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论文思路,找论文素材,尽在免费论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范本浩书法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范本浩书法

发布时间: 2021-03-17 21:55:31

㈠ 硬笔书法的格式、字体、内容

格式
如果是稿纸 就像写文章一样写下去 落款 和写信一样

如果是专用的纸张(竖列的或方格的) 要由右到左 由上到下写 没有标点符号 直接往下写 写完 另起一列 空一格 写落款(用较小的字) 后面空 一格 盖章 注意图章不要太大 章的大小 和落款的字差不多 如果是有色纸 就先将图章盖在白纸上 剪下来 粘上去
切忌 作品不要 太饱满 正文最后最好空半行(或列)的格子
字体
硬笔书法,体式源于毛笔书法(毛笔也有软硬之分)。现在多见二者的字帖以楷书和行书为主。建议您先学庞中华楷书,再学司马炎行书。适当欣赏些毛笔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公权的《神策军碑》等。体会书体的源流关系。

内容
楼主好,我觉得硬笔书法的内容还是写一些经典的诗词为好,好字配美文
结合你的要求,我推荐《岳阳楼记》.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之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麟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㈡ 毛笔字书法、初学者从哪学起

一、握笔

写字的入门基础必学的就是握笔,想写好字就要先学会正确的握笔方法。首先要掌执笔的基本要领。手腕在写字当中起到支撑平衡的作用。

1、毛笔的执笔要领是:指实、掌虚、笔直、挺胸收腹、胸与桌有一定距离。

2、手指间握紧笔杆,笔杆要能在手指之间互相转动而不僵化,拇指与食指、中指的配合发力非常讲究。

二、规范

1、书写的坐姿要端正,执笔要规范。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开始练字。笔端入纸面之前,要深呼吸,然后屏住呼吸,需全神贯注,一定要呼吸平缓,确保整个手臂不颤抖。写字也一样。只有这样运笔的力度才均匀。

三、临帖

1、字体的选择

既然想要写出一手漂亮的楷书字体,当然首选当代二田楷书,或者选择启功、卢中南等人都是可以的。

2、对点画的练习:

对于初学者,一定要清楚自己是不可能写出那种精致的点画,你写出来的一定是粗糙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写的动作对不对,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要领和势态是否清楚,清楚了后,自己再不断的重复,练上半个多月,必见效果。这种方法进步最快。

(2)范本浩书法扩展阅读

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

结构搭配匀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讲究用笔讲技巧

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

清朗必整齐重在用腕上

㈢ 海讷百川的书法样板行书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意指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此联为清末政治家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在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意为:大海因为有宽广的度量才容纳了成百上千的河流;高山因为没有勾心斗角的凡世杂欲才如此的挺拔。上下联最后一字——“大”与“刚”,意思是说,这种浩然之气,最伟大,最刚强。更表明了作者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壁立千仞”的刚直,来源于“无欲”。这样的气度和“无欲”情怀以及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正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

