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关于政府腐败引言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关于政府腐败引言

发布时间: 2021-03-25 21:24:02

A. 当代大学生关于腐败的作文

大学生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很多人认为“廉洁应该是政府官员的事”,与己无关,实则不然。廉洁文化对大学生的要求则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热心公益、勤俭节约、远离腐败等。
新时代的大学生因时代的变迁享受着丰厚的物质需求,这也促使了一些人思想上的懒惰,培养了贪婪的恶习;更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之风的影响,涉世不深的学生过早的被暴露社会阴暗面前,使其不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扭曲。因此,廉洁教育势在必行,学习廉洁人物精神,学习廉洁文化为的是树立起廉洁自律,知诚讲信,爱岗敬业的品质,用聪明才智为人生路,为社会主义建设打好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廉洁文化建设不仅仅只局限于政治领域,在社会各个领域同样也需要。而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各个领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风气的盛行从而有助于大学生走进社会后能够保持清正廉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强。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精神文明却没有实在的跟上,也就造成了现在的社会格局。大量的计算机犯罪、经济犯罪、金融犯罪、高科技犯罪、大学生犯罪开始产生,其理由简单明了,为了生存,不得不利用现有知识,进行不义之财的取得。所以,我们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了解廉洁文化,倡导廉洁教育,正确认识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B. 反腐败评论文怎么写 - 百度

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教育是基础。教育怎么抓?这些年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实践证明,靠传统的“三会一课”的宣传教育方式已很难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应有的防范作用。《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强大合力。”吴官正同志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在领导干部中重点开展权力观教育,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可见,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客观必然性

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具有客观的思想理论基础。其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也就是说,反腐倡廉宣教工作也必须积极组合各种教育资源,发挥各种教育优势,共同为反腐倡廉服务,才能真正发挥反腐倡廉宣教工作的作用和影响。其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最厚实的文化基础。代表中国古代文化精髓的儒家文化,就是一种宣扬教育功能的文化,虽然它最初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但它对真、善、美的弘扬,对廉、勤、俭的倡导,已经从主体、客体、方式上勾勒出一种“大宣教”的雏形。其三,中央提倡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理念是最现实的思想基础。

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具有客观的现实紧迫性,主要表现为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其一,上到省部级干部,下到乡村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呈并发之势。据统计, 2003年 12月~2004年 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政纪处分的人数省部级干部有 15人,厅局级干部 415人,县处级干部 5916人,县处级以下达 15.83万人。其二,腐败呈现从经济化向政治化,甚至社会化发展的趋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贿选谋官、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案件的发生,表明腐败现象已向社会组织及各个社会领域蔓延,腐败现象的负面影响也由党政干部队伍内部向其他社会成员扩散。其三,腐败分子发案的思想根源大多表现为信仰的迷失。许多腐败分子在案发后的“悔罪书”中,大多将自身腐败最主要的原因归咎为“忽视了学习,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云云。 20世纪 80年代末,针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严重腐败问题,邓小平同志曾明确认定“忽视了教育”,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宣传教育是形式主义的代名词,宣传教育缺少必要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信仰的迷失”也就成了必然结果。

二、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的主要措施

创新理念,重塑全新目标。根据构建“大宣教”格局的要求,应由过去“小宣教”的“一维目标”校正为“大宣教”的“三维目标”,即由“构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的单一目标调整为建立以构筑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为基础,以培育全体邮政员工崇廉倡俭精神为补充,以在邮政全行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营造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道德环境和行业氛围为追求的综合目标体系。这一综合目标的确定,是构建“大宣教”格局的基础和前提。

拓展空间,营造广阔环境。首先要拓展主体,营造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教育文化、新闻宣传中心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由纪检监察唱“独角戏”变为多个部门的“大合唱”,使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声势浩大。其次要拓展客体,由党员干部延伸至邮政普通员工。再次要拓展课堂,从室内往室外延伸。廉洁教育的课堂既要从会议室走向各类培训班的讲台,又要向科室、班组、家庭延伸。

充实内容,形成完备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是针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加强对孩子的廉洁教育,学校义不容辞,家庭更是责无旁贷。作为家长,尤其是具有领导干部身份的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第二层是针对普通员工的舆论教育,一方面使之增强对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信心和决心的认识,另一方面动员和号召其行使监督权利,依法依纪检举揭发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第三层是针对党员干部的综合教育,主要是因地制宜开展主题教育、条规教育、正面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等。第四层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形势教育,应以理论教育、反腐败斗争形势教育和警示教育为重点内容。

丰富形式,搭建网络平台。综合这些年来各地探索和采取的宣传教育形式,值得推广的大体有三类:知识化的形式,如知识讲座、知识测试、形势报告会、知识竞赛、抢答赛等;艺术化的形式,如文艺晚会、演讲、诗歌、小说、书法、漫画、广告、电影、电视剧等;物化形式,如编辑读本、建立宣教基地、办网络、制光盘、发短信等。这三类形式纵横交错,相互补充,体现了立体化、网络化的特点。

健全机制,激发潜在合力。一要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参与的机制。二是建立工作责任机制。如纪委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人事部门要把反腐倡廉教育与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理论研究部门要加强反腐倡廉现象对策研究;宣传部门要开展切合实际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市场有书、电视有形、广播有声、报刊有文、网络有讯等。三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抓宣教工作的整体合力

