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刑法学因果关系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刑法学因果关系

发布时间: 2021-03-17 01:51:11

①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几种主要学说

必然因果关系说、偶然因果关系说、条件因果关系说。
必然因果关系说认为:当危害行为中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依据,并合乎规律地产生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就是必然因果关系。
偶然因果关系说危害行为中并不包含着危害结果产生的依据,偶然介入其他因素,并由其他因素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时,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就是偶然因果关系。
条件因果关系说认为:当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的关系时,前者就是后者的原因。

② 刑法学的因果关系如何界定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就是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一个人只能对自己的危害行为及其造成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一、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二、因果关系的相对性
三、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从发生时间来看,原因必定在西安
四、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因为条件,条件带来结果,而且复杂
五、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一)一因多果
(二)一果多因
(六)、因果关系的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③ 刑法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

对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因果关系的区别,早有学者提出,如有学者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先验范畴的因果律不同,与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因果法则不同,而与历史学的个别因果关系的因果意义是相同的。刑法学的认识目的是关于个别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但是刑法因果到底是什么,应如何界定?本文从刑法本身的目的、任务以及机能出发,区分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联系以及事实因果关系,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由立法者所评判,而表现为人的行为与其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据以判断确定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上的联系。这一界定没有改变多少,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一)刑法因果关系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判断。出于刑法的目的、任务和机能,刑法认一定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不局限于事实联系及事实因果关系,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
(二)刑法因果关系依然是一种联系,是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三)刑法因果关系有两个机能,一个是定罪上的机能,一个是量刑上的机能。已如前述,刑法因果关系涉及对犯罪请便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承担。
(四)这种联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所谓具有法律意义,是指这种联系因其本身涉及法律的目的和机能而进入法律的视野,且最终由法律进行评判。
如某甲为一汽车运输队的修理员,明知由驾驶员所驾驶的汽车有故障的存在,但故意不予维修,驾驶员在不知情况的条件下,在一次出车中发生了重大的事故。在此案例中,修理员的不作为与事故之间显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驾驶员的业务行为则与事故固然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但其不具有刑法之意义,不是刑法因果关系,从而修理员的行为构成犯罪,而驾驶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④ 简述刑法因果关系和刑事责任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刑法因果关系和刑事责任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存在如下几种观点:
1 、在刑事司法工作中,研究和确定某人的行为与危害结果有无因果关系,对于解决某一行为人对于该危害结果应否负刑事责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查明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只是解决了可能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而按照刑法上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虽有客观上的因果关系,但行为人主观上没有罪过,也是不能让它负刑事责任的。
2 、研究刑法因果关系的目的,主要在于确认构成要件的结果是由谁所实施的构成要件行为引起的,以便提供成立该种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除了解决定罪问题之外,还要解决适当量刑的问题,非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对行为犯和未完成形态犯罪的刑事责任有一定的影响,要使这类犯罪的行为人对该结果担负较重的刑事处罚,也要确认其行为与该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不能说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解决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为定罪量刑提供客观依据,与提供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是完全一致的。
3 、因果关系是为认定行为与结果服务的,一旦认定了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因果关系本身便不再起作用。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是由因果关系联结起来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而不是因果关系本身,通说认为的因果关系是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是一种误解,表现在将因果“关系”与因、果混为一谈。
4 、我国刑法学界在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上,认为不能把因果关系问题与刑事责任问题混为一谈。即使某一危害结果在客观上确定是某人的行为造成的,但如行为人主观上缺乏罪过,仍然不构成犯罪和使其负刑事责任。我们认为,对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关系的这种理解是存在缺陷的,实际上是把因果关系当成一个纯客观的行为事实。因果关系作为客观事实虽然只能是为刑事责任提供客观基础,但经过价值评判的刑法(犯罪)因果关系,应该直接导致刑事责任。
以上第一种观点认为刑法因果关系不等同于刑事责任,刑法因果关系为行为人应否负刑事责任提供客观基础。第二种观点也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提供成立犯罪的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与第一种观点不同的是,该观点同时认为,刑法因果关系除解决定罪问题外还要解决适当量刑的问题,一句话,即为定罪量刑提供客观依据。第三种观点认为因果关系本身并不反映刑事责任,其联结起来的行为与结果才是确定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第四种观点则认为,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是:经过价值评判的刑法因果关系应该直接导致刑事责任。由此看来,大家对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问题分歧颇大,观点针锋相对,即使是同一类观点的内部,也存在较大的认识差距。

