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学生职业规划
这是我自己当年写的,专业性不太强,可以参考下。写职业生涯规划书最重要的是自己对专业的认识,以后出来要做什么,写自己的计划和打算,分析自己的优势和缺点等。
职业生涯规划书
一、前言
从我们呱呱坠地就开始了我们人生的旅程。人生的曲折与坎坷铸就了我们对生活的百折不挠,也磨练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毅力。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何使我们的人生显得更有价值,体现生命的意义?我想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基础石料。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花开花又落,春去春又回。踏着时光车轮,我已走过20岁的年轮边界,驻足观望,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身处信息世界,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不由得考虑起自己的未来。在机遇与挑战粉墨登场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扮演如何一个角色呢?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我是水产学院水产养殖学0703班的一名学生。为了给自己做好这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另外利用网上的职业测评软件认真的做了测评,并得到较为可信的测评报告。本规划书就是依据测评报告结果并结合自己个人分析的做出的。
二、自我分析
(一)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
我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自信而不张扬,正直而不呆板。对待学习态度端正,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在自己人际交往的圈子中,我努力用真诚对待每一个人,因为我相信,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只是有时心直口快,难免忽略别人的感受。我乐于交友,希望能朋友身上学到自己所没有的优点。坚强的毅力是我的特征,虽有些倔强,但是如果认为自己实在没能力完成任务,我会适时放弃。因为我觉得适时的放弃也算是人生中的大智慧。做事毛躁是我的大缺点,缺乏细心度,容易冲动,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但有时欠缺考虑。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只要是自己做的事总希望能够办得十全十美,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会朝那个方向靠拢。
(二)自己的兴趣爱好
总的来说我的兴趣和爱好还算比较广泛,喜欢交友、唱歌、绘画、棋艺、球类运动等。我擅长于发表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并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工作与学习当中,我会给自己创造劳逸结合的条件,使自己办事效率更高。我爱看散文与诗篇,偶尔也写写心情散文,喜欢与别人谈心,帮他们解决问题。
(三)自己的职业能力
从某方面来说我的感性能力与理性能力均等,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语言表达能力处于中上水平,学习语言的能力较强,如果时间投入度还可以的话,相信会有不错的成果。
(四)自我潜能
1、我的个人能力:由于参加了一些社团工作,我发现我的社交能力与组织领导能力均有所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吃苦能力。
2、我的相关经历:高中时的我曾担任过团支书,班长。也进过学生会,在工作能力和胆识方面还是比较有基础的。
3、个人品质:在个人品质方面,我拥有中国人最传统的道德底线与指标,具有不屈不挠的品质,思想单纯而又朴实。
4、人生格言:知识改变命运
综上所述,只要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我就会是最好的。我明白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控制它的宽度,我不能左右天气,但我可以改变心情,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可以利用今天,我不能样样顺利,但我可以事事努力。
三、确定职业生涯目标
通过前面的自我评估,我认为自己是外向型的人。“说话”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优点,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相信我会在经历一次次历练之后,我会不断地提高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储备知识。因为机会通常只有几秒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所以我要规划我的人生。
(一)大学期间的目标规划:
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养殖生产、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具体如下:
1、思想政治及道德素质方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奋斗观、创业观,坚持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定期递交对党的章程的学习、认识及实践,以及自己的言、行、感受,争取早日通过审核,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党团活动。
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方面:适时参加社会调查活动。适时参加安全义务献血、植树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等公益事业。
3、科技学术创新创业方面:扎实学习专业技能,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校外图书城及网络信息,开拓视野,扩展知识范围,以此,激发、开拓思路,尝试设计开展学术创新、科技创新。
4、文体艺术、社团活动与身心发展方面:积极参加校内外文体艺术活动、校内社团活动、演讲赛、辩论赛、书画比赛、棋艺比赛等,以此充分锻炼胆量、能力,展示个人风采。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每周平均锻炼四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5、技能培训方面:本学期(即大二下半学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和普通话等级考试并力争通过,大三第一学期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和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并力争通过,大三第二学期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并力争通过。
6、学业方面:平时,无非常特殊情况绝不迟到、请假,更不准旷课,保证好学习听讲时间及学习质量。除去上课时间,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除去必要适可的身体锻炼、娱乐活动及休闲时间外,均应安心、踏实、专注地攻读专业书籍及其它类别的实用书籍。学习时应注意预习、听讲、复习、综合分析对比联系,以及所用时间比例。知识积累不仅应做到广、博,更应做到专、精,力争毕业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
