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哲学史人物传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学史人物传

发布时间: 2021-03-17 07:33:47

A. 中外哲学史上的各个阶段的各个流派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

西哲
1 古希腊罗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 中世纪经院哲学: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3 近代
法国自由主义:卢梭等
英国经验主义:培根、洛克、休谟
大陆唯理派:笛卡尔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
4 现代
马克思主义
非理性主义:叔本华、尼采
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
(美国的)实用主义(马赫)、生命哲学、科学哲学(波普尔、库恩)
中国
1 先秦
儒家:孔子、荀子
墨家:墨子
名家
法家:韩非
道家
阴阳家
2 两汉
经学--》魏晋玄学(新道家)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
3 隋唐佛学
4 宋明理学:程朱(程颢、程颐、朱熹)理学、陆王(陆九渊、王阳明)心学和张王(张载、王夫之)气学
5 明清实学: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
6 乾嘉朴学
推荐的只是主要的,看更多的可以参考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和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

B. 哲学史上第一人是谁

老子是中国辩证法的第一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道法自然”之人。

C. 在中国的哲学史上,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观点的简述

一、戴震的学术思想戴震作为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的著名学术宗师和思想巨擘,在对传统经典诠释的基础上建构了其义理之学的思想体系。他一生著述很多,在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原善》、《孟子字义疏证》。戴震的学术思想,以他对宋学态度的变化,大体可以四十岁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虽力倡汉学,但不排斥宋学;后期独标经书新义以力攻宋学。他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最后一位思想大师,成为中国传统思想向近代思想转化的重要桥梁,启导了近代启蒙思想的曙光。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所阐述的自然哲学,以“气”作为世界的本源,以“道”作为世界万物的基本规律,并对“道”与“理”的范畴进行了区分,把“道”作为万物的基本规律,而把“理”视为“物之质”。在此基础上,戴震对理学的社会作用也进行了批判。他提出,“理”自宋代以来,已经成为尊者、长者、贵者压迫卑者、幼者、贱者的工具。他批评了一些理学家的“理欲之辨”,提出了“理存于欲”的观点。 在人性论与认识论方面,他指出人的认识作用是以人的生理机构为基础的,“有血气,夫然后有心知”(《原善》上),所谓“血气”,指人的活的身体,是人的认识的基础。所谓“心知”,是指人们认识事物之“理”的能力。 戴震还谈到认识深化的必要性。论述了“必然”与“自然”的关系。二、浙东学派及汪中的学术思想浙东学派是指清初活跃在浙东的学术派别,主要成就在史学方面。继黄宗羲之后,浙江东部的学者,如万斯大、万斯同(皆为黄宗羲的弟子)和全祖望、章学诚等人,形成了所谓“浙东之学”。他们一般主张治学先穷经而后求证于史(黄宗羲),并提出“六经皆史”等命题(章学诚),倡导一种注重研究史料和通经致用的风气,其主要特点是学术研究要切于“人事”,反对在“人事”之外别求什么“义理”。汪中虽然不属于浙东学派,但与章学诚是好友,同样精于史学。他的学术也受汉学的影响。汪中的社会思想表现了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特别是对于妇女的同情,提出了一些乌托邦式的幻想,这些都带有市民意识的特点。汪中揭露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写了《女子许嫁而婿死从死及守志议》等,主张寡妇可以再嫁,男女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有社交的自由等。汪中对传统思想的批评突出的是对《大学》的怀疑,这与清初思想家陈确非常相似。他还对明代以空谈心性为主要内容的“讲学”风气提出批评。汪中思想的特色与傅山相似,集中表现在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上。在为荀子研究方面,他认为“荀卿之学,出于孔氏,尤有功于诸经。”(《述学·补遗》《荀卿子通议》)这样的说法与传统上孔孟并齐,贬低荀子的观点不同,而是大胆地把荀子说成是孔子学说的真传者,否定了宋儒的“道统”说。在墨子研究方面,汪中认为墨子是春秋战国诸子中的一派,特别对孟子指责墨子的观点加以辩驳,为墨子翻案。在其他诸子的研究中,他也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墨守前人旧说。诸子研究开启了清代诸子复兴思潮的产生,对清末乃至现代的思想学术界影响很大。三、焦循与阮元的思想焦循于经、史、历算、音韵、训诂诸学无所不精,此外还精通诗词、戏剧、医学等。著作很多,汇编为《焦氏遗书》,其中《易学三书》、《论语通释》、《孟子正义》为人所熟知。焦循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是他的数理研究、易学研究以及人性学说。焦循的数学研究中反映的哲学思想,用他自己的话来书,即“名起于立法之后,理存于立法之先。”(《加减乘除》卷一)所谓“立法”,是指数学法则、规律,由“立法”而产生定义和概念,就是“名”。而法则和规律早已在天地之间存在着。焦循用数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人生,并以这种方式理解其它一切事物。 焦循研究易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力图找出事物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以这个关系作为他的哲学的出发点。他提出了《易》中卦爻变化的三条根本原则,即:(1)旁通;(2)相错;(3)时行。焦循易学研究中贯穿了“变通”的哲学思想,上面所讲的旁通、相错、时行,实质上都是讲“变”的。焦循的人性学说,也贯穿着“变”的思想。 焦循认为人性变化有共同的趋向性,反对宋儒把人性与情、欲绝然对立的观点,认为性、情、欲三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从中已经透露出近代人性觉醒的朦胧曙光。阮元是一个经学家兼思想家,他的学术活动主要是解说经典,他的一些思想也就通过对经典的训诂考据而曲折委婉地表达出来。在学术和思想上的贡献一是对汉学的总结,一是对文化史的研究。在对汉学思潮的总结方面,他的功绩之一是在汇刻编纂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文化遗产,如《经籍纂诂》106卷,重刻《十三经注疏》并附校勘记,《皇清经解》等。阮元对汉学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他对汉学学术方法以及学风的总结。他的治学的基本方法是由训诂以通经义,基本论点可以概括为:(1)由训诂求义理。(2)训诂以汉儒为准绳。(3)在训诂中讲求实事求是。阮元在训诂过程中,注重“义理”的发挥,这是他对戴震思想的继承。在他所阐述的“义理”中,“行”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阮元的文化史研究主要是对于文化史资料的整理和考据,通过古文字的训释表达他的思想观点。例如,他力图通过对古代文字原义的分析而理解古代社会制度和思想,阐述了古代语言与古代文字的关系。他通过器物来考证古代制度的方法,开启了近代人研究古史的新途径。

