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代寫 » 原創歌劇永樂評價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原創歌劇永樂評價

發布時間: 2021-03-29 06:52:52

①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都是些什麼呀

國家大劇院首部原創歌劇《西施》

歌劇《西施》文學劇本由作家鄒靜之創作,由作曲家雷蕾譜曲,導演曹其敬執導,由國家大劇院和上海歌劇院聯合製作,劇中四位主角西施、越王勾踐、吳王夫差和鄭旦的扮演者徐曉英、戴玉強、孫礫和吳碧霞首次披掛上陣,演唱了劇中最具代表性的幾段詠嘆調。該劇匯集了作曲雷蕾、編劇鄒靜之、導演曹其敬等國內的一線主創力量,以「西施」這一家喻戶曉的傳統題材為藍本,富有濃郁的詩意和深沉的浪漫。音樂方面在吸收江南民風的同時,糅合西方的歌劇語言,以通俗易懂、親切好聽的中國旋律,打造了一部真正適合中國觀眾的優質歌劇,劇中《綢繆》、《影子之歌》、《鮮花開滿傷痛的祖國》、《請你用手指向越國》等經典詠嘆更是令許多觀眾入耳難忘,在走出劇場時已經能夠輕聲哼唱。


國家大劇院大型原創歌劇《山村女教師》

2009年年末,國家大劇院製作的第二部原創歌劇《山村女教師》與觀眾見面。與前一部原創歌劇《西施》不同,《山村女教師》是一部現實主義的"現代戲",由著名作家劉恆編劇,作曲家郝維亞作曲。《山村女教師》好似一股清新的風,為國家大劇院2009"歌劇年"畫上完美的句號。而樂評人們在觀劇之後,在關注作品本身外,更多的是關注起了中國原創歌劇的道路,各抒己見,眾說紛紜。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趙氏孤兒》

《趙氏孤兒》是繼歌劇《西施》、《山村女教師》之後,國家大劇院製作的又一部中國題材原創歌劇。《趙氏孤兒》的故事曾被各種舞台藝術形式演繹,法國文豪伏爾泰曾將此劇改編為《中國孤兒》從而流傳到西方,家喻戶曉。王國維在《宋元戲劇考》中,曾把《趙氏孤兒》與《竇娥冤》並列稱為:「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也。」更有人認為《趙氏孤兒》可同莎士比亞的傑作《哈姆萊特》相提並論。最具學術價值的中國古典戲曲論著《太和正音》則將《趙氏孤兒》歸納提煉為「雪裡梅花」,精準地凸顯了這部悲劇的美學意境與美學價值。

2011年,國家大劇院將視角鎖定在《趙氏孤兒》這一被世界所熟知的中國傳統文化經典題材之上,以西洋歌劇的形式,以中國的精神理念和審美視角,來呈現這一宏大的主題。希望以此還原古典大義,突出中華民族「捨生取義」的價值觀,凸顯中國義士身上的傳統精神,讓世界從精神的層面認識中國。


國家大劇院推出的首部原創民族歌劇《運河謠》

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堪與萬里長城媲美的人工奇跡,開鑿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運河謠》是國家大劇院推出的首部原創民族歌劇,該劇以民族唱法為載體,以京杭大運河為故事背景,通過描述劇中人物在運河上跌宕起伏的命運際遇,展現了運河所見證的善惡生死、義薄雲天,謳歌了純真的愛情與舍已為人的人性大愛。該劇從戲曲、民歌、民俗等中國文化精華中汲取營養,呈現出民族歌劇所特有的藝術魅力。


國家大劇院第五部原創中國歌劇《駱駝祥子》

國家大劇院醞釀創作三年,由郭文景作曲、徐瑛編劇、張國勇指揮、易立明執導的原創歌劇《駱駝祥子》完成了它的世界首演。該劇用宏大壯闊的交響音樂,充滿老北京情懷的舞台視覺,在「大歌劇」中融入了令人難忘的北京滋味,帶給觀眾們一次親切又震撼的藝術享受。韓蓬、孫秀葦、田浩江、宋元明、孫礫、梁羽豐等歌唱家的傾情演繹,令老舍筆下誕生78載的那些經典人物唱出了擁抱歲月的動人詠嘆。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牡丹亭》

