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代寫 » 陳忠實白鹿原創作過程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陳忠實白鹿原創作過程

發布時間: 2021-03-29 14:04:15

1. 陳忠實談《白鹿原》創作

1、《白鹿原》的寫作

網友:請問陳先生,怎樣會想到寫這本書的呢?
陳忠實:我是想把我們民族近代以來的命運書寫出來。

網友:您是受到什麼啟發或者是靈感寫的這本書呢?
陳忠實:這本書是我寫完一篇中篇小書《藍袍先生》,引發出來的構想。寫《蘭袍先生》是我第一次比較自覺地思考一個民族的命運,徐慎行的心靈矛盾是一個時代人的心靈痛苦。

網友:在「白」中你最想向讀者表達什麼思想,情感?想讓大家知道什麼?
陳忠實:我想把我所感受到的歷史的全部痛苦和歡樂和讀者交流。

網友:請問為什麼取名《白鹿原》?
陳忠實:那是承載我全部思考的一個載體。

網友:請問老陳《白》在怎樣的條件下寫的?現代或原始?
陳忠實:在白鹿原上小村子裡寫的。
網友:到底白鹿原在哪兒?
陳忠實:地理上的白鹿原在西安東郊,藝術上的白鹿原在讀者的記憶中。
網友:那白鹿原那兒的人一定會很有錢很有錢的吧?
陳忠實:白鹿原人已經獲得改革帶來的很大好處。但也僅僅是相對而言。

網友:陳老師您寫《白》當時的心情與感受如何?
陳忠實:沉靜。

網友:陳老師,您寫作《白》時一天的24小時是如何安排的?
陳忠實:每天寫作6、7個小時,此外是散步、下棋、聊天。

網友:您最喜歡《白鹿原》里的哪個人物?
陳忠實:我的人物我都喜愛,這個選擇性主要在讀者。
網友:陳老我覺得白里的主人公都很矛盾?你認為你是屬於其中的哪個人物呢陳忠實:所有人物的心理痛苦和矛盾都首先是我體驗過來的。
網友:請問在白鹿原里,哪個角色是您的影子?
陳忠實:與我無關。

網友:請問,《白》的內容有多少是真實的?
陳忠實:在我的藝術世界裡它們全是真實的。
網友:《白》及其它短篇小說情節中有無您的親身經歷?!
陳忠實:有的。小說所寫的時代不可能是我經歷的。
網友:《白》里的文革的影子嗎?
陳忠實:只涉及了一點點。
網友:我感覺你的東西在隱射什麼,請問你在寫《白》時怎麼構思的?
陳忠實:這個一句兩句說不大清楚。

網友:我認為《白》的開頭與結尾很象〈紅樓夢〉,你認為呢?
陳忠實:我還沒有想到,我只是按照我的人物合理的出台,合理的隱去。

網友:您的《白鹿原》拍成電影,您希望哪位導演來演繹它?
陳忠實:我首選吳天明。
網友:您喜歡把自己的作品改編成電視劇嗎?
陳忠實:當然喜歡了。

2、《白鹿原》中的人物和情節

網友:我覺得,在《白》里的重點人物是朱先生,您說呢?
陳忠實:這書里有幾個人物都應該是重點人物,不應該只是一個。

網友:您覺得現實生活中會有小蛾這樣的女人嗎?
陳忠實:我寫肯定就是覺得她有。而且一個概括。
網友:陳老師,請你你創造田小娥的動機是什麼?
陳忠實:讓田小娥以一個女人的本能和本性去爭取應該得到的最基本的合理的生存形態。
網友:陳老師,為什麼你會在後來描寫小娥的鬼魂附在鹿三的身上?
陳忠實:因為鹿三具備了被鬼魂附體的行為和內心因素。

網友:陳老,請問黑娃為什麼會追隨朱先生?
陳忠實:這是黑娃精神和心理歷程中一個曲折的必然。

網友:陳先生,《白》中最後白鹿飄走了是什麼寓意?
陳忠實:對於朱先生臨終的寓意。

3、關於《白鹿原》中的性愛描寫

網友:陳先生怎樣看待現代作品對性的描寫?
陳忠實:對性的描寫,每個人都出自自己的理解。就我個人而言,在寫白鹿原之前,關於性和愛的問題,有認真的思考。我給自己定了三原則,第一不迴避,第二撕開寫,第三不作誘餌。

網友:陳老師,《白》中你對性的描寫是你真實的體會嗎?
陳忠實:我寫抽大煙真還要去抽大煙嗎?

網友:我覺得你在《白》中太多地使用了,或者濫用了性描寫。
陳忠實:在我看來,還是恰當的。

網友:陳老師,為什麼對於性的描寫似乎必不可少?
陳忠實:因為性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4、關於《白鹿原》的評價

網友:你認為《白》是你最好的作品嗎?
陳忠實:只能說是我花力氣最大的作品。

網友:我喜歡白鹿原的沉重和滄桑。
陳忠實:但願我們的生活再不要有沉重和滄桑,有幸福和輕松。

網友:陳老,很可喜地看到,你開辟了中國文學創作的新時代。
陳忠實:實不敢當。
網友:《白鹿原》是我讀過的現代作品中,最震撼人心的作品,希望您以新中國50為背景寫出同樣偉大的作品。
陳忠實:謝謝。
網友:陳老師,你認為《白》在文學史上會留下一頁嗎?
陳忠實:這要看文學史寬容的程度了。

網友:陳老,《白》的結局是不是太粗了點,總覺的不是味?
陳忠實:我當時還沒有找比它更好的不留下遺憾的結局。
網友:總覺得結局特遺憾,每每讀到這里就不想在讀下去了,如果您再出一修訂本的話,把結局改改如何?
陳忠實:不會改的,因為現在的結局已經定型了。我改也改不過來了。