(二)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1、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深造,做一名有益于社会的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在掌握了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后,最重要的是与实践相结合。在良好的社会实践中深造,对个人和社会都是有益的。根据水产养殖学这一专业的针对性,在一些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营销、养殖指导、科技研发或企业管理,并与此同时进行实践工作。
2011年—2016年五年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4万以上。
2、在拥有学历及丰富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本专业优势,成为同行中佼佼者。在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中,在理论与社会实践良好地相结合,要求个人能尽可能的发挥个人潜力。在熟悉了水产养殖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的同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给自己做一个全方位的定位,以确定自己专业的价值所在。
2016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8万以上。
四、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一个人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目标,经过了努力奋斗,有了正面的收获,就是成功。每个阶段中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都会自我的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我也不会觉得失败,至少自己努力过、尽力过、拼搏过,我不会给自己后悔的理由。
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五、结束语: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不是每一人都可以在大学殿堂里度过自己人生最美好的日子。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只有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这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就是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我将会按着上面所写,亲身力行地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有意义。
这就是我对自己的规划,有计划固然是好事,但要做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只要有努力就一定会有成绩。然而,现实又是多变的,计划中要有变化,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解决好随时遇到的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还是要靠自己的,不管你的理想有多美好,没有辛勤的汗水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成功,不相信颓废;成功不相信幻影,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
⑵ 关于王羲之<<兰亭序>>评论 急急急
原文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参考资料:http://www.liangge.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741
⑶ 试析《兰亭集序》乐与悲之间的内在联系。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⑷ 王羲之生活在哪个年代<兰亭序>的作品特色
王羲之 (303?—361?)
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焕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武则天尝求王羲之书,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释智永为羲之七世孙,妙传家法,为隋唐书学名家。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有其演变过程。南朝宋泰始年间的书家虞和在《论书表》中说:“洎乎汉、魏,钟(繇)、张(芝)擅美,晋末二王称英。”右军书名盖世于当时,而宋齐之间书学地位最高者则推王献之。献之从父学书,天资极高,敏于革新,转师张芝,而创上下相连的草书,媚妍甚至超过其父,穷微入圣,与其父同称“二王”。南朝梁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云:“比世皆尚子敬书”,“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改变这种状况的是由于梁武帝萧衍推崇王羲之。他把当时的书学位次由“王献之——王羲之——钟繇”转变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在《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中,萧衍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萧衍的地位使他的品评有特殊的感召力,因而舆论遂定。
历史上第一次学王羲之高潮在南朝梁,第二次则在唐。唐太宗极度推尊王羲之,不仅广为收罗王书,且亲自为《晋书·王羲之传》撰赞辞,评钟繇则“论其尽善,或有所疑”,论献之则贬其“翰墨之病”,论其他书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辈皆谓“誉过其实”。通过比较,唐太宗认为右军“尽善尽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从此王羲之在书学史上至高无上的地位被确立并巩固下来。宋、元、明、清诸朝学书人,无不尊晋宗“二王”。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帝、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历代书学名家无不皈依王羲之。清代虽以碑学打破帖学的范围,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仍未动摇。“书圣”、“墨皇”虽有“圣化”之嫌,但世代名家、巨子,通过比较、揣摩,无不心悦诚服,推崇备至。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大书法家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葵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罩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是我国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公元到321-379年)代表作《兰亭集序》开头部分的内容。这篇序文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它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有什么关系呢?