C. 有关腐败的法律文献

【内容提要】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
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 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
【摘 要
题】法学时论
【英文摘要】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probing a way of establishing
mechanisms of power su p ervision and it aims at setting up institutionalized
political,social and econom ic structures so as to bring power corruption under
permanent control.Legal supe rvision and public powers are,so to speak,twins
parasitizing in the state instit utions.There are state institutions,there are
public powers.There are public pow ers,so there must be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powers.Legal supervision is thesacred mission and principal mode of
governing power corruption in human societi es.
【关 键
词】权力/腐败/监督/power/corruption/supervision
【正 文】

腐败,指思想的腐朽、生活的堕落及私欲的膨胀。其中,权力的腐败乃是核心,正如有人 形容,腐败是权力和私欲结合的罪恶之子。腐败的根源,来自于国家机关的垄断权力,权力
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因之,在腐败的种种表现中,最令人担心的是权力的腐败 ,对于权力腐败必须治理也毋庸置疑。

权力腐败和权力滥用有种种典型表现:(1)不正当占有公共资源为个人享用,包括贪污行为
、挪用公款行为、侵占财物行为等,这是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它以腐败者拥有的公共权力
作为基础,利用这种公共职位,其可以不遗余力地从事图谋私利的类似经营的活动,从生活
资料的侵占发展到生产资料的侵占,使腐败从生计型向致富型方向发展。(2)利用经济上的
好处改变人们对于地位、职位、财产方面的判断和安排,其行为的外部表现形式就是贿赂。
贿赂的延伸,发展为变相送礼、大吃回扣、强拿硬要等。在贿赂中,受贿者丧失原则,行贿
者以较少的成本获取垂涎已久的地位或利益,诱使更多人的逐臭效尤。(3)偏离公共的角色 滥
用职权,泛指以权谋私、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行为。在现代,腐败的核心问题是 以权谋私,腐败的形式也已经从经济上的小打小闹、小偷小摸,发展到了政经勾结的腐败
类型,引起政府形象的极度损坏。(4)以亲疏之别、远近之别、上下之别、情感之别的私人
关系决定公共关系的确立和维持,在公共权力机关的组成体系中,形成裙带网络。在中国,
腐败拥有着地缘与人情的肥厚土壤,这种不正常的关系网络会导致权力腐败在民间的延伸,
它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普通的公民对此安之若素。(5)公共权力的“人治化”行使,体现为严
重的官僚主义和特权主义。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官员们制造着一种浓浓的“官气”,集权
现象、家长制现象、神秘化现象、地方保护主义现象等普遍存在;渎职无能、擅离职守、抛
弃责任、人浮于事、文山会海、强迫命令、任意决策、好大喜功、管理混乱、道德失范等等
,构成了腐败产生的温床。(6)腐败还带有行业垄断色彩,多发生在权力较大的经济管理部
门和执法司法机关,主要手段是依托部门和行业权力进行勒卡索要。于是,人们又在探讨立 法腐败、行政腐败、司法腐败、行业腐败的特征及其根源。

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腐败现象如剜之不去的痼疾,生而需治,治而复生,这使历代的统 治者在对其“辐辏攻之”中疲于应付。但无论是“天子们”的自我约束,还是包拯、海瑞似
清官的竭忠辅弼;无论是将整饬吏治任务放在第一位的明君治世,还是在腐败面前缴械投降
的昏君,哪朝哪代的“万世江山”都逃脱不出因腐败的政治统治而社稷山崩的命运。现代社
会,腐败问题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问题。1992年,意大利政界爆出受贿丑闻:仅1991年,意大
利各政党非法收入高达83亿美元,贿赂和回扣使这个国家的公共开支增加了30-40亿美元。
一位官员形容:“当人们用刀刺透官方记录的表层时,腐败便显露出来,人们甚至在没有看
到时也能闻到它的气息”。“这类事件将战后依旧纷乱的世界惊得目瞪口呆”。[1](P1)

权力腐败的罪恶后果十分明显。政治上,腐败引起人民的普遍反对而威胁着国家社会的稳 定;经济上,腐败破坏着分配公平而阻碍着市场的竞争;文化上,腐败引起社会道德的沦丧
而制约文明水准的提高;思想上,腐败腐蚀了人事制度的肌体,毁掉了一大批公务人员。特
别是,腐败是一种超法律、反法律的行为,它动摇着国家权威的基石——法律权威。因此,
各国都把反抗权力腐败作为完成民族复兴、建设富强国家、净化社会空气的大事。权力监督
的原理论证,乃是为了解决公共权力的限制问题,最终是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超越、滥用、
腐败、违法问题。其实质,在于倡导法治的方略,弘扬民主的精神,使我国不再走任人治主
义倡行、任特权主义存在、任腐败行为泛滥的重复之路。具体而言,主要的法治化措施如下 :
一、对权力腐败的规则控制:以法律制约权力

对权力腐败的规则控制,指制定严密的法律法规,规范权力的运作过程,控制官员的用权 行为。目的在于使易于越轨的公共权力在立法、行政、司法、守法的各个运行环节上都受到
法 律的制约,一旦行为“脱轨”,便有法律依据制裁这种脱轨。正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
默所说:“在法律统治的地方,权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规则的阻碍,这些规则使掌权者受到 一定行为方式的约束。”[2](P344)

