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关哲学与思想
二者都与人类思维有关,互相衍生又互相丰富。但二者并不等同。
1,哲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属于学术。思想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意识活动,属于行为。
2,先有思想后有哲学,但哲学又使思想丰富。如果没有思想,绝对不会有哲学。但如果没有哲学,思想又绝不会有如此丰富,因为任何一种学术的思想都会与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笛卡尔是数学家,但他的数学思想有着哲学的思辨色彩。牛顿作为物理学家,最后向宗教(哲学)皈依。
3,一个脑袋可以不懂哲学,但他肯定是思想的物质载体。
4,哲学是有体系的,思想可以是凌乱的。
㈡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所反应的职业道德和哲学思想
解:根据连复续定义:制 lim(x→0-)f(x)=f(0)=0 lim(x→0+)f(x)=lim(x→0+) sin[4/(x2-4)] =-sin(1/2) lim(x→0-)f(x) ≠lim(x→0+)f(x) x=0是跳跃间断点(第一类间断点)
㈢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之间有什么联系
王守仁的哲学思想无非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几点。它版们之间又是有权内在联系的,这就是:“心即理”是“知行合一”说的理论基础,“致良知”则是“知行合一”说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但必须指出的是,王守仁的哲学是为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的,这体现在他的社会伦理思想上。
㈣ 哲学思想有哪些
哲学思想有中国的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印度的对神的思考、希腊的自然和人思考等。
哲学既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也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㈤ 弗洛伊德的主要哲学思想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他的独特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的,"精神分析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原先在弗洛伊德那里也首先是指一种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分支.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也是一种真实存在,它虽然无法用单纯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但还是有原因可寻的.由于弗洛伊德开创性的工作,人的潜意识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精神分析学也从而成了一个心理学新的学科分支的代名.
但是弗洛伊德并不满足停留在这一步,他又进一步"向前推进"了他的学说.自1910年发表《精神分析引论》以后,他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时,他明显地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本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的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了神经精神病学的狭隘范围.于是,他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愈来愈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精神病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类,把他的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弗洛伊德研究的内容已超出了关于心理治疗方法和关于潜意识心理过程的一般性理论的范围.他使他的研究哲学化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成了一种哲学,一种社会历史学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学又获得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称号.
弗洛伊德自以为通过把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现象领域,他的学说就大大地向前发展了.实际上,事与愿违,他的学说因此而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他还在世的时候,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已出现分裂.最早起来修正他的学说的是他的两个高足--阿德勒与荣格.阿德勒提出了所谓"个体心理学".荣格则提出所谓"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去世后,居住在美国的以弗罗姆,霍尼(K.Horaney)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年轻的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了更加系统的修正.他们认为,精神分析学向"社会心理学"方向发展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片面地强调了人作为生物所具有的本能和欲望,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于是,他们在基本保持精神分析学原貌的前提下,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他们使精神分析学发展成一种"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改变弗洛伊德忽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的局限性,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致力于把精神分析学"嫁接于"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后者虽然同前者是对立的,但却深刻地说明了社会理论对人的影响,因此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这样,从"新弗洛伊德主义"中又衍生出了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精神分析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有着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提的,它是弗洛伊德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观选择的结果.
1.自然科学前提
变态心理学.18,19世纪,在医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乃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人们习惯于用生理机制上的障碍来解释精神失常.后来,医学研究中的无数临床经验表明,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无损的.这就启迪人们,应当在心理方面去寻找精神病的根源.于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应运而生.布鲁尔和夏尔科是变态心理学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弗洛伊德通过他们受到了变态心理学的强烈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承认,他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倾向,以及关于人类行为的本性是被决定的"决定论"观点,主要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
赫尔姆霍兹学派的能量学说.弗洛伊德把这一学派在物理学研究中所提出的"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中.他把人的整个机体看作一个能量系统,并认为,在这个能量系统中,除了以肉体的生理形式表现的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以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它们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他特别强调心理能是同性本能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能,并把这种心理能叫做"里比多"(Libido)."里比多"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2.哲学前提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一切现实的个别元素--单子--并不是物理的原子,甚至也不是通常意义的物质.每个单子是一种具有非常广延性的精神实体.单子是活动和能的中心;一个单子的微觉合成许多单子的统觉.个别水滴的声音微不可闻,无数水滴汇成的波浪澎湃的声音除耳聋者外都可以听到,前者名为微觉,后者名为统觉.据此,莱布尼兹还提出了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莱布尼兹的这些理论无疑地使弗洛伊德受到启发.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赫尔巴特把莱布尼兹的无意识观念发展成为意识阈理论.他提出,被排挤于阈限以下的观念是无意识的,一个观念要冲出阈限上升到意识,必须和现存于意识中的其它观念适合和一致,不一致的观念不能在意识中共存.观念之间存在着冲突,它们为了在意识中得到实现而进行积极的斗争.他把因与现存于意识中的观点相冲突从而被排斥于意识之外的观念称为"被抑制的观念".赫尔巴特的这些想法对弗洛伊德有很大影响.
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弗洛伊德在谈到无意识过程的存在时说,"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真正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叔本华,他把叔本华称为自己的"前辈".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时,正值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广泛流传之时.叔本华,尼采等人所开创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公开举起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探索人和世界的真正的内在本性的口号下,对包括资产阶级古典人本主义倾向在内的欧洲理性主义传统进行了公开的挑战,他们要求哲学摆脱外在的虚幻世界的引诱而回复到内心世界,以此来改变欧洲哲学发展的方向.弗洛伊德吸取了这股思潮的主要观点,从而他的学说也汇入了这股思潮.
