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共情力前言下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共情力前言下

发布时间: 2021-03-27 22:02:10

『壹』 如何培养共情能力

我以父母的角度出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共情能力:

1、与你的孩子感同身受。

比如路过一只很凶的狗时,跟你的孩子说:“你害怕这只狗对吗?它其实是一只很温顺的狗虽然它叫的很大声,不过这确实让人害怕。它跑过去之前我会一直抱着你保护你。“

6、耐心。

培养共情能力太需要时间了,事实上,大多数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永远是我和我自己。记住,学会共情这件事会贯穿你孩子的一生。

『贰』 心理学中"共情"是什么意思

以下回答由“人生答疑馆”(xinli001_qa)优秀答主@ZHUQIANG 提供
Ⅲ共情即同理心:理解感受他人处境

同理心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我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我;
◎二是想要他人理解我,就要首先理解他人;
◎三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才是真正存在的自己
要学会以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并据此改进自己在他们眼中的形象;

◎四是只能修正自己,不能修正别人
想成功地与人相处,让别人尊重自己的想法,唯有先改变自己;
◎五是真诚坦白的人,才是值得信任的人;
◎六是真情流露的人,才能得到真情回报

我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关于"共情"的规律,包括正常共情,共情缺乏,和共情过度。

拥有同理心的人通常是很好的倾听者,他们经常会不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对所有事物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在情感上,只要你不离,他必不弃,与你同甘共苦,犹如一个守护神一般陪伴着你。

不过他们也很容易被别人无意的言语伤到,所以也经常会被别人形容成“过于敏感,需要锻炼”的人。

作为一个绝佳的倾听者,拥有同理心的人经常会受到周围人各种不满和抱怨的影响,所以他们经常会通过独处一段时间来消化这些负能量。即使只是几分钟,也可以防止他们的情绪超载。

展现同理心会产生生理效果,使我们得以平复,增强我们的长期持续性。同理心在我们体内唤起反应,进而激活正面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此系统能够逆转负面的交感神经系统带来的压力反应。

因此,不仅仅是他人会受益于我们的同理心,我们自身也会获益良多。有两个步骤来帮助人们释放自己的同理心:

①自我同情
1.试图真正地了解自己,以及自己于工作当中在情绪上、身体上和智力上的体会;
2.关心自己,而不是自我封闭;
3.采取行动帮助自己

举个栗子:
当你备受工作加班的压力时,与其增加工作时间,还不如寻找方式去让自己焕然一新。练习,做个有心人,多花时间陪伴所爱之人,让自己增加睡眠时间。

②给予同情
1.关心他人和感觉自己被他人关心能够降低血压、增强免疫力,总体上会变得更加健康。
2.以一颗开放的心聆听别人的真实,这样你才能够获得他们的信任,而这对于你的压力水平,以及影响他人的能力都是有所裨益的。
3.足够在意他人,愿意对其发展投入时间,我们就变得不那么专注于自己。

从一颗包容怜悯之心上升到同理心需要一个互相理解的人际过程,感受自己,感受别人的感受。

『叁』 如何用共情的方法沟通

1.换位考虑
站在他人的视点为其行为寻觅合理性,最大极限地了解对方。
2.学会倾听回答
咱们要倾听的,不仅指听取他人口语表达的内容,还包括调查非语言的行为,如动作、表情、声响语音语调。进行倾听时,要有恰当的言语和肢体反响,表示听了而且听懂了,比方点头、浅笑、应对等。
3.表达尊重
要尊重他人的个性及才能,而不是凭自己的感情用事;要尊重他人所做出的选择或决议,而不是谈论或企图替对方做决议;要以尊重而且平和的心境表达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观念。
4.共情时常常运用的言语
(1)表达对人情感的了解:
“你现在的感触是……,由于……”
“你感觉……,由于……”
“你感到……,由于……”
(2)表达对对方目的的了解
“你想说的是……”
“你现在最期望的是……”
“你的意思是……”
(3)表达对对方情感与目的的尊重
“我了解你的感触,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我能了解这种心境,我知道这种事处理起来很难。”
(4)以详细的行为表达对对方的关怀
“需求我为你做些什么吗?”
“你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5)表达不同观念的办法
“你的话有道理,可是我还有一点不同定见……”
“你的观念挺新颖,可是,我有一点不同看法……”

