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本前言 » 出版前言的文例
扩展阅读
中国网络原创新人乐团 2021-03-31 20:26:56
党政视频素材 2021-03-31 20:25:44
厦门大学统计学硕士 2021-03-31 20:25:36

出版前言的文例

发布时间: 2021-03-14 12:37:03

A. 请大家给我提供一篇中英文对照的出版物的前言部分,谢谢。

<散文佳作108篇>译林出版社出版 叶君健写了"前言":翻译也回要出精品.
(汉英 英汉对照答).文章取自<中国翻译><英语世界>两种文字两页对排,很好对照阅读.中译英54篇,英译中54篇.文内有"注释".是学习的好资料
.2001年的版本,得耐心地搜寻.
[编者的话]:节录几句话.
我们在这里谨向读者提供一本小小的译文集子<散文佳作108篇>(汉
英 英汉对照),希望这有助于一些已经具备中等英语水平的朋友们通过
自学继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和进行英 汉两种语言互译的本领.
........

B. 凡例和序言中间的部分叫啥,这部分是该作者另一本书中的一篇文章.求编辑出版方面的或知道者解答,

是自序吗?应该是附书名页,主书名页,出版前言,目录,他序,自序,凡例

C. 前言的例子

诗词三百首
白玉著

妙序横生
春风杨柳,山明水秀。
天长地久,天高地厚。
新旧世纪千古交响的一曲不朽乐章。
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一首永恒战歌。
五千年丰厚文化土壤滋养出来的一朵绚丽奇葩。
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交融汇总、结晶而成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谓强秦之余音,大汉之古韵,盛唐之遗风。
是谓《诗词三百首》。
是谓序。
——孙宗亮

前言
诗意盎然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诗词三百首》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继承了白居易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兼具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神奇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体诗词的无限辉煌和永久魅力。在时间上架起了一座横跨九个世纪的宏伟桥梁;在空间上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共鸣。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诗词三百首》的诞生,给华文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诗词三百首》的歌声才永远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_____双德

初版说明
诗雨绵绵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周易》
吟诵《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获得最具东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享受,对过去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全新地认识,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观的把握,从而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坦然地面对一切,达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来,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学龄儿童到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把《诗词三百首》作为勾通心灵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纽带、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弘扬正气的媒介。“读最好的书,做高尚的人。”又一次成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共识。
《诗词三百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和谐、高度统一;与天公直接对话,与大地时刻共语,并能永远抚慰人们的心灵。虽然曲高和寡,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一种真情呼唤和至爱宣泄,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笔向我们传递的一种美好祝福.
______甘泉

D. 谁能告诉我一本书该怎么读,书有出版前言,作者介绍,正文等等每一个板块该怎么读

先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然后是前言(这个一般买书的时候就该看一下),最后是正文

E.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原著前言

据英译本转译,个复别章节并制参照日译本及原文本作了补充。①版卷首有彼得洛夫斯基序,书末附译者写于1946年1月的再版后记。③版书前有彼得洛夫斯基序。④—⑧版卷首有彼得洛夫斯基序、《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我是怎样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现在网上是找不到的.

