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孝文化的内容
1、养亲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
2、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两个层面,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延伸,它表达了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传统孝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3、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础上要立德、立言、立功,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子女们寒窗苦读,跻身仕途,求取功名,为的是秉承父志,善继善述,实现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
为的是保持家风淳朴,维护家道兴旺,为父母、为家庭取得荣誉,延续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最高要求。
(1)徳孝文化前言扩展阅读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良心意愿,使他们不至于行差踏错,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了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② 关于孝文化的文章
古往今来,我国代代都有新的人才出现。这些人才无非就是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这些优点都可以称之为“美德”。
我国传统美德已传承了近五千年之久。距现在十分遥远的古代就有“忠”“孝”“仁”
“义”“信”等传统美德。“忠”指对国家忠心;“孝”指对父母长辈的孝心;“仁”指对任何人或事情存仁慈之心;“信”指对朋友的信任与做生意的诚信。
其中“孝”数小黄香的故事较为有名。话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名叫黄香的小女孩,她十分孝顺。夏天天气热,她便拿扇子把席子扇凉了等她父亲来睡;冬天天气冷,她便躲在父亲的棉被窝里,为父亲把席子弄暖。这充分体现了她真挚的孝心。
这只是我国传统美德中的一个小故事。
孝,这种情感是无法用多么精美的文字来褒奖的。它就是那种“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我把孝视做儿女们对父母亲的爱所做出的回报行动。它可以是两代人之间没有隔膜,能心心相印。我认为儿女们对父母的孝心是父母对儿女的关爱的回报。如:常替父母亲做些家务、帮他们捶捶背、送他们一些小礼物・・・・・・让他们知道我们长大了、懂事了。让他们明白自己所付出的那份爱已有回报了。毕竟我们从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父母都没少操心过。成绩好时,父母便会提醒我别太骄傲;成绩坏时,父母就会鼓励我们别气馁。这一切难道不表示我们付出的孝心亦是有价值的吗?
人们啊!为什么不用孝心去装饰生活呢?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一个画面:一位老农与她的老伴生下了一个小孩,并千辛万苦地把这个小孩抚养成人。给他吃好的,穿好的。直到这个孩子出社会工作。但是“好景不长”。这个人在工作途中迷上了赌博,接着便沉迷在当中。抚养他的父母不断的责骂,劝诫他不要再沉迷下去了。他却大声说:“老家伙,现在我松手,以前输的钱要向谁要。况且这些钱是我自己赚的,你凭什么干涉我?”老人家生气地说:“就凭我是你老爸,凭我把你生出来。”・・・・・・
看到这里我便不想看下去了。我想这种不孝的人应受尽世人们的唾弃、鄙视。老人家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为的就是想要他好好做人,等自己年老体衰后有所依靠。不料,他却误入歧途,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我想这对于老人家来说应该是个无比沉重的打击吧――多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叫老人家情何以堪啊!
唉,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细细品味“孝”的真谛吧!
③ 什么是“德孝文化”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在不违背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遵循不违背“道”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能长久发展,和谐共存。
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我从80年代开始查找道德的定义,没有很恰当的解释,思考请教好多前辈,终于得到以上结论。拿来共同教育后人。
德;德就是付出。
1.孝顺父母,尊敬亲长。《诗大序》:“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左传·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为吉德,盗贼藏奸为凶德。”《汉书·武帝纪》:“故旅耆老,复孝敬,选豪俊,讲文学。”
唐
许浑
《题卫将军庙》诗序:“既而以孝敬睦闺门,以然信居乡里。”《红楼梦》第五十回:“
贾母
见他来了,心中喜欢,道:‘我怕你冻着,所以不许人告诉你去。你真是个小鬼灵精儿,到底找了我来。论礼,孝敬也不在这上头。’”
2.谓孝顺尊敬。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八章:“厉害是厉害,他可是很孝敬他妈呀!”
3.送礼或钱物给尊长,以示孝心或敬意。《红楼梦》第二六回:“你说这四样礼物,可难得不难得……我先孝敬了母亲,赶着就给你们老太太、姨母送了些去。”《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小侄没有孝敬老师和世叔,怎反受起老师的惠来?”
