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试述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灭菌及其关键环节
高压灭菌的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蒸汽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注意:完全排除锅内空气,使锅内全部是水蒸气,灭菌才能彻底。高压灭菌放气有几种不同的做法,但目的都是要排净空气,使锅内均匀升温,保证灭菌彻底。常用方法是:关闭放气阀,通电后,待压力上升到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放出空气,待压力表指针归零后,再关闭放气阀。关阀再通电后,压力表上升达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 20分钟。
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在压力降到0.5MPa,可缓慢放出蒸气,应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取出培养基,摆在平台上,以待冷凝。不可久不放气,引起培养基成分变化,以至培养基无法摆斜面 。一旦放置过久,由于锅炉内有负压,盖子打不开,只要将放气阀打开,大气压入,内外压力平衡,盖子便易打开了。
对高压灭菌后不变质的物品,如无菌水、栽培介质、接种用具,可以延长灭菌时间或提高压力。而培养基要严格遵守保压时间,既要保压彻底,又要防止培养基中的成分变质或效力降低,不能随意延长时间。
常压湿热灭菌法
通过热蒸汽或沸水使蛋白质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湿热穿透力强,灭菌效果较干热好。
①煮沸或流通蒸汽灭菌:常压下沸水和蒸汽的温度是100℃,一般处理30~60min可杀死细菌繁殖体,但不能完全杀灭芽孢。此法适用于不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
②低温间隙灭菌(巴斯德灭菌法):将物品先用60~80℃加热(或煮沸)1h,然后置20~25
℃保存24h(或常温过夜),使其中残存的芽孢萌发成繁殖体,再用以上条件灭菌,如此反复三次。本法适用于不耐高温或高温下易变质的物品,但很费时。
常压灭菌还可以是射线灭菌,化学灭菌,巴氏消毒等方法。
化学灭菌法 利用化学试剂形成的气体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灭菌剂为环氧乙烷(又称氧化乙烯)。环氧乙烷是广谱杀菌剂,能杀灭细菌、芽孢和多种病毒,还能杀死昆虫及虫卵。但由于环氧乙烷易燃易爆且有毒(有致变异性),用于药品方面极有限,多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灭菌。(不能用于橡胶和乳胶手套,能将其溶解。)
4)滤过除菌法 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孔滤材的原理,除去对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液体物质中的细菌的方法。过滤法一般只能除菌,不能除去支原体和病毒。
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性能、孔径的大小、密度、滤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滤过除菌法要求最终过滤的滤膜孔径为0.22μm。由于各厂家生产的相同规格的滤膜质量并不一致,为了保证除菌效果,在使用前后应检查滤器的完好性(如压力维持试验或起泡点试验)。
一个过滤器的使用时间应根据品种验证后确定,一般不应超过8小时。
5)辐射灭菌法 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电磁波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电离辐射,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
①紫外线:紫外光波长在136~390nm之间,其中260nm左右能破坏核酸,杀菌作用最强。另外,空气中的氧受紫外线照射后,可微量转变为臭氧共同起杀菌作用。紫外线消毒的效果与光源的功率、光源与被照射物的距离、照射时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我国规定紫外灯照射强度在距离1m处不低于70μW/cm2(以紫外线测强仪测定)。在操作面上要求强度达40μW/cm2以上。一般每10m2装30W灯管1支,工作前开30~60min。
紫外灯的输出功率随使用时间增加而降低。国产紫外灯的平均寿命(点到70%额定功率的时间)一般为2000h,超过平均寿命时,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必须更换。
紫外线的穿透力很弱,不能穿透一般包装材料,如玻璃、塑料薄膜、纸等。玻璃能强烈吸收小于350nm的紫外线,石英玻璃能吸收小于200nm的紫外线。因此,它主要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特制的紫外灯装置也可用于水的消毒。
紫外线对眼、皮肤有损坏,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眼、鼻腔有刺激,臭氧过多时使人头晕、胸闷、血压下降。
②红外线:通过加热碳化硅板产生的辐射热能,由空气传导加热灭菌。如红外线烤箱,温度可达180℃左右。热效应特点是由表及里。
③微波:微波灭菌主要是因其热效应。微波加热升温快,温度高且均匀,杀菌作用强。热效应特点是由里及表。不同性质的物品吸收微波的能力不同,其热效应和消毒效果也不同。
微波有一定穿透力,但不强。微波对人体有害,要注意防护。