歌劇《牡丹亭》是國家大劇院推出的首部改編自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歌劇作品。此次創作委約中國著名作曲家葉小綱譜曲,邀請曾成功打造過國家大劇院版歌劇《假面舞會》的國際著名歌劇導演烏戈·德·安納執導並集導演、舞美設計、服裝設計三職於一身,以西方世界對神秘東方文化的追尋探索與獨特視角呈現出瑰麗奇幻的視覺效果,將「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的動人愛情故事搬上歌劇舞台。

該劇以上、中、下三部曲的形式講述杜麗娘的傳奇「三生」:第一部《驚夢》始於杜麗娘的少女之夢,止於為夢中愛人鬱郁而終。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牡丹亭》不同於以往戲劇、舞蹈形式對《牡丹亭》原作的取捨或改編,其不改動一字一詞的創作宗旨令原著的文本魅力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而作曲家葉小綱充滿現代音樂思維的創作,充分考慮到當下觀眾的接受美學。劇中許多人物以地方方言演唱的特色,也將突出整部歌劇的地方音樂特徵、凸顯「中國特色」。同時,劇中對中國明代社會百態的全景式展現,也表達出對歷史、社會、藝術、文化生態、人文精神的關懷與態度。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洪湖赤衛隊》

作為國慶65周年的獻禮劇目,9月28日晚,由總導演張繼鋼領銜國內一線主創主演打造的國家大劇院版歌劇《洪湖赤衛隊》迎來了第四輪熱演。隨著流傳了半世紀的經典旋律再度唱響,歌劇院中掌聲雷動,此起彼伏,再度呈現舞台上下千人共唱「洪湖水」的感人一幕。從9月28日至10月5日,該劇將連續奉獻8場精彩演出,陪伴擁有「洪湖」情懷的新老觀眾度過一個難忘的國慶假期。一曲洪湖水,悠悠幾代情。在今晚《洪湖赤衛隊》的觀眾席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耄耋老人,又有朝氣蓬勃的年輕身影,更不乏一家數口齊出動的熱鬧場面。


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冰山上的來客》

早在1963年,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一經播映立即在全國觀眾中引起轟動,尤其是片中的主題曲《懷念戰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更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成為一代人口口相傳的民族旋律。此次國家大劇院力將這部民族經典作品以歌劇形式搬上舞台,讓那朵見證著愛情的帕米爾紅花重新綻放。歌劇《冰山上的來客》由同名電影作曲、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之女、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雷蕾擔綱作曲,作品保留了原電影音樂的「主題」,整部創作更具旋律性、畫面感,將很好地把觀眾帶回那個純真年代、帶到美麗的帕米爾山下。著名詞作家易茗擔任編劇。時隔半個世紀,易茗、雷蕾夫妻強強聯手,對作品創作進行了反復的打磨和推研,力將這部「新」作完美呈現。我國著名導演陳薪伊首次攜手國際主創團隊,實現國家大劇院「中國故事,國際製作」的首舉。



② 什麼可以增加歌劇美感

京杭大運河由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所創造,堪與萬里長城媲美的人工奇跡,開鑿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原創歌劇《運河謠》是國家大劇院推出的首部原創民族歌劇,該劇以民族唱法為載體,以京杭運河為故事背景,通過描述劇中人物在運河上跌宕起伏的命運際遇,展現了運河見證的離合悲歡、善惡生死、義薄雲天。該劇從戲曲、民歌、民俗等中國文化精華中汲取營養,呈現出民族歌劇所特有的藝術質感與藝術魅力。

