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杨贵与红旗渠的再版前言
再版前言
2010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河南听取省政委、省政府汇报时再次强调:中原大地孕育的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各级党委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继承好、运用好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党的宗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杨贵与红旗渠》一书客观反映了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具体体现了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部生动教材,2004年9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后,深受读者喜爱并荣获河南省“五个一过程”优秀图书奖。伴随着红旗渠精神日益深入人心,该书竟至一册难求。我们由衷感到欣慰并与出版社商定,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再版该书。
更让作者欣慰的是,很多读者特别是一些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读后概叹红旗渠伟大的同时呼吁为杨贵同志正名。1973年11月周恩来总理提名杨贵同志到公安部工作,粉碎“四人帮”后他又主持公安部的全面工作。在那段特殊时期处理复杂局面,因遭到谣言诬陷曾使他受过不公正的对待。根据党中央领导指示,中纪委实事求是,经过认真复查于2006年3月认定:杨贵同志到公安部任职是周恩来同志提名的;他在公安部期间保护了干部群众,抵制了“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他带领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是有功劳的;在河南干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调农业部后为扶贫事业倾力奉献,做了大量工作。中央决定:改变公安部对杨贵的原审查结论,恢复杨贵同志副部长职级,医疗上享受正部长级待遇。这对杨贵本人、对我们作者、对跟着杨贵修建红旗渠的劳模干部、对河南省、公安部以及所有关心杨贵与红旗渠的全国读者,都深感欣慰!
本书再版之际,德高望重的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欣然挥毫为本书题写书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前任河南省委书记陈奎元同志拨冗为本书作再版序言,我们深感荣幸并由衷感谢!
书初版《后记》曾说:“一些未及走访的中央部门及河南省委老领导都希望作者前去走访,更有许多关爱杨贵的个人、农民抱怨作者没有找他们。”这次再版,杨贵同志几次表示:既然广大读者认可了初版版本,就不要再大改了。所有,作者只对个别文字误差做了订正,尽量保持初版原貌。同时将本书初版后对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的秘书、国务院外事办原副主任程振声同志的访谈记录和钱学敏在《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8日发表的《钱学森的百姓情怀》及著名作家蒋子龙的《红旗与渠》,收入本书敬请读者垂注。
再版之时,我们对生前一往情深关注杨贵与红旗渠并为本书作序的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以及本书作者之一李永生同志的逝世寄托哀思。
河南省洛阳金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董事长柳向前热心资助本书再版,我们深表感谢!对安阳日报社党委和甘良东、王新喜、王楷德、王建增、梁吉超等同志的宝贵支持表示感谢。
祝愿本书主人公杨贵同志健康长寿!
但愿更多的读者能喜欢这本书,从中受益。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作者
2010年12月12日于北京
⑵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精准扶贫开展后,我国贫困人口急剧下降”这句话有没有语病
有语病,随着,是进程,正在进行中。
因此,不能用“后”,“后”是完成终结。
⑶ 急求:慈善总会成立10周年画册的序言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为发展中华慈善事业而奋斗
—在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范宝俊
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宣告成立,从此掀开了中国现代慈善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回顾中华慈善总会十五年的历程,可以说其道路是曲折的,成绩是可喜的,前景是广阔的。
一、发展历程的回顾
(一)在传承中突破,探索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方向
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是对中华民族慈善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各种形式的慈行善举从未间断过。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意识形态和过分强调阶级斗争,政府过多包揽了社会事务,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极为有限。尤其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慈善已成为一个带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概念。成立一家全国性慈善组织,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慈善传统,成为摆在时代面前的使命。
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党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改革开放成为时代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为人们践行新时代慈善事业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
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调动、整合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从而更好的体现社会公正、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建立全国性的慈善组织,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华慈善总会的成立,更是一批社会工作者不懈努力的结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一批有着远见卓识的人士意识到,在逐步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开发社会资源,拓宽社会福利的资金渠道。创建一个有别于政府机构、独立的民间社团成为大家的共识。正是出于这个想法,中华慈善总会在创立选择名称时,没有选择带有政府行为色彩的“社会福利”,而是选择了“慈善”。1994年4月,在崔乃夫、阎明复等同志的共同推动下,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旗帜鲜明地以“慈善”二字命名的全国性慈善机构。它的出现,为探索中国现代慈善事业未来发展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二)在探索中创新,打造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运作根基
1、挖掘慈善含义,为“慈善”正名
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后,总会领导开始积极挖掘慈善的意义,推广慈善的概念,弘扬慈善的精神。
2、创建特色鲜明的民间慈善机构运作机制
中华慈善总会通过筹集创始基金,为自身生存和发展打下了基本的经济基础。总会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确保其民间性和相对独立性。作为一家没有财政支持的慈善机构,中华慈善总会积极筹措创始基金,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中华慈善总会的创始基金采取存本取息的方式,在成立的第一年就筹集了2000多万创始基金,迈出了财政独立的第一步。
制定独立的财务制度,明确社会捐赠资产性质。由于中华慈善总会在组织筹募和开展项目方面都与社会有着广泛的经济联系,传统的事业单位财务科目并不能符合需要。中华慈善总会一开始就在高级会计师的帮助下制定了独立的财务科目。这一举措不仅为总会业务工作提供了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财务系统支持,同时也确定了受赠资产的性质,保证了受赠资产使用的独立性。
