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理学法学 » 法学家阿利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法学家阿利

发布时间: 2021-03-16 05:58:39

❶ 印巴分裂的原由

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由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❷ 文艺复兴的参加者主要是贵族知识分子吗

文艺复兴影响的仅仅是少数的富有的人,民众的生活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
所以文艺复兴的参加者主要是贵族知识分子

❸ 查士丁尼一世的生平

查士丁尼于483年出生于色雷斯斯科普里的一个农民的家庭里。
他的叔父查士丁(450—527)出身行伍,以作战有功升任禁卫军统领。查士丁一世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色雷斯农民,靠军队发迹,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查士丁一世对自幼跟随着自己的侄儿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从518年后,查士丁尼就协助叔父掌理政务,担任帝国行政指导。
于518年,查士丁被拥立为拜占廷皇帝,是为查士丁一世。查士丁尼以养子身份协助查士丁一世制订国内外的重要政策,并获得“恺撒”和“奥古斯都”的封号。
527年8月,查士丁一世去世,查士丁尼成为拜占廷帝国皇帝。 查士丁尼即位后,为自己确定了主要的政治目标:“收复”西部领土,恢复基督教的罗马帝国。他为此常常彻夜不眠,费尽心机,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以致当时有人惊呼:查士丁尼不是人,而是个丝毫不需要休息的恶鬼!
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的人物中间,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皇后提娥多拉(约500—548)。提娥多拉以前是君士坦丁堡剧院的一个伶人和名妓,被查士丁尼看中,于523年结为夫妇。查士丁尼执政后,提娥多拉成为很有权势的人物,对查士丁尼政事产生重大影响。 查士丁尼首先采取措施巩固帝国的内部,统治任命10人组成的委员会(以后又组成16人委员会),系统编纂罗马帝国的法律。全部编纂工作从528年开始,到534年告竣,历时6年。
法典包括两个综合部类,一类是由政府颁布的各种法令,称为成文法;另一类是著名法学家对法令的论述和阐释。委员会收集了自哈德良以来历代皇帝所颁布的法令,删除过时和相互矛盾部分,于529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共10卷。533年编成《法学汇纂》,共50卷,收集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同年又颁布《法理概要》,或称《法学家指南》,简要阐明法学原理,作为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在法典编纂工作完成以后,查士丁尼又陆续颁布了168条敕令。这些敕令,当时未被列入法典,到了565年也被编辑成集,称为《新法典》作为查士丁尼法典的补充。查士丁尼时代汇集整理的全部罗马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汇编》。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全的法典。它确定了统一的无限私有制概念,提出了公法和私法的划分:“公法是有关罗马帝国政府的法律,私法是有关个人利益的法律。”私法基本上分人、物、对物权、对人权(即债、契约等)以及民事诉讼等五个部分,体现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本质的法律关系问题。
恩格斯称罗马法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其所具有的意义大大超出了上古和中世纪社会的范围。从十二世纪起,西欧重新恢复对罗马法的研究,《罗马民法汇编》成为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其中的公法对后世无多大影响,而私法则对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起了重大的作用。 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帝国的统治。法典中渗透君主专制的思想,极力歌颂君权,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再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只有他(皇帝)一个人能夙兴夜寐,为人民的幸福着想”,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的效力,,谁反对皇帝就要遭到法律的惩治。查士丁尼在法典中把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第一个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为了巩固奴隶主对奴隶和隶农的统治,阻止在帝国内部已经孕育的封建因素的发展,法典一再强调奴隶和隶农的依附地位,他们必须服从主人,“都应该服从自己的命运”,不得有任何反抗。由于拜占廷的奴隶制度正在发生变化,使用奴隶劳动已不再能获得厚利,《新法典》不得不规定允许释放奴隶,隶农则仍须固着在土地上,以保证大地主有充足劳动力。 查士丁尼还利用基督教来作为其专制政体的支柱。他登台不久,即宣布自己是国教东正教的保护者,首要责任就是要根绝一切异端。