③ 平安夜有什麼好演出推薦嗎

您好,為您推薦:第六屆戲劇奧林匹克: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冰山上的來客》、賴聲川導演舞台劇《如夢之夢》(上本、下本)、愛丁堡前沿展—LEO《反轉地心引力》、溫馨平安夜—美國紐約哈萊姆黑人歌手2015聖誕新年演唱會等,感興趣可以登錄永樂官網查看哦~


希望能夠幫到您,感謝您對永樂票務的支持。歡迎關注永樂票務官網獲取最新演出信息。^ ^ 演唱會相關問題歡迎咨詢網路知道永樂票務企業平台http://..com/c/228

④ 評價一下柯南的所有劇場版(1到13)

聲優沒換。柯南說了什麼,建議你到土豆,或者優酷清晰度不高的網站,去看看,不要緩沖多少時間的。直接拖拽到結尾。我們說的總不如你看的好。

01 引爆摩天樓 1997/04/23
日文名:時計じかけの摩天樓
英文名:TheTimed-Bomb Skyscraper
導演:兒玉兼嗣 編劇:古內一成
02 第十四個目標 1998/04/15
日文名:14番目の標的
英文名:The Fourteenth Target
導演:兒玉兼嗣 編劇:古內一成
03 世紀末的魔術師 1999/04/14
日文名:世紀末の魔術師
13部劇場版動畫的徽章英文名:The Last Wizard of the Century
導演:兒玉兼嗣 編劇:古內一成
04 瞳孔中的暗殺者 2000/04/12
日文名:瞳の中の暗殺者
英文名:Captured In Her Eyes
導演:兒玉兼嗣 編劇:古內一成
05 通往天國的倒計時 2001/04/11
日文名:天國へのカウントダウン
英文名:Count Down To Heaven
導演:兒玉兼嗣 編劇:古內一成
06 貝克街的亡靈 2002/04/17
日文名:ベイカー街の亡霊
英文名:The Phantom of Baker Street
導演:兒玉兼嗣 編劇:野澤尚
07 迷宮的十字路口 2003/04/19
日文名:迷宮の十字路
英文名:Crossroad in the Ancient Capital
導演:兒玉兼嗣 編劇:古內一成
08 銀翼的魔術師 2004/04/17
日文名:銀翼の奇術師
英文名:The Magician of the Silver Sky
導演:山本泰一郎 編劇:古內一成
09 水平線上的陰謀 2005/04/09
日文名:水平線上の陰謀
英文名:Strategy above the depths
導演:山本泰一郎 編劇:古內一成
10 偵探們的鎮魂歌 2006/04/15M14青山剛昌手繪海報
日文名:探偵たちの鎮魂歌
英文名:The Private Eye's Requiem
導演:山本泰一郎 編劇:柏原寬司
11 紺碧之棺 2007/04/17
日文名:紺碧の棺
英文名:Jolly Roger in the Deep Azure
導演:山本泰一郎 編劇:柏原寬司
12 戰栗的樂譜 2008/04/19
日文名:戦栗の楽譜
英文名:Full Score of Fear
導演:山本泰一郎 編劇:古內一成
13 漆黑的追蹤者 2009/04/18
日文名:漆黒の追跡者
英文名:The Raven Chaser
導演:山本泰一郎 編劇:古內一成宣傳海報
14 天空的遇難船 2010/04/17
日文名:天空の難破船
英文名:The Lost Ship in The Sky
導演:山本泰一郎 編劇:古內一成