⑤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不知对不对,太久没做刑法题了,欢迎一起探讨)1. 甲和乙的行为都不能单独造成丙死亡的危害结果,所以应该是重叠的因果关系,因此第一问是甲对丙的死亡有因果关系。2.有因果关系后,就分析有没危害行为。对于甲来说,清扫马路时因为聊天没有控制好喷气式水管,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喷到路人造成人身伤害的(例如喷伤眼睛或者喷到人跌倒受伤),具备疏忽大意的过失,同时也有危害行为。因此,有主观过失、危害行为又有因果关系也有损害结果,因此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对于乙来说,ta的行为显然没有违反交通道路管理法规(交通肇事罪构成要件),ta是正巧经过被喷到的水的,主观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因此没有危害行为(就是个正常开拖拉机的行为),即便有因果关系也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因此对丙的死亡并不负有责任。

⑥ 如何认定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对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因果关系的区别,早有学者提出,如有学者认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与先验范畴的因果律不同,与自然科学的必然性因果法则不同,而与历史学的个别因果关系的因果意义是相同的。刑法学的认识目的是关于个别的因果关系的认识。但是刑法因果到底是什么,应如何界定?本文从刑法本身的目的、任务以及机能出发,区分刑法因果关系和事实联系以及事实因果关系,认为刑法因果关系是由立法者所评判,而表现为人的行为与其造成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据以判断确定犯罪和刑事责任的法律上的联系。这一界定没有改变多少,主要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一)刑法因果关系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判断。出于刑法的目的、任务和机能,刑法认一定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不局限于事实联系及事实因果关系,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判断性。
(二)刑法因果关系依然是一种联系,是人的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三)刑法因果关系有两个机能,一个是定罪上的机能,一个是量刑上的机能。已如前述,刑法因果关系涉及对犯罪请便的认定和刑事责任的承担。
(四)这种联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所谓具有法律意义,是指这种联系因其本身涉及法律的目的和机能而进入法律的视野,且最终由法律进行评判。
如某甲为一汽车运输队的修理员,明知由驾驶员所驾驶的汽车有故障的存在,但故意不予维修,驾驶员在不知情况的条件下,在一次出车中发生了重大的事故。在此案例中,修理员的不作为与事故之间显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驾驶员的业务行为则与事故固然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但其不具有刑法之意义,不是刑法因果关系,从而修理员的行为构成犯罪,而驾驶员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⑦ 刑法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采用的是条件说,即无A则无B,那么A
就是B的原因。例如某甲患有心脏病,某乙不知情打了甲一拳,乙死了,就认为乙打了甲一拳是造成甲死亡的原因,因为按照条件说,乙不打甲,甲就不会死亡。初学刑法,可能感觉不好理解,但刑法中还有犯罪主观方面,犯罪主体等犯罪构成要件来避免滥施刑罚的发生。
相对的就是民法中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了,即有A通常有B,则认为A是B的原因。这个一般不会遇见很难的题目,因为一般侵权构成要件不是很难理解。但是这里其实也是一个高难理论。这是某年司考中出现的案例,专门考察相当因果关系说。一楼住户安装防盗网,致使二楼住户家失窃。不能认为安装防护网是导致失窃的原因。因为安装防盗网不会有很大概率导致楼上失窃。

⑧ 简述一下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

因果关系决定刑事责任的有无。因为犯罪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如果一个行为成立犯罪就必然在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那么,如果在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的时候,这个行为就不成立犯罪。

