高或其他影响。
表现形式
例如:(1)当给人们呈现一个还没完成的草图,随着这个草图越来越完整,人们就越来越辨认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之后,再给他们呈现其他还没完成的草图时,他们会更早辨认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2)如果当给人们呈现一组汉字,假如里面含有”河“这个字,随后让他们写出部首是”氵“的字时,这些人回答”河“的几率会更大。 研究发现,如果前后呈现的刺激都是同一种形式,例如都是视觉的图案或都是听觉的声音,启动效应更容易出现。不过,也有情况是发生在不同形式的刺激之间。前后呈现的刺激,不一定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关的。例如是语义上的相关,书和书包(属于同一个类别),猫和熊猫(有共的属性)。
Ⅸ 在心理学中的个性和人格是同一概念对吗
对的,在心理学中的个性和人格是同一概念。
心理学中,一般将个性与人格理解回成同一种内涵答。
人格是由性格和气质综合形成的,性格是人在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气质,就是我们常说的脾气和秉性,是心理活动特征的总和,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个性,是属于自己独特的人格方面的特征,具有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