算了,還是我自己寫吧,算作懷念。

1 很俗的情節,但是很感人,作為第一部,把新蘭的感情描寫的很細膩。在最後剪線的時候,讓我緊張了一把。還可以吧。
2 人物很多,情節也把比較滿。推理和場面在早期算不錯的一部。貌似小蘭和柯南接吻了,小蘭為了度氣給柯南。給我很深刻的印象。
3 有KID的參與當然不差了,柯南和KID,亦敵亦友的感情,和小蘭的情誼,很感人。
4 這部很精彩,沒的說,柯南用眼鏡當下子彈的那一刻太不可思議了!情節很連貫。
5 只能說赤井秀一太帥了。場面很大,不看後悔。
6 我最喜歡的一部,歌也最好聽,不做評論了,自己體會吧。
7 有歷史性和文化性的一部,合葉和服部,新蘭2對CP,挺有味道的。
從8到13有點欠缺。11,小蘭和園子的友情還可以看看。至於13就是場面大,敘述有點亂。12 故事簡單,但是我喜歡,至少關於音樂的我都喜歡。8,9,10對我來說太平淡了。

柯南陪我度過了兒童,少年,我也快成年了,這部動畫我永遠不會忘記的。不是太幼稚,很輕松。希望快點看到結局。

另外,網路貼吧精品欄目也有評價,你可以去看看。

⑤ 沈陽最近有誰的演唱會

〔 「我要上學 DoReMiFaSol」大型公益活動 〕沈陽站
12月15日MUSIC RIDIO在沈陽華俯天地有一場《音樂之聲》「我要上學」
的愛心義賣活動。佳賓有:蘇慧倫、何潤東、胡彥斌還一個,忘了....

近期的一個活動:
12月1日 星期六 上海久光百貨
BIZ 高婭媛 蒲巴甲 孫燕姿 王嘯坤
溫嵐
登台獻唱 現場還將有眾多明星私人物品愛心拍賣

⑥ 尤泓斐的個人榮譽

多次獲得國際國內重要獎項:1996年在第七屆朝鮮平壤國際藝術節上獲得個人演唱獎。2000年獲文化部舉辦的中國首屆全國藝術歌曲比賽二等獎。2004年4月再次在朝鮮平壤國際藝術節上獲得個人演唱金獎。2005年10月在文化部組織的中直院團中青年演員考核中獲得第一名。出版發行的個人音樂專輯《讓我靠近你》榮獲中國音樂金唱片獎。
舉辦兩場個人獨唱音樂會。2006年10月29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辦「讓我靠近你——尤泓斐2006北京獨唱音樂會」。音樂會取得很大反響,許多專業音樂家認為這場音樂會把觀眾請進了歌劇藝術的殿堂,並充分展現了歌劇藝術魅力和個演唱藝術實力,是一台高水準的個人音樂會。2007年5月18日,在深圳新落成的音樂廳舉辦了「讓我靠近你——尤泓斐2007深圳獨唱音樂會」。音樂會取得極大成功,專業評論家認為這是一台當前最具舞台魅力的實力派歌唱家推出的水平很高的音樂會。
在個人藝術道路上, 她特別重視中國原創歌劇的演出,並在演出中融入自己的藝術追求和創作理解。如2007年5月參加原創歌劇《杜十娘》的演出,擔任女主角杜十娘。這部歌劇是中央歌劇院十多年來推出的第一部原創歌劇,演出獲得巨大成功。對於她的表演,歌劇界、評論界和社會媒體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她演出非常出色,表演入戲,高音強弱很有控制,音樂處理完整,有起伏,歌聲動人,讓杜十娘有情有戲,演活了這個角色。2007年1月,演出原創歌劇《木雕的傳說》,擔任女主角娜拉。這是一部蒙古族題材的草原愛情故事劇,首演後社會反響很強烈,稱她演唱的娜拉傾心傾情,唯美而不誇張,將高難度的詠吧調和感人至深的表演揉為一體,為觀眾們講述了一段草原上「甸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
特別是在2006和2007舉辦的兩場個人音樂會,她選取了多部中外歌劇的優秀唱段,其中中國歌劇的比重很大,展示出既能演唱世界經典歌劇更能很好地演繹中國歌劇,被媒體譽為最具舞台魅力的實力派歌唱家。中國文化報載文認為:「以詠嘆調的演唱中,尤泓斐強調了它的抒情性,特別是在聲音的高位置,氣息控製得很的高弱音,顯示了尤泓斐不凡的演唱功底。極富戲劇性的、光輝的快板,充分表現了尤泓斐的演唱特色和卓越的舞台掌控能力,更難的是詠嘆調的用聲、用情以及人物的舞台表現。」

