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前言与序言有什么区别
1)前言,也称“前记”、“序”、“叙”、“绪”、“引”、“弁言”。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字。书籍中的前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由著译、编选者自撰或他人撰写。文章中的前言,多用以说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也可以理解成所写的东西的精华版。
2)序(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⑵ 作品集的前言和后记怎么写啊拜托指导一下
前言是由作者向读者说明撰写本书的意图及书中阐明的主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对书稿的介版绍,阅读时应注意的权问题,以及适用范围、编写方法(如果是工具书、手册,还应写清楚使用方法)、编者分工、审校人和作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切忌采取把书中每一章的章题抄一遍、然后再说一下读者对象的这样一种应付差事的态度。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
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两种情况。自序是由作者说明著作意图、写书经过、内容体例等情况;他序是由权威人士评介、推荐著作和作者以及对书稿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比如说写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题材的
或斜的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不足
或是突然想到了其他什么事,提一提
都可以
只要和你写作的开头、经过、结果有关都可以。
建议你还是自己网上查下著名作家的杰作,只要灵感来了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小问题烦恼了。
⑶ 书法作品展前言怎样写
《可能的世界——邱振中书法作品展》前言
最近三十年对于中国书法是个特殊的时期。它从一个边缘学科成长为中国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并且受到文化界的普遍关注。书法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一份特殊的、不可替代的资源。邱振中是这三十年中书法发展的亲历者。他在书法创作、教学、理论研究的各个方面做出了努力,留下了有影响的作品和著作。
书法创作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是他所有艺术创作的出发点。他谦逊地面对民族和人类的一切遗产,细心体察,从不盲从,从不粗心地舍弃,这使他能够获取来自更多方面的滋养。即使是接续传统的书法创作中,我们也能感到支持他的广阔的背景。这些书法作品的展出,使我们能够看到一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怎样竭尽全力深入我们民族艺术的源头,然后从那里出发,去探寻艺术在当代的各种可能。书法是一项传承久远的事业。人们普遍认为,我们已经无法继续在这部历史中书写新的辉煌,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可能的世界。
中国美术学院展览馆
2011年12月30日
⑷ 怎么写自己作品集的前言
前言最重要的一点要吸引人,让人看了前言后有看作品的冲动!至于前言想吸引人的话,可以引用诗句,或写些自身的感受,一定要写的富有哲理感的,使人信服的,不一定要与作品紧密联系,但一定要写的美轮美奂。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要突出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
⑸ 求书画作品集 序言范文
最近,长期在我省戍边的一位青年军旅书画家杨中文同志,把他近年来创作的一批中国书画作品送来让我看看。因为他正筹备举办一次个人书画展,并把作品出版一本集子,即将付梓,嘱我写点意见,并也作为序言吧。 杨中文这个名字,我在书画界尚少听到。或许因为退职挂名,自己年老目昏,少过问当前书界活动的缘故,难免孤陋寡闻。但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有许多真正有志并潜心于探索与创构优秀艺术作品的年轻艺术家,不那么急功近利,不大自我宣传的原因。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好的媒体信息传播手段,也有方便迅捷的出版方式和渠道,良莠不齐,人才庸才并存、艺术与垃圾共处的现象,在书法界尤其热闹。而不善于自我推销和张扬的艺术探索者就很不大为人们所注目。中文是因为不太见诸媒体,还是因为只是我的漠然才不知情,都并不要紧。因为自古以来,艺术家奉献于时代的,是他的作品,而不是抄作。因此,我抽空把中文的书画作品认真读了几遍,还是就作品论人吧。 中文的书画,以隶书和行草为主。其隶书出自汉碑,汉碑为隶书之源,凡习隶书有成绩者,几乎无不是从汉碑入手的。