㈣ 请问:当代学写欧体的很有名的是田英章、田蕴章两兄弟,研习柳体的书法家有谁

陈仿五:纸墨浓淡显性情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应该是记录事物和交流思想的实用符号。而我国文字却能作为艺术品供人品味、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并让人从中获得精深的内涵,达到至美的艺术境界。
少年立志
陈仿五老先生原名陈广治,父亲陈子明,擅长柳体书法,享誉亳州。他三岁开始练书法,六岁时所写毛笔字已受到乡亲们的夸奖,甚至有人预言,不久的将来,陈广治一定会超过其父。随后十年,陈广治跟随亳州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何徽五先生学习,开始仍以临帖为必修课。见陈广治聪明灵慧,何徽五就让他主修柳体书法,同时兼习颜体、欧体以及苏黄诸家,初步领会中国字的结构规律。几年后,陈广治的书法在同学者中名列前茅,这让何徽五欣喜不已。终于有一天,何徽五把陈广治叫到面前,要为陈广治改名为仿五,意思为仿照何徽五。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纪念何徽五的谆谆教诲,陈仿五至今仍然保留当年手抄的小楷尺牍一册、习帖数幅,每一次翻阅,都会让陈老先生想起恩师的教诲,激励自己笔耕不辍。
笔耕不辍
1950年,陈仿五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1952年,他考入西北电力工程技校深造。由于学校与西安碑林距离很近,酷爱书法的陈仿五,只要一有空就到到碑林去观看欣赏,然后回来根据体会进行书写,两年的临碑大大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
后来,陈仿五被分配到四川成都工作,结识了擅长唐楷的老书法家余梦野,为了得到余梦野的真传,陈仿五经常到余梦野家中为其研墨、牵纸,观赏他的挥毫运笔用墨之法,于是对唐楷尚法之范,有了新的领悟。
1971年,陈仿五调回亳州工作,与书法名家罗舒庭先生交往颇深,两人共同研讨李北海《岳麓寺》和亳州清代书法家梁谳的《江公救灾记》、《贝叶经》等碑帖,这让陈仿五又有很大的收获。
1982年,陈仿五考入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函授部,得到陈云君、李鹤年教授的亲授,开始了对“散氏盘”、“毛公鼎”、“大于鼎”的研究学习。接着,陈仿五对魏碑《郑文公》、《张猛龙》、《张黑女》和汉隶《石门颂》等碑刻又进行了临摹。为了研究魏碑,他曾经三到蓬莱,去揣摩那21块魏碑的神韵。但陈仿五学书临帖时,师古不泥古,取百家之长,同时又吸收西洋美术中的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颜语老先生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仿五的书法始终以秦汉铸骨、晋唐育肉,囊括诸家之长,更融现实以求新,顾其作品,功力朴茂而凝重、圆韵而洒脱、俊逸而清旷、韵幽而格高,其笔线苍秀、墨痕晶莹、丰润而不失骨力,挺劲而不显燥枯。章法谨严稳妥,行款字句错落有致,诸体兼备,新颜流彩。”
收获丰硕
陈仿五在四十多年的书法生涯中,多次参展和获奖。书法作品曾被李太白博物馆、淮海战役纪念馆、汶上县孔府博物馆、武陵源碑林、华佗碑壁等收入,还有30余幅作品在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展出。作品被收入的集子有《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中国当代墨友精品集》、《中国现代书画家作品集》、《中国当代书法家传》、《中国当代名家墨宝》、《世界现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1999年,其书法作品入展北京九洲书画院举办的“跨世纪中国艺坛奇才”展览,并获金奖。2000年初,又入选中国文联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并被评为“特别金奖”。其事迹传略辑入《中国当代书法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书。2004年,其作品又被联合国收藏,并被吸收为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
2005年元月,陈仿五出版了建国以来亳州市第一本书法集《墨海留痕——陈仿五书法作品集》,著名书画家颜语亲自为其作序。
陈仿五先生的成就为书坛增辉,使乡梓受益,但他在诸多荣誉和鲜花面前并未陶醉,他说:“我每跨一步,都来自文化底蕴深厚的黄淮大地热土的养育,都离不开前辈诸家及艺友们所给的智慧和鼓励。

得古风流 --- 张书范先生

2001年9月,世界第二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一次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在声势浩大的开幕式上,只见两名大学生肩抗一只巨大的毛笔从看台上走进了运动场。正在人们感到不解时,一个人接过了这只80多斤重毛笔,饱蘸浓墨,在八名武警战士扯住的96平方米的巨幅绸布上,写出了一个巨大的“龙”字。短暂沉寂后的运动场沸腾了。守在电视机前的全世界人民也同样被深深震撼了!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从这里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那个写字的人是谁?那位用如椽巨笔搭起文化交流彩桥的人是谁?他就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张书范先生。
张书范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书法艺术家,清大书法家张裕钊“南宫体”的优秀 继承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以“南宫体”在北京书法界刚刚崭露头角的 张书范先生即受到当时颇负盛名的欧阳中石先生的青睐。为鼓励张先生,欧阳中 石先生以张裕钊习字的真迹相赠,从而也坚定了张先生将“南宫体”发扬光大的 决心。张先生在艺术取向上注重继承并且尊重传统,在艺术创新上则持较为谨慎 的态度。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在我身后,如果后人看到我的字并且说这是真 正的“南宫体”,那我就满足了。与此相对应,他用“探索”来代替今天日趋贬 义的“创新”。 ……
1965年张先生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毕业,这两年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张先生 书法生涯的转折点。虽然学习期间的专业是绘画,但收获最大的却是书法,这源 于当时著名的书画家郭风惠先生给予了启迪和帮助。在郭风惠先生的指导下,张 先生在书法学习上才真正走上了正轨。这时临帖从赵子昂“三门记”入手,取其灵秀少法度,但不久就感到赵体纤弱的灵秀少法度,但不

