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朱氏宗祠重建前言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朱氏宗祠重建前言

发布时间: 2021-03-28 05:02:44

A. 新居落成,在朱氏宗祠里宴请宾客,求祠堂上用的对联,带横批,对联13个字。谢谢。

上联:仲光淘华振志,万承有元堂世运;
下联:和平忠美瑞深,开业积德并传朝。
横批:光宗耀祖

B. 求朱氏宗祠对联,用在祠堂梁柱上的、

上联:朱氏家族祖德映日承前启后
下联:良门后代宗庙增光励志繁荣

C. 朱氏宗祠的福鼎市管阳朱氏宗祠

福鼎朱氏宗祠
位于福鼎市管阳镇金溪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74平方米,砖木结构。天井石条有明万历丁巳年铭文,整座祠由118支木柱和雕刻精美的大梁组成,祠内尚保存明清时期匾额等文物。1997年12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D. 我们朱氏一族紫阳堂是怎么回事

我们朱氏一族紫阳堂是怎么回事?

朱氏 大家族 繁昌朱冲朱氏宗祠

百家宗祠2019-04-15 15:40

安徽省繁昌县繁阳镇大阳村朱冲朱氏祠堂被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清明节当天,朱氏族人齐聚宗祠,为“市保单位”揭牌。

朱冲朱氏宗祠始建于1813年,历经战火、岁月的侵蚀,几经翻修重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特别是皖南事变后,曾作为中共繁昌县委、皖南特委临时驻地,为新四军、游击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曾作为农民扫盲学校和生产队队屋使用。

近年来,县文物局、繁阳镇和朱氏后裔们多方筹资,对宗祠进行了多次修复和维护,鉴于该处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古民居的文物价值。2011年被授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1月被授予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源远流长之紫阳堂

位于红花山脚下的繁阳镇大阳村朱冲,有一座逾百年的朱氏祠堂。青山修竹,林木秀立,置身蜿蜒水泥小道上,抬首可见巍峨红花山,路边的房屋大多数已被拆迁。据当地人介绍,这里的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有的是搬到镇上去了,有的则是搬到县里去了。

宗祠,顾名思义,即宗族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祠堂。宗祠历经风雨的沧桑,岁月的洗礼而成为历史文化遗存。宗祠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现代的人民来说,仍具有一种神秘感:而对于相关学者来说,则充满各种珍贵的民俗文化研究元素。

当天我去的时候已是傍晚,夕阳晚照,余辉下的宗祠仿佛是一位经历百年风雨却依旧傲然挺立的老将军,我抚摸一砖一瓦,一木一石,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魄。宗祠,是凝聚家族之魂,更是激励子孙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保护好古建筑就是在保护我们自身的文化,就是在延续传统继往开来,也是为子孙后代展示先祖智慧结晶和遗存文化的辉煌。

二、一脉相承之家谱

家谱,又称之为族谱、家乘,族谱等,它是一种以表谱为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题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也是记录和承载宗族发展历史的主要资料。同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了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于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破四旧运动浪潮之中,家谱曾被当做四旧遭到清理和损坏,“成千上万”的家谱被毁掉,很多中国人不得不自毁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谱,这对于研究中国人的人文历史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然而,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是仍未有定论。

聊到家谱时,朱氏子孙将他手写的部分家谱拿给我看,他屈指算道:“从唐朝新安系第一代瓌公到我已是三十三代了”

E. 朱氏宗祠的福建省福州琅山朱氏宗祠

福州琅山朱氏宗祠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琅岐岛牛屿山西麓,背山临街,祠面宽11.5米,纵深69米,建筑面积865.5平方米,祠构堂皇,四周烽火高墙,飞檐包脊,青瓦盖顶。大门两旁镌文《朱子家训》,《朱伯庐格言》,显示琅山朱氏崇尚理学;门口左右石鼓,祠前一对石狮对峙。双斗旗杆高竖,显耀琅山朱氏历代辉煌。
祠为三进,步步登高,层层仰止。殿堂均为穿斗抬梁木构,保持明朝建筑风格。大厅悬挂“敦厚堂”匾额,显示琅山朱氏倡导忠良孝友,敦亲睦邻。大厅正上有精美牌位阁楼,放琅山朱氏历代先祖于族人牌位,于祖先画像。祠内楹联均为琅山朱氏后裔所撰,书法名家书写;大厅与回廊悬挂朱熹手迹木刻和诸多书华,文化氛围浓厚。祠前建有照墙;祠后辟有紫阳公园,颇有特色。
琅山朱氏是唐宰相朱敬则后裔,朱敬则被尊为琅山朱氏始祖。唐宋史料`福建官方档案`琅山朱氏古族谱均记载琅山朱氏源于河南永城,乃朱操次子朱敬则后裔。入闽有一千一百余载,入闽始祖乃朱敬则七世裔孙唐户部尚书朱光启;迁琅八百余载。始祖乃朱光启十二世裔孙南宋宰相朱倬;迁琅山始祖乃朱倬曾孙朱君美。迁琅山以来已传二十五世,后裔一万有余。碑刻记载,琅山朱氏宗祠始建于大明宣德十年(1435年)由琅山朱氏二十五世祖朱奎发动族人修建;大明崇祯八年(1635)由琅山朱氏三十世祖朱明庭出资重修;沦陷九十一年(1736年)再一次重修;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再次重修;共和国十八年(1966年)红卫兵摧毁祠堂朱氏历代祖先总谱,牌位,画像等。祠堂被充为公家仓库,琅岐供销社堆放农资化肥,加上年久失修,墙恒秃坏,木构腐烂,面临倒塌,因祠堂被公家占用,族人无能为力。八十年代朱氏族人向政府讨回琅山朱氏宗祠,后加以小规模固定修复。共和国四十九年(1997年)旅居台湾的朱敬则四十世裔孙朱立容(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还乡探亲祭祖,撰诗“恋家乡”,盼“统一”向福建省人民政府捐献几百万人民币于教育方面,被育为“乐育英才”。号召族人重建祠堂,并捐资80万,在他带头下,琅山朱氏后裔纷纷捐款二百余万,共三百余万。共和国四十九年(1997年)农历八月动工,于共和国五十一年(1999年)五月竣工。经精心设计施工,宗祠更焕异彩。共和国五十八年(2006年)琅山朱氏族谱续谱结束,每户发放一本新族谱,古支谱与君美公墓出土的南宋世系谱牒安留在祠堂。

F. 湖南省博物馆朱氏宗祠对联写的是什么

登堂有公是公非,怀一点偏心,即对祖宗不住;

屋室要能容能让,留半分情面,勿忧家族难和。

是这副对联吗?

G. 朱氏宗祠的介绍

朱氏宗祠,朱熹后人550年守望的家园 烟雨迷蒙。缓步来到半仙山朱氏宗祠。宁谧的祠堂前面,是一口水面微波无澜的池塘;陈旧的祠堂门前,一村妇和小孩在怡然自得地玩耍。大门掩饰不住岁月的洗礼,土黄破败的颜面,仿佛老人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一阵微风吹过,飘飘的,竟吹起了宗祠的些许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