⑦ 中國著名歌劇有哪些

1、《白毛女》

五幕歌劇,1945 年延安魯迅文藝學院集體創作,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李煥之等作曲。它是在 1943 年開展新秧歌運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第一部新歌劇,是我國 新歌劇成熟的標志。

2、《劉胡蘭》

二幕歌劇,該劇敘述了 1946 年冬天,青年女共產黨員劉胡蘭在刑場上堅強不屈,被敵人殺害 的英勇事跡。音樂以山西民歌為基礎,成功地塑造了英雄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藝術形象。

3、《江姐》

閻肅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該劇敘述了中共地下黨員江雪琴(江姐)在全國解放前夕,由於叛徒的出賣,不幸被捕,英勇就義的事跡。

4、《劉三姐》

八場歌舞劇,劇中大量採用民歌(有斗爭性的,有諷刺性的,有歌頌性的,還有情歌),通俗朴實,生動優美,很受國內外聽眾喜愛。

5、《草原之歌》

六幕五場歌劇,任萍編劇,羅宗賢作曲。描寫了藏族青年阿布扎和姑娘儂錯加相愛的故事。音樂取材於藏族民歌,又吸取了西洋歌劇音樂的創作技法,是我國新歌劇音樂上的代表作。選曲有《大風吹開了天上的雲》。

⑧ 如何評價國家大劇院原創史詩歌劇《長征》

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成立於2009年12月8日,由著名指揮家吳靈芬擔任指揮。作為中國最高表演藝術殿堂所屬的專業文藝演出團體,合唱團秉承大劇院人民性、藝術性、國際性的宗旨,被公認為一支充滿朝氣及無限潛能的專業合唱團。

伴隨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五年來的成長過程的,有諸多當今全世界最優秀的藝術大師:包括著名導演弗朗切斯卡·贊貝羅、強卡洛·德·莫納科、烏戈·迪安那、陳薪伊、曹其敬、廖向紅、易立明、李六乙;著名指揮家洛林·馬澤爾、祖賓·梅塔、丹尼爾·歐倫、鄭明勛、嚴良堃、楊鴻年、呂嘉、張國勇、李心草、鄭健、楊力;著名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里奧·努奇、茵瓦·穆蘭、胡安·彭斯、布蘭登·喬瓦諾維奇、弗朗切斯科·梅里、戴玉強、魏松、莫華倫、袁晨野、廖昌永、章亞倫、張立萍、迪里拜爾、孫秀葦、和慧、楊光、李曉良等。大師們對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有著很高的贊譽,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曾說「能和這些才華橫溢的青年藝術家們合作,是我的榮幸」;指揮家洛林·馬澤爾表示「這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合唱團」;指揮家丹尼爾·歐倫排練後興奮地表示「這是我見過的聲音最棒的合唱團,雖然他們很年輕,但比很多歐洲的合唱團都要好」。