D. 每天坚持看4小时的书,这个男人算是看书爱好者嘛我想一年看48本书,大部分内容哲学历史人物传商务等

看书能增长知识,但对做生意来讲,看书得到的知识对做生意作用并不大,做生意除了要点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社会的实践,而社会大学的知识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必须在实际的与人打交道中体会悟彻,慢慢积累你的经验。建议你看书要看些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更重要的是通过做生意的实线来体会悟彻人情世故,怎样了解掌握市场动态,分析供求形势,通过学习加实线的认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精明的生意人。

E. 哲学史哪本好

《哲学史》是2010年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杜威、杨玉成。
杜威,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实用主义哲学学派创立者之一。
五四时期,杜威曾应胡适等人邀请来华讲学。讲学期间,杜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作“哲学史”系列讲座,《哲学史》即讲座中文译稿结集出版的一个小册子。《哲学史》共讲述十次,主要内容为古代希腊哲学。

F. 哲学界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及其代表作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最具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古希腊唯心主义的代表,大文学家,教育家,一生留有大量的作品(多为演讲稿和谈话录)。

贡献:他的思想与著作对西方哲学与理念对整个文化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当于孔子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他的作品对西方著作史有不可磨灭的影响,他是历史上第一个用灵活的对话阐发深奥的哲学道理,哲学核心是理念论,在对话中谈过辩证法问题对思维辩证法的阐述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柏拉图哲学对西欧以后的哲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近代的西方唯心论和唯物论也与它存在联系,它的辩证法在某种程度上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的哲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学路线的创始人,也是西方公认的道德哲学的创始人和教育家,他的一生是在和人交谈和辩论中度过的,没有留下著作。