他限令所有异教徒在三个月之内都得改奉正教,不许他们担任国家官职,没收他们的寺院并移交给正教徒,甚至把沉重的劳役和兵役加在他们头上。529年,查士丁尼将雅典的一所著名的哲学院作为异教团体加以封闭,将其中七位有名学者放逐到波斯。529—530年,他又镇压了巴勒斯坦的撒马利亚教派的反抗。但使他最感棘手的则是一性论教派,这个教派只承认基督具有有神性,反对官方教会的富有和腐化,要求神职人员放弃世俗的财富和享受。这种教义早在埃及、叙利亚等地传播,当地被压迫人民参加这个教派,利用这一宗教异端来反对帝国的统治。530年,帝国政府在叙利亚安提阿颁布命令,凡不承认查尔西顿宗教会议的予以放逐。大规模的反抗运动迅速兴起。536年,皇后提娥多拉的亲信狄奥多西被派往亚历山大任大主教,这又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抗。反抗虽然被镇压下去,但查士丁尼却深深感到继续对一性论教派采用高压手段会危及他的统治。他采纳了皇后提娥多拉的意见,力图与这一教派妥协,把被放逐的那些一性论教派的主教释放回来,并设法调和一性派教徒与帝国政府、官方教会的矛盾。这些努力并未能消除一性论教派的反抗情绪。 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廷在经济上还保持相对稳定,城市繁荣,工商业兴盛,但是城乡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大量财富,都被帝国政府耗费在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人数众多的军队、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发动战争等方面。帝国政治十分腐败,贪污、贿赂、卖官鬻爵成风。从朝廷到行省大小官员,无不滥用职权,对人民敲榨勒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查士丁尼曾经在行政上作过一些改革。譬如,简化行政机构,裁减官员,加强中央与地方联系等。另外还对一些拥有大地产并力图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元老院贵族进行了斗争,但未取得明显效果。查士丁尼本人在这一时期又大兴土木,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兴建了宏伟宫殿和堂皇的圣索非亚教堂。为了抵御外族入侵,查士丁尼还到处修筑桥梁,敷设道路,从多瑙河到阿尔明尼亚高山及幼发拉底斯河两岸,沿途建立了几百座要塞,构成防卫网。为完成这些规模巨大的工程所需大量资金和繁重劳动无疑落在劳动人民的头上。 查士丁尼一世是一位“不眠的皇帝”,他亲自管理许多事情。他的法典是全新的,其作用一直延续到近代。他本人对城市和省份的管理也非常关心。但他也不得不经受一些打击,其中最主要的是尼卡暴动。
登位后,为了争夺高加索通往黑海的出口,以及参加对东方贸易竞争,即与萨珊波斯展开争夺战,但是长此下去,不利于为在意大利和北非恢复古罗马帝国而进行的战争。因此查士丁尼于532年不惜以赔款11,000磅黄金为代价,与波斯缔结了和约。对于巴尔干北部诸蛮族部落的进攻,也是以重金收买酋长的方式求得和平。这样,暂时稳定了东方和北方的边境。查士丁尼随即集中兵力向西,企图消灭建立在西罗马帝国旧址上的蛮族国家。533年,查士丁尼借口其同盟者希尔得西斯被废,派大将贝利撒留率军入侵北非汪达尔王国。他利用汪达尔贵族内讧以及当地部落与汪达尔上层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勾结旧奴隶主和教会势力,攻占王国首都迦太基,消灭汪达尔王国,在北非恢复帝国的行政机构。 535年,查士丁尼制造了另一借口,即东哥特摄政王后爱玛拉森莎被杀害事件,命贝利撒留渡海进兵意大利,攻打东哥特王国。贝利撒留军队在西西里登陆,536年攻打罗马。查士丁尼下令在意大利恢复奴隶制制度和旧日罗马的地方行政机关,让过去的奴隶主重新上台。他们对奴隶和隶农反攻倒算,夺回土地,搜查隶农和奴隶。使那些已经获得自由的人全都陷入沦为奴隶的困境。帝国政府还在意大利竭力搜刮民财,滥征苛捐杂税,使得居民不禁怀念起蛮族统治时期的处境。 查士丁尼在北非、意大利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纷纷支持汪达尔人和哥特人起来继续与拜占廷军队斗争。北非人民在斯多查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坚持十年(536—546)。意大利的奴隶和隶农支持东哥特国王托提拉对抗侵略军。在一个时期内,托提拉军势极盛,收复了大部分土地。把贝利撒留逼到半岛的西南部。后来,查士丁尼派军队从意大利北部增援,才于555年消灭了东哥特王国。 查士丁尼在征服意大利的同时,利用西哥特王国内乱之机,领了西班牙的东南部。科西嘉、撒丁尼亚、巴利阿利群岛以及达尔马提亚等地,都先后并入拜占廷版图。至此,拜占廷帝国已囊括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旧有领土,比它原有的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 但是,查士丁尼的功业未能持久。长期的对外战争削弱了帝国的军事和财政力量。自555年后,查士丁尼已无力发动新的战争,貌似强大的拜占廷帝国在同斯拉夫人、匈奴人以及在同波斯的战斗中,总是吃败仗。被征服地区的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化,一性论教派在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仍然坚持斗争。面临这种形势,查士丁尼一筹莫展,只好以研究神学问题来“排遣”,最后在565年1月死去。他的继承人查士丁二世即位后曾经惊呼道:“我们的国库空虚,负债累累,达到极端贫困的境地,军队也趋于瓦解,以致国家遭到蛮族不断的侵袭与骚扰”,这就是查士丁尼留下的残破局面。查士丁尼死后。帝国在西方的领地相继丧失。568年,意大利北部和中部被伦巴德人侵占。隔了10多年,拜占廷在西班牙的领地被西哥特人收复。查士丁尼恢复奴隶制罗马帝国的反动政策终于彻底破产。