可见,因果关系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前提。例如,关于轰动一时、热议至今的“许霆案”,案件主人公许霆如果构成犯罪,那么,许霆的取款行为与银行的财产损失必需存在因果关系。

而在许霆的取款行为和银行财产损失之间有一个介入情况,就是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那么,这三者之间如果成立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必需具备一种可传递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发现,许霆的取款行为既不是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的充分条件,也不是自动取款机发生故障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所以,许霆的取款行为与银行的财产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许霆的取款行为不构成犯罪。

因果关系还决定刑事责任的范围。在犯罪行为事实清楚的情况下,犯罪人对那些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是刑法上因果关系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这时需要明确是物理运动中的因果关系还是社会运动中的因果关系。而犯罪是一种社会运动的形式,如果将其降格为物理运动,那么,就会出现难以理解和解释的状况,所以笔者主张因果关系是社会运动中的因果关系。

据此,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范围也就是因犯罪行为引起的危害结果范围。换言之,因果关系对于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范围具有重要作用。从原因的角度划分,危害结果的范围可划分为作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和不作为造成的危害结果;以危害结果的表现形态为标准,危害结果的范围可以划分为物质性的危害结果和精神性的危害结果。

(8)刑法学因果关系扩展阅读

由于纯粹自然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不能说明不作为犯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笔者主张刑法上因果关系中的原因行为是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社会行为,而不是剥离了行为主观方面的客观的身体动作。

只有这样理解刑法上因果关系中的原因行为,对于不作为才能够说明其与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而且,只有全面考虑行为的主客观两个方面,才能准确认定行为的性质。例如,2003年8月7日凌晨,4名男子在北京香山附近盗窃了47斤科研用葡萄。它们是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园投资40万元、历经10年培育研制的科研新品种。案发后,市物价局价格认证中心对被偷的葡萄进行估价,被偷葡萄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1220元。

这里的“过失”盗窃行为就是一个主客观相统一的行为,它是果树研究所损失的原因行为;也是该案盗窃罪不能成立的理由,因为盗窃罪是故意犯罪,过失盗窃不成立犯罪。

⑨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意义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要件中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当危害结果发生时,要确定某人应否对该结果负责任,就必须查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与该结果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基本特点 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因果关系作为客观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们主观为转移。 2、因果关系的特定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它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它们,一个为原因,另一个为结果。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定性表现在它只能是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原因必定在先,结果只能在后,二者的时间顺序不能颠倒。在刑事案件中,只能从危害结果发生以前的危害行为中去查找原因。 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刑法因果关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在刑事案件中,危害行为能引起什么样的危害结果,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因此,查明因果关系时,一定要从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条件等具体情况出发作具体分析。 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因果联系复杂性。 6、不作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不作为的原因,在于它应该阻止而没有阻止事物向危险方向发展,从而引起危害结果的发生。不作为犯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在于,它以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为前提。除此以外,它的因果关系应与作为犯罪一样解决。 7、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刑法因果关系为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提供了客观基础,不等于解决了其刑事责任问题。要使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负刑事责任,行为人还必须具备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 因果关系:两个事件发生的的空间距离除以时间维度,商小于1,那么这两个事件之间是因果关系。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形式 包括以下几种: (1)一因一果这是最简单的因果关系形式。指一个危害行为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一个危害结果。司法实践中,这种因果关系形式较为容易认定。 (2)一因多果一因多果是指一个危害行为可以同时引起多种结果的情形。在一行为引起的多种结果中,要分析主要结果与次要结果、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这对于定罪量刑是有意义的。 (3)多因一果多因一果是指某一危害结果是由多个危害行为造成的。它最明显的表现有两种情况:一是责任事故;二是共同犯罪。 (4)多因多果多因多果是指多个危害行为同时或先后引起多个危害结果。其典型表现形式存在于集团犯罪中。
如果您有其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参考陈海阳律师团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