贡献:他是古希腊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求普遍道德定义的人,因此获得道德哲学创始人的称号,他坚持寻求普遍的道德原则与以前的智者学派相对立,求知法他提出辩证法,揭露矛盾,攻破对方,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从此开始。但他重点研究认得伦理道德问题,反对用物质的原因作为事物的本源去解释万物,提出神学目的论,,拟人化的把自然物与人造物混同了,把神作为宇宙的真正的原因。

巴门尼德:古希腊哲学家,爱利亚学派的代表人。

贡献:提出存在学说和意识和真理的学说。他否定了以前的自然哲学家仅从感官对象中寻求世界的本源,说明世界的片面性观点,强调用理智和思维去把握世界,哲学从此转向研究本质和现象的关系。同时巴学否定了自然哲学的辨证法,陷入形而上学,但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存在与非存在,联系与非联系的关系问题,对理论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古希腊最渊博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贡献:对古希腊城邦奴隶制时期发展的做了全面总结,在文化史,哲学史都有很重要的贡献。青年时热热中于政治,提出“哲学王”思想。建立欧洲史上第一所综合性传授知识,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的学校。他创立了漫步学派,师柏拉图20年,后为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他把古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辩的精神也就是追求追求知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充实了,具体化了,发扬光大到顶峰。他的哲学尊重经验跟随现象,最后归于理智和思维。

《申辩》: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提供了最清晰最重要的线索。申辩篇的三篇对话是对苏格拉底最后的日子和去世的解释。苏格拉底在申辩篇中受到了严重的指控,提供了他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细节。

《理想国》又名《国家篇》,比较完整的阐述了柏拉图的理想政治制度,在他提出的一个城邦有三部分人分工组成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哲学王”思想,即让哲学家治理国家,让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同时它的论证是第一个出现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提出善的理念和认识善的理念的辩证法,论述了认识知识的4等学说,即猜测,相信,了解,理解。它是一部关于政治,伦理,哲学,教育,文艺等多方面一部综合性著作。

《形而上学》:是在亚里士多德死后300年中有漫步学派门人安德罗尼科收集编于《物理学》后,有14篇文稿构成。分了10大部分,第一部分A卷,是序言与导言部分,叙述了哲学家,哲学地位和事物的原因。第二部分B卷,提出了14个有待讨论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关于研究对象---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研究的是哲学的范畴,第五部分是本题问题,第六部分是质料和形式,第七部分是关于潜能与现实,第八部分是运动变化,九是对柏拉图学派的批判。在这部书中科学和技术有了明确的区分,科学有了自己的任务,哲学理论得到了充分的论证,亚里士多德为人类探索真理开拓了道路。

G. 跪求《哲学史上100位重要的思想家》全本中文翻译!

看来学好英语和德语比你这样痛苦找中文书籍更重要啊

H. 、“哲学就是哲学史”是谁提出的

【摘要】黑格尔的著名命题“哲学史是哲学”引发了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重新思考。黑格尔对这个命题及其逆命题的论述,都存在着明显的思想前提。但无论从逻辑上分析还是从历史上考察,“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都是不成立的。通过对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思想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哲学的性质给出否定性的定义,即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宗教,也不是思想史,因为哲学是没有对象的,是不需要权威的,也是自由的。

【关键词】哲学的性质哲学史研究黑格尔哲学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导言中,黑格尔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哲学史本身就应当是哲学的”。从此以后,“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个命题被广为传诵,甚至被视为哲学史研究的圭臬。虽然后来也有不少哲学家指出,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完全是出自他的哲学体系的需要,但从理解哲学的角度去把握哲学史,这仍然成为我们研究哲学史的重要指导原则。由于这个命题得到了黑格尔的详细论述,因此,这个命题的逆命题也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追捧,一时间,“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说法被看作是不可否认的金科玉律,甚至有的学者把这个说法视为哲学研究的唯一道路。其实,无论黑格尔如何论述“哲学史就是哲学”及其逆命题,我们都可以明显地看出,黑格尔的这些说法都存在着明确的思想前提。如果完全不提这些思想前提而把这些说法看作是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一般性理解,那就完全误解了黑格尔的思想本身,也会直接导致我们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错误解释。在这里,我试图首先通过揭示黑格尔论述的思想前提,说明黑格尔这个命题的真实含义;然后,我将从逻辑和历史两个方面阐明哲学与哲学史的思想关系,并在最后提出我对哲学概念的一般理解。