曹禺
《雷雨》第一幕:“这给我啦,那只当着你这是孝敬爸爸的。”
④ 孝文化感言 2000字
“孝”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长久的存在于中国的历史之中,是构建于血缘关系上的一种特殊的情感。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乃是使中华文明区别于其它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在西方,人们讲究独立,当子女成年后一般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但是在中国,养儿为防老的观念一直都存在。赡养年老的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也是晚辈对长辈缅怀感恩之情的一种自然的流露。
“孝”深深的奠基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当中,无疑是中国人心中道德的最低标准。无怪乎很多品牌例如椰导鹿龟酒,养生堂龟鳖丸等在中国市场投放的广告都以“孝”为主题。
在舒大刚《孔子的智慧》中一章提到“孝”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机制。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孝道具有根源性、原发性、综合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着特色之一。
我们从孝的起源到孔子孝道思想的继承与开展,了解孔子如何去芜存菁,将殷商迷信的鬼神观人文化,知道慎终追远的意义;将周代表面的孝行内在化,真诚的孝、亲、爱,进而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种天下一家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并非不可能,而是需要每个人先放下心中的对待,真心的善待自己的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包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称讥毁誉、吉凶祸福,以平常心看待这些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烦恼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那就将我们这愤怒无明的心放下,祈求上天来替我们安排,以喜悦的心来面对每一个当下,那么我们的心自然可以达到无限的包容,可以化解人世间一切的不如意。
孝在中国传统社会具有文化之源、社会之基的重要地位,这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孝道具有人民性与封建性、精华与糟粕、历史性和继承性的两重性,其历史作用也表现出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
孝之所以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孝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精神)——人文主义的思想渊源,当代社会文化应当努力实现功利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统一。以孝为基础的中国人文主义传统是建构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的重要文化资源。对孝文化的传承要有批判和鉴别的吸收和摒弃。
中国是个以“孝”为文化核心的社会,“孝”的观念规范着中国人的生命行为和政治方向。它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具有宗教的功能和价值,甚至超乎宗教 ,成为人生而为人的重要核心思想。最早的“孝”观念源自上古祭天祀祖的仪式 ,此时先民开始有“报本反始” 的观念。西周封建制度后,有了宗族制度,产生五伦观念: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因而“孝道”由此产生 。到了孔子,礼崩乐坏,孔子以“仁”重新赋予礼乐新生命,拨乱反正,将流于形式的孝行内省化、人性化,成为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价值观。
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具有泛孝主义的地位,而只能重新回到其作为家庭伦理的地位上来,现代的新孝道具有人格平等性、义务并行互益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等特点,孝对处理当代家庭亲子关系,对社会、家庭解决养老问题,形成尊老风尚,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如果能发扬其衍生意义的积极内含,吸取其合理成分,那么对当代社会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兴中华均具有积极价值。孝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孝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是形成和睦社会风尚、保持社会稳定的精神措施之一。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和动力,孝是民族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基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核心。
至少我个人认为一个人不能没有“孝”,中国也不能没有“孝”文化。作为现代的人,更应该继承中国“孝”文化中的精华,并且让其更具有现代价值。
⑤ 什么是德孝文化
德和孝,是中国的传统,
既要继承,也要批判!
尊老养老敬老爱老,助老扶老,
这个要好好收集材料展开来说
也有不好的, 比如:“无后为大”
工业教育对人性关怀教育的缺失,
这些,可以找好多例子,加以批判!