建章立制,为中华慈善总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总会在组织机构建立的同时,就本着高效、廉洁的原则逐步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中华慈善总会章程》、《中华慈善总会创始基金章程》、《中华慈善总会创始人章程》、《中华慈善总会会员章程》、《中华慈善总会团体会员章程》、《中华慈善总会专项基金章程》;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和其他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中华慈善总会在创建一个“不同于政府的、纯民间的慈善机构”上的努力,不仅为自己开辟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很多后来成立的慈善机构做出了示范和榜样。
3、初步尝试开展慈善项目
确立了通过开展慈善项目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思想。成立初期,总会通过深入的调研论证,先后推出了矫治儿童唇腭裂和雨水积蓄工程等慈善项目。由于这些项目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切实需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为今后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慈善项目构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
(三)在创新中发展,建立中国现代慈善事业长效机制
1、开展自然灾害救助,让慈善深入人心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地区发生6.2级强力地震。中华慈善总会闻讯立即展开社会募捐工作,为灾区募集款物总计达1200万元。此次紧急救助行动表明,中华慈善总会已经完全具备了发动社会力量救灾的实力。
同年夏季,我国又爆发了特大洪涝灾害,波及数十个省区,祸及2亿多人口。中华慈善总会率先组织了空前的赈灾募捐活动,向全国团体会员发出《关于积极支援当前抗洪赈灾》的建议函。8月16日,总会联合中央电视台、中国红十字会共同举办了“我们万众一心”赈灾晚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电视募捐专场晚会,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短短几天内,总会就筹集了3亿多元的善款和物资。这一次全民大动员的慈善行动,极大地改变了公众对慈善的观念,引起了政府对慈善组织的重视。可以说从这时起,中华慈善总会这个名字开始广为人知。
2、慈善项目开始向规模化、体系化发展
中华慈善总会不断探索慈善项目运作特点,完善慈善项目运作体系,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经过发展,慈善项目从少到多,覆盖面从小到大,出现了一批以微笑列车、雨水积蓄工程、慈爱孤儿工程、烛光工程等为代表的救助效果显著、社会反响良好的慈善项目。总会很多自主设立的慈善项目,由于立意好、效果明显,赢得了国外及港台地区慈善机构、跨国企业的信赖,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建立起了长效合作机制,为慈善项目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管理经验。不少慈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得到了全国各地团体会员和慈善机构的积极响应和配合,为慈善项目向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提供了组织条件。截至2002年,中华慈善总会已经有涵盖灾害救助、扶贫救济、助学助教、扶幼助孤、老年救助等六大系列共计33个项目,项目覆盖全国近30个省区。
3、推动地方慈善事业发展
中华慈善总会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通过举办各类培训,开展项目合作、指导等方式,提升地方慈善机构的业务和理论水平,推动地方慈善事业的发展。随着总会自身的发展,各地各级慈善组织也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一个覆盖城乡的慈善网络正逐步形成。
4、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国际合作
中华慈善总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国际交流,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1998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加入国际联合劝募协会,成为国际联合劝募协会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会员,为总会进一步融入国际慈善交流合作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2001年2月,中华慈善总会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签定了合作备忘录,这表明中华慈善总会对外合作的范围已经拓展到最重要的国际性组织。中华慈善总会还通过项目合作,与港澳台及国际机构建立起合作机制,并共同开展了多领域的合作项目。
(四)在发展中突破,推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国家对慈善事业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相关扶持政策逐步完善,社会各界支持力度逐步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热情逐步高涨。2002年中华慈善总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后,中华慈善总会抓住大好机遇,乘势而上,在稳步发展的同时寻求突破,为推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做出努力。
1、加强慈善募捐,为困难群体筹集慈善资源
中华慈善总会在以往筹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筹募活动,年度筹募额度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中华慈善总会成立十五年来,累计筹集款物近百亿元人民币,使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救助。
做好突发灾难时的紧急募捐。每次突发灾难来临时,中华慈善总会总是走在民间援助的前列,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集救灾款物,支持灾后重建。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共筹集款物9000多万元,为抗击“非典”斗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精神援助。在2005年对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援助中,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中华慈善总会共接受捐赠2.56亿元,为11个海啸受灾国提供了紧急援助,援建了5个友谊村,共修建1000多幢灾民新居和大量公共设施。去年5.12大地震发生后,中华慈善总会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应急方案,并号召全体会员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做好抗震救灾筹募工作。截止2009年4月30日,中华慈善总会接受抗震救灾捐赠款物共计10.882亿多元,其中资金9.272亿元,物资折款1.61亿元。
以成熟的慈善项目募捐。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华慈善总会培育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慈善项目,例如格列卫、微笑列车、慈爱孤儿工程、慈善医疗阳光救助工程等。中华慈善总会充分利用这些项目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开展持续性募捐。
举办大型慈善活动募捐。中华慈善总会还通过举办慈善晚会、慈善晚宴、慈善拍卖晚宴、明星慈善赛车活动、明星慈善夜等各类慈善活动,为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筹得数亿善款,充分调动了各层面社会群体参与慈善的积极性。
开展经常性小额募捐。中华慈善总会以“慈善一元捐”为基础,设计了“中华慈善贺卡项目”、企业每销售一个产品捐赠一元善款项目等等,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一条条奉献爱心的便捷通道。
以冠名基金建立捐助长效机制。中华慈善总会在传统项目稳健发展的同时,还创立了I DO儿童基金、周大福慈善基金、朱树豪慈爱孤儿基金、李春平慈善基金、金六福99爱心基金等冠名基金,建立起了慈善捐助的长效机制。
开展海外募捐。中华慈善总会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加强与国际民间组织、跨国公司的交往,增强了合作,使海外捐款额度逐步增加。仅2008年一年,中华慈善总会就获得了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捐赠的价值人民币17.7亿元的格列卫药品;德国拜耳公司捐赠的价值人民币3.6亿余元的多吉美药品。
2、开展慈善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
