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谱怎么写
1.序言名称:***重修家谱或支谱,一般用支谱。
2.说明原因:为什么重修家谱或者续修家谱,现内在大多解释十容年动乱族谱毁之贻尽为缘由。
3.叙述现状:现在本族是什么情况,在****以后家族的发展情况,如今社会有志青年各奔东西等。为了让本族以后永远保持联系,勿忘祖宗等。
4.修普贡献:***为本次修普信息作出贡献,***提供经费,***撰写等
5.结尾:说点立谱的重要性,写个日期(干支纪年和公元纪年都要写)
6.落款:a.撰修***(从有谱以来你是第多少代)世孙***(名字不要写姓氏);b.缮写***世孙***等
2. 家谱的范本
一个家谱有很多种,具体如下:
1、欧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
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
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
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此种图谱最迟在南宋时期出现,其特点是将始祖置于上方正中位置,后世子孙按辈分依次排列,每一父辈必置于字辈的上方正中,这样家庭成员的亲疏、血缘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
但宝塔式的缺点是,当家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无法将世系在一张纸上画出,而且由于各支系子嗣多寡不一,难以保持图谱整体上的均衡,容易给人一种不整理的感觉,另外宝塔式图谱在附记履历时由于篇幅有限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4、牒记式
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
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牒记式家谱类似于每位家庭成员的简历汇编,其起源大约是源于欧式图谱,大致相当于欧式图谱后面的传记部分。其优点是世系固定,依次分明,因此, 有不少家谱采用这一图谱。
(2)家谱碑文范例扩展阅读: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皇帝的家谱称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
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参考资料:家谱网络
3. 墓碑上写家谱 有两个儿子 一个女儿 女儿是老二 墓碑上应该写什么
“孝 女”
楼主,给您一个参考:
另,给楼主一个补充,墓碑碑文有关子孙名称的写法如下:
子孙名称,如果是父辈坟墓,一般包括所有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如果是祖辈及以上坟墓,有的还有曾孙、玄孙等,由于人数太多,墓碑位置不够写,写得太小了也看不清楚,因此就需要根据人数的多少来确定具体写的人员范围,一般是从主持立碑的人员辈份写起,最好不超过20个名字,否则就太拥挤。子孙名称用小号字体写在墓碑的左边,具体写法如下:
第一行写一“孝”字,第二行写一“男”字,第三行写儿子所属字辈,第四行写儿子辈名称,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如果第四行位置不够的,可继续排第五、第六行。
写完儿子辈名称后再在下一行写孙子辈,先写一“孙”字,再在下一行写孙子的字辈,然后再写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
如果已经有曾孙的,仍然需要写上去。方法是先写“曾孙”字(二字各占一行),再在下一行写曾孙的字辈,然后再在下一行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写曾孙名称,只写名不写姓。
对于女儿和孙女等女性子孙,如果男性子孙人数较多就可以不写,如果需要写的,可以写在右边立碑时间与主体碑文之间的空格处。方法是先写一“孝”字,第二行写一“女”字,第三行写女儿们的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只写名不写姓。孙女名称写在女儿名称的下一行,先写“孙女”(二字各占一行),然后在女字的下边一行写孙女名称,仍然是按年龄大小从右到左排列写曾孙名称,只写名不写姓。
子孙名称一般只写同姓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例如媳妇和女婿就不写,外甥虽有血缘关系但已属外姓也不用写,但如果子孙人数较少,名字在5个以下的,由于字数太少不好看,也可以将媳妇、女婿、外甥等写上去。
不论写左边或右边的子孙,写完后都需要在下一行写一“祀”字。写完上述内容后,就分别计算子孙内容的行数,必须“合生老”才行。即要么是6行(最少)或7行,要么是11行或12行,要么是16行或17行(最多),计算后如果行数不够的,就在“祀”字前加字,可加成“跪祀”、“仝祀”、“仝跪祀”等,如果行数还不够,就在主持立碑这一辈的名字下加一“率”字,或加“同率”(二字各占一行)来进行调整。
4. 祠堂功德碑范文
新建王氏宗祠碑文复
以“万世隆昌”制为韵
宗祠之由来远矣!孔子所入之太庙是其枝蔓。然古唯天子而有,百姓宗祠自宋始建。祠者,祭也。祭先人之神主,习宗族之规制。怀先人之恩德,勉宗族之苗裔。三槐王姓,瓜瓞丰隆。姓源于周代姬姓王氏,宗始于太子晋仙躬。先人代有伟杰,两晋犹多丰功。植三槐为堂号,肇自宋初晋公。我族为三槐支脉,明季于王九大郢筑宫。世代唯桑唯农,修德丰隆。此支尝有宗祠,遭文革毁屋拆墙。所幸者,始祖仲时公之冢尚在,晋公铸像未伤。族人相谋,先续修家谱,后重建祠堂。所需资金,扛其最重者,则村长道刚。余有某某等,亦纷纷解囊。族中长辈,多所张罗,荐道刚为族长,俱竭力相匡。今家谱成矣,祠堂建矣,我宗其祥!望族人恪守家训,严遵族章。忠恕仁厚,扬先人之德,建功立业,弘先人之光。煌煌王氏,万世隆昌!
