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者榮耀墨子的原皮是什麼顏色啊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王者榮耀這款手游中的墨子是2017年3月20日推出的一個原創英雄,其顏色籠統來說算是青色吧。
❷ 王者榮耀中的墨子是英雄聯盟中的誰
我個人也認為是個原創的角色 畢竟王者榮耀並不是完全把LOL的人物拿過來改造的 也有一些是自己的原創 比如韓信 趙雲
❸ 關於墨子的論文
說道墨子,大多數人那海里會浮現這樣四個字:兼愛非攻。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墨子的學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無非是倡導構建人人相愛的和諧社會,傳達這種美好卻又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充其量也不過是一些對理想社會的渴望和脫離實際的空想罷了。
是的,墨子的確迭迭不休地說過許多人與人要彼此相愛的話,頗似一個社會道德家。他在《兼愛》中,將「察亂何自起」的原因歸結為「不相愛」①,並且反復說明「兼愛」是根治亂世之道正確有效的方法。
墨子關於兼愛的學說則顯得清淺易懂,以我們高中生的水平,看墨子的《兼愛》是用不著白話文翻譯的,其意一目瞭然。但若以為墨子僅是以道德家的面孔泛泛地說了一些精簡易懂的勸世的話,試圖以人的道德來扭轉社會的弊病,求得天下和諧,那麼對墨子的理解便是淺薄而片面的。若是果真如此,墨家學派也不可能在戰國時代成為與儒學並駕齊驅的思想主流。
要理解「兼愛」的內涵,首先可以從字面入手。墨子並不像其他學派那樣單純談愛,或是想儒家談仁愛,而是在前加了一個「兼」字。「兼」字除了有「廣」和「全」的意思,還有一個一方對另一方的意思。將《兼愛》中提到的「兼相愛」與「交相利」②聯系起來就更容易看出,在墨子看來,兼愛,是指一方對另一方的付出。所以所謂兼愛,就是包含平等,博愛與相互友愛的意思。
那麼「兼愛」的雙方是誰呢?這一點要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分析。墨子生活在政治黑暗,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那是延用周朝嚴格的等級制度,財富分配極不公正,造成了個等級之間嚴重的對立。所以,墨子兼愛的雙方,核心就是指的這不平等且對立的雙方。所以兼愛就是跨越等級封鎖線的開始,就是平等意識的萌芽。若兼愛得以盛行,尊卑貴賤的等級秩序就有可能被打破。正因為此,在君主專制體制的中國,它被冷淡、被歪曲,其實都是情理之中的。
不平等且對立的各方能做到對等的彼此相愛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墨子認為,要讓不平等雙方彼此產生愛,必定是高貴的、強盛的一方,將理解、寬容,以及援助更多的給予卑賤的、弱小的一方,讓卑賤的一方生活處境得到改善。所以,兼愛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努力做到出身高貴的愛護出身低賤的,強大的愛護弱小的。所以,「兼愛」實質是反映貧弱者的心聲,帶有鮮明的平民色彩。
有些人可能認為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雖有區別但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就我個人而言我是贊同這種觀點的。但極富戲劇性的是,儒家和墨家歷來爭得不可開交。為什麼呢?因為墨子的這種觀念,確實碰撞到了儒家的要害。儒家「仁愛」的前提是尊重周禮所鋪陳的等級秩序。而在墨家看來世界本來就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平等才有所有人的尊嚴。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家「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③孟子情急之下張口罵人,正說明兼愛學說真正戳到了等級界線的痛處。
也許以現代人眼光來看,儒家強調要有親疏尊卑之分的「仁愛」思想較之墨家的「兼愛」思想顯得更具人性化和可行性,但如果問我更傾向何方,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墨家。儒家的「仁愛」,太過講究親疏貴賤,反而造成了人際關系的惡化,原因就是「仁愛」較之「兼愛」,終究是不徹底的愛。而墨家的「兼愛」,雖然難以實現,卻為天下提出了最純粹最無私的愛的理想。
注釋:
① 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出自《墨子•兼愛》
② 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既愛自己也愛別人,與人交往要彼此有利。出自《墨子•兼愛》