一黑格尔论述的思想前提

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开讲辞中,黑格尔清楚地考察了哲学史的性质,严格地规定了哲学的概念,由此阐明了他对哲学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从他的详细论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黑格尔对哲学史性质的理解完全出自他对哲学的独特解释,也就是把哲学解释为认识唯一真理的理性活动。正是围绕着这个唯一的真理,黑格尔就把哲学史上一切外在的偶然发生的历史事实,都解释成为了昭示这个真理的必然过程。这就表明,哲学史自然就不可能是偶然事实堆砌的历史,而是那个唯一真理借助这些事实不断自我显现的历史,也是哲学自我发展的历史。这样,哲学史自身就只能是哲学的了。

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对“哲学史就是哲学”的命题给出了三个论证。

第一个论证:

大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或者说,哲学就是科学;

小前提:哲学史本身就是科学的,因为揭示哲学史的内容就属于科学的范畴;

结论:哲学史本质上就是哲学。

这个论证表明了哲学与科学的密切关系,对科学性质的理解构成了这个论证的基本前提。在这里,我们不去深入讨论什么是科学,只需要了解黑格尔对哲学就是科学这个命题的解释。根据他的解释,科学就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而哲学则是以最为抽象的概念反映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哲学就一定属于科学。我们先不管黑格尔对科学的这种解释是否成立,从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的是,他对哲学和科学性质的理解是从目的和功能出发的,就是说,他是用哲学和科学所要完成的工作规定哲学和科学的性质。且不说这样的规定是否符合我们对定义的一般要求,就从哲学和科学的关系上看,这实际上已经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了:根据这种解释,哲学和科学完成着相同的工作,所不同的只是表达真理的方式,所以,哲学就是科学。正是基于这个思想前提,把哲学史理解为科学也就顺理成章了,因为哲学史就是揭示真理的过程。由此,哲学史也就属于哲学这门科学。

第二个论证:

大前提:哲学史的起始点就是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

小前提: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当然属于哲学自身;

结论:哲学史当然就属于哲学。

这个论证看上去很是合理,但其中包含的问题却也非常明显。首先就是它的大前提的预设:哲学史的起始点就是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这个预设显然不同于我们对哲学史概念的一般理解。即使我们可以把哲学史上的某个哲学家的思想解释为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我们也不能由此推出,哲学史的工作就是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因为哲学史研究,如果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研究的话,显然是要揭示历史上出现的哲学家提出的各种哲学理论和思想,从后人的眼光分析和判断这些理论和思想的内在价值和普遍意义。这既是一种历史考察的视角,也是一种当代人的选择,所以,历史才会不断地被后人重写。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叙述历史,我们都非常清楚,这种叙述本身的对象是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哲学理论和思想,而不是哲学本身。所谓的“哲学本身”,在这里是指哲学家们所谈论的那个对象,而不是哲学家们对那个对象的谈论。在这个意义上,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哲学理论和思想,都可以看作是对“哲学本身”这个对象的谈论。只有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才能有哲学史研究这门学科。所以,哲学史的起始点并不是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而是对哲学家们关于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的叙述;这是一种时间上的历史叙述,而不是逻辑上的思想论述。其次,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的确属于哲学自身,但由于不同的哲学家对它们的规定各不相同,所以,我们无法把历史上出现的各种规定都归属于哲学自身,否则就违反了黑格尔对哲学的一般理解,即哲学只有一个,因为真理只有一个。如果我们把历史上出现的对哲学性质和范围的规定都看作是属于哲学自身,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得到黑格尔所期望的哲学远景,也无法得到对哲学本身的真正理解。

第三个论证:

大前提:哲学是理性的知识;

小前提:它的发展史本身应当是合理的;

