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2018中华书局红楼梦前言内容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2018中华书局红楼梦前言内容

发布时间: 2021-03-18 09:41:21

A. 红楼梦前言

李希凡《红楼梦·前言》

社会主义时代的读者,应当把《红楼梦》作为当时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反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分析有批判地阅读。当然,这并不是说,《红楼梦》所叙述的就是个别家庭、个别人物的实事记录;我们所说的作为“历史”来阅读,是因为它用典型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的各个方面,以及它的不可避免的崩溃的必然趋势。封建阶级的贵族社会,在这部小说里给我们留下了完整而深刻的真实形象。因而,在丰富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识的意义上,可以说,读一读《红楼梦》,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
《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一节文字,可以看作这部小说的总纲。这节文字写了清朝贵族统治的所谓“护官符”:“凡做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红楼梦》的这节文字,虽然是“有涉于世态”的简略描写,却深刻地概括了封建贵族社会的黑暗政治的本质面貌,“葫芦”一案,不过是《红楼梦》所描写的残酷现实的一个小小缩影……
即使在《红楼梦》前八十回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有关“四大家族”最终政治命运的伏笔,决不是高鹗所续的“兰桂齐芳,家道复初”,而是所谓“食尽鸟投林,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可以说,《红楼梦》是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在一定侧面上反映了雍、乾两朝不同政治集团的贵族阶级在激烈的互相倾轧中所遭遇的险恶风暴。使人们从这些艺术描写里,看到了清代贵族统治的毒瘤与脓疮,黑暗与罪恶,集中地反映着当时社会矛盾的复杂关系,客观上展示了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规律。……
尽管曹雪芹的世界观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但是,用如此真实而深刻的艺术笔触揭露(其中也有批判)封建贵族阶级的内外矛盾和斗争,以及形形式式的腐烂的生活形象和精神面貌,这是《红楼梦》的突出的贡献,也是这部作品所显示出来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的精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北京第3版)

B. 红楼梦内容摘要

《红楼梦》开篇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此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携带下凡。

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书中故事起于甄士隐。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为《好了歌》解注。经道人指点,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

贾雨村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黛玉读书。林如海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即贾赦之妻邢夫人,即贾政之妻王夫人,年轻而管理家政的王夫人侄女、贾赦儿子贾琏之妻王熙凤,以及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因见表妹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惹起一场不快。贾雨村在应天府审案时,发现英莲被拐卖。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一同到京都荣国府住下。宁国府梅花盛开,贾珍妻尤氏请贾母等赏玩。

元妃薨逝,贾家悬赏寻玉。宝玉变疯傻,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凤姐献掉包计。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后迷失本性,黛玉咳血病重,焚烧诗稿。宝玉、宝钗成亲。宝玉欲死,宝钗说黛玉已死,宝玉昏死做噩梦。贾府人去潇湘馆哭黛玉。

贾母祷天宽宥儿孙。主上宣旨革去贾赦、贾珍世职,发配边疆,贾政袭贾赦的世职。雨村落井下石,包勇醉骂雨村。王夫人将家事交凤姐办理。贾母拿出银两给宝钗过生日,宝玉中途退席经潇湘馆闻鬼哭。宝玉梦黛玉而不得,错把柳五儿当做晴雯。

贾母病重。迎春被“中山狼”(孙绍祖)折磨致死,史湘云丈夫得了暴病。贾母寿寝,凤姐办理丧事,可办事力诎,失去人心。鸳鸯自尽殉主。何三引贼盗来贾府,妙玉为贼所抢不知所终。赵姨娘中邪被折磨死。

刘姥姥哭贾母,凤姐欲将巧姐托付给她。宝玉找紫鹃表白心思。凤姐死,王仁混闹给凤姐大办丧事,平儿帮贾琏筹钱。甄应嘉进京拜会贾政。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斥之禄蠹。

宝玉病重,和尚送来通灵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宝玉二历幻境,看淡儿女情长。贾琏看望贾赦,将女儿托于王夫人。惜春出家修行,紫鹃陪伴。