回溯中国反腐败过程,我们曾经走过弯路,即主要靠道德约束和政治运动抑制腐败,这要 从专制制度中追根溯源。在我国长期的封建政治统治中,极为强调的是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
才能,而其素质和能力的判定,有赖于上级的赏识、道德的约束和自我的克制。在法律监督
方面,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察权均属于皇权的组成部分,也即行政权的附庸,没有
形成类似西方国家的议会监督制度和司法审查制度。这一历史留给今天的痕迹是极其发人深 省
的,它导致我国公共权力的行使不是以法律为度量范围,而是以长官意志为标准边界,行政
权力从未受到过法律力量的实质约束。现代社会,人们已充分认识到,控制腐败甚嚣尘上之
势,必须有赖于法律的制定及其实施。法律基于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而赋予国家机关一定的
权力和职责,就必然要求国家机关符合权力运用目的而不滥用权力,维护公共利益而不以权
谋私,合法执行权力而不越权违法,履行法定职责而不失职渎职,遵守法定程序而不丧失程
序公正。强化法律监督的作用,正在于法律规范具有道德规范所不能比拟的普遍性、权威性 和强制性。

在反腐倡廉中,法治化的明确要求,首先是必须完善廉政立法。在此方面,世界各国颁行 了诸如《反腐败法》、《阳光下的政府法》、《公务人员职责法》、《官员道德标准法》、
《官员弹劾法》等,对于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的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的宪
法、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已就法律监督问题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全国人大
常委会、国务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也先后颁行了关于禁止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经商
受礼的规定、关于禁止挥霍公款的规定、关于禁止借选拔任用干部之机营私舞弊的规定、关
于财产收入申报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文件和政策性规则。这类文件的及时出台,不能说在监督
问题上无法可依,但我国的监督立法比较简陋和粗糙,对于腐败问题的政策性文件多,立法
的规范性和技术性都未能达到应有水平,还需要在立法上出台成熟健全的法律规则,实现制 度的预先控制。

不仅如此,权力监控还必须从严。汉密尔顿曾经直白地指出,“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霍布斯也强调,“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法律监督的目标,是将权力置于法律
规则的控制之下,一旦被监督者有违法擅权行为,能有被察觉、防范、制止、惩戒的可能,
反之,如果监控机制不健全,“得手”的容易会使违法者有恃无恐。因此,国家应当加大对
于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挪用、豪赌等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并使法律责任成为腐败行
为所支付的最大成本。这种控制和惩罚,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外力,它犹如一种动力,能够推 动政府及其官员
的行为合法正当,但它更多的是一种威慑力,如同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于不法行为会有
力的予以戳穿。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虽然一些重大腐败案件受到了立案查处,但“漏网之
鱼”仍然存在,“特权阶层”仍然存在,对一些官员处罚的“轻描淡写”也仍然存在,致使
侥幸心理的、抗拒法律的人会继续腐败。因此,只有在治理权力腐败方面敢下狠心,才能真
正有利于遏制腐败。如上述意大利事件发生后,该国警方逮捕1350人,受牵连者约2500人,
卷入了8个政党,5名内阁部长辞职,多名国会议员、高级官员和企业家受到司法调查、审讯 、逮捕或拘留,这在意大利政界虽是一件丑闻,但惩治腐败的力度从中可窥见一斑。

二、对权力腐败的体制控制:以权力制约权力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人们总是把建立一个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的政府作为一种理想和希望 ,
这未尝不是好事,但希望必须落实于政治体制的配套之中。以权力制约权力,意味着一种国
家权力对另一种国家权力的外在约束,通过各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达到权力的基本均 衡,防止其中的一项权力过于强大而滥用。尤其需要在下列方面有所作为:

充分认识权力监督的必要性。国家机关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关系到各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大局,决非可有可无、可重可轻、可大可小的个人事务所能比拟。因此
,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权力定位和相互关系的法治化由来已久。以行政权力为例,从古
至今,这种权力都最为实在、最为广大、最为权威。行政机关可以运用授权、审批、颁证、
收费、禁止、命令、管制、处罚等权力方式,行使委托立法权、法律执行权、国家管理权、
行政处罚权、自由裁量权,并强制所有的社会成员服从这种权力。这必然导致政府与被管理
者形成矛盾冲突关系,也与其他国家机关形成权力对抗关系。由此而言,重视国家机关之间
的权力制衡,绝不仅仅从“人民主权”的民主意识角度考虑,还表现为一种强化国家管理的
“实用性”要求。应该说,政治家是最实用主义的。可以想象,如果构成国家机体的主要国
家机关相互扯皮,如果公务人员不受限定任意扩张自己的权力,而监督体制显现出控制不力
、有错不纠、放任自流的状况,自然是一种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表现,而如此的社会也 必然是一个失却秩序亦失去民心的社会。

合理利用人类文明的创造性。在治理权力腐败的过程中,古今中外有许多成效显著的范例 。如中国历史上的监察体制,以健全完备的监察法规、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广泛拥有的监
察职权、纠举权贵的监察实效而著称于世,监察御史担负着调查、弹劾、谏诤、审计、监试
、考核、侦查、公诉、审判官吏的重要使命,实际是通过“治官之官”,实现“治吏之道”
,值得当代人潜心研究。而现代国家中,英国、瑞典、新加坡,都是廉政建设的成功样板。
英国的文官制度严密严格,通过考核使文官队伍保持相对纯洁,在规范化的制度约束下,公
务员如履薄冰,不敢“越雷池”一步。瑞典自古倡导“消除特权,官民平等”的法律精神,
议会督察专员监督与政党监督、新闻监督相互配合,有效作用,由此成为北欧政治清廉的主
要国家。新加坡是一个中华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国家,也是一个注重法制的国家,其廉政立
法的健全和明确、廉政机构的独立和高效、廉政措施的严明和有力,都独具特色和魅力,值 得我国在当今的制度完善中予以借鉴。