❹ 罗马法时期代表人物观点

西塞罗,自然法之父,法律应该是自然的不是人定人为的

❺ 12世纪巴基斯坦古代国王的名字

巴基斯坦于1947年8月14日与印度实行分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作为原印度国土的一部 分,巴基斯坦有着悠久的历史,次大陆的许多古代文化遗址都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 考古发掘表明,大约在40万年以前,在今拉瓦尔品第附近的索安河河谷就有人类的活动。 这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被称为“索安河文化”。大约在公元前6000年,在俾路支高原的峡谷和 山脚地带出现了村落,居民们开始使用石制的工具耕种,这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被称为“村 落文化”。“城市文化”始于公元前2800年前后,信德省的科特迪基遗址为其早期阶段,而 信德省的摩亨焦达罗和旁遮普省的哈拉帕遗址,则是其成熟阶段,它们就是举世闻名的印度 河文明的发源地。 考古学家通过对摩亨焦达罗和哈拉帕遗址人体骨架的解剖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属达 罗毗荼人。 公元前2000年前后,生活在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经开伯尔山口和博朗山口来到印度 河流域。他们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印度河文明逐渐衰亡。此后1000多年,次大陆的历 史进入了“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的政治中心开始向北转移,他们后来开辟的城市坦叉始罗 (塔克西拉)、布什格拉瓦(查萨塔)和富楼沙(白沙瓦),就在今巴基斯坦的北部。自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起,包括今巴基斯坦在内的印度西北部,屡遭外族的入侵。继波斯人 、希腊人之后,塞种人、安息人、贵霜人于公元前1世纪后相继进入印度西北部。贵霜国王 迦腻色迦(129—152年在位)当政时期,王朝疆域扩至克什米尔、信德、阿格拉和喜马拉雅山 以北的莎车和和田。 笈多王朝时期,印度进入封建社会,国势强盛,文化发展。8世纪初,阿拉伯军队征服了信德沿海至木尔坦地区,在次大陆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政府。 从9世纪末起,伊斯玛仪派传教士不断来到信德和木尔坦等地,在下层人民中传教,大批当 地居民改教成为穆斯林。 10世纪末,改信伊斯兰教的突厥人进一步向次大陆扩张。997年,阿富汗加兹尼王朝军队开 始入侵北印度。到11世纪初,巴基斯坦西北部第一次置于穆斯林统治之下。12世纪初,阿富 汗的古尔王朝取代了加兹尼王朝在旁遮普的统治,并向恒河、朱木拿河流域推进。1206年, 古尔王朝将领奴隶出身的库特布·艾伯克(1206—1210年在位)在德里建立了次大陆第一个穆 斯林王朝——奴隶王朝,开始了穆斯林的有效统治。此后300年间,德里历经了6个王朝,史 称德里苏丹王朝。德里苏丹王朝时期,大批乌拉玛和苏非来到次大陆,伊斯兰教在次大陆 广为传播。 1526年,蒙古人占领德里,建立了莫卧儿王朝。在莫卧儿王朝统治的300多年里,伊斯兰教 宗教哲学和文学艺术得到深入发展并取得了辉煌成就。 伴随莫卧儿王朝的瓦解,英国殖民主义者加紧了对印度的军事占领和掠夺。1757年普拉西战 役后,印度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至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后,莫卧儿王朝彻底覆灭 ,穆斯林在次大陆历时600多年的统治随之结束了。 莫卧儿王朝末期,传统派宗教学者主张通过恢复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和各项制度,挽救王朝 的危机。19世纪初,瓦利乌拉的后代和追随者在 北印度发起了圣战者运动,旨在通过对异教徒的圣战推翻殖民统治,建立伊斯兰教的理想社 会。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后,殖民当局对穆斯林进行了残酷镇压,将穆斯林作为打击 的主要目标。在英国殖民当局“分而治之”的政策下,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日 益加剧。19世纪中叶以后,在印度穆斯林社会中出现了伊斯兰教的改革和复兴运动。其中赛义德·阿 赫默德·汗(1817—1898)领导的阿利加尔运动,在印度伊斯兰教近现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 1906年,赛义德·阿赫默德·汗的继承者们在穆斯林教育会议的基础上成立了印度穆斯林第 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组织——全印穆斯林联盟。1913年后,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在争取印度民 族独立的斗争中曾一度合作,1928年后合作破裂。1930年,著名穆斯林诗人和哲学家伊克巴 尔提出了在印度西北部建立单独的穆斯林国家的思想。1933年,青年法学家拉赫玛特·阿里 为这个穆斯林国家起名为“巴基斯坦”, 意为“清真之国”。 1940年初,穆罕默德·阿里·真纳(1876—1948)明确提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两个民族” ,印度应分治为民族国家,给两个主要民族以单独的祖国。1940年3月23日,真纳领导下的穆 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召开全国会议,通过了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 巴顿方案”,同意印巴分治。同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方案。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真纳任第一任总督。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颁布第一部宪法,改自治领为共和国,定国名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❻ 关于古罗马的诞生谁知道