F. 图书的出版前言一般是谁写的

一般都是较有明的,买书的人都会先看前言,还有就是作者自己写,让读者知道内容类型,或作者的大致文风。

G. 可以给我几篇为诗集写的前言的范文吗好点的。。。拜托~~~~

席慕容《河流之歌》前言
代序
此刻的心情
席慕容
从十四岁开始正式学画,这么多年了,遇到有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品,还是会留起来,舍不得卖掉。从台北到布鲁塞尔、从慕尼黑再回到石门,一捆一捆的画布跟着我搬来搬去,怎样也舍不得丢掉,因为心里知道,那样的作品在往后的日子里是再也画不出来的了。
因为,正如同人类的成长一样,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面貌,过了这个阶段,再要往回走就是强求了。
所以,在今夜,虽然窗外依旧是潮湿而芬芳的院落,灯下依然有几张唱片、几张稿纸,可是,而对着《无怨的青春》的初稿,我深深地觉得,世间有些事物是不会再回来的了。就好像一颗离我越来越远的星辰,眼看它逐渐变小、变暗、变冷,终于在一个我绝对无法触及的距离里消失,而我站在黑暗的夜里,对一切都无能为力。
心里是有一点悲伤和怅惘的,但是也同样含着感谢,感谢的是:藉着它曾经发过的光和热,让我写出了一些自己也很喜欢的诗句,使我在每次回顾的时候,仍然可以信它、爱它和怀想它。
所以在《七里香》和《无怨的青春》里,我参差地放进了我十几到三十几岁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有着相仿佛的面貌,一方面也是为了我自己的一种纪念,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一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如果只把这些诗当成是一种记录,那么,诗里当然有我,可是,如果大家肯把这些诗当成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诗里就不应该是只有我而已了。
在现实生活里,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地成长,想画就画,想写就写,做着对一个妇人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我要承认,在今生,我已经得到了我所一直盼望着的那种绝对的爱情,上苍一切的安排原来都有深意,我愿意沿着即定的轨迹走下去,知恩并且感激。
我会好好地去生活,好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时刻,对所有的一切都不再强求。
当然,诗仍然是要写下去,只是,在明天,我会写些什么,或者我将要怎样写,就完全不是此刻的我可以预知的了。
生命的迷人之处,亲爱的朋友啊!不也就都在这些地方了吗?

《废名诗集》前言
在现代文坛上,废名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立精神的作家、学者。其一生以1949年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文学创作为主,兼及诗学、佛学研究。主要有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枣》、《桃园》,长篇小说《桥》、《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诗论《谈新诗》,佛学专著《阿赖耶识论》等。后期除少量创作外,主要从事学术研究,著有《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杜诗讲稿》、《跟青年谈鲁迅》、《鲁迅研究》、《美学讲义》、《新民歌讲稿》等。

废名以其风格特异的小说名世,但从本质上讲,他乃是一位诗人。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周作人就曾说过:“废名君是诗人,虽然是做着小说。”(《〈桃园〉跋》,《桃园》上海开明书店1928年版)三十年代鹤西(程侃声)也说废名“到底还是诗人”。(《读〈桥〉与〈莫须有先生传〉》,《文学杂志》1937年8月1日第1卷第4期)废名是以新诗人的姿态步入文坛的,他最初发表的文学作品即是诗。他将诗的特质熔入小说创作之中,多用唐人写绝句的手法,构筑一方远离尘嚣、如诗如画的乡村世界,展现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形式。语言简练,意境浓郁,富有田园风味和牧歌情调。他的小说不仅影响了沈从文等作家的创作,而且对卞之琳等诗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37年,孟实(朱光潜)就及时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他在为《桥》所写的一篇书评中说《桥》“对于卞之琳一派新诗的影响似很显著,虽然他们自己也许不承认”。(《桥》,《文学杂志》1937年7月1日第1卷第3期)晚年的卞之琳承认自己主要是从废名的小说里“得到读诗的艺术享受”。(《〈冯文炳选集〉序》,《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卞之琳三十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在观念化写作方式等方面,与废名小说确实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

废名生前公开发表的诗作不多(近50首),可他写的诗却并不算少。1931年10月17日,他曾在《〈天马〉诗集》一文中说过:“我于今年三月成诗集曰《天马》,计诗八十首……今年五月成《镜》,计诗四十首。”1958年1月16日,他在《谈谈新诗》中写道:“我从前也是写过新诗的,在1930年写得很不少,足足有二百首……”1949年以后,他用新民歌体创作了《歌颂篇三百首》,在报刊上发表过《工作中依靠共产党》、《迎新词》、《欢迎志愿军归国》等数首诗。由此可知,废名至少有诗作500首。这些诗歌除部分散佚者外,多数以手稿形式存留下来。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废名重视自己的诗歌,远胜于其小说。他讲新诗,专门介绍过自己的诗歌创作。他将自己的诗歌与卞之琳、林庚、冯至等诗人相比,一面承认他们写得好,“我是万不能及的”;一面又很自信地说:“我的诗也有他们所不能及的地方,即我的诗是天然的,是偶然的,是整个的不是零星的,不写而还是诗的,他们则是诗人写诗,以诗为事业,正如我写小说。”“我的诗太没有世间的色与香了,这是世人说它难懂之故。若就诗的完全性说,任何人的诗都不及它。”(《新诗讲义——关于我自己的一章》,天津《民国日报·文艺》1948年4月5日第120期)关于废名的诗歌成就,向来是见仁见智,评说不一。卞之琳虽然承认废名“应算诗人”,但他对废名的诗评价不高,说“他的分行新诗里,也自有些吉光片羽,思路难辨,层次欠明。他的诗,语言上古今甚至中外杂陈,未能化古化欧,多数佶屈聱牙,读来不顺,更少作为诗,尽管是自由诗,所应有的节奏感和旋律感”。(《〈冯文炳选集〉序》,《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2期)台湾诗人痖弦则坚称:“废名的诗即使以今天最‘前卫’的眼光来披阅,仍是第一流的,仍是最‘现代的’。”(《禅趣诗人废名》,《中国新诗研究》,台湾洪范书店1982年版)