切实保障政体改革的有效性。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设
置而进行的内制改革,它与法律监督所要达成的控制权力滥用的监督目标息息相关,有利于
控权制度的实质性兑现。基本途径和方法为:(1)权力缩减。政府只保留一部分管理权和审
批权,不能事无巨细横加干涉。(2)权力分解。权力由不同机关、不同官员掌握,防止重大
权力的独断专行。(3)权力制衡。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应切实享有对行政机关的控制权,改
变目前行政权力膨胀而立法、司法权力弱化的局面。(4)权力公开。政府应充分意识“暗箱
操作”是助长权力腐败的温床,在反腐败中,我们决不能忽视“政务公开”的呼吁及其潜在
力量。(5)权力监督。现有的审查制度、审批制度、审计制度、监察制度、质询制度、考核
制度、罢免制度、听证制度、复议制度、诉讼制度等,都可以称之为权力控制的利剑,也都 应该不断健全发展。

配套建构专门监督的趋向性。除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关系的建立健全外, 目前,各国在法律监督体制上,正趋向建立外部的、独立的监督机关以制约权力。因为,“
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多中心’的,不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机关所能个别解决,它需要一个
综合性机构。”[3](P518-519)新加坡的反贪污调查局、香港的廉政公署、法国的行政法院
、奥地利的宪法法院等,都是相对独立的监督组织,以地位明确、人员精练、权能强化、效
率高超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新型监督体制的样板。在我国,各级人大、党的纪律监察机构、
行政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审计组织等都享有一定程度的监督权,在对于腐败的治理方面
,往往采取“联合办公”的形式,查处了许多大案要案。但不足之处是,这种体制使各种平
行的监督机关都享有监督权,尚有机构重叠、分工不明、权能模糊、效率低下的缺陷,需要
对于上述监督主体进行明确的法律定位与权责分工。为此,笔者建议:我国应该合并反贪力
量,成立专门负责腐败治理的国家廉政总署,实现外部的、专门的、独立的、实效的监督。
三、对权力腐败的社会控制:以权利制约权力

以权利制约权力,是指明确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间的联系和界限,发挥公众对于国家权 力的制约作用,使他们在保护自身权利实现的过程中,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权力行
为进行监督。这一立论,主要基于下述三个理由:
合法的权力源于权利。按照“人民主权”的观点,公权力代表着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性,政
府只是实现人民共同利益的代理人,政府与社会成员一样并不拥有特权,相反,它要服从构
成共同体规则的政治的、法律的和道德的约束。自近代以来,“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
已经深入人心,国家权力由人民授予自然受人民权益限定的原理也通过宪政实践成为现实。
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成员有权通过参政权、选举权、质询权、批评权、建议权、罢免
权、听证权、申诉权、控告权、检举权的行使,维护自身利益,制约权力行为,使民主监督
成为确保国家权力合法运行的重要根基。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并不
直接享有立法权、执法权、司法权,而需要委托特定的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
如果权力机关破坏了权力与权利的平衡结构,人民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英国学者哈林顿曾
经断言:“主权应该是必不可缺的东西,然而又是十分骇人的东西。这正像火药对于士兵一
样,可以使他安全,也可以使他遭受危险。”[4](P103)因此,国家每设定一种权力,都要
求它代表人民的意志与利益,当公共权力过于强大,超越权力委托人的意志愿望所期待的范
围,导致权力行为与人民的权利抵牾时,就必须运用法制的手段,从权力的生成、分配和实 施各个方面来约束其不法运作。

违法的权力畏惧权利。民主监督的实质,在于动员各种社会的监督资源,形成社会内部的 多层次的权力监督网络,实现对于权力控制的“综合治理”。在此方面,亚里士多德给了我
们许多警世名言,他说:“物多者比较不易于腐败”,“多数群众比少数人不易腐败”,“
若干好人的集体一定较不易腐败”,都说明,大众对于权力的约束是一种重要的约束。实际
上,腐败的力量在于把有着共同意志和共同利益的社会“撕成为碎片”,它是一种典型的“
各个击破”,而当人民形成联合力量之时,腐败就无藏身之地,也无用武之地了。在当代,
人们已认识了社会控制力量的强大和深刻,并且通过多种途径利用这种威力。诸如,新闻媒
介的公开报道,人民群众的信访举报,政协组织的协商对话,工会妇联对于社会弱者的利益
维护,社会自治团体日益发挥民间调解作用等。我们相信,当人民群众普遍动员起来之日, 就是腐败分子无立足藏身之时。

他律的权力需要自律。从权力和权利的平衡关系而言,公民大众对于政府权力的限制仅仅 是“一相情愿”,政府除了受民众社会的监控之外,还应该受内部自我机制的束缚,达到自
律、自省、自励的要求。对于各级政府而言,接受制度的规制,遵循职业的纪律,迎合道德
的评判,既是政府性质的体现,也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否则政府会与民众社会格格
不入。例如,政府会“主动”采取某些自我监控的措施,颁行各种行政法规,严格把握重大
管理活动,审慎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并且通过内部罢免处分等手段使违纪
的成员受到制裁等,以维护政府自身形象,防范内部机构和成员对于政府行为总体目标的反 叛
。所以,约束有外部和内部之分,有他律和自律之别,有强制与自愿之异,但无论如何,约 束的目的均见之于政府权力被“有限化”的后果之上。

四、对权力腐败的审计监督:以专门技术控制权力
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审查原始凭据、帐目、报表、资产、文件,对有关国家机关、
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活动进行检查、审核、评价、鉴证,以判断其真实 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活动。