宝钗劝勉宝玉,与之辩论赤子之心。贾政回京行至毗陵,雪中见宝玉随僧道而去。香菱难产而死,袭人嫁蒋玉菡。贾雨村遇甄士隐,归结红楼梦。

(2)2018中华书局红楼梦前言内容扩展阅读: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C. 急求 舒芜的<红楼梦>前言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
封建社会把人不当人,尤其把女人不当人。中国古典文学尽管写出了不知多少美丽的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不过是敢于为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而斗争的可爱的形象,例如崔莺莺和杜丽娘;其次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可同情的形象,例如刘兰芝和杜十娘;再次是可怜悯的形象,例如"宫怨"诗、"思妇"诗的主角;最低的则是供玩弄供侮辱供蹂躏的对象,就是那些宫体诗艳体诗的主角……
这还不一定是最低的。还有“三言二拍”里面那些女性,总是抢劫、欺骗、拐卖的对象;《金瓶梅》里的女性,是以受侮辱受蹂躏为乐为荣的卑贱污浊的形象;《水浒传》里的孙二娘、顾大嫂,是“母夜叉”“母大虫”的形象;扈三娘是无意志,无感情,全家被梁山好汉杀了,却听凭宋江指配给曾是她手下败将的王矮虎,从此自自然然地入了梁山一伙,好像是个机器人似的形象;潘金莲和潘巧云,则是活该在英雄好汉的刀下剖腹开膛的“淫妇”形象。
……
这样一比,就看得出《红楼梦》确实伟大。作者曹雪芹自己说得很清楚,他写作的目的就是要"使闺阁昭传",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知道"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使其泯灭也"。封建眼光把女人看做"贱人",第二等的人。曹雪芹却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他为了这个目的来写,也的确写得很成功。在他的笔下,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探春、晴雯、鸳鸯、紫鹃、平儿……几十个青年女性,不仅仅是美丽,不仅仅是聪明,而且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意志的、"行止见识"不凡的、有独立人格的人。在她们之中,还有一个男孩子贾宝玉。贾宝玉不仅爱她们,尊重她们,还尊重世界上一切青年女性,他真心坚信“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个贾宝玉,其实倒是女娲补天石锻炼而成的“通灵宝玉”的化身,真正是“山川日月之精秀”。
冯雪峰说过:从封建压迫下觉醒的女性,“往往要通过女性的觉醒,去体验着她们之‘人’的社会的觉醒”,这说的是“五四”时期的梦珂、莎菲式的女性。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初步有点“女性的觉醒”的味道的,大概要推《肚丹亭》里的杜丽娘。“原来是蛇紫嫣红开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些唱词之所以那么感动了当时女读者们,就因为它唱出了初步的“女性的觉醒”。徐朔方说得好:杜丽娘“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美丽”。《红楼梦》也写了林黛玉听到这些唱词,而“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的心境,这是黛玉的被唤起的“女性的觉醒”。《红楼梦》并不到此为止,它还让一个优秀的男性对女性唱出那么热烈的硕歌,这就比《牡丹亭》又大大前进一步。
中国封建社会对女人特别残酷。我们今天当然都知道,压迫妇女的,根本上是制度,不是男性。但在那样的制度下,恐怕没有一个男性不是夫权主义者、大男子主义者,没有一个男性不是自以为高出妇女一等,把妇女视为花鸟、玩物和工具。妇女解放的斗争对象当然不是男子,但妇女解放的每一步,无可避免地要同男子这种贱视妇女的态度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几千年的黑沉沉的囚禁和虐杀女性的牢狱中,竟然第一次听到"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样的呼声,这是多么了不起!这样的呼声,如果出自女儿之口,例如黛玉就说过:“什么臭男人!”当然也使人不能不另眼相看。但现在是出自男子之口,他不但不以“男子汉大丈夫”在女性面前自骄,并且不以“通灵宝玉”的化身自骄,而是由衷地自惭形秽,自称“浊玉”,想想看,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又何尝不可!
这也许有些矫枉过正。男性和女性都把自己和对方看作平等的人,才是正常的、自然的态度。但文学本来有异于科学。文学家要写的是活生生的人,是活的感受和感发,它们是否合乎科学,不是一眼看得出来的,有时看似偏颇,恰好包含着合乎科学的内容。鲁迅的《伤逝》里面,由一般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经过现实生活里男女人生境界、胸襟智能的不平等的幕露,导致悲剧以后,归到男性的道义上社会责任上的深沉痛烈的自责。这也可以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高的层次上,继承了《红楼梦》中男性的自惭。《伤逝》以后,还没有听到过嗣响。而涓生的绝中包含的真理内容,至今也还没有探讨完。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赞歌,又是女性的悲剧。
