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隔代教育论文引言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隔代教育论文引言

发布时间: 2021-03-27 12:02:01

1. 毕业论文是关于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与策略,应该从哪

不仅黑龙江,全国各地都存在这种现象,你可以放眼全国,让然后重点写黑龙江

2.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毕业论文好写吗

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详细状况布置,其他为必备项目。假如需求,能够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这篇稿子我会写,不懂都问我。

3. 如何解决问题留守学生问题的论文

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

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的案例也不少。

(二)心理人格问题。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 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2)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根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3)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影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最终走上罪恶的深渊。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他们极易产生人生观、价值观念上的偏离,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力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认为学习与否都一样,对学习毫无兴趣。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 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根据四川省妇联2005年的调研结果,农村中14周岁的留守儿童在校率仅88%,在初中辍学学生中,留守学生所占比例较高。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60%、91%,成绩优良的只有6%。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新群体。据对多所农村初中的抽样调查,初三年级16个班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测算显示:留守儿童在学习成绩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很大差异,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平均优秀率仅为4.8%,而非留守儿童则高达16.7%。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差距表明,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独立人格逐渐形成阶段、社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学习的自觉性还没有稳定地形成。因此,父母的关爱、监管以及必要条件的提供是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的重要前提

三、如何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一)从家庭教育角度。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思想品德状况。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老家的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委托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第三,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现在国家对于外出的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也一直在采取办法加以解决。第四,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目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给留守儿童造成的困难。但实际上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打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媒介,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措施。 最后,提高父母对孩子教育问题的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父母是要有奉献精神的。因此,父母在这方面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多关心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笔者认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至少应有一位家长留守,这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一方面,因为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人格发展。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对学习不良儿童而言,家庭资源对其学习动机有显著的影响;学习动机对认知水平也有显著的影响;家庭环境、父母关系和父母简单化策略对认知水平有轻微的影响;学习不良儿童的家庭资源对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有因果性的影响作用。

(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 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三)从社会的角度。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管学校生活是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但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类因素都会或主或次、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四)从政府的角度。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协作才能完成。从横向看,各部委应协调以尽本部门应尽的责任,如政府的公安、新闻等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与学校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从纵向来看,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资源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独特的教育功能。政府应该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提前做好准备。有条件的农村,地方政府可为开办寄宿制学校创造条件,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方便的同时,让他们在老师、同学等群体中得到温暖。

4. 学习文章《如何整合隔代教育的优势资源》,对照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和启示

信息隔代教育的优势资源对照先不生不死,你谈谈你的体会和启发,我觉得能教育呢,不管是疙瘩不疙瘩就要首先要把人做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5. 怎样分析一篇隔代教育的学术论文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逻辑起点自然是人类社会的产生。从猿列入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大脑可以思维,手可以操作,这就使人区别于一般动物而变成“高级动物。
1、汉语“教育”一词的溯源
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成为常用词,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有识之士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现代汉语中“教育”一词的通行,与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

反映了中国教育话语由“以学为本”向“以教为本”的现代性转变。
2、西方“教育”一词的溯源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从词源上说,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6. 有关隔代教育的论文!!

毕业论文还是学年论文?