现代经济生活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之徒采取各种手段和伎俩,在财产占有 、投资增值、交换分配、消费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加剧着非法敛财聚财的活动。特别是在一
些大宗的违纪违法行为中,运用帐目做手脚的现象增多,其作案踪迹隐蔽,作案手段狡猾,
需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关于审计监督特性之认识,正建立在审计技术方法的
优越性基础之上。审计监督,拥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操作体系,诸如审阅法、核查法、顺查法
、逆查法、盘点法、外调法、线索筛选法、配套还原法、立体查帐法、补帐查帐法等。这类
特殊的技术方法,使审计机关得以揭露和纠正经济领域的违法腐败行为,为纪检、监察、法
院、财政、税务部门的监督及侦破大案要案建立功绩。可以说,审计监督已成为市场经济大
潮中控制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并为其他任何监督形式所不能替代。透视其发展趋向如下:

发挥审计监督的经济功能。在中国,关于法律监督的理性思考偏于强调政治上的必要性, 政治领域建立相互制约体制的实践也相对比较成熟。但笔者以为,约束机制并不仅仅适用于
政治社会代议制条件下的立法监督和执法监督,而应该更加广泛地适用于所有经济领域的“
权利代理”情形。如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对于普遍存在的“化公
为私”、抽逃国家资产现象进行监督,就应该是法律监督讨论的重点。广义而言,人类生存
的基本问题就是经济问题,经济利益已成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动力,也成为判别人类行为合
理合法与否的试金石。成功与失败、高效与低能、进步与落后都取决于经济活动中的权益法
定与权益实现,而权力之腐败也主要表现为非法权力和非法利益相融合之政治经济勾结型的
腐败。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领域的监督问题纳入平行于、甚至超出政治领域监督问题的更高
高度看待。可以说,审计监督根植于控制经济活动的需要,只要经济活动广泛存在,审计就
成为必须,审计的经济意义就应当高于政治意义。运用审计组织来监督经济运作,保持良好
的竞争环境,不仅能有效地节约经济成本,而且对于政经勾结型的权力腐败是最好的防治措 施。

追逐审计监督的实用价值。审计监督的实用性为其他所有监督形式所不具备,即无论在理 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审计工作都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有关,而且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驾护
航。在我国,违宪审查还罕见应用,人大代表的罢免权也鲜为行使,社会团体对于局部利益
的维护尚有失偏颇,人民群众的监督呈现出分散性和无效性,这使上述监督具有着虚幻的成 分和监督的缺漏,但审计监督的前提和后果都是实实在在的,它往往通过经济数字的量化
指标和科学精确的技术手段予以表现。对于被监督者,一旦被查处贪污腐败,将在经济上有
所损失,这种损失是令被监督者痛之又痛的;对于监督者,由于人类文明的积淀,审计人员
可以“胸有成竹”地作出审计结论,置违法违纪者以“无可辩驳”的推理之中,使“狐狸再
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发挥这种审计监督的实用性,是审计监督的生命力所在。但目前,
审计的运用,仍然没有与它的实用性价值成为正比,在审计监督效果和效益上,我们还大有
潜力可挖。特别要加大对重点审计对象的定期审计,加强对财政、金融、税收、工商、外贸
活动的审计,以及落实领导干部在任和离任时的经济责任审计,才有利于为权力腐败设置一 道铁壁防线。

确保审计机关的独立地位。审计机关担负着特殊的使命,这要求其在组织体制上必须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预。综观目前各国审计机关的设置
,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隶属于议会,美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属于此种模式;二是隶属
于政府,瑞典、沙特、约旦等国采取这种体制;三是既不隶属议会、也不隶属政府,经费、
人事、体制独立,仅向议会或政府报告审计结果,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建立了此种制度
。中国的现行体制,基本属于第二种类型,审计机构是设立于政府内部的工作机构之一,这
使同级审计确有难度。法律监督本身是“挑毛病”,易于“得罪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
站在被审计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对立面”,常常面对巨大的压力和阻力。因此,实现
有效的审计监督,有赖于改革双重领导制,使审计机构在国家机关中单列组织体系,直接对 上级审计机关负责而不隶属同级政府,做到有权有责,才能在经济监督中实现有利有节。

促进审计监督的专职发展。审计监督权力实现之基础,在于审计主体掌握专业技术知识,
因而,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也高于一般国家公职人员。审计人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政
治素养、法律知识、管理经验、观察能力外,还必须熟知金融知识、财会知识、贸易知识、
税收知识,以及掌握一定程度的会计审计查帐方法,唯其如此,才能使审计监督准确、恰当
、公正、客观、合法。而审计职能的职业化,意味着审计机关自行安排审计工作计划,独立
地对审计事项作出审查、评价和审计报告;意味着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应当列入
财政预算,由政府予以及时、足额保证;意味着审计人员依法以第三者的身份执行职务,在
实施审计时居于公正地位;意味着审计人员有相对固定的职位,工资、升降、任免、退休都 受法律保障,非违法渎职不受调动和免职等。

概括言之,反腐败必须治标又治本,将权力制约纳入法制化轨道就是治本之策。而在反腐 败过程中,尤其需要从严格经济监督的角度控制权力之滥用,将防范政经勾结型的腐败类型
作为重任。同时,对权力腐败者绳之以法,也是发挥监督功能的必然要求。我们坚信,腐败
为败类所为,为人类共愤,采取法律监督的综合措施予以治理,必将控制腐败于未然之中,
打击腐败于已然之时。在此过程中,法律监督事业也必然对于中国改革、发展、稳定之大局 立有功勋。
参考文献