5. 求家谱例文
1. 传统的与规范化的家谱内容与结构.
]*O J AL7M#X_}p*d (om*D#V6[
A.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商代甲骨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叙放碑》和《赵宽碑》是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薜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侯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的。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取法於此,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yu a0ZEq1m8I ~u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 型. 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排列如下:
,q"W$`$d$bc*[ (一)谱序(略)(二)题辞(略)(三)恩荣(略)(四)凡例(略)(五)图:(略)cn7y j+~e-JoF
(六)节孝(略)(七)像赞(略)(八)考:(略)
}W/J nt3b%E (九)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S h E*d/~%O (十)世系录:也有的家谱作「世序」、「世系考」、「傅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莽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月日时、封诰、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y;tTh9I(xL
(十一)派语:记载族人的排行宇语,中国古代家族排行都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的,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如孔子后代排行字语为:希、伯、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就是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
@)`5J1{L}llc (十二)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则为家族中有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的入传。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女子有懿行的,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0`kV4]5?].[Sc/f1q (十三)宗规家训(略) (十四)祠堂、祠产、坊墓(略) 4P5x*M*G;N_
(十五)先世考辨:主要为叙述家族历史,如得姓始未、始祖、支派、迁徙、分布情况。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历史和各支外迁史,以及一些同姓、同宗的考辨等等。 /xC8z@Rgg4Wb
(十六)志(略)(十七)杂记(略) (十八)文献(略)(十九)修谱姓氏(略)%\+J/nl-p2J
(二十)五服图(略)(二十一)余庆录(略)(二十二)领谱字号(略)
X5Lf_+[0z7Jdp 此外,近代一些家谱后,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a5k+[0BBX9G 以上所说的家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一样,格式分合也不一样,排列次序也不完全一样,但总体来说,基本上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资料来源: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 来新夏 徐建华 )
|+H kP{`NT:yO:l http://www.nmh.gov.tw/fname/about/about_04.htm 12/25/2005PTH x6ez%TWg0ce
?~:T%dmID8T&NZ
1T8ykB"d B.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n(O&qSCT I7blwl5^
一 姓氏源流(略) 二 堂号(略)
-c,{%`E[.n8U"P a?9T6e!~
三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2Zh{"m^ Z\xv H
9|l#?,S$I3}-d9In{8{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Sr z!\W:|V;W,ee
W"cz&u6c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jBz3Z@ [m$q 6Pr;a+aN{n |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uk1[8Jb,O
ooV,m1W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Q P9p;Yx c+s0A
? \-jy%uy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I:~,M'Y-Hd!w
7nxKU$^jxXU Y5H
四 家训 (略) 五家传(略) 六 艺文著述(略) 七 家谱图像(略)
/Y@.Ud/@ @4VS'a
"h.SS9|,x*A:R(L (资料来源: 中国家谱网站 www.China-stemmata.com PTH 12/26/2005)
| BR$x;`1naC&lT 8j'{1^#`[N S|z
kV*BN8es S K C. “参考中国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家谱描述元数据规范》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家谱专门元数据规范格式(讨论稿)》成果,利用DC元数据标准提供的扩展机制,实现家谱以下信息内容的描述:
$K7?E)c s.D9U f{ iXd8@['?uw
家谱名、修纂者、序跋、凡例、目录、修纂时间和名目、家谱体例说明、谱籍、领谱字号、堂号、家谱类型、收藏历史、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恩荣录、像赞、诰敕、排行字、族规家训、祠堂祠产、坟茔、五服图、版本等等。”
1Q-B;C3[y`YAn “中华大族谱的管理对象应该主要是以下几类:家谱(对家谱作为一个整体资源进行描述)、家族人物(以个人为单位进行人物信息描述)、家谱研究资料(谱谍文化、姓氏文化相关资料或研究资源,包括人物传记、或著述,可供家族人物信息中引用)。
6. 要给不知道年代的祖先立墓碑,请问碑文怎么写,怎么称呼,怎么落款
先说立碑的称谓和落款
立碑人的祖父的爷爷,立碑人称高祖,立碑人的祖父的父亲,立碑人称曾祖,再往上,谱系不详的,笼统的称太祖。
谱系清晰的,称某世族,当年你的始祖从某地搬迁到现地,订立了你们现在的家谱,他是立谱人,这位始祖在原籍是有名字辈份的,他不存在改名用新的家谱的可能,从他的孩子开始用新的家谱。称他为始祖,他的儿子启用家谱第一字,称一世祖,他的孙子启用家谱第二个字,为二世祖,以此类推。
高曾祖,父己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此九族,人之伦。这是对应的,墓主人是祖,立碑人就是他的孙,墓主人是曾祖,立碑人就是曾孙,墓主人是高祖,立碑人就是玄孙。
墓里埋着你爷爷,你立碑你落款,你就是他孙子。
墓主人和立碑人的辈分相隔超过高曾祖父己这五辈,谱系清晰的,墓主人称某世祖,立碑人称某世孙。谱系不详的,墓主人称太祖,立碑人称世孙。
再说碑文
你这种情况,年代久远,无法写出先辈的具体功德,但是,先辈繁衍后代教育后代的功德是明摆着的,墓碑大字就冠上大德太公作为谥号,就可以了,他如果不大德,老天爷早就叫他绝后了。这位太公不可能是光棍,能传下后代还要有太君配合。所以,如果是竖碑,开头的大德太三字共用,第四字那个公的左面再刻上君字,这就与女祖宗合墓了。至于女祖宗的姓氏名字,多数不详了,就不用刻出来。
例:赵发扬
中华大德太祖²(君)赵讳发扬之墓
世孙 赵光大 携子孙
二零一八年清明吉时 贞珉
(贞珉这个词,是美饰立碑刻碑的书语。)
7. 编写家谱时发现碑文上刻的年代有误怎么办
如果可以肯定确实有误,应当修改。否则会一直误导后代。
望采纳谢谢
8. 家谱的格式怎样写啊,需要些什么内容。说简单一点
古代的家谱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
的作用。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应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以传示时人和
后人。从家谱产生之时起,三千多年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家谱内容的侧重也有
所不同。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
统,是为袭爵和财产继承服务的,关于这点,可从甲骨实物和《史记》中的有关
部分得到证实。先秦时期的家谱特别重世系,家谱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仅为世
系。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这样一来,家谱在政治生
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大大增强,家谱的内容也相应比以往有所增
加。魏晋以至唐代的家谱现在已基本无存,从现存的其他一些著作所引的零星文
字和后人再整理的资料来看,仍可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魏晋至唐代家谱的内容
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
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
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
(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等等),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
情况,以及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
爵,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得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不再发挥作用,家谱的作用转移到尊祖、敬
宗、睦族上,因而,家谱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宋元时代的家谱流传极少,
明代的家谱现在保存较多,分析一下,宋代以后家谱基本上去掉了关于岳家的内
容,而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等方
面,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但如岳家家世显赫,也可写上。宋
代以后家谱的内容通常包括:1、族姓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到家族的始祖,大多
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
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奖等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
士,实在没有可写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字样,努力使自己的家
族门楣生光。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写有传
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其中