③ 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出自《孟子.滕文公下》
參考文獻:
1、《墨子智慧心解》,作者達流,中國城市出版社出版。
2、《尋覓中華》,作者余秋雨,作家出版社出版。
3、CCTV-10百家講壇,百家爭鳴系列之儒墨之爭,主講人易中天。
❹ 原創的道德格言
完全是爛問題。。。我原創的告訴你那你那還能說是原創的嗎。。。這種問回題你自己想才答是原創啊~唉~給你一點我以前原創的參考參考~
一耕而九處?我寧願做那一耕~然後把他們都餓死
不少人就象被風吹起來的紙一樣~飄的再高~還不過是張薄紙
真正的光芒即使是一剎那也會讓人刻骨銘心~比如閃光彈~
天才努力能得到名譽~笨蛋努力能變成天才~
時代的洪流會把絕大多數人類變成單細胞漂浮物
原來這個世界簡單到你只要往好的目標奮斗就能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
這個世界讓天真更象虛偽,讓虛偽更象天真。
在受到外力的影響下作出非本願的、以自身利益安全為優先的舉動稱之為「虛偽」
其實關於道德的格言~聖經和道德經以及其他諸子百家的典籍里已經佔全了~全世界任何所謂「原創」的格言都沒辦法脫出這個圈~只是萬變不離其宗罷了~
❺ 求古風小說名(原創)
女主:
洛染殊
洛霜容
洛璃染
洛泱矜
洛卿嫵
洛傾容
洛挽兒
洛煙瓏
男主:
龍行臻
溫如俍
慕容玄赫
墨子軒
夏無駁
男配:
龍行暄
溫如謙
慕容玄臻
墨子逸
夏無喧
❻ 墨子文章的主要特色是什麼
墨子》一書,語言質朴,但有很強的邏輯性,善於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又經常從具體問題的爭論中作出概括性的總結。這樣的由小及大,層層推進,既是演說,又是比喻,論證明白而嚴謹。
❼ 墨子是比孔子高明多的聖人這句話出自哪裡誰說的!
墨子何許人也?我們能夠確切知道的是他名翟(di),其出生地因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一直沒有確鑿的說法,傾向性的意見是魯國人或齊國人。具體生卒年月,後世學者們作了多方考證,推知他大約生活在西元前466 年至西元前400 年前後,應在孔子之後,孟子之前。
就是這樣一個來歷不甚明白的人,世紀偉人毛澤東稱他是「比孔子高明的聖人」;大作家魯迅譽之為「中國的脊樑」;大學者胡適說:「墨子是中國出現過的最偉大人物」,近世哲學家馮友蘭也認為「墨子為中國歷史中一甚大人物」;著名思想史學家蔡尚思說:「中國出了一個墨子,是最值得中國人驕傲的!」
毛澤東可不是隨便誇人的,尤其是歷史上的人物。毛澤東的誇贊,有我們未曾悟透的深意在。
如此卑微的出身與如此高的贊語,集中於一人之身,就使得墨子具有了傳奇色彩,引起我們探索的興趣。
墨子創立的墨學在春秋戰國時代曾與孔子創立的儒學並駕齊驅,是那個時代博愛眾生、救世濟困、制暴扶貧、道德重建的重要力量。《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呂不韋說:「孔、墨徒屬彌眾,弟子彌豐,充滿天下。」(《呂氏春秋.尊師》)莊子也較為客觀地評說墨子道:「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莊子.天下》)這些評說都出自與墨子相距不遠的名家之口,可信度極高。
但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個人的生活狀態卻超乎我們的想像。用某些現代人的標准看,墨子一生活得其實很不「瀟灑」。他出身平民,家境並不寬裕,估計也就是一個下崗再就業的水準。後來他因為才華出眾,在當時的政治、思想、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都佔有顯赫地位,有不少王公君主向他求教,有很多人追隨他,可以說是大「火」了。可他卻不懂得利用自己頭上的「光環」和別人對他的尊重為自己撈好處,過養尊處優的上等人生活,而是依然與弟子們一道穿粗衣,著草鞋,日夜不休。或遊走諸候各國,宣傳兼愛非攻的主張;或精研守城之術,為弟子授業解惑;或專注於數理邏輯,培養科學的態度和精神。他不會像孔子那樣擺「聖人譜」,也不會像莊子那樣「玩瀟灑」。在他身上,真正體現出了艱苦樸素、勤奮刻苦、務實肯干、不怕犧牲、勇於創造的民族精神,而這,正是中國人至今仍在倡導的優秀傳統。
墨子一生做了許多大事,其中他從一個儒門弟子,發展到「非儒」,進而自立門戶地獨創標炳千秋的墨學,頗耐人尋味。墨子對儒家的不滿,一是禮儀制度的繁縛,二是厚葬重孝的危害。儒家的這兩大弊端,束縛了人性的自由發展,造成了民生的貧困。墨子以民眾的要求和意願為出發點,率先舉起了非難、批判儒家的旗幟,並進而生發出墨家學派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為核心的一系列原創性的思想。
《墨子.公輸》中「止楚攻宋」的故事,是墨子將思想付諸行動的典型記錄。他用軟硬兩手將一場一觸即發、你死我活的戰爭化為無形,其智勇雙全的形象躍然紙上。當年墨子辯說於廟堂之上,鬥智於城垣之前。其智敗公輸的韜略,提前設伏的驚險,救百姓性命於火水的功業,至今想來仍令人盪氣回腸!