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兩棲合唱團,他們是中國歌劇合唱最高音樂造詣的代表者。每年超百場的演出,用自己的聲音和熱忱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歌劇人物形象,為推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的進一步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國家大劇院製作的原創歌劇《西施》《山村女教師》《趙氏孤兒》《美麗的藍色多瑙河》《運河謠》《駱駝祥子》《冰山上的來客》《日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方誌敏》等,中外經典歌劇《白毛女》《洪湖赤衛隊》《圖蘭朵》《卡門》《茶花女》《愛之甘醇》《托斯卡》《蝙蝠》《灰姑娘》《漂泊的荷蘭人》《假面舞會》《羅恩格林》《霍夫曼的故事》《奧賽羅》《納布科》《費加羅的婚禮》《義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游吟詩人》《鄉村騎士》與《丑角》《諾爾瑪》《唐·帕斯誇萊》《阿依達》《弄臣》《魔笛》《塞維利亞的理發師》《葉甫蓋尼·奧涅金》《安德烈·謝尼埃》《西蒙·波卡涅拉》《參孫與達麗拉》《歌女喬康達》共四十部作品的演出。其展現的藝術水準獲得了業內人士及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了歌劇的演出外,國家大劇院合唱團還策劃與參演了許多大型聲樂作品及主題音樂會:包括《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馬勒第二交響曲》《馬勒第八交響曲》《威爾第安魂曲》《紀念黃自誕辰110周年音樂會》、歌劇音樂會《威廉·退爾》《唐·璜》及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等。通過音樂會這一藝術載體,讓更多的觀眾更加了解了合唱的魅力與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不懈追求的藝術精神。

作為國家大劇院駐院演出團體,國家大劇院合唱團始終重視觀眾培養,堅持參與國家大劇院藝術教育普及活動。積極策劃和參加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同時進學校、走社區,為高雅藝術的普及與傳播,為逐步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國家大劇院合唱團也將不斷地將國家大劇院藝術產品和優秀的經典作品傳播至海外。他們先後出訪新加坡、韓國、日本及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參加演出交流活動,獲得了廣泛贊譽。2015年9月隨國家大劇院遠赴義大利參加了《駱駝祥子》巡演。

新世紀的北京,充滿著高雅藝術的繁榮氣息,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年輕藝術家們把人生中最有活力、最有張力的青春時光與合唱藝術結緣,與歌劇表演藝術結緣,為夢想、為藝術,不斷前行。