距今约46亿年
·地球形成

距今约45~24亿年
·地球太古代。晚期出现生命,存在菌类和低等蓝藻

距今约24~5.7亿年
·地球元古代。蓝藻和细菌开始繁衍,末期出现原始腔肠、软体和节肢等无脊椎动物

距今约5.7~2.3亿年
·地球古生代。出现无叶植物和昆虫,海中鱼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繁盛

距今约2.3亿~6700万年
·地球中生代。爬行类动物繁盛,恐龙发展,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出现

距今约6700~250万年
·地球新生代第三纪。植物与动物逐渐接近现代,哺乳类动物繁盛

距今约6000万年
·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灵长类动物

距今约3500~3000万年
·原上猿生活在今埃及法雍等地区,为迄今所知最早的古猿

距今约1400~700万年
·腊玛古猿生活在今肯尼亚特南堡、南亚西瓦立克山地、中国开远和禄丰以及土耳其、匈牙利等地,
为迄今所知最早的正在形成中的人

距今约300、400万年
·人类在地球上出现

距今约200、300~1万年
·人类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流行,已使用火,晚期大量使用骨、角器。狩猎和采集业发展,血缘家
族及母系氏族公社产生

距今约170万年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元谋人生活在今中国元谋一带,已能制造和使用石器,已会用火

约70~20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北京人生活在中国华北地区

约公元前3~前1万年
·原始宗教出现

约18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

约公元前1.2万~前4000年
·人类中石器时代。发明并使用弓箭,细石器广泛应用,狩猎业发展

约公元前8000~前2000年
·人类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磨光加工的石器流行,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

公元前6000年
·小亚细亚地区出现亚麻和羊毛织物

约公元前6000~前1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希腊、罗马、印度和波斯等地原始宗教和古代宗教盛行