墨子身後,墨家在一定時期得到了發展,「孔、墨之後學,顯榮於天下者眾矣,不可勝數」(《呂氏春秋.當染》)。後來,墨家分成了不同的派別,比較確實的記錄是《韓非子.顯學》:「自墨子之死後,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鄧陵氏之墨。」也有今世學者認為後期墨者分為「墨俠」和「墨辯」兩大類(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或認為分化為「游俠、論辯和游士」三派(邢兆良《墨子評傳》)等。但好景不長,到了漢代,墨學已至中絕,連大歷史學家司馬遷對墨家學派的情況也不甚了了。清代墨子研究集大成者孫詒讓,在《墨學傳授考》中說:「獷秦隱儒,墨學亦微,至西漢儒復興,而墨竟絕。」
除了先秦諸子百家所共有的一些特性以外,如,共同的思想學術主張,都有一個著名的創史人和學術領袖,都以授業講學為主要活動內容等等,墨家學派還有一些特立獨行的特色。
其一、墨家團體組織最為嚴密,有最為嚴格的法律,有絕對權威的領袖(即「巨子」)。《呂氏春秋》記載:巨子腹醇的兒子在秦國殺了人,被秦惠王赦免,但腹醇認為不能不行「墨者之法」,終於殺了自己的兒子償命。講信義、重然諾、守紀律,是墨者共同遵循的做人准則。
其二、在墨子倡導下,墨家成員有世所罕見的自我犧牲精神。莊子介紹說,「後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喬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莊子.天下》)
其三、墨家既是一個學術派別,又是一支獨立於官府的作戰隊伍。墨家有完整的軍事防禦理論,有高超的守城器械,作戰勇敢頑強。《淮南子》記載說:「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
其四、墨家成員大都有手藝加工、機械製造的才能,他們從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了許多力學、光學、幾何學的原理,這是《墨經》中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的主要來源。
《墨子》一書,是墨子言行的記錄。一部分是墨子自著,另一部分應是墨子弟子對他言行的記錄和後期墨者對墨子思想的闡發。此書原有七十一篇,流傳至今的有十五卷五十三篇,大體可分為四部分:
1.經說,即後人所謂之「墨辯」和「墨經」。這個部分中包含了墨家豐富的自然科學思想和獨特的邏輯思想體系,唯先秦諸子著作中所僅見,是內涵最為豐厚而又最難解讀的。
2.論說。系統記錄了墨子對政治、經濟、社會、人生的看法和觀念,有許多彌足珍貴的原創性思想,展現出一個偉大的平民思想家的風采。
3.墨語。是墨子和弟子及友人相交的言行記錄,是墨子生活經歷的寶貴史料。
4.戰備。集中反映了墨子怎樣把科學知識應用到軍事防禦方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軍事防禦學著作。
在燦若群星的先秦思想巨子中,墨子是既人乎其內,又出乎其外的。
人乎其內,是說他與眾多聖賢一道,展開思想的砥礪和交鋒,共同創造了那個時代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墨子既是一個思想家,又是一個傑出的邏輯學家、數學家和工程物理學家,在《墨子.經下》中,就光影成像問題,他說:「景:光之入照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足蔽下光,幫成景於上。首蔽上光,幫成景於下。在遠近有端與於光,故景庫內也。」