对子嗣记录得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11岁
以下死亡的幼殇以及人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
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祀祖先
的场所,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先对于团结族人有着极大的意义,故
对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
较详。5、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的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
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列著述或艺文一节,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
诗文等。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
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越到后来记录越详,与之相适应的是,家谱
的格式在不同时代也不尽相同。
商周甲骨、青铜家谱仅录世系,格式上是每人一行,说明关系,较为简单。
汉代的家谱格式大致有三种:一为横格表制,分代分格,按时代顺序排列,《史
记》中有关各表是其代表;二是以姓名为单位,先叙得姓起源,再述世系和官
位;三是一贯连写,汉代流传至今的两块碑文《孙叔敖碑》和《三老赵宽碑》是
其代表。魏晋南北朝是分行写,或连行写,每代与前代空一格,这从现存北魏薛
孝通贻后券、彭城王元勰妃李媛华墓志和刘宋临澧候刘袭的墓志就可看出。不同
的是后两块墓志不仅记述了自家世系,而且还详细记述了亲戚的谱录,这在后代
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司空见惯的。唐朝的家谱,大多为合谱,一
般是以姓为单位排列连写。宋代以后,又开始分代分格。明清时代的家谱,大多
取法于宋代家谱,卷首列世系总表,以备检查,然后每人半页,依辈排列。
家谱修撰,到了明清两代,其结构已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家谱的格式大致
排列如下:
1、谱序:有自序和他序的区别,其内容为叙述修撰缘起,修谱目的,本谱
的修撰历史、过程与内容大要,修谱的人员构成,修订年月,家族的渊源传承和
迁徙经过,郡望,以往历次修谱情况以及对谱学理论的认识等,作用是宣扬本谱
主旨,颂扬祖德,使子孙读后能敬祖向善。如果本谱是续修之作,那么,除收载
新写的序外,以往历次修谱的旧序也一并收入,对于续修次数多的家谱,有时新
旧序能多达数十篇。此外,为了增光族望,还会专请当代名人作序,并将以往名
人为列谱所作的序也依时代先后排列收载。谱序在有些家谱中亦有别称为
“引”、“谱说”、“谱铭”、“谱券”等。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大多是前代皇帝或名人为本家族或家谱的题
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以此炫耀家世。
3、凡例:也有称谱例,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纂修原则与编写体例,收录范
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本谱中各类目的立类理由,适用范围,各种可入
谱和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中心是强调家族血缘
的重要性和谱书记述的真实性,内容较丰富,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
4、谱论:也称谱说、援古,主要收录前代名人学者谈论谱学的简短语录,
其中尤以欧阳修、苏洵、朱熹、程颐、曾巩等宋儒语录最为普遍,也有将明清两
代皇帝的谕民榜、谕民诏令载入谱中,作为另一种类型的谱论。
5、恩荣:也称告身、诏敕、赐谕、公文,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和地方官员对
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和封赠文字,包括各种敕书、诏命、御制碑文等,有的
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明祖
德。
6、图:明清时代家谱的卷首,多数都有图版,内容不完全相同,二般总具
有祖庙、祖茔、祠堂以及牧场、水源或住宅四至图。
7、节孝:宋代以后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
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都在首卷立节孝一章。
8、像赞:将本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有些还写上赞语,置于
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使“后世子孙起敬起孝,且可惜为感奋”
的目的;有些还刊载一些先人遗墨。
9、考:有疑则考。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千余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
楚,可修谱时又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行考索。通常需要进行考证的,大抵有
如下内容:姓氏来源、得姓始末。始祖、始迁祖、支派、迁徙经过和原因、如今
分布、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等,尤其是本支的迁徙、定居
历史和各支外迁史比较重要,其中以先世考最为重要,也最为常见,也有的家谱
将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10、宗规家训:可单称为族规、族约、祠规、祠约、家规、家约、家戒、
家法、家议、家典、家范:家训、家箴、规约、诫谕、宗禁、祖训、规条,是各