㈥ 哲学有哪些思想
很难回答,你问的不清楚。
哲学思想,比如:物是观念的集合 存在就是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先天综合判断是构成知识的基础 主体即实体 实体——神——自然 世界是由单子构成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现象世界 家族相似
㈦ 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什么
哲学的根本思想,就是试图调和人类思想中的不一致性,确定某种普遍标准,然后按照这种标准,是任何各持己见的人都能够同意它并以他为准则进行对话。比如,显然,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有着某种不可调和的东西。这两个学说的负责人的学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全整性的论说,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完全驳倒任何其他人的智慧。
所以,哲学的根本思想,唯物主义认为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是精神,宗教认为是上帝,存在主义认为是人的非理性的思维。
所以,世界需要哲学家,需要在这些不可调和的学说之间进行思考,以给出人类一份能够普遍同意的学说标准,从而指导人类过一种善的生活。
㈧ 有关哲学家及其思想30个
苏格拉底,出身于雅典,著名的哲学家。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哲学思想】要研究苏格拉底的哲学信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由于他完全没有留下半点自己的著作,我们只能从 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中加以探索,然而他们两人的记载又往往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对于何者的记载更接近真相一直是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在《理想国》中他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的想法。有些人主张他其实没有半点自己的信仰和理论,但对此又有许多争论,因为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反而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从对话录里得到的证据显示苏格拉底只有两个导师:文法家普罗迪科斯(Prodicus)、以及一名女祭司狄奥提玛(Diotima),狄奥提玛教导了苏格拉底有关爱的知识。一些对话录也显示出苏格拉底曾受到了当时的思想家如巴门尼德和阿那克萨哥拉的影响,历史记载通常也将这两人视为是苏格拉底的导师。古典历史学者John 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 A. 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没有著作,他的两位弟子色诺芬和柏拉图,都给他写过卷帙浩繁的记述但两人叙述的非常不同。现在关于苏格拉底的思想的了解绝大多数是来自他的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对话录》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但也因此我们通常很难分清哪些 思想是苏格拉底的,哪些是柏拉图的。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心灵的转向 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对自然本身的研究转变到注重对社会伦理和人的研究。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的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到苏格拉底才根本改变了这种状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 ,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 ,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灵魂不灭说 苏格拉底关于灵魂的学说,进一步使精神和物质的分化更加明朗起来。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早已有灵魂不灭的说法,已经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学家对于灵魂的看法还比较模糊,有的还将灵魂看成是最精细的物质,因而,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界限还不明确。到苏格拉底才明确地将灵魂看成是与物质有本质不同的精神实体。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产生与灭亡 ,不过是某种东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将精神和物质这样明确对立起来,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唯心主义哲学的奠基人。 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苏格拉底放弃了对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伦理问题上求得普遍真理,开始为事物寻求定义。他反对智者们的相对主义,认为“意见”可以有各种各样,“真理”却只能有一个;“意见”可以随各人以及其他条件而变化,“真理”却是永恒的,不变的 。在柏拉图早期对话中,讨论的主题几乎都是如何为伦理道德下定义的问题。苏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认识“美自身”、“正义自身”,这是美和正义的普遍定义,是真正的知识 ,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美的理念”、“正义的理念”。这是西方哲学史上“理念论”的最初形式。苏格拉底还进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哲学只去寻求这种因果,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事物的最终原因是“善”,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论代替了对事物因果关系的研究,为以后的唯心主义哲学开辟了道路。 助产术和揭露矛盾的辩证法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人们已在心上怀了“胎”,不过自己还不知道,苏格拉底像一个“助产婆”,帮助别人产生知识。苏格拉底的助产术,集中表现在他经常采用的“诘问式”的形式中,以提问的方式揭露对方提出的各种命题、学说中的矛盾,以动摇对方论证的基础,指明对方的无知;在诘问中,苏格拉底自己并不给予正面的、积极的回答,因为他承认自己无知 。这种方式一般被称为“苏格拉底的讽刺”。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是由爱利亚学派的逻辑推论和爱利亚的芝诺的反证法发展而来的。在苏格拉底的讽刺的消极形式中存在着揭露矛盾的辩证思维的积极成果。苏氏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这种谈话也有几个特点:第一、谈话是藉助于问答,以弄清对方的思路,使其自己发现真理。唯在谈话进行中,苏氏则偏重于问,他不轻易回答对方的问题。他只要求对方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他以谦和的态度发问,由对方回答中而导引出其他问题的资料,直至最后由于不断的诘询,使青年承认他的无知。在发问的过程中,苏氏给予学生以最高的智慧,此即有名的苏格拉底反诘法(Socratic irony)。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 从哲学思想的发展看,苏格拉底提出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的区分,使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脱离了早期哲学的朴素状态,进入更加成熟的阶段;他将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格言式的伦理思想提到了哲学的高度;他以逻辑辩论的方式启发思想、揭露矛盾,以辩证思维的方法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这一切对哲学思维的发展都有贡献。但是,他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开始了夸大主体和理性、夸大抽象思维,以哲学唯心主义的神话代替宗教神话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