當代學者對此解說道:「這一條全文不過六十餘字,把針孔成像這個光學上最著名的現象解釋得非常清楚而且正確,在世界科學史上是非常突出的。」(方孝博《墨經中的數學和物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近代光學書上要說明光是直線進行的性質,就是用針孔像匣的實驗來說明的,而我們祖先卻在二千多年前已經發現這個光的基本性質,並加詳細的描述了。」(錢臨照《物理通報》第一卷第三期:《古代中國物理學的成就》)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出乎其外,是說墨子從不是一個單純的思想者、學問家和傳道者,在先秦諸子普遍輕視下層體力勞動者的情況下,他卻始終不脫離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活動,並在實踐中產生出眾多的發明創造。墨子是一個手藝精湛的匠人,頃刻之間,削三寸之木,能製成一個載六百斤重的車軸。他研製的木鳶,能夠在天空中飛翔,令他的學生們贊嘆不已。
墨子還是一個出色的社會活動家和軍事戰略家,「凡不守者有五:城大人少,一不守也;城小人眾,二不守也;人眾食寡,三不守也;市去城遠,四不守也;畜積在外,富人在虛,五不守也。」(《墨子.雜守》)。他不僅在思想上主張和平,反對戰爭,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身體力行地踐行其思想主張,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取得豐碩的成果。他組織起能征慣戰的「墨家軍」,專為弱國守城,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創舉。
墨子突破了大多數思想家局限於政治道德的思考範式,將社會意識與自然規律作綜合一體的觀照,將實踐知識當成驗證思想學說的尺度。因而,他的政治觀點和學術思想,打上了深深的下層勞動者的印記。
在墨子生活的時代,像他那樣擁有如此豐厚的思想、廣博的知識、多方面的建樹、專業的團隊和熟練的手工技藝的人,幾乎是絕無僅有的。連莊子也稱贊他是「好學而博,不異,不與先王同。」(《莊子.天下》)在墨子身上,我們絲毫看不到傳統知識分子身上常見的酸氣、迂氣、呆氣和狂氣。用現代的話說,墨子是一個集勞動者、思想家和科學家於一體的全能型人才。
讀《墨子》,我們會感到墨子說話寫作和他做人一樣,朴實無華,本色天成。墨子的文章不像莊子那樣汪洋姿肆,美艷華麗;也不像孔子那樣擺聖人架式,以衛道者自居。平實、自然、論辯、說理,是墨子文章的基本風格。故清代學者孫詒讓作《墨子間詁》時,說他「質而不華,務申其意,而不馳騁其辭。」
墨子文風與他的寫作目的及人生目的都是直接相關的,琢磨幾句華彩辭章以傳之後世,或者文詞蜚然已求其高雅,這不是朴實無華的墨子所樂意為之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記載,楚王問墨家弟子田塢說:墨子是著名學派的領袖,他努力實踐自己的學說主張是很有一套的,可是他的言論卻毫無文彩,這是為什麼呢?田塢在講了「秦伯嫁女」、「楚人膏珠」兩則寓言之後說:墨子的言論,是宣傳先王之道,論述聖人之言,要把它們明白地告訴人們,假如巧飾其辭,人們就會留意於它的文辭,而忘掉了思想上的作用。而且,墨子知道他的聽眾和讀者,只有少數是學富五車的貴族或士人,面對整天為生計奔波的農人和匠人,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說話是最為重要的。墨子文風的純朴,實在是其處世原則的一種表現。
劉向《說苑.反質篇》記載過墨子與其得意門生禽滑厘的一段對話,與墨子一貫言論思想相一致,應視為可信史料:
墨子曰:「今當凶年,有欲予子隨侯之珠者,不得賣也,珍寶而以為飾;又欲,予子一鍾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將何擇?」禽子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窮。」墨子曰:「誠然,則惡在事夫奢也?長無用,好未淫,非聖人之所急也。故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後文,此聖人之務。」
由此可知,墨子也不認為文飾綺麗本來就不好,「文」也是一種好,但須「先質而後文」,事務繁多時,就要化繁為簡,文意不暢時,就要通俗易懂,馮友蘭先生說,墨子「非不知『文』之為一種好,特無暇於為『文』耳」(《中國哲學史》)。當為知人之論。
從現代寫作理論上說,墨子的觀點不能說沒有偏頗,華而不實固然要不得,但必要的藝術形式卻可以使文章富有感染力。我們沒有理由用現代人的一相情願去要求這樣一個憂國憂民的先賢。
像墨子這樣一個克己實用的人,不可能設想他在文章里會追求華麗的詞藻、浪漫的情調和綺靡的文風,去雕飾,戒浮躁,少偽裝,以邏輯嚴密、質朴本色、明白曉暢為標准,便顯得順理成章、自然而然了。
為什麼曾如日中天的墨家到了漢朝就淡出歷史舞台了呢?以至於墨子生平事跡幾不可考,《墨子》一書幾度散失,至今仍有多篇失佚。孫詒讓《墨子傳略》中說:「墨氏之學亡於秦季,故墨子遺事在西漢時已莫得其詳。……..先秦諸子,自儒家外,老、庄、韓、呂、蘇、張、孫、吳之倫,皆論列言行為傳,唯於墨子,則僅於孟荀傳末附綴姓名,尚不能質定其時代,遑論行事。」
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如日中天,道家後來居上, 「儒道互補」構成中華文化的基本結構,墨家卻無可奈何地被擠出了中華文化之河的主航道。
這是為什麼?
墨學的命運悲劇,在具象的層面上,我們可以總結出十條二十條,過往和時下賢者對此也多有闡發,或以為思想偏激,不為社會所容;或以為待已過苛,他人不可接受;或以為替弱者守城,大多力戰而亡,等等。但從社會歷史的層面上看,他的被輕視、被支解、被淡忘、被淹沒則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的必然。
墨子以「非儒」起家,反叛不平等的現有秩序和各種侵略行徑,成為貫穿他的整個學術思想和社會活動的一條主線。他總是無保留地站在弱小者的一方,成為社會既得利益集團最大的思想障礙和行為障礙。
他主張「非攻」,反對以武力脅迫對方,殃及廣大無辜百姓。這只能為被強大的諸侯國打得潰不成軍的弱小國家擁護,正四處擴張的強勢國家顯然是非常惱火他的。他主張「節葬」、「節喪」,堅決反對生前死後鋪張浪費,反對將寶貴的生命虛度在漫長的服喪期內,這為想通過「厚葬久喪」顯出尊卑貴賤之分的上層社會所不容。他主張「節用」,認為一切生活器用以切合實用為原則,如衣食能溫飽即可,房屋能避風雨即可,舟車能使用即可,過分的裝飾都是應該廢除的。他反對王公大臣養三妃六妾,讓天下的女子享受人間的幸福。這顯然又讓縱欲無度、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們氣得牙癢癢。他主張「尚賢」,要求社會做到能者上,無能者下。試想,好不容易打下江山正欲享盡榮華富貴的權貴們,聽得進他那刺耳的話嗎?
在統治階層中有人譏評墨學為「賤人之言」,荀子更是嘲諷墨學為「役夫之道」,這一點也不奇怪。正因為此,歷史上總有那麼一部分佔盡便宜的人懼怕他,嫉恨他,甚至抵毀他。而儒道兩家,則與那些上等人的想法吻合得多,其思想主張聽起來要順耳得多。在統治集團和文人雅士的人生格局中,進則以儒治國,退則以道養身,儒道互補,多麼令人愜意呀!