坚持以人为本、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为资助对象,优先选择困难群众急需并且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慈善项目为直接援助目标,在尊重捐赠者的意愿的前提下,全力拓展慈善救助范围。中华慈善总会目前在全国拥有273个会员单位,已有涵盖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八大方面几十个慈善项目,项目覆盖了除香港、澳门、台湾外的所有内地省份,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很多项目还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中华慈善总会对于所有的项目都实施规范化管理,从慈善项目的立项、实施、评估、审计、公示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从制度上提高慈善项目的运作水平。中华慈善总会还从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项目实施方案,千方百计地使受助者获得最大的救助效益,为捐赠者提供最好的奉献爱心的平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3、积极开展外事工作,建立慈善事业国际交流平台
中华慈善总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相关国际组织、国外慈善机构开展了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4、加强慈善宣传和理论研究,为慈善事业加固思想基础
扩大宣传,中华慈善总会在继续办好《慈善》杂志的同时,与《人民政协报》合办了《慈善周刊》,创立了《中华慈善年鉴》,组建了中华慈善网,编辑出版了《中华慈善十年》、《历史的铭刻——中国慈善飞跃印度洋》、大型画册《中华慈善人物》、《真情最前线》等图书。与电台、电视台、网络、平面媒体建立起经常性的联系以及合作平台,扩宽了慈善宣传的渠道。
为创造更好的慈善事业理论环境和舆论氛围,中华慈善总会先后举办了各种培训班、研讨会,就慈善界和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理清了当前慈善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些理论问题。中华慈善总会多次就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向中央领导做出专题汇报,赢得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中华慈善总会领导还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客观地分析慈善事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5、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会公信力
中华慈善总会不断提升自身建设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使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日趋合理,并逐步向职业化、年轻化过渡。目前中华慈善总会已经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项目运作公开、财务管理公开、善款使用公开的工作机制和自律机制,同时接受民政部指定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国家审计署的双重审计,社会公信力进一步提高。
二、实践中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一)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中华慈善总会取得了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中华慈善总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对慈善事业的政策和法律支持。实践证明,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今后,要更加自觉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更好地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的补充作用。
(二)深厚的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助推器
加强慈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慈善意识,打造深厚的慈善文化,对于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强化舆论宣传和慈善公益道德建设,尽快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传统,宣传慈善法规,不断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和推动我国的企业和公民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同时,要加强慈善理论研究,提高现代慈善理论研究水平。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慈善工作的发展规律,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开拓一条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之路。
(三)良好的慈善组织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存之本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想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当务之急是提高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首先要不断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建立严格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坚持公开透明,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要加强慈善队伍建设,促进从业人员的职业化,大力推动慈善从业人员的培训。其次要提高慈善机构运作效率,促进慈善资源使用最大化。
(四)分工与合作,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5.12地震引发的慈善热潮的推动下,慈善事业中各方加强合作也将成为必然。要勇于改革和创新,建立一种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格局。这种格局将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以救助社会困难群众、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工作重点,以政府协调为前提,以发挥各方自身优势为主导,对发展慈善事业中的分工与合作进行规范、协调和管理。做到“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发挥自身特长,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的慈善事业也将在这种分工与合作的机制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⑷ 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的前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由于版诸多原因,贫困权一直困扰着中国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0.7%下降到3%左右,中国政府确定的到二十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这里就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有关情况作一介绍。
⑸ 我的教学抚贫故事(如何写教师扶贫论文)
摘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3]。
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3~8个,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按词条的外延(概念范围)层次从大到小排列。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应标注与中文关键词对应的英文关键词。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识;英文关键词前以“Key words:”作为标识。
关键词应尽量从国家标准《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等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关键词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论文正文
要点
⑴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论文的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五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