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和他的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的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宝玉在黛玉、宝钗之间究竟爱谁?贾府究竟选谁作宝玉的妻子?这是一个大问题。悲剧产生于两个选择的不一致。宝玉越来越发现黛玉是唯一的知己,宝钗虽也可敬可爱,心灵上总有一层隔膜,贾府的当权者即宝玉的祖母和父母,则愈来愈发现宝钗符合贤惠儿媳的标准,黛玉的性格气质却隐隐含有某种叛逆性;宝钗能把对宝玉的爱尽量克制在礼法的范围之内,黛玉却往往作了执著的表露。悲剧由此产生两个选择的权威性大相悬殊:爱不爱谁,宝玉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但是,娶谁作妻子,宝玉自己是一点权利也没有的,一切决定于父母之命。于是悲剧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结局。
环绕他们三人之间的还有一大群少女少妇,青春守寡的是史湘云、李纨,出嫁一年便被丈夫折磨死了的是贾迎春,悲观绝望、青春出家的是贾惜春,跳井而死的是金钏儿,含冤而死的是秦可卿和鸳鸯,撞壁而死的是司棋,斥逐羞愤而死的史晴雯,被强盗抢去的是妙玉……她们都是"薄命司"册子上注定没有好结局的人物。
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凌辱女性的悲剧,……她们在那个社会里,处于显贵的上层,下层女子的命运可想而知。总之可见,这不是某一个女性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曹雪芹用他们的泪水酿成了芳淳甘冽的艺术美酒,这就叫作"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又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可见,无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不是悲剧,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才是悲剧,价值愈高,悲剧愈大。女人如果只是花鸟,只是玩物,她们的毁灭顶多只能博得几声叹息,一番惆怅;如果是"小贱人",什么命运都是活该。中国历史上,围城之中,什么都吃光了,主帅便带头杀了爱妾,分给军士吃,然后把城里的女人全部捉来吃,然后才吃到老弱的男性,这样的事例史书上多得很,而且不是野史,都是煌煌的正史。那些杀爱妾一饷士卒的将军们,当然是与杀一条爱犬差不多。到了大规模斥女人的时候,更没有人会想到,被吃的她们也是人,有美丽聪明的,有才华横溢的,有情韵雅洁的,有志行高卓的……统统象吃猪肉羊肉一样的吃掉了。
《红楼梦》的悲剧之所以特别震撼人心,就因为它充分写出了被毁灭的女性不仅外形是美丽的,而且内心更是美的。
就拿林黛玉来说,树种充分写出了她的品格,她的思想感情,她的幻想与追求,她的高出流俗的"行止见识"……读者如果不是了解了这一切,深深感觉到这是一个高洁美好的人,如果不是久已感她之所感,爱她之所爱,和她同忧同乐,同笑同啼,她的悲剧就不会这样让读者回肠荡气,惊心动魄。
书中多次写了女孩子们结社吟诗,或是自吟自咏,这是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段,让他们直接抒发心情。于是读者们听到了黛玉的悲吟,知道"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在她眼中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 端 剑严相逼"的场所,知道清幽的潇湘馆里,她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直到"不知风雨几时休,已叫泪洒纱窗湿"的凄凉长夜。读者还听到她对着菊花低吟着:"满纸自怜题夙愿,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视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似乎窥见她所期望玉宝玉的,不仅是"男才女貌"相当的"如意郎君",而且是在茫茫尘世之中可以"携隐"的"知心"者。如果读者不知道这一切,也就不能充分体会她含恨而死时那没有说完的话"宝玉,宝玉,你好……"的全部惨痛的含义。
笼罩全书的《红楼梦曲子》,更是直接的女性颂歌的大联唱。它歌颂黛玉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歌颂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尤其是歌颂湘云道:"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读者听了这样的颂歌,才能深刻感受她们的悲剧。
《红楼梦》作为对女性的颂歌,不仅加强了它对女性悲剧的力量,而且是它之所以能够写出女性悲剧的原因。这就是说,中国封建女性的悲剧,早已演出了一两千年。直到曹雪芹,才把这个悲剧写出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他把女人当人,尊重女性,才看得出这是悲剧。"世有伯乐而后又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由曹雪芹,才看得出女性是"山川日月之精英",才看得出写得出她们的悲剧的命运。有才情的女子常有,而曹雪芹也是不常有的。