[1]林喆.权力腐败和权力制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龚祥瑞.比较宪法和行政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詹姆斯·哈林顿.大洋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D. 对反腐败的评论作文500字

反腐败,倡廉洁

廉洁自律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那些爱国爱民的好官的。而形容贪官的则是一些可耻、卑鄙、贪赃枉法……的贬义词。做一个好官会让人铭记不忘,而做一个贪官则会使自己遗臭万年。贪官在这个世界上是数不胜数的,对贪官的惩罚的次数也随之增加了起来

2004年4月16日下午5时,从旧金山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准时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和海关移民与执法局特工的押解下,余振东被遣返回国。中国警方与美国联邦执法机关办理了交接手续,并宣布对余振东执行逮捕。余振东案发后,我国外交部当即约见了美国和加拿大驻华大使,中国驻美大使馆也立即与美方协调这一案件的处理。余振东、许超凡、许国俊(二人均另案处理)三人分别在内地、香港、美国、加拿大等地进行犯罪活动,中、美、加和香港地区有关执法部门加速开展取证工作。2002年12月19日,余振东在洛杉矶被美国移民局拘押。原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行长余振东就是因为自己对金钱永不满足, 赌博挥霍无度。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和挪用巨额公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损失,才会锒铛入狱。

我们的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需要大量的基金来建设。如果每个人都贪污受贿的话,就会影响到希望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读不上书,接受不了良好的教育。更加影响到了祖国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历史告诉我们有一个廉洁奉公的干部集体是国家兴盛的保障。而清朝政府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腐败更是从反面证明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作风建设是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

国家提倡所有的干部和在职人员要廉洁奉公,为人民多办实事好事,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成为东方的巨人。

E. 当今社会如何治理反腐败900字

社会保持持续长久的廉洁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防治腐败,最为根本的方法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解决经济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防治腐败,除了惩治,还应强调预防,着力减少腐败动机和机会,提高腐败的成本,从多方面构建防腐网络,使人不愿、不能、不用和不敢腐败。
第一、把预防为主作为非专门反腐败机构的首要策略专门反腐败机构与非专门机构的反腐败策略应有所区别。纪检监察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要严格依据法律法规严肃查办腐败案件,坚决查处“问题人才”。其他部门和单位则着重抓好腐败预防工作,由事后监督和查处向事前积极预防转变,尽量减少腐败案件的发生。
第二、严格管理的同时,适当提高公职人员收人
把提供更为优质的公共服务作为提高待遇的前提,严抓公务员队伍管理。抓紧制订公务员防止利益冲突法,构建严格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公务员实行聘任制管理,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加大对公务员投诉的处理,严肃处理违纪公务员。将公务员的社会保障与企业人员社会保障并轨,为公务员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工资收入调查,提高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实行工资与物价上下浮动。
第三,抓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源头减少腐败
推动政府从重效率转向重效能,严控“三公消费”等行政性支出,更多关注政府管理成本和实际效果。政府要更多向市场和社会放权,让市场和社会力量发挥更大作用。用法律严格规定政府部门、机构和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力,严格限制政府部门超出职责范围开展公务活动。减少领导干部兼任多项职务,按职权责利对称原则设置领导岗位,撤并“领导小组”和“专职办公室”等各类临时性办事机构。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第四,畅通社会参与反腐败的各种渠道
大力宣传纪检监察、检察机关等机构的举报投诉电话、举报网站等。加强投诉举报的管理,利用现代通信工具,简化网络举报填报内容,方便群众举报,减少投诉举报成本和顾虑。建立实名举报反馈机制,向投诉举报人反馈受理隋况和处理结果。加大投诉举报人保护力度,坚决惩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加大私营领域防治腐败工作力度,指导和帮助私营企业和机构防止腐败。加强对信访举报、投诉办理的监督,促进规范高效办事,提升群众满意度。积极开展新闻监督,跟踪关注重要网站有关腐败的舆情,及时分析处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形成良性互动局面。
第五,大力提升权力公开的质量和水平。
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公开预算决算细目、不同级别公务员收入标准、人员录用、固定资产处置、大宗物资采购招标等事项。政府决策中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进一步推进党务公开,着力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党务公开,编制党务公开目录,不断丰富公开内容。认真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将不保密的政务信息和文件全部人网,将公众办事窗口直接搬到网络平台,群众办事不出门就在线上完成。运用财务云等技术规范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财务管理,审计、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对各单位财务24小时实时监督,在规范化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公开。
第六,始终坚持走法治反腐的道路
要运用法治方式完善腐败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将党的反腐败意志转变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循的法律准绳。明晰反腐败的责任体制,细化党委主体责任的内容,明确纪委监督责任的内涵,将责任追究适用的标准、情形、程序、主体、不追究的后果等内容与实际结合,将责任追究做实。探索省以下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由省财政统一标准划拨经费的制度,探索一套适用于特殊纪律部队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大纪检监察干部异地定期交流,推行派驻纪检组的人财物由派出机构统一管理的制度,’打消监督人员的顾虑。将制度执行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把反腐败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

F. 求几篇关于制度缺失导致腐败的论文,谢谢!!!

监督制度缺失必然导致腐败行为发生
【收费资料】
又一个领导秘书落马了。此人曾是陈\良\宇的秘书,原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宝山区区长秦裕,曾经的“上海第一秘”。秦裕的主要问题,是借助行政权力,协助商人张荣坤等转移国有资产,并从中获取利益,仅上海社保局下属的企业年金中心借出数额就有34.5亿元。当我查阅相关资料、基本了解秦裕的经历后,对他的落马反而生出一些同情和惋惜。