網友:陳老師:《活著》同《白鹿原》重要區別在於?
陳忠實:活著就是活著,白鹿原就是白鹿原,余華是余華,我就是我。

網友:陳老,據說你的《白鹿原》被責修改以後,才評了獎,為什麼???
陳忠實:關於《白鹿原》的修改,我接受了他們的意見,並無大的改動,只有語言調整,僅此而已。
網友:陳老,請問《白鹿原》以修訂本獲獎,是不是有幕後交易?
陳忠實: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讓時間來回答,我解釋意義不大。

網友:《白鹿原》有英語版嗎?
陳忠實:前幾年已經有人在著手翻譯,但目前還沒有出版。

2. 白鹿原的創作背景

陳忠實出生在西安東郊白鹿原下的蔣村,年少時就在這片黃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榮枯,陳忠實都再熟悉不過了。陳忠實了解白鹿原昨天的辦法,一方面是走訪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從他們的記憶中去找尋家族歷史記憶的殘片。另一方面,他仔細查閱有關白鹿原的縣志。尤其是當他看到二十多卷的縣志,竟然有四五個卷本是有關「貞婦烈女」時,感到既驚訝又費解。那些記述著某村某某氏的簡短介紹,昭示著貞節的崇高和沉重。縣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歲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喪夫,撫養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節守志,直到終了,族人親友感念其高風亮節,送燙金大匾牌懸掛於門首。這些布滿了幾個卷本密密麻麻的貞節女人們,用她們活潑的生命,堅守著道德規章里專門給她們設置的「志」和「節」的條律,經歷過漫長殘酷的煎熬,才換取了在縣志上幾厘米長的位置,這讓陳忠實產生了逆反式的怨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陳忠實腦海中浮現出來的。
從1988年開始,陳忠實把妻子和長輩安置在城裡,隻身來到鄉下的祖屋,潛心寫作。四年的艱苦寫作,每天陳忠實都要經受著各種人物在腦海中的較量,糾結的心情讓陳忠實額頭上的皺紋如同黃土高原上的溝壑一般深刻。1992年3月25日,近50萬字的《白鹿原》終於畫上了句號。

3. 《白鹿原》是什麼時候寫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1988年開始動筆,復1992年成稿。
陳忠實說, 為了制創作這部作品,他用了兩年時間准備,用了四年時間寫作。這就是說,陳忠實是在其44歲時開始准備,至50歲時才完成。該作篇末註明:1988年4月至1989年1月草擬,1989年4月至1992年3月成稿(修訂本篇末加註有:1997年11月修訂於長安)。據陳忠實說,他寫這部作品,共寫了兩稿,第一稿拉出一個大架子,寫出主要情節走向和人物設置,第二稿是細致地寫,是完成稿,精心塑造人物和結構情節,語言上仔細推敲。這個說法與他篇末標明的寫作時間是吻合的。(陳忠實是1942年生)

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而興起了「反思文學」的創作潮流,這種潮流在此後逐步泛化為80年代的一種普遍的文學精神。這種精神影響到90年代的長篇創作,90年代的不少長篇創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這種精神靠攏,這也使得這期間的長篇創作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反思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陳忠實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思潮之中有了對《白鹿原》的創作慾念,並且完成了這部能夠代表這種反思新高度的史詩作品。

4. 白鹿原這部電影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根據陳忠實長篇小說改編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達近50萬字的長篇內小說,是陳忠實歷時容六年艱辛創作完成的。小說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全書濃縮著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1993年6月出版後,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贊賞歡迎的程度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所罕見。1997年榮獲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已被改編成同名電影、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

5. 陳忠實的白鹿原在多少年創作成功

1988年動筆,1992年寫成,1993年.6月第一版發行,1997年12月在長安修訂,月底出第一版修訂後的白鹿原。

6. 白鹿原陳忠實經歷幾年歷

白鹿原故事描寫的年代:清末到新中國建國初期。
《白鹿原》是一部史詩型的大作,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作品描寫的年代是從清末到解放戰爭,把中國「千年之未有之變局」最波瀾壯闊的時代,都寫了進去。
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而興起了「反思文學」的創作潮流,這種潮流在此後逐步泛化為80年代的一種普遍的文學精神。這種精神影響到90年代的長篇創作,90年代的不少長篇創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這種精神靠攏。
這也使得這期間的長篇創作,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反思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陳忠實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思潮之中,有了對《白鹿原》的創作慾念,並且完成了這部能夠代表這種反思新高度的史詩作品。

7. 《白鹿原》是具體什麼時候寫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1988年開始動筆,來1992年成稿。
陳忠實說, 為了自創作這部作品,他用了兩年時間准備,用了四年時間寫作。這就是說,陳忠實是在其44歲時開始准備,至50歲時才完成。該作篇末註明:1988年4月至1989年1月草擬,1989年4月至1992年3月成稿(修訂本篇末加註有:1997年11月修訂於長安)。據陳忠實說,他寫這部作品,共寫了兩稿,第一稿拉出一個大架子,寫出主要情節走向和人物設置,第二稿是細致地寫,是完成稿,精心塑造人物和結構情節,語言上仔細推敲。這個說法與他篇末標明的寫作時間是吻合的。(陳忠實是1942年生)

背景:

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特殊的政治環境而興起了「反思文學」的創作潮流,這種潮流在此後逐步泛化為80年代的一種普遍的文學精神。這種精神影響到90年代的長篇創作,90年代的不少長篇創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這種精神靠攏,這也使得這期間的長篇創作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反思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陳忠實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思潮之中有了對《白鹿原》的創作慾念,並且完成了這部能夠代表這種反思新高度的史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