只摹唐以后乃至今人隶体者,乃至故点蚕头,矫描雁尾,波磔做作,笔弱体呆,多成俗书,了无可取。中文是一个来自豫东沃土,心怀报国丹心,热血澎湃的中原赤子。他经十多年部队训练的磨砺,长期感悟军旅人生,其风雨历程,铸就了一种北方男儿豪放的性格,所以在隶书的研习中,他主要宗师汉隶。大汉之风曾横扫中原,立足天下,而隶书是汉朝盛极之艺术表象,亦是中原文化之核心。中文选择了隶书作为创作主体,并以汉隶为宗主,则表达了一种军人气质。中国的两汉时代,在长达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奠定完善了具有奇丽浑朴,庄严厚重的隶书书写风格。达到了令后代难以企及的一个高峰。直到清中叶以后考古风起,出土碑刻数以千记,从而有了碑学复兴之风影响及于现代。在汲取汉隶作为自我风格方面,中文以睿智的选择和择优的学习方法,遍临汉碑精华。他把传统艺术根植胸中,熟悉掌握各种运笔技巧,谙熟各碑家法,其中尤以好大王碑古朴方正、沉着浑厚的结体作架,省略隶书波磔,参以楚简使转流利,自然随意的线条,结构造型奇诡善变,用笔坚定疾厉,斩钉截铁,势沉力雄,一气贯之,往往会令观者懔然而生敬畏之感。中文在隶书创作中大汉之风舒展明朗,潇散空灵之气溢漫于字里行间。而在具体的结构和用笔方面,则又勇于探索新路,立意写出自家面目。他的结字,并未全依汉隶的端庄严整,而是随势流走,布白自由,字体大小错落变化,用笔则更显得自由奔放,从而有了许多的新意象。他还汲取了汉简的随势波磔,篆书的中锋钢柔并用,乃至于行草的点画交错和侧锋灵动,时见章草波捺的态势。这些书法创新的创作方法,远远不受传统隶书的程式化的限制。这样一种新艺术气象的追求,勿论如何是值得探索的。尽管我们也许认为尚不能称尽善尽美,但中文在走着自己的创作道路。如果把以古为体和创新为用的探索之路走好走通,美的意象应该是可以期待的。 隶书之外,中文较擅长的还有行草。说实在的,我对行草书有更多的偏爱,因而也难免有更多的偏见。手不莫高而眼光却很严酷。当今中国书坛的“行草书”被两种“书法”(如果也真是行草书法艺术的话)搞的让人啼笑皆非。一种是大量的误把“写毛笔字”当作书法的“学者”充斥国中。其“毛笔字”既缺乏传统功力,字中无帖意也无碑味,“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孙过庭语),结字蠢笨,用笔滑俗。有的干脆不用笔而用手、用棍子,似乎中国人只要会用墨在纸上写汉字就可以是书法家。另一种是充斥于当今各种“权威”书展甚至一再“获奖”的那种完全抛开传统审美感知的流行书风。这些“书家”有功力,但却故意搞怪,自我结体,偏锋横扫,以丑为美。因为有人占据书坛,并累累以“金奖”鼓励“丑书”,结果一次大展,竞相比丑。不知中国书法还有没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审美观点。 我看中文的行草书,感觉他在传统临习方面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写的魏晋碑体正书,虽不能说很好,但也能笔笔到位,字字严紧,古拙而不失雅秀,是完全重传统的作品,可看出用功不少。他的行草书尤以小品条幅见佳。其书结字秀美,细看几乎字字有古意,用笔洒脱灵动。书写中时出险绝,但不怪诞,从而使整篇章法富于变化。去掉卷中险字,就十分清雅俊美,归之于传统一路,并毫无逊色。然而无此中险境则难免单调,故通篇能在传统中生发出创新意象。有的作品能做到一起呵成,思维敏捷,行云流水,气势纵横,苍茫华滋,或题跋、或创作,常透出一种大家风度。有的行草写得较稚拙,有较多的变体,其中夹有秦简汉碑笔法,又感到他是在意图追求一种时尚,偶有流行书风的探索和试验。这种探索只要把握好“度”,是可以开拓新意象的。和当今那些因为自己是“名家”、“大师”而故意写“丑”唬人欺世的评委们不一样,中文有习汉隶的功底,若用之于行草,其艺术创作的道路当有进步。而中文以如此年轻而有这样的审美感受,是很可喜的。中文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探险者,在传统与现代、古朴与时尚的夹道中苦苦追求艺术的天地,是勿论如何值得支持与鼓励的。清代有碑派、帖派之宗,也出过不少大家。中文也学习清人的一些东西,只要不断进取,将来必有更好的成绩。 艺术史上常有画掩书名,书掩画名的现象。而中文的书法始终是为绘画服务的,其在入伍前以擅工笔画而闻名,人物、花鸟各具神采,造型基本功扎实,色彩淡雅,线条硬朗。然而他也深知中国画的灵魂是书法,故在书法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不自觉的又进入写意画的创作,使其创作渐入佳境。入伍前,他曾在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画,所以他的工笔画创作有着扎实的造型基础,加之对色彩的敏感性和书法笔墨功夫的领悟,再加上军营生活的创作激情,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几年真切的生活体验,面对大自然赋予的创作源泉,他一发而不可收,速写稿曾数以千计。他以花鸟画作为创作主体,大量汲收了如青藤、八大、昌硕、蒲华、虚谷、白石等古代大师们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加上雨林自然景观的提炼,成为他笔下溢情流采最富表现力的艺术塑造。他的绘画清致淡雅,墨法淋漓,用笔放逸,情趣横生,有时加上长跋感悟,诗情画意跃然纸上。笔法上他力求避免层层叠加,色彩艳丽的非中国画僵化构图模式,章法构图疏密有致,以画寓情,既是对生活过的云南边疆土地的热爱,也是对戍边军营生活真实的写照。 以上就是我看了中文的部分书画作品后的一些感想。或许有几处过誉,但我以为这也是情理之中。须知中国书画特别是标志涵泳着中国传统艺术的书法,确乎太悠久、太深厚。当今出个真正的书法家太罕见。对于一个来自军旅中的年轻书画家,一个有才华、有追求的青年艺术人才,我们就应该激励,助他成长。 我又看见一个出生于黄河边,成长在红土地,熔铸于军队,潜心于艺术的新人向我们走来。也应该感谢我们伟大的党和光荣的军队,有部队正确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训练作风,才能够培养造就出许多年轻有为的艺术人才,为我们军队乃至全中国书画艺术的未来作出更多更大的奉献。 是为序。