秦裕是怎样一个人呢?据报道,秦裕1981年考入华东师大政治教育系哲学专业,聪明好学,成绩突出,担任过班学习委员和校学生会的职位,是那种意志力很坚定,很有自己主见的人。本科毕业后保送研究生,1988年获伦理学硕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并攻读在职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我国已故伦理学泰斗、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先行者周原冰教授。华东师大的老教师们向记者忆及秦裕,多称赞他能力出众且为人谦和。此间,秦裕心向学术,著作颇多,曾以萨特的伦理思想作为硕士论文选题的秦裕,已在学界渐露头角。他不仅翻译出版了一些萨特作品,还在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但此时的身份,还仅是一名普通的大学讲师。

改变命运的时机在1994年突然降临。这年春天,华东师大举行了两年一次的职称评选。在汇报自己的研究、教学成果时,秦裕因演讲不佳而落选副教授职称。随后,秦继续在华东师大攻读哲学博士。当年11月,他意外获得了到上海市委办公厅工作的机会。一位原上海市委办公厅工作人员介绍,上海市委的部分领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有到高校挑选高学历秘书的风习。据称,当时秦裕也并非上海市委组织部的首选。在华东师大党委推荐的第一候选人英语不佳、被市委组织部淘汰后,秦裕的材料方有机会上呈。秦裕临走前,华东师大突击授予其副教授职称,并挂名华东师大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算是顺水人情。”一位老教师表示。1995年1月起,秦裕以副处级干部身份正式进入上海市委办公厅,担任当时市委一位主要领导的秘书。2002年11月,秦裕升职为上海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人称“上海一秘”。据熟人们回忆,在相当时间内,走上仕途的秦裕,给人的印象还是“为人谦和严谨,有学养”,其聪明才智在上海市委的秘书中颇有口碑。但近年来,人们亦可感到他渐渐发生了变化。 “像秦裕这样的‘大秘’,副市级干部碰到都要礼让三分。”上海市委办公厅一位人员指出。此后,大小官员及各类商人都乐于结交秦裕,“接近他就是接近权力的核心。”一位秦裕的旧友表示,从前和秦裕在一些地方碰到,他总会介绍一下自己的客人。但自从2002年后,秦裕一般只是打个招呼,不会再介绍自己的客人。“可以看出来,他有了自己的新圈子。”这位旧友曾在今年春节和秦裕一起吃饭,秦裕当时踌躇满志,电话不断,“大多都是居高临下的口气。”这位朋友回忆说。未料时隔半年之后,“居高临下”的秦裕即告陨落。对此,华东师大的多名教师纷纷向记者表达了惋惜之情。“他如果一直做学问的话,前途无量。”一位教师说。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秦裕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忏悔与虔诚——论道德真诚》。他在文中第一章第三节“格老康的故事和康德的比喻——道德的形式和内蕴”讲述了一个极为精彩的故事。古希腊著名的智者格老康(Glaucon)曾讲了一个故事,用以证明人类行为的特征。这是一个关于牧羊人的传说,他的名字叫吉基斯(Gyges),是为吕底亚国王服务的。有一次,在他牧羊的时候,发生了一场风暴,牧羊的地方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即发生了地震)。牧羊人被这一景色所震惊,于是,他就来到这个裂缝之中。更使他惊奇的是,他发现了一座空心铜马,铜马上有一个门,他弯腰向里看,发现了一个塑像,塑像没有其他什么东西,只有一个金戒指,牧羊人就取下戒指,又回到了地面上。按规定,牧羊人每月都要聚会一次,向国王报告有关羊群的事。这一次,吉基斯带着这枚金戒指来了,当他坐在这群牧羊人中间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他把戒指埋在手心里时,其他人就看不见他了,他成了隐形人,而他人也就像他不在那样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当他把戒指露出来时,他又会出现在他人的视野中。吉基斯试了几次,都得到这样的结果。后来,吉基斯被选为宫廷的信使,他就利用这枚戒指,潜进了王后的房间,并诱奸了王后。同时,在王后的帮助下,牧羊人杀死了国王,夺取了王位。格老康问:现在,如果有二枚这样的戒指,其中一枚让具有道德公正的人戴上,另一枚让道德不公正的人戴上,那么,这两个人都会按照同样的行为方式行动。没有人会站在道德公正的一方。因为,人们可以戴着这枚戒指在市场上偷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可以走进任何房间而不会被发现,也可以睡在任何他所喜欢的女人旁边;如果他自己是罪犯的话,他可以杀死管他的人或释放罪犯。这时,人就变成了神。

秦裕对“格老康的故事”做了如下发人深省的分析:“所以,道德正义和非道德正义,其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正义并非出于人们的意愿,而是一种必须——为了使人们赞美他,或者是恐惧非正义所带来的危害。不能设想有人获得了这枚戒指而不去做恶事的。从格老康的故事中,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问题:不敢承认道德背后的利益、功利动机,是否是出于人的一种无奈;或者,从根本上来说,道德本身是不是一种虚伪的表现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功利主义的传统是涵含着这样的前提的,它指出人总是羞羞答答地不敢承其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的确,秦裕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用秦裕本人推崇的美国客观主义哲学家爱因·兰德的话讲就是“人必须为自己的缘故而生存,追求他自己的幸福是最高的道德目的。”我不认为这是真理,作为道义论的最著名代表人物康德,曾对此提出了完全相反的责难,但我认为这很有道理,在很大程度上,洞达了人性的本来面目。关键问题是,当“上海第一秘”位置的利益预期逐渐变成一只“金戒指”时,我们这位聪明过人、才能出众、谦和严谨的青年干部,这位曾经深刻洞达人性丑恶并对此有相当警惕的青年学者,还是没能逃脱巨大的诱惑,最终重蹈了牧羊人的覆辙,戴上了这枚诱人的“金戒指”。不过秦裕没有牧羊人那么好运,他成不了国王,反而成了囚犯。