结论:哲学史本身就应当是哲学的。

这个论证涉及到了如何理解“理性的”与“合理的”之间的关系。按照黑格尔本人的解释,“理性的”东西当然是“合理的”,但“合理的”东西却未必是“理性的”。这就是说,任何被看作是合理的东西,并非因为它们是“理性的”,而是因为我们可以对它们给出某种合理的解释。比如,当我们说哲学的发展史是合理的,这并非是说哲学本身的发展是按照某种事先安排好的程序进行的,而是说我们可以按照某种原则或原理去解释哲学的发展历史,把这个历史看作是符合了某种事先安排好的程序,而这正是黑格尔试图表达的观点。但如此看来,黑格尔就是混淆了哲学史的自身发展与我们对哲学史的解释性重构,或者说,他正是想用后者替代前者,由此说明他的哲学是人类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根据这样的解释,黑格尔这里的第三个论证的合理性就大打折扣了:首先,他用“合理的”取代“理性的”,这违反了基本的逻辑原则即“偷换概念”;其次,他用合理性解释取代理性活动本身,这又是一种依据预期理由的虚假论证。由此得出,“哲学史本身就应当是哲学的”这个结论不成立。

当然,黑格尔提出这个命题是为了说明,全部哲学史是一个有着必然性和逻辑次序的历史进程,这种进程本身的合理性在于它是由理念规定的,因此,任何偶然性在进入哲学领域之时就被清除掉了;而具有必然性的概念发展,保证了所有各派的哲学作为全体的诸环节都肯定地保存在了哲学之中,这样,每一个哲学都是必然的,没有任何哲学曾被消灭过。由此,黑格尔对哲学史就会得到这样的见解:虽然它是历史,但它所研究的东西却并不是过去的东西,因为哲学史的内容是理性的科学成果,而科学的成果是不能消灭的东西;在哲学领域内劳作所得的成就就是真理,而真理则是永恒的。这样,断定哲学史就是哲学也就完全可以接受的了。

同样,根据相同的解释,黑格尔也可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因为一切哲学都是作为解释绝对精神发展必然性的历史过程,虽然每一种哲学自身都包含了各种特殊原则,但这些原则本身却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要求更高的原则使其成为理念自身发展的必要环节;而在黑格尔看来,正是这些不同哲学对最高原则的不断追问,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哲学思想。所以,哲学本身就是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对绝对精神的不断显示的历史过程,而这正是哲学史所能够向我们昭示的真理。

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说“哲学史应当是哲学的”还是认为“哲学就是哲学史”,黑格尔的论述都有明确的思想前提,这就是,把哲学史理解为绝对理念发展的历史,而哲学本身正是对这个历史的必然说明。所以,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他所说的这些命题的真实含义。然而,如果我们离开了黑格尔的哲学,从更为一般的意义上谈论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特别是试图强调只有从哲学史的意义上理解哲学本身,那么,我们就必须澄清我们对“哲学史”和“哲学”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

二哲学史与哲学的思想关系

如果我们暂且接受黑格尔的哲学史即哲学的这个命题,那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否成立呢?从逻辑上看,同意“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个命题,并不蕴涵着它的逆命题“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成立,因为这两个命题涉及到的两个概念在命题中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在“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个命题中,“哲学史”是被定义概念,而“哲学”这个概念则应当高于或宽于“哲学史”概念,属于上位概念。根据种加属差的定义原则,“哲学史”概念应当属于“哲学”概念。而根据相同的定义原则,“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则恰好与前一个命题相反,“哲学”概念成了被定义概念,而“哲学史”概念则是上位概念。如果这两个命题都成立,那么结果就只能是“A等于A”了。显然,这并不是我们希望从这两个命题中得到的结果。无论我们赞同哪一个命题,这个命题都一定是被看作为我们提供了比“A等于A”更多的东西。可见,我们要么同意“哲学史就是哲学”,要么同意“哲学就是哲学史”,但我们不能认同这两个命题同时为真。从概念关系上看,我们知道,哲学史应当是哲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因此,“哲学”概念在外延上应当大于“哲学史”。在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史是哲学”要比说“哲学是哲学史”在逻辑上更能成立。