废名的诗歌创作起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终于五十年代末。总的来讲,二十年代的创作,如《冬夜》《小孩》《磨面的孩子》《洋车夫的儿子》等,偏向于写实,比较容易读懂。三十年代转向现代派,诗思生涩,禅味甚浓,最难理解。抗战以后,诗风稍趋闪露,如《鸡鸣》《人类》《真理》《人生》等。五十年代的诗作,则近于民歌体,内容清楚明白,无需解读。因此,要解读的是其三十年代的诗歌。这类诗歌代表着废名诗歌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在中国现代派诗歌中可谓独树一帜。1947年,黄伯思曾指出:“我所有兴趣的还是废名在中国新诗上的功绩,他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是中国新诗近于禅的一路。”(《关于废名》,《文艺春秋副刊》1947年3月15日第1卷第3期)

废名的诗歌一如其小说,有的特别是三十年代的作品的确相当难懂。早在1936年,刘半农就说过:“废名即冯文炳,有短诗数首,无一首可解。”(《刘半农日记(1936年1月6日)》,《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1期)过了半个世纪,艾青也说废名的诗“更难于捉摸”。(《中国新诗六十年》,《艾青谈诗》,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废名的诗难懂,是指其诗懂之不易,要弄懂须花些功夫才行,并非说他的诗如有字天书,根本就不可解,无法懂。而一旦懂得,则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东西,令人惊叹,耐人回味。诚如朱光潜所言:“废名先生的诗不容易懂,但是懂得之后,你也许要惊叹它真好。有些诗可以从文字本身去了解,有些诗非先了解作者不可。废名先生富敏感而好苦思,有禅家与道人的风味。他的诗有一个深玄的背景,难懂的是这背景……无疑地,废名所走的是一条窄路,但是每人都各走各的窄路,结果必有许多新奇的发见。最怕的是大家都走上同一条窄路。”(《编辑后记》,《文学杂志》1937年6月1日第1卷第2期)废名曾说:“大凡想像丰富的诗人,其诗无有不晦涩的,而亦必有解人。”(《讲一句诗》,北平《平明日报·星期艺文》1947年1月12日第3期)这话虽然是针对李商隐及其诗歌而言的,但也可以看作是废名的夫子自道。

从现有资料来看,废名自编过三本诗集。第一本为《天马》,第二本为《镜》,第三本系前两本之合集,较原来删去了几首诗,亦题名为《天马》。这三本诗集,都未曾出版过。如今,《镜》稿已发现,而两本《天马》仍下落不明。同为苦雨斋弟子的沈启无(开元),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曾辑有《水边》和《招隐集》两本书,内中收有废名的部分诗歌。《水边》1944年1月由北平新民印书馆印行,共收诗33首。全书分前后两部。前部题曰“飞尘”,计3辑,收废名诗16首。后部题曰“露”,所收的是开元自己的诗。《招隐集》1945年5月由汉口大楚报社出版,系废名的诗文合集,其中收诗15首。平心而论,沈启无本着友情编辑这两本书,不能说毫无意义和价值,但是他对废名的诗删改较多,则有损废名诗作的原貌。1985年,冯健男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编辑出版《冯文炳选集》,第二辑选编废名诗歌28首,大多是据作者手稿排印的。1999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诗歌库》,周良沛选编,其中第三集列有“废名卷”,共收诗40题53首。这是目前搜罗废名诗作最多的一个集子。编者虽然花了大量工夫“尽量求全”,但因资料阙如,结果还是“集漏”了不少。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诗集,共汇编废名1922年至1948年间的诗歌95题108首,其中旧体诗、译诗各两首。集中所收诗歌,凡未公开发表的,一律按废名哲嗣冯思纯先生提供之手稿排印;已公开发表的,则主要以原刊本为依据。为便于读者了解、理解废名的诗学观和诗歌创作,特选《新诗问答》、《新诗应该是自由诗》、《已往的诗文学与新诗》、《新诗讲义——关于我自己的一章》等7篇文章列为附录。原打算将废名1949年以后的诗歌一并编入本集,经反复考量,愚意以为还是不收的好。废名在1949年之前的诗歌,如本集有所遗漏,俟日后再版时补入。