7. 论文隔代家庭教育的教育冲突目的和意义

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

隔代教育矛盾看似是理念不同的冲突,其实是早年教育矛盾的再现,是成年人之间的“战斗”延续。烦恼的是不同,冲突的是对错,解决不了的是情绪。解决最直接的方法是放弃理论冲突,进入欣赏模式和具体化模式。因为教育是具体的,发展的,谈论孩子教育都以事实为依据,欣赏的是进步,谈论的是具体回避的方法。
隔代冲突是早年父母和孩子祖辈之间冲突,以孩子为战场的重现,是我们成人之间情绪的宣泄
很多隔代教育冲突其实不是教育的冲突,而是隔代的冲突。什么叫隔代的冲突?就是以孩子为战场,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早年的冲突在孩子身上的再现。就像早年的战争俄国和日本大战却在东三省开战,死的都是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隔代冲突就象日俄战争。
关于隔代教育的问题其实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彼此的埋怨,很少听到实质的问题或者实质的经过和事情。我们都会听到父亲,母亲,爷爷,奶奶都讲自己的那套,但是我们很难发现他们到底在哪里是冲突的?他们讲的更多的是理念的冲突。抛开理念的冲突,实际情况真的有那么多冲突吗?未必的。谈到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看父子之间的战争,母女之间的战争是否已经结束,如果没有结束的话,那么孩子必然成为上一代之间的战场。
抛开战场这个话题不说,我们再回到隔代教育的冲突当中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很多时候,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的冲突,大家都认为是因为观念的不同,父母是理论派,爷爷奶奶是经验派。爷爷奶奶说:"我们把你带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挺好",但我们自己会说:“我身上受满了伤害”。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接受了西方的教育,觉得这样的教育更合适,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冲突。然而这是理论层面来解释父母和爷爷奶奶这一代理论的不同。但是如果抛开理论,我们会有这样的发现,他们的爱是完全相同的,这其实也是在隔代教育当中经常会忽略掉的一个话题。总觉得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爸妈是很爱自己的孩子,但那不是溺爱!其实这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假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看上一代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真的发生了吗?未必!
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去一个家庭做关于隔代教育冲突的咨询工作,到了这个家庭看到的是这样一个情况,当父亲母亲看到爷爷奶奶喂孩子吃饭的时候,他们都变得非常非常焦虑。爸爸妈妈们会非常严肃的告诉爷爷奶奶,你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生存的能力,剥夺了……剥夺了……奶奶说我就只是我爱我的孙子,居然被你们看成是虐待他。她说爱我的孙子有错吗?难道说我所有的东西都不对么?
当我看到这样的冲突的时候,我就去问问我们的父母说你们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说我觉得这样教育是不对的。那我说这样的教育先抛开对和错的问题,我想知道即使他错,到底错了有多深,换句话说这会造成怎样的一个结果呢?但遗憾的是,我们是不看结果的,我们只需要看到事情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且这个结果被我们无限放大。
当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父母是不理智的,爷爷奶奶也是不理智而且很委屈。父母觉得你已经祸害我这一代为什么还祸害我的下一代呢?父母很无辜地说我祸害你你不也长大成人了吗?你不也成才了吗?于是战争从孩子的教育的对和错的问题,引申到了彼此人格的攻击,彼此的情感的伤害,这个是很多家庭都会遇到的。当我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让爸妈冷静下来。
我问他你见过20岁的孩子还需要喂饭么?除非残疾。那爷爷奶奶喂一下饭真的影响会那么大么?当我们能够看到的结果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复杂。
这也是我谈的第二个话题,隔代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隔代教育的冲突不仅仅是成人之间战争的延续,更多的是,我们太喜欢与人战斗,战斗成了我们一种生活的本能。什么样的战斗呢?理论的战斗。我们很多时候两个人辩论得非常开心,但是有意义吗?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他们都在都在做理论方面的争论。
所以当我们去看隔代的教育之间的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冲突,就是因为父母简单化地把爷爷奶奶的某一个行为和某一个结果划上等号。爷爷奶奶又简单的把父母的某些行为和结果化成等号,于是大家就抛开事实,不停的在各种理论各种概念当中不停的战斗,战斗的最后就是彼此伤痕累累。这是目前绝大部分的隔代教育之间发生冲突最根本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态?父母跟爷爷奶奶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比如说打孩子。我们适当地惩罚孩子,一开始一棍子打死,觉得这是不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只要打的不是太过分,也是种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可以的。我们的教育理念,你发现了没有,经常会在左右之间相互的冲突,没有任何一个人告诉你的孩子应该怎么教?所以当我们越来越多的去接触育儿知识的时候,那些年轻的父母们迷茫了。那些已经把孩子养育成人的爷爷奶奶他们也迷茫了,他们也期待给孙子最好的东西。但是遗憾的是,他们找不到。所以他们都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了自己的孩子和孙辈。在这个时候,你就惊讶地发现,这里面有很多我们潜在的焦虑。