进一步地说,“哲学史就是哲学”这个命题说明了哲学史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哲学史。从黑格尔的哲学出发,这个命题更好地解释了他的哲学史观。但“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则对我们理解哲学史毫无益处,也无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哲学,因为根据这个命题,我们要理解哲学就只能而且必须通过理解哲学史:当我们对哲学史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就可以说掌握了哲学。但这个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首先,了解哲学史是我们学习哲学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作为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只有两个正确形式,一个是肯定式,也就是说,在前提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肯定它的后件。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了解哲学,那么就必须学习哲学史,而了解了哲学,所以也就掌握了哲学史。这个推理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它恰好是与其作为前提的命题相反的。还有一个形式是否定式,也就是说,在前提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否定它的前件。这就意味着,如果要了解哲学,那么就必须学习哲学史,而不学习哲学史,也就无法了解哲学。这个推理也不成立,因为它是以前提中的命题为预设的。所以,了解哲学史并不是我们学习哲学的充分条件。第二,哲学史是哲学自身的发展史,了解哲学史必然有助于我们了解哲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但正如黑格尔所说,哲学史不是一些哲学家思想理论的简单堆砌,也不是一些偶然事件的时间上的连续发生,而应当是具有基本精神的哲学理念在时间中不断展现的过程,也就是说,哲学史应当具有自身内在的规律,这些规律正是哲学理念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中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即使我们不采用黑格尔的这种思辨方式,我们也应当承认,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们对相同哲学问题的讨论构成了哲学史的重要篇章,而正是这些哲学问题也构成了我们所理解的哲学的主要内容。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对哲学的理解一定超出了对哲学史的理解,或者说,每个时代的哲学必定具有不同于以往时代哲学的更新内容。所以,对哲学史的了解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了解了哲学,相反,在某些哲学家那里(比如在维特根斯坦那里),了解哲学史反而成为他提出自己新的哲学的障碍。在哲学史上的确存在这样的“前无古人”的哲学家,而且,正因如此,这样的哲学家才会被后人不断地研究和超越。

I.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完整介绍,急求,包括中心思想,论点,体例,谢谢

学习哲学史就是学习哲学,一个不学哲学史的人,哪怕他记熟了一大套哲学原理和教条,哪怕在日常生活中他满嘴的哲学名词和术语,他也不懂哲学。哲学无定论,它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在不断对话中生成和发展着的有生命的思想。对话必须有对话者,而最有价值的对话者是历史上最聪明的人,这些人最集中地汇聚在哲学只中。我们这本《西方哲学史》就是考虑到青年人学习哲学的特点和兴趣而撰写的。我们把以往哲学史著作中常见的那种大量的社会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分析限制在最必要的限度内,也把人物的传记资料作了尽可能的精简和压缩,而把重点放在哲学家思想本身的内在分析和意义阐释上,力图写成一本思想含量尽可能浓缩、思想发展线索尽可能清晰的西方哲学史。我们的目标是,一个大学本科生(或相当于大学本科生学力的青年),不论他是学哪个专业、从事哪个行当的,如果他想要对西方哲学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的话,他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和学习能够得到基本的训练,不仅是知道一些最必要的哲学史知识,而且能够从最初步的哲学思维逐步上升、循序渐进,获得基本的哲学思维能力。因此本书在编排上特别强调了哲学思想的连贯性,不仅注意交代清楚从一个哲学家到另一个哲学家的过渡,而且在每个新的哲学阶段到来时都有一段概括性的提示,这些提示或许有助于读者从整体上把握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中国人有了放眼世界与各种不同的人类打交道的机会和探索不同人性的好奇心,从而有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成为一个更加自觉的民族的机会。对西方哲学思想和整个西方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客观把握是当代知识分子一个不可缺少的工作,我们愿与年轻的朋友们一道来做这件很有兴趣的工作,它能够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思想内涵。本书包括六章:一、古希腊罗马哲学,二、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三、16-18世纪西欧哲学,四、?8世纪法国哲学,五、德国古典哲学,六、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