《七月诗集》前言
二○○二年七月,一株深山里孤独而高傲的野蕉给了我激情,让我无意中走进了诗的神圣殿堂。三年来,在诗的海洋里畅游,我领略了天街小酌醉意后的无拘、城郊春花玫瑰的芬芳和深谷幽兰的孤傲与高洁……
百余首小诗,是七月火热般激情的释放,是空灵龙蛇的飞舞,也是心泉真情轻涌。写诗的感觉是美妙的,它可以让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慢慢变得丰富、自信起来,让你忘却尘世的烦恼和忧愁。因为,从中你能得到美的享受、人类最高级的快乐!
拥有薄薄的这本诗集是我三十六年人生旅途最大的收获。忘不了,是深山野蕉和故居娇燕给了我创作的激情与灵感,忘不了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空灵和美好,也忘不了脚踏城砖时的那份雄壮与苍凉。
也许,薄薄的这本诗集会静静地在茫茫人海中消失,最终没有一首会成为不朽的篇章、千秋诗行,但我的心依然会和它们一起自由而高傲地飞翔!
尹进华
二○○五年十月于宣恩

H. 为什么图书再版前言要把最初的出版前言印上

图书再版时,通常要将原著所有内容一并印刷装帧,包括前言、后记(或称序跋)内、正文、插页等等。一般会增加容一个再版说明。
前言的作用,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由著译、编选者自撰或他人撰写。文章中的前言,多用以说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也可以理解成所写的东西的精华版。因此,未经原著者同意,不得删减。

I. 《术藏》(1-100)卷的出版前言

术数又称数术,是古代道教五术中的重要内容。术数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术”,指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藏,即经典的总汇。佛家有《佛藏》,道家有《道藏》,儒家有《儒藏》,皆是汇集各家经典而成;而《术藏》,则是海内外第一部关于术数的大型丛书,是从汉代至民国的中国术数学总汇,也是以易学理论和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文献集成。它将中国数千年来有关于术数学的各种经典及相关著作统统汇集一编,网罗无遗,结集成书,故称《术藏》。
《术藏》一书,按成书先后的顺序,对历史上的重要术数经典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总结。作为术数学的资料渊海,《术藏》的出版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矗立起一座丰碑,为世界范围内研究中国文明的学者,提供最齐全、最权威的文献依据。同时,《术藏》作为最大的、最完善的专业丛书,将以世界之最的姿态流芳百世。
近20多年来,学界风气日渐开放,相关术数学的研究成果逐日增多,术数学的研究开始成为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考察中国学术史及文献出版史,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术数学,虽然传世著作洋洋近千种,却从未结集出版过。要保存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在宏阔的历史视野中对术数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资料的完整保存是首要的,也是必需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古籍的整理和保护工作。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术数学的研究,也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当年非常流行的术数典籍,而今已经难得一见,抢救与保存术数学典籍,更加是一项迫切的任务。《术藏》的出版,及时满足了学界的需要,是中国出版史上一项重要的工程。
《术藏》是一部收录了海内外存世术数学经典的宝藏,上自写于汉代的易学著作,下至民国早期术数学家的专著,除已经被收入《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等书的以外,其他善本、孤本、秘本均一一著录,凡303种,结集为100卷。《术藏》的出版,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盛事,是前无古人的大工程,使海内外学者为之瞩目;对于保存和研究民族文化,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术藏》(1-100卷)由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路军主编,2010年8月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
出版发行:燕山出版社
书 号:ISBN 978-7-5402-2272-7
开 本:16开布面精装
定 价:58000.00元(全100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