什么叫潜在的焦虑?就是我们对于我们无能的潜在的焦虑。在一些程度上,我们知道我们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我虽然是父亲,我的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多了,但我一直告诉我周围所有的人我儿子教不好,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怎么教。但如果把这孩子搞坏了怎么修复好这个我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把孩子塑造到成什么样子,因为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到底适合做什么,他会成为怎样的人才,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培训才适合我的孩子。就在这一刻是我是很茫然的,那一瞬间是我对我自己是非常憎恨的,因为我发现自己非常无能。这种无能感我相信所有父母都经历过,或者你们正在经历。
又有多少人能够面对自己的无能感而产生的焦虑感?又多少人可以去接纳自己的无能呢?更多人发现自己无能的时候,他们都找一种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战斗,我们又是有战斗民族的基因。所以和我们的父母战斗的说是最轻松的,于是隔代教育成了理所当然的战斗,而且是不太会彼此伤害的战斗。为什么?因为大家都会知道我是爱孩子的。这条说人都是认可的,因此在爱的基础上的斗争,不太存在太大的伤害性的。
有了这样的一个底蕴,战争中的伤害不会太大的时候,我们的战斗就开始无底线。于是我们父母跟爷爷奶奶级的战斗就成了一种常态,成了人们在考虑问题思考问题的时候,一但如果有自己不顺心的时候,直接把自己的焦虑释放在孩子的教育上,于是家里充满了“爱”的战斗。
所以当我去关注和研究一个家庭的时候,我经常会开玩笑地说,隔代战争就战争吧!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战斗了,有的时候你惊呀的发现家庭反而和谐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隔代之间的战争,把本不属于隔代战争之间的一些情绪也宣泄在这里面,而且那么的正当,那么的舒畅。当我们在指责公公婆婆的时候,舆论会站在你的对立面上,但你如果说我的公公婆婆在教育方面时有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所有的人都会认可你“哎呀我公公婆婆也这样”。所以这个给父母与祖辈之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矛盾情绪宣泄口。这也是隔代教育冲突很难得到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家庭解决了隔代教育问题之后,家庭会变得不再和谐。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要提醒一些咨询师,我们有时解决隔代冲突的时候,我们并不是要把它解决掉,有时候还要鼓励它。因为只有隔代的冲突才是低伤害的强烈冲突。大家都知道就这个冲突是在爱的基础上的!不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理念的问题。强烈的冲突指的是每次遇到隔代教育,家里都会闹得天崩地裂。
当然,如果你有心的话会发现,只有隔代教育之间的冲突,老公才会站到老婆这边,父母才会站在同一战线上,外公外婆可以在同一战线上,一瞬间你会发现原来就是三个家,不是一个家庭。所以,隔代教育的好处太多了!我们并不能一上来的话就把隔代的教育撇掉。如果撇掉的话,很多时候爷爷奶奶家跟爸爸妈妈家跟外公外婆家有的时候是分不清楚的。特别是那些强大的妈妈们,经常会把三个家庭纽织到一起来,觉得爸爸妈妈是我的家,爷爷奶奶家也是我的家,外婆家也是我的家,毕竟现在是六个人面对一个孩子。
所以在这里我要提醒一下所有的咨询师,当你在处理隔代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小心,因为有时候隔代教育会成为夫妻关系的弥合。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夫妻才会同仇敌忾,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反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在隔代教育当中作为孩子的父母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抨击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爷爷奶奶,你曾经对我的伤害。所以隔代教育有的时候叫治疗,是替代的心理咨询师去治疗那些曾经在年少的时候被父母无情或无知地折磨过的那群人,他们需要利用这种冲突来修复自己脆弱的心灵。所以各位如果你也有隔代教育冲突的时候,你再想象你有这样的需求么?如果有这样的需求的话就不要去处理。
很多人都跟我谈到说,姚老师你不知道,其实我知道我和父母有这些问题,我也早就原谅他们了。在这里我提醒很多那些所谓的我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然后呢我觉得我们隔代教育之间的问题是需要迫切得到解决的。往往遇到这样的人,我是非常恐惧的,为什么呢?如果说我真的非常非常爱我的孩子,我觉得隔代教育对我的伤害特别大,我迫切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那么这对父母对孩子的憎恨是非常非常强烈的。
我这样讲,有些人不理解,作为爸爸妈妈怎么会恨自己的孩子呢?这里的“恨”和常规意义上的恨是不同的。我们所说的恨是以爱为基础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上来说的恨叫攻击。他为什么攻击自己的孩子呢?其实是反过来,因为我们无能力去攻击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只能攻击我们的孩子。潜台词是“你让我不爽是吧?我让你孙子也不爽!你让我不爽是不是,我让你孙女也不爽”这就是潜台词,利用对孩子的攻击达到让父母难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是很微妙的。
那么,接下来的话,我们来谈一谈隔代教育如何来解决的话题。姚老师你不是说遇到隔代教育不是不用解决么?有些人不用解决,但有些人还是需要解决的。那么我们解决隔代教育问题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呢?
解决情绪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一要素
首先当我们面临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我们跟父母的情绪是不是已经解决?我们跟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也处理好了?不会把这些情绪再引伸到亲子隔代教育当中,这个时候是解决冲突的第一要素,首先是你的情绪处理好了没。