⑥ 德孝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孝德文化是以人本为内核,以事亲行孝为特征, 强调良知与责任的伦理文化。中华民族传统孝德文化包括父慈子孝的责任理念;感恩戴德的人生信条;事亲行孝的为人之本;报效祖国的神圣孝道等内涵。孝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起点与根本。孝德中的爱、敬、忠、顺、诚、义等,为“立人之本”与“天伦之本” 。
⑦ 孝文化名言警句
1、弘扬慈孝文化,构建大爱甬城。
2、慈于心,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孝于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爱于人,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3、上敬老、下爱小,传播美德讲慈孝。
4、常怀感恩之心,常思舐犊之情,常念跪乳之恩,常悟反哺之义,常修孝悌之德,常行慈孝之举,常弘博爱之风。
5、爱子女慈怀捧旭日,孝父母人间重晚晴。
6、父母慈怀甘付一生爱,儿孙孝道喜传万古心。
7、慈孝治家,家和万事兴;文明兴邦,邦盛千古长。
8、一颗孝心孝敬长辈,万顷慈怀慈爱后俊。
9、关爱小孩,手与手牵得更紧;尊敬老人,心与心贴得更近。
10、孝顺,孝顺,越孝越顺。
11、慈爱如海洋,浩瀚无边;孝心如太阳,温暖世界。
12、弘扬慈孝文化传播华夏文明共建和谐家庭。
13、父爱如山,母爱似水;子爱如诗,女爱似画。
14、大爱无声,大德无言;大慈无界,大孝无边。
15、父母恩,儿女情,中华慈善千古行。
1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中华千万经典,慈孝信义为先
17、慈字父母写,孝音儿女弹。
18、慈·藏大爱,孝·蕴真情。
19、怎样孝顺父母?常常回家看看!多多体谅理解!努力增光出彩!如何慈爱子女?大是非不马虎!小枝节宜糊涂!促儿辈超父母!
20、长者慈,少者孝,慈孝全,社会和。
21、慈,重在方法;孝,贵在行动!
22、你用粗糙的手牵着我,我用柔软的手拉着他,彼此传递四季恒定的温度。
23、慈孝传家家和睦,和谐继世世风清。
24、孕子知慈,育子知孝,慈孝之知,天地可泣。
25、修德于细微之处,助老于平常之时。
26、乘中华慈孝之“风”,扬科学传承之“帆”,划厚德仁爱之“桨”,行和睦相处之“舟”,登温馨幸福之“岸”。
27、孝:以父母始以博爱终慈:以儿女始以大爱终
28、对财色,要保持远距离;对亲朋,要保持近距离;对父母,要保持零距离!
29、天一生水,慈孝生福。
30、百善孝应先,老吾老,情承华夏文明;千般慈为重,幼吾幼,爱满和谐社会。
31、慈水悠悠不改旧时波纹,孝心切切难忘父母情恩。
⑧ 舜帝到中华美德孝文化演变历程
首先,你应该明白,舜帝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顺利用自己的一生很好的诠释了孝文化。在当时的中国大地分为三个大的团体。分别是东虞。华夏。三苗。而顺利的出生地就在东虞的一个部落里。他的父亲是有虞氏部落的首领。但他的一生并不完美。在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因为当时的部落信奉巫术。她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他的继母便是这个部落有名的巫女。因此,她的继母便利用巫术赶走了他们母子俩。于是他们母子俩在山上谋生。在他们部落发大水的时候。他的母亲让把他们积攒多时的粮食,送给他们的部落。当时的余顺并不满意。在他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她的母亲告诉她。父亲永远是父亲。必须尊重她的父亲和继母。要有一颗宽广的胸怀。就这样余顺在他母亲的教导下。更加的懂事了,起来。舜帝的肖导应该来源于他的母亲。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十几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要救他部落的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就是他的继母生的他的弟弟后来取名为象。但她的继母并没有感激她的母亲。也没有对他多好。在当晚。一条毒蛇闯进他父母睡觉的房屋里面。被他看到了。他一把抓住机毒蛇扔了出去。她的继母并没有感激他。而是认为毒蛇是她带来的。因此,他也身中蛇毒。当晚便跑到母亲的坟前哭诉。万幸得有申氏部落“草木子”相助。把它带回了家,为他疗伤。小虞舜对他感激不尽。长大后,草木子有一次得了重病,当时虞舜在东虞担当烧窑部部长。当得知草木子中病后。每天早上都将草药熬好放在草木子门前。一有时间就回来,侍奉。这是其一。其二则是虽然虞舜统一了东虞华夏三苗。权力至高无上。但仍然不忘记自己的父母。回到有虞氏部落,看望父母。当时他的父亲病危。她来看父亲最后一眼的时候。母亲以为他是要来兴师问罪。但他仍然跪了下来。认真是否继母和父亲,没有办点怨言。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孝道。这应该就是孝道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