久就感到赵体纤弱的一面,遂上溯以法度谨严著称的唐楷,取法颜、柳两大家。其后,唐人写经、汉隶以及北魏各种碑帖都曾经作为临写的范本。但就今天来看,除张派魏碑书法之外,张书范先生最称擅长的应当是柳体字,他自己也认为于柳体上独有心得。
1989年,中央电视台主办书法技法讲座,邀请张先生主讲《魏碑技法》与《柳体技法》,并编写出版了相关的材料。1995年,又应北京出版社的约请,编写出版了中国书法技法丛书《楷体技法----柳体书法与结构》。 众所周知,柳公权书风向以遒媚劲健著称,其结体多来自颜书,但在用笔上则去其筋而留其骨,同时在部分点画 上又吸收欧字以求爽健森挺,故对颜、柳书风有“颜筋柳骨”之称。对柳字的精熟在某种程度上说对张先生学习 张派书法帮助不小。此后,张先生对清何绍基、邓石如、赵之谦及康有为等几家法书也颇有兴趣,但直到1979年 才开始由博而返约,在泛涉各家的基础上专门临习晚清集碑之大成者张裕钊的书法,自1982年起,张书范先生就 以张派(南宫体)书风活跃于中国书坛了。……

张书范先生在恪守传统上应该说是一丝不苟,他学张派书法,不但要求神似,而且努力做到形似,形神毕肖不但是他习字的初衷,也是今后的追求。但 恪守传统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毫无创新。张先生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 术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虽然它不断被赋予新的因素,但本质的东西 并没有改变,这也是它之所以是书法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轻言创新与发展 其实并没有什么好处,“就我个人来说,我是保守的,我尽量回避‘发展’或者‘创新’这样的字眼,一般地说,我更愿意使用‘探索’这样的说法。”但 看张先生的墨迹,我们还是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在继承基础上的“探索”。

除魏碑外,张先生行书亦有相当的造诣。早在六十年代初,张先生就开始临习宋米芾、黄庭坚两家书法,后 又涉及苏轼、蔡襄。从他所书的“竹韵松涛清多逸,风台月榭惜无尘”看,已得四家神韵,用笔、结体、布局无 一不匠心独具,结字多倚斜倾侧,于险劲中追求平夷,同篇变化有致,天真自然。此外,张先生隶书学汉《史晨 碑》,字秀而多媚,娟好如二八处子。

2001年10月,为表彰张书范先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专门授予其“阿卡得米”国际艺术专业权威奖,这也 是继几年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之后,我国又一位书法家获得此殊荣。
中国有句话谓之“实至而名来”,而对纷至沓来的种种荣誉,张书范先生

都 淡然视之,将其看作无益于修心的身外之物。翻翻他的集子,楹联、斗方所写的 多是修身养性的隽语,如“敦雅其人如佩玮,温恭之性是兰棠”、“雅量涵高远清言见古今”、“不随时俯仰,自得故风流”、“与鹤为群”、“翰墨铸情”等,字里行间无不是对高尚人格的呼唤和追求,以及对书法艺术的一往情深。
元好问论诗之句云:“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张书范先生常常以之自勉,而我们也以之表达 我们对张书范先生的敬意。

㈤ 春晓古诗书法作品田字格竖着写

翻译: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作者: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5)范本浩书法扩展阅读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㈥ 七律长征的硬笔书法格式

七律长征的硬笔书法格式如下图所示:

(6)范本浩书法扩展阅读: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