约公元前5000年
·亚洲西南部和中亚地区开始用冷锻法加工天然铜
·古代埃及已使用等臂天平秤,为已知最早的衡器

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以太阳和月亮为规律的日历,为已知最早的日历

约公元前5000~前33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

约公元前4800~前43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中游地区

约公元前4300~前25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下游地区

公元前4000~前3000年
·古代埃及、西南亚、南欧、中欧和中国等地先后开始用矿石炼铜

公元前3760年
·古代犹太人日历的首年

公元前3500~前3100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出现陶轮制陶和塔庙建筑,创造了楔形字
·古代埃及国家(诺姆)形成。出现了象形文字

公元前3500~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开始使用轮式运输工具
·古代埃及人已在农业中使用犁、耙和施肥

公元前3372年
·古代南美玛雅年表中最早的日期

公元前3100年
·古代埃及上埃及统治者美尼斯征服下埃及,初步形成统一国家。埃及早王朝时期开始

公元前3000年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3000年
·古代埃及出现有桨和帆的船
·古代埃及人已使用铜镜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印章文字

公元前3000~前2300年
·爱琴海地区克里特文明出现

约公元前2700年
·中国浙江钱山漾留存较为精细的丝织物

公元前2686~前2181年
·埃及古王国时期。国家统一完成,君主专制确立,大规模兴建金字塔

约公元前27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苏美尔时代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形成,为迄今已知最早的史诗

公元前26世纪
·古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落成

约公元前2500年
·中国出现竹管乐器
·古埃及出现玻璃球
·古代苏美尔医学发现矿泉水有愈合特性
·古代苏美尔人已使用燃油灯,学会烤制面包和酿制啤酒
·欧洲出现编织机

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西亚古亚述时期

公元前26世纪
·中国史官沮诵、仓颉造文字

公元前25~前23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人发明在陶片上刻划地图,为已知最早的地图

公元前2378~前2371年
·古代苏美尔拉格什国王乌鲁卡基那在位,进行世界最早的改革

公元前2371~前2154年
·古代两河流域阿卡德王国时期。国王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向君主专制过渡

约公元前2300~前1750年
·古代印度哈拉帕文化时期。出现城市文化,国家形成。已使用文字,使用陶轮制陶

约公元前23世纪
·中国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366日为一年,置闰月以正四时

公元前2181~前2040年
·古埃及第一中间期。统一王国瓦解,贫民奴隶大起义

约公元前~前2096年
·古代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创立者乌尔纳姆在位,颁布《乌尔纳姆法典》,为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约公元前21世纪
·中国禹治水成功

约公元前21~前17世纪
·中国二里头文化存在

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
·中国夏朝

公元前2040~前1786年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青铜器广泛应用,开发法雍湖地区,修建卡尔纳克神庙

约公元前2017~前1595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时代

约公元前2000年
·中国出现五音音阶音乐
·爱琴海地区迈锡尼文明出现
·古代埃及出现图书馆
·古代埃及人已制作木乃伊

公元前1900~前1600年
·古希腊出现线形文字,青铜器广泛使用

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君主专制确立,制定《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1786~前1567年
·古代埃及第二中间期。贫民奴隶再次大起义,喜克索斯人入侵,统治埃及百余年(前1680~前1567)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出现农人历书,内容包括灌溉、耕耘和收获,为已知最早的农人历书

约公元前17~前14世纪
·小亚细亚赫梯古王国时期

约公元前16世纪
·中国汤伐夏桀,夏朝灭亡

公元前16~前11世纪
·中国商朝

公元前1600~前1000年
·中国黄河流域形成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完整的生产过程,丝织物品种有