由是,儒道二家便坐上了歷史文化的正席,在與統治集團的默契中霸佔著文化的話語權,逐漸在人們的意識中沉澱下來,並歷久不衰地形成中國人的精神傳統。這樣,墨家的草根意識,實踐中的忍苦精神,終於隨著封建大一統社會機制的成型和穩固,變得「大音稀聲」了。
另一方面,中華文化的特質是一種人倫文化,熱愛自然科學、關心物質運動的人被劃人「勞力者」階層,這種近乎本能地看輕自然科學的意識是中華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國歷史上,自然科學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麼多發明創造,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奇跡。無論是循規蹈矩的儒生,還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過是求得一己的安寧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夠真正擺脫各種社會勢力的糾纏和引誘,從力學、光學、幾何學、邏輯學等廣泛的知識領域去把握生命的本來含義,認知世界的真相,從而形成尋求真知、注重實踐、自勵自強的可貴品格。然而,在特定的時代,這對墨學又都註定不是福音。
墨學的沉寂,實乃中華文化犯的一個大錯誤。
我們現在撥開重重的歷史迷霧走向墨子,靠近他的思想、性格,傾聽他沉潛舒緩的低訴,我們將頓悟生命中的大智慧,洞見歷史深處的大光明,獲得對自身及周圍世界別樣的感受。因為,中華民族己經走到了一個全面認識歷史,認識社會,認識自然的新時代。有理由相信,墨子的和平思想和貧弱哲學,墨子的東方智慧和平民信仰,墨子的自律行為和務實作風,墨子的健全人格和創造天才,必將撫去厚厚的歷史塵埃,放射出耀眼的真理的光輝!
❽ 「乘風破浪正當時 快馬加鞭自奮蹄」全詩內容是什麼出自哪首詩
這兩句詩是現代人原創,之後被廣泛引用,作者難以考證。其中」乘風破浪「、」快馬加鞭「、」正當時「、」自奮蹄「都有可查的典故:
1、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書·宗愨傳》
原文:
宗愨(què),字元干,南陽涅陽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貴,必破我門戶。」兄泌娶妻,始入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與拒賊,十餘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藝為業,炳素高節,諸子群從皆好學,而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宗愨是南北朝時期的人,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練武,直到練成了才對他叔父說:「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長風破萬里浪。」(「乘風破浪」這句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後來宗愨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2、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愈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太行,駕驥與牛,子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墨子·耕柱》
《耕柱》是我國古籍《墨子》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墨子》第四十六篇。《墨子》是古代勞力者之哲學 ,現在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關於墨子言行的記錄。《漢書·藝文志》著錄"《墨子》七十一篇",班固注曰墨子:"名翟,為宋大夫,在孔子後。"《隋書·經籍志》著錄"《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撰"。《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宋史·藝文志》都著錄"《墨子》十五卷,墨翟撰"。現在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關於《墨子》的佚失情況,一種說法是從漢代開始的,另一種說法是南宋時佚失10篇,其餘8篇是南宋以後佚失的。墨子(前468 -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
3、生僧快馬隨鞭影,寧作痴人記劍痕。—陸游《村居》
原文: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讀了這首詩,讀者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美麗春景,一起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
原文:行路難·其一
作者: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首詩一共十四句,八十二個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盪縱橫,具有長篇的氣勢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於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詩人感情的激盪起伏、復雜變化。詩的一開頭,「金樽美酒」,「玉盤珍羞」,讓人感覺似乎是一個歡樂的宴會,但緊接著「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兩個細節,就顯示了感情波濤的強烈沖擊。中間四句,剛剛慨嘆「冰塞川」、「雪滿山」,又恍然神遊千載之上,彷彿看到了呂尚、伊尹由微賤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詩人心理上的失望與希望、抑鬱與追求,急遽變化交替。「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四句節奏短促、跳躍,完全是急切不安狀態下的內心獨白,逼肖地傳達出進退失據而又要繼續探索追求的復雜心理。結尾二句,經過前面的反復迴旋以後,境界頓開,唱出了高昂樂觀的調子,相信他自己的理想抱負總有實現的一天。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5、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臧克家《老黃牛》
原文:老黃牛
作者:臧克家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翻細作走東西。
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
《老黃牛》里的老黃牛如此辛勤勞作,不辭辛苦,則完全來自於它自身的動力了:「不待揚鞭自奮蹄」。這里,「物」與「我」融為一體,「不待揚鞭自奮蹄」的老牛,也即年逾古稀、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詩人自己。年逾古稀的詩人揮筆寫下了《老黃牛》這首膾炙人口的詩,並藉助於不辭辛苦、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老黃牛的形象,贊美了勞動人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情壯志。詩人堅信烏雲遮不住太陽,堅信祖國永遠屬於人民,他要在有生之年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出自己的一切。
❾ 對墨子寫一個300字左右的評論,評價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原創的哦^v^¥)
墨子,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姓墨名翟,生卒年不詳。
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准,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
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
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