前面说过传统的"宫怨"诗,已经算是同情那些不得宠的妃嫔宫女了。但是,替她们怨什么呢?"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入时十六今六十"。见了又怎么样呢?原来怨的只是没有得到君王得宠幸罢了。直白的说,只是没有受到封建帝王的玩弄罢了。如果用这个眼光看,宝玉的大姐贾元春,入宫受宠,晋封贵妃,全家沾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该是多么幸福!总该不是悲剧了吧! 可是,曹雪芹也把她列入"薄命司"的册子,写她奉旨回家省亲,说不尽的繁华热闹。富贵庄严之中,从头到尾却是一片呜咽哽咽之声,在艺术上达到"以乐景写哀"的极致。对元春的描写只是寥寥几笔,但是她公然埋怨当初父母送她入宫是把她送到牢狱一般的"那见不得人的去处",只这一笔就使读者隐隐窥见她的内心深处闪烁着高出流俗的光辉。
曹雪芹的眼中才看得出的悲剧,在《红楼梦》的艺术世界里,就是贾宝玉的眼中才看得出的悲剧。
可以设想,如果不是从宝玉的角度来看,而是从贾母、贾赦、刑夫人、贾政、王夫人的角度来看,女孩子的悲剧,都不称其为悲剧,有的是咎由自取,有的是死有余辜,有的是命中注定,有的是偶然事件……例如。贾母认为黛玉的死,是死于她自己的"心病";王夫人认为晴雯的死,是死于她自己的"女儿痨";贾赦认为迎春的死,是死于她自己的"命";鸳鸯的死,是公然要逃脱老爷我的掌心,正是活该。至于贾珍贾琏薛蟠之流淫魔色鬼的心里,怎样想那些美丽的女孩子,更是不可问。
便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如贾政者,心里又何尝干净呢?他听说儿子宝玉从小就宣布的"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那些话,便十分不喜,认为这个儿子将来不过是"淫魔色鬼","酒色之徒"。可见这位正人君子眼里,女人仅仅是性的对象而已,男人除了"淫魔色鬼","酒色之徒"外,都不会也不应该对她们发生兴趣。也可见被贾政认为"淫魔色鬼"的宝玉眼中的悲剧,从贾政看来都不是悲剧。
宝玉其实并不是"淫魔色鬼",而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母腹中开始孕育的"新人"的胎儿。除了自家姊妹而外,她对周围的那些美丽女性是爱的,他的爱如果说全无直接间接或隐或暗的性爱成分,也不符合书中写明的事实。但是他的爱却又一个全新的性质,这就是鲁迅深刻指出了的:"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昵而敬之",说的真好!昵,就是多少含有性爱因素的爱。何其芳曾经指出,贾宝玉这个典型形象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情"。 这是说得对的。但是贾宝玉这种"多情",不但不是西门庆式的兽性的占有,甚至也不是晏小山、纳兰容若那种"多情"所能比拟。新就新在加上了一个"敬"字。这就大大不同了。惟其"昵而敬之",方能看出所敬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悲剧,把她们每一个人的悲欢哀乐,荣辱得失,都融入自己的关心注念当中,这就叫作"爱博而心劳"。
这就是说,宝玉感受到的,不只是他自己的悲剧的重量,加上所有青年女性悲剧重量的总和,而是远远超过这个总和。因为身在悲剧中的青年女性,特别在那个年代,远不是都能感受到自己这义愤悲剧的重量,更不能充分的同感到其他女性的悲剧的重量。例如平儿,宝玉深深同情她夹在"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当中的不幸处境,替他愤恨贾琏之"唯知以淫乐悦己,不知作养脂粉";可是她自己却一味"周全妥帖",不仅看不出有什么不满,就是平白无故捱了凤姐的打,稍经调停,反倒跪下来给凤姐磕头谢罪:"奶奶的千秋,我惹了奶奶生气,是我该死"。时候照旧贴心得力地当凤姐的助手。又如香菱,从小被拐出来,卖到花花太岁式的恶少薛蟠手里已经够不幸的了,可是她一昧憨头憨脑地学做诗,似乎一点不幸之感都没有。
甚至林黛玉,她对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悲剧,也未必能像贾宝玉认识的那么深刻。宝玉最敬她的,是她从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路。但是宝玉常常不得不参加:峨冠博带"的场合,见惯了那些讲"仕途经济"的人,厌恶他们。黛玉则是一个深闺少女,不可能有同样的阅历,对于"仕途经济"不可能达到玉宝玉同样的认识水平。而这一点认识上的水平差距,就使黛玉不能充分估计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价值,和自己的悲剧在宝玉心中的分量。宝玉在黛玉面前说"你死了,我当和尚",黛玉很不愿听,几次为此生气,只怕她只把这句话理解为一般的爱情誓言,不理解自己是宝玉心中最高价值的体现,不理解如果自己死了,对宝玉不仅是爱情的毁灭,而且是人世最高价值的毁灭,这样的人士当然不值得留恋。
宝玉就是这样的"爱博而心劳",比所爱者自己还要操心,还要忧深虑远,自然是"而忧患亦日甚矣"。几千年来被否定的女性的价值,仅仅在宝玉眼中反映出来,几千年来被遮掩的女性的悲剧,也仅仅在宝玉眼前拉开帷幕,所以鲁迅又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悟之者,惟宝玉而已”。