是什么毁了秦裕?说他理想信念不坚定,说他不能洁身自好,说他不修为政之德,说他贪欲之心太重,等等,这些都对,但不是问题的要害。真正毁了秦裕的,是呼风唤雨的“上海第一秘”,是这枚神奇的“金戒指”。领导秘书这个职位,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是领导权力向外发挥影响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信息反馈的最后一个环节,秘书长期在领导身边工作,天长日久,无形中与领导建立了一种特殊的关系,能不同程度影响领导的思维和决定。秘书权力实际上是领导权力的一种延伸。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秘书的影响可以超越职位、级别等诸多限制,办成许多同职级领导干部难以想象的事情。像秦裕这样的“大秘”,实际就是陈良宇的影子,因此,副市(部)级干部碰到都要礼让三分。从另一个角度讲,人们对秘书权力的敬畏,以及秘书权力所行无阻的种种现象,反映了威权体制下对领导权力制约的松懈。少数秘书违法违纪,腐败犯罪,实际是对领导权力疏于监督和制约的体现。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根除“秘书腐败现象”必须加强对领导者本人的监督,从体制上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第2卷,333页)当“秘书腐败现象”反复出现时,我们不应该就事论事,而应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解决的根本途径和长远措施。秦裕本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学者,他倒在了自己的贪欲中,更倒在了一个缺乏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制度缺陷里。在风险极小而利益巨大的诱惑面前,绝大多数人都难以保持彬彬有礼的道德和良知,这是人性本恶的千年轮回。最有效的办法,是用制度来阻断这种诱惑的发生。

“好的制度使鬼变成人,坏的制度使人变成鬼。”在秦裕的蜕变过程中,我们读到了一丝惋惜、一份悲哀,不仅对于人,更对于催生许多个“秦裕”产生的制度。

G. 申论如何整治贪污腐败范文

您好!您可以参考一下范文:
推进廉政建设 打造阳光政府

近些年来,贪官污吏落马事件屡见报端,这些贪官“贪”的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且难于查处,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破坏了国家的安定和民心的稳定,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止,关键在于某些干部官员思想不过关、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强劲。因此,为了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打造廉洁、阳光政府形象,我国要建立一个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有机统一体系,多管齐下推进廉政建设。
以教育为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廉政思想防线。政府各个部门机构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座谈会、先进报告团等多种形式,督促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提高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彻底转变领导队伍中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思想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以制度为保障,积极推行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进程。我国人大要针对当前腐败现象的新特点、新趋势,将新型贿赂形式、收受非物质利益纳入到刑法所管辖范围,对量刑标准、赃物价值认定、惩罚措施等制订严格且详细的规定,使我国反腐工作有法可依;要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保证广大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保证作用。
以监督为关键,构筑反腐倡廉的立体防范网络。我国政府要建立一个独立监督机构,并赋予其强大的能力,对政府工作中的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进行实时、有效监督;要加强群众监督,积极创建反腐举报热线、反腐网站等多种形式,明示安全举报的有效途径,并对反腐斗士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使广大人民群众敢于且能够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来,营造一个监督无处不在的良好环境。
推进廉政建设,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关涉我们每个人的事情。虽然我国的反腐工作极为复杂、任务相当艰巨,但只要有过硬的思想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强劲的监督力量,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廉政建设网络,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一定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中政申论http://www.zzshenlun.com/有您需要的关于申论方面的各种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H. 关于批判贪官腐败的作文

2008年12月,南京市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在一次会议上,明确表态:谁都不准降房价。这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关注。根据新闻图片,网友认出了摆在他桌上的一包香烟——南京九五至尊。这更引起了网友们的好奇心,因为这包烟售价180元。经过调查,网友们发现,周久耕带的是十万一只的手表,抽的的确是是九五至尊。他哪来这么多的钱?他仅仅是一个局长啊!网友们热议着,终于,这件事上了各家报纸。
这不由得让我心情沉重。这件事中,一定有腐败的成分存在。新闻中提到,他弟弟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并且有着多年的来往。从这一点,可以断定:周久耕受到了贿赂(lù)。现在,贿赂(lù)这个词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大到厅长局长,小到县级领导,谁没有受过一点贿赂呢?仅仅是周久耕一个人吗?不是的。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这位局长,为亲人而滥用职权,为财富而以身试法,是一个可耻的人。如果现在开展一个腐败问题的调查,那该有多少人被卷入这场风波。
腐败,已成为一个社会作风;腐败,已成为一种普遍行为。我国由于没有及早预防,现在已经难以控制局势了。据我所知,还有苏州副市长受贿亿元的事。这一件件腐败的的案件,令我们叹息。我希望,中央政府应尽快发布红头文件,来制止这场腐败大风。在这里,我也感叹到,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但是,没有专门的监查,控制腐败的职权部门,网友可能只会发现一百件事中的一件,另外的可能不会发现。因此,政府也要带头组建控制腐败的部门。可喜的是,当地政府已经展开调查,追击此事。
最后,我呼吁那些仍在受贿的人:请不要以身试法,请珍惜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

I. 写一篇关于腐败的属性论文,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论文装订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