❼ 初中外国历史的年份顺序表,加上历史事件。

1492——1493年
第一次远征美洲
1640——1688年

1689年
通过《权利法案》
18世纪60年代 英国
开始
1775——1783年

美国通过《
》,
诞生
1787年 美国制定宪法
1789——1794年

1790——1826年
民族独立运动
1799年8月 拿破仑发动“

1804年 拿破仑称帝
1814年 英国
孙研制出第一辆

1815年
灭亡
19世纪30——50年代 英国宪章运动
1839年6月

6月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8月 中英签订《

1848年 《
》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1年
运动

1856年10月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年 中俄签订《


10月
攻占北京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开始
1861——1865年 美国

1862年 美国颁布《

1868年 日本
开始
1871年

1876年
进军新疆

7月
爆发

11月 孙中山成立

4月 中日签订《


6月

6月
侵华

9月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美国
试飞飞机成功

8月
成立

清政府废除

10月10日

1月1日 中国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月
皇帝退位清政府覆灭
1914——

9月
创办《
》杂志

4月 美国参加

11月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1——6月

5月4日 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月
成立
1921年3月 苏俄开始实施“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11月
召开

意大利建立

10月
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建立

1月 列宁逝世

1月
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形成

7月
出师北伐
1927年4月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成立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
1927年9月

1928年4月
等与毛泽东在

1928年10月 苏联执行

1929——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

9月18日 日本在中国发动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开始实行“新政”

1月
被任命为

政权建立

10月
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0月
长征到达

1936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
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936年12月12日

1935——1936年 意大利侵略

1936年 苏联新宪法颁布
1937年7月7日
事件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11月
侵略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1938年3月 俄国吞并奥地利
1938年3月

1938年9月 《
》签订

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8月

12月7日 日本偷袭

爆发

1月1日 苏、中、美、英等26国发表《


6月
海战

7月

战役

9月 意大利投降

应美军对在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1945年4月
召开
1945年
日本宣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8月 国共两党举行

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成立
1945年底 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年3月
发表“
”演说
1946年6月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人民
开始

3月
出台

6月
强度黄河,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6月 “
”出台
1947年

1948年 以色列建国
1948年9月

1948年10月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4月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949年9月
在北平召开
1949年10月1日
宣告成立
1949年
成立
1950年6月 土改,
爆发
1950年10月
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4月 欧洲六国组建“欧洲煤钢联营”

5月 和平解放西藏
1952年
基本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中国
开始
1953年7月
胜利结束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颁布宪法
1954年
成立
1955年4月 周恩来率团参加

1956年9月
召开
1956年 中国基本完成

在中国初步建立
1958年

1958年 “
”和“欧洲
联营”成立
1959年
胜利
1960年 非洲独立年,非洲17个国家获得了独立
1961年 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1964年10月 中国第一颗
实验成功
1966年5月
开始

6月 中国第一颗
爆炸实验成功

欧共体成立
1968年 匈牙利开始在全国推行全面

1969年7月 “阿波罗”
成功,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
1971年9月
被粉碎
1971年10月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细微
1972年2月 美国总统

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 中美正式建立

1976年9月 讲清
被粉碎,“
”结束
1978年12月 中共第
召开,
从此揭开序幕
1980年 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

1982年12月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
1984年5月 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是联合声明
20世纪80年代末

1990年
独立
1991年

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1年1月
爆发
1992年初 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南方谈话
1992年10月
召开
1993年
成立
1995年
成立
1996年
“多利”诞生
1997年7月1日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
成立
1997年9月 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

1999年3月 北约轰炸

1999年12月 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澳门
成立
2001年10月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1年11月 中国正式

2002年11月
召开
2003年

❽ 外国著名文学家名字,

1、荷马

荷马(Ὅμηρος/Homer,约前9世纪—前8世纪),古希腊盲诗人。相传记述了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以及关于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代表作——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

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9、8世纪之间。他的杰作《荷马史诗》,在很长时间里影响了西方的宗教、文化和伦理观。

2、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英语:William Shakespeare,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莎士比亚在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海瑟薇结婚,两人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苏珊娜、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

3、弥尔顿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英国诗人、政论家,民主斗士,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六大诗人之一。代表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1625年,弥尔顿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大学毕业后又攻读了文学6年。1638年,弥尔顿到欧洲游历。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弥尔顿毅然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并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弥尔顿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4、笛福

丹尼尔·笛福(1660年~1731年),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丰富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欧洲的“小说之父”,“英国小说之父”和“英国报纸之父"等。

其作品可读性强。信奉新教威廉三世。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乐观又勇敢的鲁滨逊通过努力,靠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难,表现了当时追求冒险,倡导个人奋斗的社会风气。

5、简·奥斯汀

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

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