兰亭修禊
《兰亭集序》中的“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永和九年,是公元353年。兰亭在当时的会稽郡境内,会稽郡的治所在山阴,即今浙江省绍兴市,兰亭就位于山阴郊区。兰亭一带山明水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喜爱游览的地方。后来兰亭的建筑虽有所变更,但至今仍是绍兴的一大名胜。王羲之这次与其他名士来到这里是在夏历的三月初三日。为什么要选择这一天来到这里呢?原来古代在这一天要举行修禊活动。修禊是古代人们为了驱除邪恶和疾病而举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之所以选在河边,是因为水可以洗涤污秽,去灾防病。为了庆贺灾病的消除,人们便在河边宴饮,宴饮的时候让酒杯在河中随波逐流,流至哪一位的面前停住,这位便把酒一饮而尽,然后吟诗唱曲,以增雅兴。
公元前353年的这次在兰亭的修禊活动之所以被载入史册、为人们所乐道,主要就是由于王羲之为参加修禊的人们了一篇集序。这篇序言从内容看既写景又写情,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感触;更主要的是从书法的角度看,序文写得龙飞凤舞,气魄豪放,把书法艺术提高到当时的最佳境界。全文324个字,字字清晰。文中共有20个之字,各有风彩,绝无雷同之处。因此,这篇序文被后世视为珍宝。
吸收与独创
王羲之在东晋时曾做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写兰亭序时只有32岁。一个刚过30岁的人在书法上能有很高的造诣和他自幼便勤学苦练分不开的。王羲之在六、七岁在习书法,他的叔父王廙是当代的书法家,王羲之学习书法深受他的影响。王羲之又拜卫夫人为师,卫夫人更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她的书法又得到楷书字体的开创者钟繇。她说过的一句名言是,写字的时候“下笔点墨,画芟波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
在名家的指点下,王羲之学习书法简直入了迷。他整天拿着笔写,走路时不能拿笔,就用手指在自己的衣襟上比划;坐在那里和别人谈话时也不停地用手指在衣裳上比划,时间一长衣襟都被戳破了。他成名后,在给别人的一信中说过:“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使之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张芝是东汉末年的书法家,善写行草,后人称其为“草圣”。王羲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张芝曾用水池中的水磨墨洗笔,久而久之,水池全变成黑色了。要是有张芝这种刻苦精神,其成就未必比张芝差。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要比张芝大,他所下的刻苦钻研的功夫是要会超过张芝的。然而王羲之学习前辈的书法经验,并不完全是模仿和继承。他博采各家之长,经过自己的融合贯通而创新,独成一直体。别人曾这样评论王羲之的字体:“割析张公(指张芝)之草(书),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指钟繇)之隶(书),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因此,刻苦钻研,善于集各派之长而独创一家,是王羲之成为书圣的主要原因。
书成换白鹅
王羲之的家族在东晋时是个名门大族。在这个大家族中,和王羲之年龄相仿的青年人有好几个。当时担任太尉的郗鉴想替自己的女儿选择一个女婿,就派自己的门生来到王家去观察。那几个年轻人听到郗家来人选婿,着实地打扮番,并摆出一副斯文的样子,令人看了反而感到肉麻。当时在王府中,惟有一个年轻人独自坐在东床,毫不在乎地埋头而食,神态极其自然。来人把看到的情况如实地向郗鉴作了汇报,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这个年轻人正是王羲之。后世人们把“东床选婿”或“东床快婿”作为成语,形容找到称心如意的女婿。后来郗鉴的女儿郗璿嫁给了王羲之。郗璿的书法水平也很高,有的署名王羲之的书笺实际上是郗璿的代笔。
王羲之年轻时的书法水平赶不上当时的名家庾翼和郗愔,可是到了王羲之晚年,别人对他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庾翼曾给王羲之写信说:“当初我曾保存有10张张芝写的草书,我认为它是我看到过的最佳作品。可是在西晋末年过江南渡时遗失了,自己非常惋惜,觉得再也看不到佳作了。前些日子我偶然看到你写给我哥哥的信,你的书法已达到焕若神明的地步,使我仿佛又看见最好的作品了。”可见,活到老学到老,才使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王羲之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被人们当作珍宝竞相收藏。人们说他的书法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山阴县的一位道士了解到王羲之对鹅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就专门养了与小群鹅。当王羲之路经道观看见这群鹅时非常喜爱,想买回去,道士说:“您只要替我抄一份道教经书,我就以鹅相赠。”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完后笼鹅而归,甚是高兴。有一个卖竹扇的老婆婆,在街上叫卖。王羲之路过这里,就在每把竹扇上写了几个字,对老婆婆说:“你就说这是王右军写的扇子,每把一百钱。”果然,路过的行人竞相购买,不一会儿扇子就卖光了。