『肆』 如何提高共情能力

步骤一:学习摆脱自我中心
人在儿童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认为太阳是为他而发光,星星是为他而闪烁,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以他为中心而发生发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开始了解个体与环境中他人的关系,开始渐渐摆脱自我中心。
但是,中国的独生子女们由于自小所受到的关注、照顾和呵护太多,再加上高考制度导致的对青少年人格、情感培养的严重忽略,因此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其生理年龄没有同步发展,都上大学了,却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受自己需要和愿望的支配,对他人的需要、感受甚至存在都缺乏敏感。这种状况中,还怎么谈得上利他?
所以,要想具备共情,首先要做的就是:学习摆脱自我中心,学习关注周围的人。
步骤二:培养对人需要的敏感
我曾经非常注意地观察过在车上不懂得让座的青年人,我发现那不像很多老年人认为的那样只是简单的道德问题。我认为就青年人而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他们缺乏对人需要的敏感。
我观察到一些很善良的青年人因为缺乏对人的敏感而对站在自己身边的老人视而不见,在很多需要提供援手的场景中无动于衷。
这些青年人不缺道德观,也不乏善良,他们缺的只是对人需要的敏感和具体的共情与利他习惯。
其实,人与人的交往中,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个欲言又止的表情,一次嘴角的牵动,一次稍纵即逝的皱眉等等,都可能反映出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学习从这些细微的非言语表达中迅速察觉别人的需要。
步骤三:学习观察并体验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缺乏对人情绪的敏感而难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所以我们还有必要通过对他人情绪的观察与体验,来提高我们对人情绪的敏感,以此增强我们对他人的共情。
为了提高大家对情绪的敏感度,我们先就情绪描述语作了词汇替换练习。中国传统中一向强调自我克制,因此,中国人不太善于描述自己的情感,所以,从积累相关词汇入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我们分别就以下词做了替换练习,它们是:
“高兴”;“烦恼”;“忧伤”;“焦急”。
例如:烦恼的替换词包括:烦躁、烦闷、郁闷等等。
从情绪描述词汇的扩大入手不仅有助于提高对情绪的敏感度的,它还能增强我们对情绪的体验和描述并表达情绪的能力。
步骤四:通过观察非言语信息增加对他人的了解
人际之间的交流交往,既通过言语也通过非言语进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际互动中,有65%的信息是以非言语形式传递的。
所以,要想准确体验并理解他人的感受与意图,在倾听中还需要养成观察非言语行为的习惯,学习把非言语信息当作为了解他人的重要线索。

『伍』 共情的含义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该词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

(5)共情力前言下扩展阅读:

培养共情能力: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陆』 共情的力量经典语句

1、同情是为了安慰他人,而共情则是理解他人
2、共情需要把有倾向性的偏见放在一边,并控制住那些自动进行评判和谴责的冲动;还要把复仇的渴望平息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渴望理解他人,而这最终可能意味着要原谅他人。
就像一些热点事件发生后,在不了解全部实情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偏见,冲动的驱使,作出不理智的评价或行动。

3、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是根植在大脑的特定区域里,难点在于把我们的理解转化为思考后的行动。
共情一定是行动指向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思考我能做什么?能帮上什么忙?

4、如果既能深切地关心生活全局,又关心自己当下的体验,那即使身处最险恶的境遇,我们也能知道如何找到脱身之路。
相信自己的,相信他人

5、表达共情7个关键的步骤:①使用开放式的问题
不是谁输谁赢的博弈,不去引导别人同意自己的观点把偏见和预判放置一边,开放式的问题才会有无尽的可能

5、表达共情7个关键的步骤:②放缓节奏
放缓节奏,远观情绪

5、表达共情7个关键的步骤:③不要匆忙地做出判断
给别人自我察觉的机会,不要我觉得,不要认为别人的天性是固定不变的

5、表达共情7个关键的步骤:④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生理共情的信号,让我们能体会别人的情绪状态,同时我们的心情能被生理反应改变,微笑会让你安静下来,心情好转,而眉头紧锁会让你感觉消极。

5、表达共情7个关键的步骤:⑤向过去学习
学会将现在与过去分开看,客观地看待事情,他人强烈的情绪不一定与现在发生的事情有关。

比如开会时,你比较紧张,领导此时起身离开,不一定是因为你表现不好,可能会别的缘故,不要假设。

5、表达共情7个关键的步骤:⑥让故事充分展开
观看事情的全貌,愤怒和恶意行为的驱动力几乎都是因为个体感觉到没有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