最简单的方式看自己的情绪是否已经处理好,就是当你的父母,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用和你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你的孩子开始进行教育的时候,如果你还能静下心来安静的去思考,我爸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会带来怎样的好处的时候,那么就说明你的情绪已经解决了。但如果父母在接近孩子,你就要撸起袖管冲上去要和你父母进行对抗的时候,说明你的情绪还在,这是判别的唯一标准。如果你已经处理好你和你父母之间的情绪,那么第二步就是我们该如何处理跟父母之间的一个隔代冲突的问题。
隔代冲突当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喜欢理论化、总结化,概括化来解决一个问题。就像之前提到的,当事情开始你就已经知道结果了,而这个结果是你臆想出来的,未必是真实的。所以当我们在谈隔代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把很多事情具体化起来。具体化之前你还要做另外一件事情,这也是个具体化的过程,那就是你跟父母之间的战斗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确定每个人的边界是解决隔代冲突的第二要素
在隔代教育当中一定要分清楚所有人的边界,这是处理隔代冲突的第二步,非常非常重要。第一步是情绪,第二步就是边界,边界搞清楚你才能知道接下来你该怎么做,你才会知道你的发展的空间有多大,你才会知道你有多大的自主权。
拿我自己取个例子吧,对于我的家庭,我父亲的话就就是圣旨,他的话所有人都要听,我们都无法反驳。所以对我儿子的教育来说,我是不太会去跟我父亲之间有任何的争论的,如果我儿子跟他爷爷在一起的时候我基本不发话。为什么?因为爷爷所有事情都可以搞定,而且你说了也没有用。所以首先要知道一下,你跟爸爸妈妈,你跟爷爷奶奶之间的一个边界是什么?你首先要找到这个边界,你在你的长辈面前你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这里不得不提醒婆媳之间因为教育有冲突的人,你和婆婆说有用么?如果没有用的话以后不要讲。因为婆媳之间教育理念的冲突而形成夫妻关系问题,比如婆婆做不对的地方跑去和老公说,但有多少是老公会愿意接纳,这种事需要想清楚。
很多人在不知道自己的自主权就问我该怎么办,我教了你又做不了。回家父母两眼一瞪,你就歇菜了。所以关键问题是首先你自己知道你可操作的范围到底有多少,你的话语权和你的能力有多少。
跟上一代在一起,我们的话语有的时候是很少的。你认为,为了孩子我可以和我的父母去战斗。那是真的为了孩子去战斗么?你其实是为了自己曾经受到的伤害而去战斗的。我们知道父母已经六十多了,年轻的话也是五十多岁,这样的人已经过了大半辈子了,他们几乎不愿意去改变的。所以当我们想要去改变父母的时候要想一想,让他们改变说是让父母长寿更加健康的生活还是更加不健康,这个成本和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所以我们要判断我们的话语权到底有多少?
判断完和父亲的话语权,再判断和母亲的话语权,父亲和母亲是不一样的。拿我们家父亲比较强势,我妈妈其实更可怕,她是以弱势控制,一但不满意的话眼泪就下来了,一下我就歇菜了。在这样一个环节当中,你要知道你母亲的边界是什么。再接下来的话就是你跟你的爱人之间也要有交流,你要看看你爱人的边界是什么?你爱人的能力是什么?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当你有了这样一个非常棒的了解和呈现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跟父母应该怎么处理你跟老婆应该怎么处理你跟你的岳父岳母公公婆婆应该怎么处理这个?这就是呈现所带来的功效。
当我们谈完了父母和我们的权限有多少,在我们的这种权限基础之上,了解自己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多少?还有的话需要去预测,在和爷爷奶奶相处的过程当中,我们的孩子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是很恰当,甚至是会受到伤害,有些伤害是溺爱带来的伤害。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孩子不付责任我们孩子没有体谅别人的能力,这是溺爱出来的结果。这个时候,我们要提前去预估。他跟爷爷奶奶之间她跟你的爱人之间可能会出现怎样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要提前预估出来。
很多人在这孩子教育的过程当中,总会讲我很爱孩子的,当问那怎么爱他呢?却说不出具体的。你真的爱孩子的话,就要去评估一下呈现一下,家里人给你多大的话语权。再去呈现一下,家里人和孩子接触的时候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可能会出问题。出问题的地方如何去修复,如何去弥补,这才是一个父母真真正正应该的在孩子身上花精力的地方。这是隔代教育当中最难最痛苦的地方。
当我们调研了我们知道我们的父母跟我们的孩子在一起相处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那我们怎么知道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呢?这个时候就需要使用具体化的技术。比如说,像我妈妈一样,我妈妈一直在喂我儿子,我儿子现在已经六岁半了还要人喂饭。当然前提是跟他妈妈和他奶奶在一起。为什么需要喂饭呢,是因为他奶奶和他妈妈需要通过孩子喂饭来证实自己很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什么的概念,就是我们去看看跟父母跟孩子间的交往的时候,我们细细去品味一下,这些行为对孩子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们不要理论化,我们不需要去问别人,你只需要安静下来,观察孩子跟他爷爷奶奶在一起之后,爷爷奶奶这样教了他之后,孩子会有怎样的结变化,这样的话你就会预测将来可能会发生些什么?所以不要问我也不用问其他的专家,他们不能告诉你。因为你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个性我们不知道,因为你的父母用什么具体的方式跟他相处,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不知道孩子的个性和影响方式,我们怎么知道结果?非要知道结果的话,你就要沉下心来,静静地去观察,当你留意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互动。你会惊奇的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糟糕的是我们带着情绪。
教育的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拉开时间的纵轴,很多问题自然解决北京幼升小