王羲之的几个儿子都很钻研书法,其中以王献之的成就最大。在王献之七、八岁时,有一次他正在练字,王毒草之站在他的背后,猛然从他的背后拔他的笔,竟然没有拔掉,可见王献之用力的专注。后世把他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⑸ 王羲之的兰亭序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由于王羲之《兰亭序》是魏晋风度的审美典范,而魏晋风度的审美风尚对后世书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兰亭序》对后世书风的影响是任何一件作品都难以比拟的。王羲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有时表现为后人对他的技法的学习,有时则表现为后人对他的艺术精神(魏晋风度)的理解和把握。前者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消极影响,后者则促进了书法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本文限于篇幅,仅从各个时代撷取有代表性的书家来分析王氏书法的影响。
唐代立国之初,太宗李世民为政治文化统一的需要提倡南朝文化,其于书法,更出于个人的审美趣味,极力推崇王羲之。先是在史官编纂《晋书》时,亲为王羲之作传论;而后是于贞观初年下诏,出内府金帛征求王羲之墨迹,并命“弘文馆”(唐代专门的书法机构)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鉴别编目,又御选榻书人精工榻模,广为流传。为王羲之“书圣”地位的确立,可谓不遗余力。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书法,除了因国家政治文化统一需要外,个人的审美情趣尤其值得考察。其所作的《王羲之传论》称:
……所以详察古今,研今自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风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在《传论》中,李世民历数各家之短,独赞王羲之书“尽善尽美”。指出王羲之书法技巧之精湛“点曳之工,裁成之妙”,评价王羲之书法的韵味“烟霏露结”,“凤翥龙蟠”。初看起来,李世民欣赏的是王羲之书法的“尽善尽美”,其实,王羲之之所以能折服帝王之尊的李世民,除了王羲之书法形式之美而外,更深层的是形式之中所蕴含的神韵。这似乎令人费解,其实作为万人之尊的皇帝,一方面需要“治国平天下”,在“治国平天下”中实现自我价值,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因而,在其书论中鼓吹“筋骨”、“骨力”,甚至以兵喻书,把书法比作打仗。(见李世民《论书》)。另一方面,当个体价值在社会群体中得以实现后,思考个体身心自由与健全的道家哲学就成了“高处不胜寒”的皇帝也不可或缺的了。因而,李世民折服“神气冲和”。优美无比的王书,主张“思与神会,同乎自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李世民《指意》),这才是李世民“尊王”思想的本质所在。从现存李世民书法《晋祠铭》来看,完全是王羲之书作的翻板,影响可见一斑。
李世民“尊王”的审美倾向,确立了王羲之“书圣”的地位,直接影响了“初唐四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和薛稷的书法创作,使初唐书法笼罩在尚“意”书风之中。如果说李世民和“初唐四家”的书法创作还仅只是侧重对王羲之书风的继承而无多少新意的话,那么盛唐的颜真卿、张旭、怀素的书法创作则完全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精神的弘扬与创新,使唐代书法达到了鼎盛时期,也奠定了唐代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颜真卿行书是沉抑顿挫、至刚至大的儒家面目,其行书追求自然,不计工拙,随处可见的涂抹无不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强烈的震撼力;张旭的草书气势连绵,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有吞吐洪荒的气慨;怀素的草书绝去人间烟火,如一缕清烟。从表现形式看,颜真卿、张旭和怀素的书法与王羲之书风截然不同,但其艺术精神却是共通的。王羲之书法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得意忘形,借汉字线条抒写性灵的创新的艺术精神在颜真卿、张旭和怀素身上得到了完美体现,也正是他们抓住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本质,才使这三位在书史上成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家。
宋代有成就的书法家“苏”、“黄”、“米”、“蔡”(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同样抓住了魏晋风度的审美本质,继承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精神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苏轼,杰出的文学家及书画家。在当时,苏轼是一个士大大领袖式的人物,其诗文书画不过“博学余暇,游手于斯”的副产品。他真正的抱负是在政治上干一番大事业,脑子里充满了忠君爱国,学而优则仕的儒家思想。但是,苏轼的艺术创作和美学思想的主要方面并不在于此,苏轼虽然志在仕进,可终其一生也未能施展宏图。建立于易文化的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人生哲学,本来就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两个方面,入世与出世,进取与退隐,杀身成仁与颐养天年,就象太极图中的阴阳两极,构成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这种阴阳(儒道)互补的文化特征,在苏轼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加之宋代佛与道合流,禅意识空前盛行,政治上的不得志,更促使苏轼一头扎进了佛道之中,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这和王羲之是非常相似的。