⑨ 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歌劇林徽因的飾演者有幾個

一、中國歌劇產生的獨特歷史背景 眾所周知,歐洲大歌劇是在16世紀末形成於義大利,從18世紀到19世紀,歌劇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在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而我們中國的歌劇,卻是到20世紀20年代才處於萌芽狀態,並且是從一種兒童歌舞劇的模式開始的。 20世紀初,在中國也曾有過歐洲大歌劇的演出,後來也有中國的藝術家試著創作過歐洲模式的大歌劇。但是,那時候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都不具備發展歐洲大歌劇的土壤,更缺乏觀眾基礎。所以當時歐洲模式的大歌劇,在中國僅僅是曇花一現。 中國歌劇的萌生和發展,主要是由於社會變遷和群眾的需要而產生的。20世紀初,為了宣傳白話文,音樂家黎錦暉創作演出了一種兒童歌舞劇,這就是中國歌劇的萌芽。到三、四十年代,那時為了宣傳抗戰,中國的藝術家們創造了許多載歌載舞的音樂戲劇演出,例如秧歌劇的盛行。一直到1945年大型歌劇《白毛女》問世,才開始被稱為中國歌劇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被稱之為「民族新歌劇」的音樂戲劇模式。 實際上,「民族新歌劇」是在群眾運動中誕生的,更確切的說是為了宣傳的需要而產生的。因為中國傳統戲曲,不適合現實內容的表達,而中國觀眾又最喜愛並習慣於載歌載舞的戲劇形式,藝術家們才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音樂戲劇形式「民族新歌劇」。「民族新歌劇」既不是西方傳統歌劇在中國的翻版,也不是中國戲曲的延續。 「民族新歌劇」的特點,首先是以戲劇為主體,有了劇本之後再配以音樂。其次是不但注重歌唱,更加註重道白和表演。它的演唱是基於自然的發聲方法。繼承民族藝術傳統,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同時又借鑒歐洲大歌劇的創作技法,來創造一種新的音樂戲劇模式。所以稱它為「民族新歌劇」,又主要是為了區別於「舊戲曲」。 歌劇《白毛女》的成功,在於當時它以全新的內容、全新的形式、全新的視角、全新的音樂以及全新的演唱,創造了一種為廣大群眾非常喜聞樂見的音樂戲劇品種。特別是由於它的大眾性,與群眾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它的演出效果在當時恐怕是任何音樂戲劇所難以比擬的。其演出場次和觀眾不計其數。 以上就是「民族新歌劇」誕生的歷史背景。 二、中國歌劇曾有過一個繁榮的時代 歌劇《白毛女》一問世,「民族新歌劇」便如雨後春筍,接連涌現出大量新劇目,諸如《血淚仇》、《赤葉河》、《王貴與李香香》、《長征》、《打擊侵略者》等等。從而《白毛女》便成了民族新歌劇的代表作品,不但在中國廣泛演出,還到東歐和前蘇聯巡迴演出,也曾被蒙古國家音樂劇話劇院翻譯演出,後來又被日本改編為芭蕾舞劇,成為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舞台劇目之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劇目之一。 然而,中國的藝術家是清醒的,深知「民族新歌劇」的產生,僅僅是中國歌劇道路的起步,所以在1953年,成立新中國第一個最大的歌劇院時,就取名「中央實驗歌劇院」。這「實驗」兩個字意味著,歌劇《白毛女》模式不應該是中國歌劇唯一的模式,中國歌劇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 建國後許多從國外歸來的音樂家參加了歌劇隊伍,藝術家們對中國歌劇發展的方向曾產生過激烈的爭論。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歌劇,中央實驗歌劇院於1956年分為兩個歌劇團,歌劇一團是堅持「民族新歌劇」的道路,也就是今天的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二團是更多地以學習西方傳統歌劇的模式和演唱方法為主,來創演中國歌劇,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歌劇院。 當時的中央實驗歌劇院雖然基本是沿著「民族新歌劇」的道路發展的,但創作題材開始大大的拓寬,不但有現實題材,也有歷史題材、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題材的。特別是音樂創作和聲樂訓練,也越來越多地吸取西方傳統歌劇的技巧和方法。 中央實驗歌劇院除多次加工演出歌劇《白毛女》外,還曾經創作演出了《小二黑結婚》、《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竇娥冤》、《春雷》、《紅霞》、《紅雲崖》、《嘎達梅林》、《望夫雲》、《阿伊古麗》等一大批歌劇新作,還引進了《茶花女》、《奧涅金》、《蝴蝶夫人》等歐洲經典歌劇,使50年代的中國的歌劇舞台十分繁榮。 1958年,中央實驗歌劇院帶著《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三部中國大歌劇,赴前蘇聯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和伊爾庫斯克等城市訪問演出,均受到熱烈的歡迎。 1964年,中國文化部領導認識到,中國歌劇需要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決定把中央實驗歌劇院的兩個歌劇團徹底分成兩個大歌劇院,即現在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和中央歌劇院。