教育没有好,所有的教育关键是一个度和时间。度和的时间到位了,所有坏的都会变成好的。所以,关键看你如何来看父母跟孩子之间的交往。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爸爸妈妈们,当爷爷奶奶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你觉得他已经过世的时候,可能真的未必是过时。因为是什么呢?你的理论对和错我不知道,起码爷爷奶奶的论对和错是看到,我只要看下他们的作品,你,我就知道他们的教育到底是好是坏了。
你会说,我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你知不知道我多苦?是的,您可能觉得很苦。但是你毕竟成才了,并且他们是有产品的,有成功作品,你有吗?你所有的理念哪里来的呢?你所有的理念是不是都是从书上来?这些东西真的适合我们的孩子吗?你真的忍心孩子成了很多教育的实验品吗?所以在这个角度上,爷爷奶奶是正确的。他起码知道,我孙子的爸爸已经试验过了,所以我觉得这套在我孙子身上应该也还OK,起码他不是第一个试验品,至少是第二个试验品。就在这个角度,我们还是可以理解他爸妈的,当我们的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的理念未必是对的。
跟父母在一起,谈到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父母把话说完整,你要把他们知道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能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教育最可怕的就是专断,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

我们教育的本体是孩子,不能脱离孩子去假设出一个好和不好。有的时候我们看教育的好坏,还要回到孩子身上去看一看,这个教育方式在孩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那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不要脱开孩子来看这个教育是对是错。