佛家万物皆空,一切虚幻与道家的“无我”,佛家的“本心”与道家的“齐物”在苏轼思想中完整的契合。基于这样的思想,苏轼在书法理论中主张“不践古人”,认为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就在于对传统“法”的突破,这种创造性的突破可称为“无法之法”。“王荆公书,得无法之法,然不可学,无法故。”(《东坡集》)。对于崇尚规矩的唐楷,苏轼认为未免匠人之气,评价张旭、怀素书法“粉饰”、“市倡抹青红”、“妖歌曼舞”。苏轼提倡“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天真浪漫是吾师”,崇尚自然纯朴,清闲妙丽的艺术风格。不难看出,苏轼一方面要突破传统书法(主要是王书之法)的技法,但其书法的审美情趣却和王书非常相似。这些,无不说明魏晋风度的审美风尚和王羲之书风对苏东坡书法的深刻影响。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在书法观念上一承苏东坡“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而提出“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的观点,在创作上和东坡一样实践着魏晋风度的美学精神。至于米芾,自云:“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米芾“集古字”主要是“集”(学习、临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从现存米芾所临《中秋帖》来看,其临摹“二王”书法几乎可以乱真,但米芾“集古字”的目的并不是亦步亦趋,而是“总而成之”,即其所谓“集古成今”。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魏晋风度的审美风尚及王羲之对米芾的影响是如何深刻了。宋四家中的蔡襄。用笔受唐人影响较大,书风追求静中有动,明显受到了王羲之书风的影响,但其书法缺少个性,不足论之。
元至清中叶的书法主流是笼罩在复古主义的思潮下的,这里的“古”,主要就是指王羲之书风。他们的书法完全是学习从王羲之起的一派王书体系,以得晋人和王羲之风韵为最高宗旨。
元代书坛的领军人物赵孟兆页是复古主义的旗手。他的小楷法度严谨,字形峭拔秀丽,结体妍媚舒展,线条清劲圆畅,既不臃肿,也不浮滑,布白停匀,秀逸可爱,直接二王遗韵。行草亦以晋人为风范,不过技法精熟,温润婉丽,有一种说不出的风韵和意态,是典型的唯美主义的代表。
明代初至明中叶的几代帝王喜爱翰墨,尤爱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于是朝野一体,掀起了学“阁帖”的热潮。明中叶的书坛高手尽出吴中,“吴中三子”祝允明、文征明、王宠各有所擅,但都是王羲之书风的延续。
元明两代书家大多集结在复古主义的大旗之下,亦步亦趋,刻意描摹王书,在观念和形式上没有太多的拓展。从形式上看,他们是王羲之书风和魏晋风度的代表,但其艺术精神实则背离了张扬个性、表现性灵的魏晋风度的审美趋向和王羲之书风的内涵,使书法本体的发展陷入了沉滞的阶段。
在这一背景下,明末后期从复古主义思潮的阵营走出了一支叛军:王铎、徐渭、傅山、倪元璐、黄道周、八大山人等,他们一反元代赵孟兆页之风,甚至不惜破坏复古主义者所遵循的“二王”的经典的“法”,使书法走向了抒情与表现,真正从审美内涵和艺术精神上继承了魏晋风度和王羲之书风。
尽管如此,元代以后以王羲之书风为审美典范的复古思潮主导下的“帖学”的消极影响还是延伸到了清中叶。
清中叶后,因“小学”的盛行,文人研究汉魏碑刻,并从汉魏碑刻中领悟到了不同于王羲之(元明尊为“帖学”)的粗旷、豪放、朴拙、大气、宽博的美,于是“碑学”兴起了。“碑学”在书法史上的兴起,其价值就在于使书法在复古主义的旗帜下重描摹王派书法技法,忽略其艺术精神而沉寂了几百年的书法重新回到了借助线条与结体来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魏晋风度和王羲之书风的精神上来,从而使书法本体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⑹ 小狼的幸福人生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小狼的幸福人生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前言
从高中开始自己就深深喜欢上小说,那时候的自己开始有了小说为伴,日读夜读,开始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书中的主角,开始自己的梦想,那时候就深深的想,以后一定也要写小说。
刚开始读小说的时候正是叛逆的时候,也是性格正在磨砺的时候,开始出现各种感情,各种烦恼。所以很希望有什么东西能够承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快,因为自己迷恋上了小说,自己将自己所有的感情带入了小说中,因主角的开心而开心,因主角的伤心而伤心。自己暂时忘记了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那时候父母老师管教很严,正处在初中最紧要的高三,但是还是抽出了很多的时间来看小说。
后来到了高中,小说才可以进尽兴的看了,发现有那么多的同道,都是爱小说的。那时候自己不再感到孤独。开始和一起看友一起讨论小说,研究怎么才能够吸引人。慢慢的已经压下的写小说的念头又开始觉醒。自己经常整理一下思路,慢慢在笔……
确认后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