並希望兩個歌劇院「分別發展,殊途同歸」。 現在看來,這種分頭以實踐和發展為指導思想的決定是有道理的。即使是西方模式的歌劇,也是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當時,其他各省市和部隊歌劇院團也推出了一大批非常受歡迎的大歌劇,諸如影響較大的《洪湖赤衛隊》、《紅珊瑚》、《江姐》等等,所以那時中國歌劇的發展非常之快。 那時候我院有自己的劇場,每當劇院有新的歌劇上演,觀眾便在劇場前排起長隊爭先購票,為能觀賞歌劇,人們無論嚴冬還是酷夏,徹夜排隊守侯在售票處前,劇場經常出現爆滿現象。據有人統計,當時的歌劇是北京上座率最高的舞台演出劇種。不只是在北京,劇院每年到其他省市的巡迴演出,無不場場爆滿。建國後十七年,幾乎走遍了全國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還到了邊疆和農村,引起各地觀眾的極大關注。那時候不只是各省市的歌舞劇院上演歌劇,連許多縣城也有自己的歌劇團。可以這樣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曾經有過一個空前繁榮的歌劇時代。 三、中國歌劇的斷層與復甦 文化大革命經過了整整十個年頭,中國歌劇的發展完全中斷了。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中國文藝才得以復甦。但是歌劇人才已經嚴重流失,歌劇隊伍也逐顯老化。歌劇工作者們毫不氣餒,重整旗鼓。 劇院先是恢復過去的一些保留歌劇劇目,接著便啟動歌劇新作品的創作工作。特別是80年代接連不斷的全國歌劇匯演,催生了歌劇新作品的涌現。僅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便接連推出了一大批歌劇新作品。諸如《星光啊星光》、《韋拔群》、《救救她》、《賀龍之死》、《月娘歌》、《古蘭丹姆》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劇《傷逝》和《原野》的問世,開始突破了民族新歌劇原有的模式,翻開了中國歌劇新的一頁。 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敞開了久久封閉的國門,港台文藝和國際文化交流的展開,使歌劇藝術家們打開了眼界。無論是創作方法、藝術風格,以及審美取向,都有了極大的改變。特別是輕歌劇和音樂劇的引進,使新創演的劇目均在原有的藝術模式上迅速突破,這就自然地使「民族新歌劇」的稱謂不再被沿用。當時所創演的歌劇新作,無論是《白毛女》模式,或西方歌劇模式,或輕歌劇模式,以及音樂劇或歌舞劇模式的作品,統統被稱之為中國歌劇。當然,這種「中國歌劇」的概念,還只是一種相對的統稱。不過這種發展,已經是十分可喜的了。 如大型歌劇《原野》,就是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當代中國原創歌劇。《原野》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民族新歌劇」。作曲家以宏觀全劇的龐大氣魄和完整的音樂結構,使戲劇沖突一層層展現。如序幕墳場的「原野大合唱」,是管弦樂與人聲的交響組合,合唱沒有劇詩,甚至沒有明顯的旋律,卻是痛苦、悲憤的呼號與獰笑的交響。使觀眾感受到一種毛骨悚然的震撼,把人吃人的黑暗時代表現得入骨三分。特別是「閻王殿」一場戲前的大段獨立樂章,為仇虎復仇前後的心理巨變作了生動的描述。劇中無論是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以及道白,都嚴密而有機地組合在戲劇矛盾發展的完整交響結構中,整個歌劇一氣呵成。因此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歌劇音樂創作的一大收獲。該劇主要演員赴美國參加奧尼爾戲劇中心「歌劇、音樂劇年會」,進行了三場「舞台閱讀」演唱,引起那裡藝術家們的矚目。歌劇《原野》還獲得慕尼黑第三屆國際研究會「特別榮譽證書獎」。1991至1992年由美國肯尼迪中心華盛頓歌劇院完整地上演歌劇《原野》共11場。1993年在台北由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排練上演10場。1997年歌劇《原野》首演於歐洲。 《原野》在國外演出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德國評論界稱「作曲家寫出了人類共同的感情,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渴望」、美國《今日美國》稱「《原野》是20世紀以來,世界歌劇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原野》將成為在國際保留劇目佔有一席之地的第一部中國歌劇」、美國《紐約時報》稱「金湘先生曲折的創作道路,使他正好立足於當今美國佔主導地位的新浪漫主義的主流中」、瑞士古典音樂節主席阿蘭奇稱「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原野》的音樂讓我們的心靈相通。《原野》征服了瑞士」等等。此後,《原野》便成為我們劇院經常上演的保留劇目,並被譽為「世紀經典歌劇」。1999年,歌劇《原野》在國慶50周年展演中獲優秀演出獎。2000年,歌劇《原野》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大獎」。 至今,《原野》仍在不斷演出,特別是在舉辦的「歌劇進校園」的活動中,歌劇《原野》在各地高等院校的大量演出深受師生們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