④60Co灭菌: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衰变时可放射出γ射线,γ射线的能量高、穿透力强,可使细胞内各种活性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细菌损伤或死亡。
经60Co辐射灭菌的物品温度升高很少,一般仅约5℃,故又称“冷灭菌”。
60Co辐射存在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辐射的直接作用。γ射线对人体细胞同样有害;二是经过辐射的食品、药品的安全性。1984年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实验室用辐射处理的鸡肉喂饲小鼠,发现患睾丸肿瘤增加,包括加重癌病损害。因此60Co辐射用于食品和药品都应经过安全试验,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评价,高剂量的辐射药品更应慎重。
『贰』 超高压灭菌的应用
一般而言,压力越高杀菌效果越好。但在相同压力下延长受压时间并不一定能提高灭菌效果。在400~600 MPa的压力下,可以杀死细菌、酵母菌、霉菌,避免了一般高温杀菌带来的不良变化,超高压冷杀菌技术的先进性是高压、常温灭菌,采用该项技术对食品进行处理后,不但具备高效杀菌性,而且能完好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口感佳,色泽天然,安全性高,保质期长,这是传统高温热力杀菌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目前,国外超高压灭菌已在果蔬、酸奶、果酱、乳制品、水产品、蛋制品等生产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在每cm2的肉食上施加大约6t重的压力进行高压灭菌。结果,其味跟原来一样,色泽也比原先更好看。日本明治屋食品公司将草莓、苹果和猕猴桃等果酱经软包装后在400~600MPa、10~30min条件下灭菌,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不变,并保持了水果原有的口感,VC的保留率较高。
高压技术和其它技术相结合,能更有效杀灭微生物,破坏酶,延长货架寿命〔2〕。利用高压CO2和高压技术相结合方法处理胡萝卜汁,使用4.9MPaCO2和300MPa高静水压结合处理,可使需氧菌完全失活,多酚氧化酶、脂肪氧化酶、果胶甲酯酶残留活性分别低于11.3%、8.3%、35.1%。
『叁』 高压灭菌的关键是什么
高压灭菌锅实际起灭菌效果的是饱和蒸汽,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蒸汽的量实际上处于一种饱和状态,这种蒸汽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可以较好杀菌,但是因为是饱和蒸汽,所以又不会让灭菌材料浸湿。
要想形成饱和蒸汽,至关重要的就是在灭菌前排冷空气,只有排除了锅内的冷空气才能保证锅里的饱和蒸汽能够充满锅内,因而排冷空气至关重要。也是高压灭菌最关键的。
另外还需要维持一定的压力下一定的时间。
『肆』 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有什么区别
高压灭菌又称加压灭菌,需要一定的灭菌设备即高压蒸汽灭菌器。它是根据蒸汽的温度和蒸汽压力成正比,通过加压提高温度,利用高温蒸汽进行灭菌,灭菌完全、彻底,效果最好且可以大大缩短灭菌时间,是一种最有效、用途最广的灭菌方法。
常压蒸汽灭菌是目前食用菌大规模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灭菌方法,可用蒸锅、蒸笼、铁桶、土蒸灶等。容量可大可小,结构可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灭菌时瓶、袋要摆放有序并留有一定间隙,利用100℃的流通蒸汽灭菌。流通蒸汽的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故仅可杀死微生物繁殖体,不能完全杀死芽孢和孢子。常压蒸汽灭菌的时间必须达8小时以上或更长时间。灭菌结束需待温度降至70℃以下才可打开灶门,否则易引起料袋鼓气拉薄而报废。常压灭菌的不足之处是灭菌时间长,消耗能源大,水易烧干或需不断加水,稍有不慎还易造成灭菌不彻底。
『伍』 高压灭菌有哪些注意事项
采用高压灭菌,每次使用前必须向锅内加水,加入量以达到水位标记为度。切忌空烧或加水不足导致中途烧干而引起爆炸事故。
放入锅内灭菌的培养基、物料等,排放时需留有缝隙,使蒸汽畅通。如果叠放得过于紧密,将阻碍蒸汽穿透,造成物料内外温度不均匀,形成“死角”,致使灭菌不彻底。
加热灭菌时,先打开排气阀,使锅内冷空气排出,当水沸腾时,大量蒸汽从排气阀中冲出,冷空气被排尽,即可关闭排气阀。若灭菌锅内冷空气未排尽,则它受热后很快膨胀,压力上升,使压力与温度形成差异,这时虽然压力达到,而温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产生压力虽高而实际灭菌温度低的假压现象,致使灭菌不彻底。排除冷空气也可采用集中排气法,即当压力达到0.049兆帕时打开排气阀排气,压力降到零再关闭排气阀升压灭菌。后一种方法只适合器皿、刀具、棉织物、口罩等,而料瓶、料袋,特别是液体培养基等不宜采用。因为容易造成袋膜胀破、瓶塞脱落、液体沸腾外溢。
灭菌结束后,一般应自然缓慢降压。若排气太快锅内产生负压,瓶、袋内压力大于锅内压力,这与集中放气一样会造成料袋鼓气膨胀而拉薄胀破或液体外溢等情况发生。
『陆』 消毒论文中的引言写什么
消毒(Disinfection)是利用化学品或其他方法消灭大部份微生物,使常见的致病细菌数目减少到安全的水平。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防腐的化学药物叫做防腐剂。无菌不含活菌的意思,是灭菌的结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