D. 求中华书局版的红楼梦电子书

这种你直接去新华书店,现在新华书店是有那个网上电子阅览阅览阅览那个方法的,然后你直接去扫那个二维码,然后说要什么?然后可能会出来那个哦,那本书,然后你直接阅读就好了,如果你现在问这种,我觉得很少有人可以给你出了,就是特别喜欢读书的人

E. 现有版本《红楼梦》,最权威,最全面,(最好是中华书局或者是作家出版社出版)求推荐。

给你推荐作家出版社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版)> 本书是迄今国内外首次出版的一部全面反映《红楼梦》庚辰本(包括其脂批)原貌的校订本。 本书所据底本,是现存十一种《红楼梦》古抄本中最完整、最真切地保存了曹雪芹生前定本原貌的一种,由徐星署先生1932年在北京隆福寺发现收藏,后遗赠燕京大学图书馆,今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此本与胡适先生1927年发现收藏的甲戌本(残本)堪称双璧,属国宝级文物与文献。今据文学古籍刊行1955年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5、1993年出版的三种影印本校点排印(并据原件作了重点核对),同时还收录了底本原件及影印本上的相关资料。 本书与过去出版的《红楼梦》通行印本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严格按照曹雪芹生前最后定本的原貌校订排印。不仅可以从中领略作者原定本的真实风貌,还可以直接品味到作者的“红颜知己”脂砚斋在庚辰原本上留下的2100余条珍贵批语(其中大部分和此前本社出版的甲戌校本的批语不同),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版本珍藏价值

F. 舒芜为《红楼梦》写的前言

http://..com/question/18388099.html

G. 关于红楼梦中华书局注释版启功等注释的一些问题

启功先生注释的是程乙本。凡是120回本,都不是曹雪芹的原本(前八十回也给改了)。如晴雯的表哥,原本叫多官儿,妻是多姑娘,就是与贾琏有一回的,脂批当时有批,说这个多姑娘晴雯死一回再见,以此照映宝玉和晴雯的真情。但在在120回本改为叫吴贵,多姑娘给改没了。所以要想看曹雪芹的原本,只有三种本子可看:一是甲戌本,存16回,即胡适藏本;二是己卯本,存50多回;三是庚辰本,存78回;四是列藏本,存80回;戚序本都不行,虽然存八十回,已经有后人改动了。

H. 人民文学出版社 红楼梦是什么版本

红楼梦,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年:1996-12

版本:前八十回的校订以庚辰本为主,参考汇集而成。后四十回主要参考高鹗版本。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又称脂京本。原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各册卷首标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五至八册封面书名下注云“庚辰秋月定本”或“庚辰秋定本”,故名庚辰本。

脂本是程本的底本。此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8)2018中华书局红楼梦前言内容扩展阅读:

庚辰本底本年代相当早,面貌最为完整,保存曹雪芹原文《红楼梦》及脂砚斋批语两千多条,脂批中署年月名号的几乎都存在于庚辰本,因此版本价值最大、也最为珍贵。

庚辰本为晚清状元、协办大学士徐郙(号颂阁)旧藏,一九三三年胡适从徐郙之子徐星曙处得见此抄本,并撰长文《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钞本》。一九四八年夏,燕京大学从徐家购得,成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

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就是高鹗中举后第三年春,友人程伟元登门拜访,出示自己搜求购买的百二十回全本,并邀请他一同参与编辑整理。

很快,《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第一个工程浩大的印本问世了,胡适称之为程甲本。

据程伟元说,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是对原稿进行编辑校对,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再印刷出版。

程甲本的出版略嫌仓促,有点急功近利,所以编校排印不够仔细,刚出厂就发现了很多瑕疵,于是高鹗与程伟元立即着手重订,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二月十三日付梓,胡适称之为程乙本。

程伟元、高鹗合撰的程乙本《引言》提到,此本前八十回是在参考各种旧抄本的基础上补足缺文,订正讹误,其间偶尔也有增损几个字的情况。

而后四十回仅存残本,并无别的版本作参考,因此只能按照残稿前后次序,在空缺处打上补丁,使叙事连续以减少矛盾。至于残稿的原文,他们并不敢妄自改动。

I. 原版红楼梦序言

原版序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释义:

意思就版是他自己觉得权写这本书很辛苦,但人们都不了解,把这本书说成是乱写甚至是反书、禁书.但他自己却沉迷其中,这种体会可能只有他自己才能真切知道。该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9)2018中华书局红楼梦前言内容扩展阅读:

红楼梦中其他经典四句诗句:

1、作者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2、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3、癞头僧 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4、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J. 中华书局出版的《红楼梦卷》和《红楼梦资料汇编》有什么不同(编者都是一粟)最好带图

时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