否则的话对错其实没有太大意义的,当我们和我们的父母教育理念发生冲突的时候,你要去思考一下。每个教育理念的动机是什么,它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好处,他可能会带来怎样的危机?你们的教育理念是什么,你们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可能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可能会有哪些危急?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可以结合的地方?所以不是理念冲突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压根就没有想冲突到底在哪里的问题。

很多时候,隔代教育的冲突更多的仅仅存在于想象层面,而不是真实层面。有时我们会发现虽然我们方式不同,但是最后的结果异曲同工,这样还有必要去争论吗?没有必要。真的要再提醒一下各位,不要再去做理论方面的争论。当然了,除了理论方面的争论,我们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时间的问题。如果和爷爷奶奶一年也就相处两三个星期,三五个星期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其实没有多大。有些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其实非常少的。孩子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还有一小部分的时间在做作业,一小部分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再接下来才跟爷爷奶奶在一起,这样的时间影响真的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吗?有人会说,在孩子和幼儿园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一起,会宠坏的。当孩子还未上幼儿园之前,你放心大胆的去爱他吧!心理学早就已经证明了,你越爱你的孩子你未来孩子的成就就越大,所以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然了,有一些极特殊的情况还是要简单的处理,比如说我曾经做过一个家庭,他奶奶是有精神分裂的。像这样家庭的话,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让奶奶跟孙子的接触的时间越短越好。除了一些不实在避不开的特殊情况,因为奶奶也要给孩子的爱,这个时候我们会安排奶奶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去见一下,但现在绝大部分时间是需要回避的,因为通常情况下没有办法给她孙子正常的爱。

像这种极个别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有的时候具体的关系,具体的问题还要具体来看的,并不是说说的隔代教育是一棒打死的。因此,也跟大家分享下当我们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特殊对待。

刚才谈到时间,我们又不得不去谈一下关于时间和我们的影响力的问题。很多人说,虽然和爷爷奶奶相处时间段,但一身臭毛病很就学会了。比如有一次我的一个咨客和我说,她婆婆是从农村来的,和奶奶在一起很快就学到随地吐痰。

虽然奶奶来了可能也就是一个星期这个样子,但是一个星期的时间把孩子教的可能会随地吐痰乱吐痰,但其实。有没有去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一个星期的随地吐痰你用多长时间就可以把它修复过来?她告诉,她是这样和孩子说的“宝贝这样吐痰你觉得脏不脏?”孩子说:“那奶奶为什么还要吐呢?”“因为奶奶岁数大了,他们在农村是可以随地吐痰,但城市是不可以的。”孩子说:“恩我知道了妈妈,以后我不在吐了”。虽然她奶奶再来的那几天,孩子又吐了。

这时候妈妈就很焦虑,她说这不是反复么?反复什么呢?一年不就是随地吐痰两三次么?咱们喝多了偶尔随地吐痰一下也没有关系。所以你们会惊讶发现,当我们跟我们的孩子去谈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莫名其妙的去把很多东西放大,放大是非常要命的东西。我们再回过头来,其实不管是爷爷奶奶的教育是好是坏,我们要把时间这个横轴和纵轴拉出来,拉出来之后其实你的焦虑就会缓解下来。
教育好孩子,从关注阅家长开始!

8. 国内外对隔代教育相关方面研究的不足

这个需要做大量文献阅读,并在此基础上综述的。如果只是泛泛而谈大致有以下趋势:

1、现象普遍——据04年的一项调查,大概有一般的家庭选择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养育

2、研究不足——相关论文不多,主题为“隔代教育”的通过cnki检索核心期刊的只有几十篇

3、观点矛盾——有观点上的分歧,价值上好不好,方式上应如何等等

4、问题暴露——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和问题,如留守儿童等

附上一个综述论文,你参考一下(不过该综述没有国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