家族自己制定的约束和教化家族成员的家族法规,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
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其中一部分为规约,族人必须遵守,如有
违犯,则以家法制裁。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做人行世的道
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教。还有一部分为庙规,也称家礼,为家族祭祀礼仪,如
祖庙祠堂组成,祭祀规矩、程序,婚丧仪式等等。这部分内容是封建伦理道德在
家谱中的集中体现。
11、祠堂、祠产、坊墓:记录家族祠堂的历史与现状、规制、神位、世
次、祠联、祠匾、配享、崇祀、管理,以及祠产、义庄、义田、祭田的管理和牌
坊、祖茔及各房墓地的分布与坐向等。
12、派语,也称字辈,为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语。封建时代,家族排行都是
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
如孔子后代排行字语为:希、言、公、彦、承、宏、闻、贞、尚、衍、兴、毓、
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
扬,就是明清两代皇帝赐予的,孟、曾、颜三家亦一体遵行。字辈原为汉人专
利,清代以后也曾为满族人采用,如清代皇室起名原无字辈,康熙朝始确定字
辈,皇子名首字用“胤”,皇孙名首字用“弘”,二字用 “日”旁,乾隆、道
光、咸丰三朝,又分别增加四字,形成“胤、弘、永、绵、奕、载、溥、毓、
恒、启、焘、岂(加门旁〕、增、祺”14代字辈。
13、世系:也称世表、世系表、世系图、根图,是以图表形式反映家族成
员的血缘关系,这是家谱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五代为一表。
14、世系录:也有家谱称世序、世系考、传实、行实、世录,是对世系表的
解释,即记录一个人生、老、病、死、葬的简历,内容包括父名、排行、名、
字、号、生卒年月日时、享年、官职、功名、德行、葬地、葬向、妻妾的生卒年
月日时、封诏、岳家、子女、女嫁之人,有无富贵外孙等,特别重生死、血统。
15、传记: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
有,而传记类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传业、名可行世之人方可
入传。形式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和年谱等多种。传记又可分为内传、外传
两种,内传为有懿行的女子传记,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写,也可请当代名
人写。也有的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分类排列。
16、仕宦录:也称荐辟系、科第录,用以记载族中历代及第人仕族人的名
单、履历、科名、政绩、功勋、著作等。
17、志:家谱中另一种比较重要的内容,大多为家族中专门资料的汇集,
如科名、节孝、仕宦、宗行、宗寿、宗才、封赠、族内学校、、学产、历代祖
屋、祖茔、祖产分布等等。这是明清家谱取法于史书中的“志”,即专门史而
成。
18、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
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的契约、合约、合同、诉讼文书等,范围
很广、很杂。
19、文献:也称著述、艺文、文苑,收载的均为本家族先人的著述,其中
包括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奏疏等。有的全
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20、修谱姓氏:一般包括两项内容,一为领衔、编纂人姓名,一为捐献经
费人姓名,均列在谱未。
21、五服图:五服是封建家族法规的重要依据,很多家谱后附五服图,目的
是为了令族人重视和了解,不得混乱。
22、余庆录:家谱修成,末尾照例留几页空白纸,上书“余庆录”,意为
子孙绵延,留有余庆。
23、领谱字号:为了防止家谱外传,一般在家谱后都有顺序号,或用一段特
殊文字,如撷取《千字文》中的一段等,然后登记注册,某人领某号,定期抽
查。
此外,在有些家谱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某些家谱专设义谱一类,收
载族内各支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有些家谱中收录有家族中重要人物的年
谱资料等。还有些家谱则在谱末专辟“修谱志”、“附记”等篇章,专门记述本
次修谱的经历和遇到的问题等。也有的家谱会注明修谱时的收支账目。近代一些
家谱后面,有的还附有一些统计图表,如人口等。
以上所说的家谱的各种格式,并不是每部家谱都完全具备的,由于时代、地
区、家族的差异,所修成家谱的详略程度不会完全一样,其余诸如格式分合、排
列次序也不会都完全一致,但总体来说,基本上还是按照上述次序排列的。
9. 刘家营的碑文摘要及家谱
(上略)兹以营丘刘公者,系斡罗那歹之人也。念斯宗派,其来远矣,追述往事,未达其译。(略)谱曰:高税五公系斡罗那歹之人也。充蒙古军役。念其祖考,已经变乱,失散他乡,各茔元今无可取。又经李侯兵革,势不能敌。彼虏鞭之使跪。公曰:“莫跪,吾上为国家出力,岂能跪汝乎?”兵怒,遂加刃欲去其胫,终不曲(屈)。将见勇而忠孝,留之,遂得脱。后之苗裔因留曰姓,故曰刘。至元八年,蒙圣恩添蒙古军力,每军拨赐草场地七顷,以赡军役,逐得至于营丘。为是弓马熟娴,累有战功,至元卅年蒙圣恩,公充本翼镇抚,不幸而卒。(略)弟忽都奉承史命,惬力同心,谨舍囊箧之资,敬赎翠岩之玉。(略)孤哀次子增住。家谱不具,请鉴之。
时至正丙戌岁中吕月望日祭僧住忽都囊加歹③等立野齐愚叟前乐安县教谕李居仁
益都县石匠黄义 弟黄让刻 注释:
①谱中的考、妣指其人已死,考称父,妣称母。
②捏可罗二子“达儿卒、咬儿卒”二卒字言其人已死,不应看作人名。
③立碑人名原文“囊加歹”名在增住。忽都下,与其辈份不合,歹下并多一“立”字,疑问立碑时误写,今改在忽都下,并略去歹前“立”字。
10. 跪求张氏家谱碑文的意思,
前面几句是说南京在各朝的称谓 下面是说你祖上是奉明朝皇帝命令镇守滇南
隋沐公说的是镇守云南的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