⑹ 前言和序的区别
前言就是序,只是叫法不同。
序(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
前言,也称“前记”、“序”、“叙”、“绪”、“引”、“弁言”。书籍中的前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由著译、编选者自撰或他人撰写。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的文字。可以理解成所写的东西的精华版。
刊印在图书正文前面,用以说明写作目的、经过和资料来源等或对图书内容加以评介。文章中的前言,多用以说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
前言: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的和写的主题和范围。
序言:作者对作品的引言,通常用以说明下面要说的和写的主题和范围、宗旨和经过别人所写的对作品的介绍或对本书内容的评论。
(6)书画作品集序与前言扩展阅读
序的写法
通常用来说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经过。也有他人代写的,多用来介绍和评论本书内容。常见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译者序三种。
作者序是由作者个人撰写的序言,一般用以说明编写该书的意图,意义,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编排及体例,适用范围,对读者阅读的建议,再版书的修订情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
它的标题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较简单的作者序有时也用“前言”。当另有非作者撰写的序言时,为区别起见,可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翻译书的原作者专为中译本撰写的序言,标题用“中译本序”。作者序一般排在目录之前,如果其内容与正文直接连贯的,也可排在目录之后。
非作者序言是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或组织编写本书的单位所写的序言,内容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内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标题用“序”或“序言”,文后署撰写人姓名。非作者序一般都排在目录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为丛书写的序,也排在丛书序之前。
译者序一般着重说明翻译意图,有的也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某些事务性说明,一般以“译者序”为标题,内容比较简单的也可以“译者前言”或“译者的话”为标题,一般排在目录之前。
参考资料:网络-前言
⑺ 个人作品集的序言怎么写
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两种情况。自序是由作者说明著作意图、写书经过、内容体例等情况;回他序是由权威答人士评介、推荐著作和作者以及对书稿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比如说写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题材的
或斜的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不足
或是突然想到了其他什么事,提一提
⑻ 序言和前言有什么不同
前言是由作者向读者说明撰写本书的意图及书中阐明的主要问题。其内容包括回对书稿的介答绍,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适用范围、编写方法(如果是工具书、手册,还应写清楚使用方法)、编者分工、审校人和作者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切忌采取把书中每一章的章题抄一遍、然后再说一下读者对象的这样一种应付差事的态度。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
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两种情况。自序是由作者说明著作意图、写书经过、内容体例等情况;他序是由权威人士评介、推荐著作和作者以及对书稿有关问题的研究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