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當代藝術創作的精神理想與目標是什麼
藝術創作一直都是藝術家通過一定的藝術語言把自己的審美意識物態化為藝術作品。藝術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產物,它的精神就是藝術家所要表達的精神,目標就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和讓他人在欣賞的同時能悅心悅目,悅意悅神。
B. 要明白什麼是藝術創作的工匠精神
針對當下藝術發展的疲軟,有人將其歸結為工匠精神缺失。鑒於市面上存在大批粗製濫造藝術品的事實,這一說法乍看上去貌似合理,卻又經不起仔細推敲。工匠精神是什麼?是指工匠執著於產品的精雕細琢,追求極精緻極微、臻於完美的工藝生產理念。當今商業市場上涌現大批低劣產品,讓消費者權益大大受損、商業誠信喪失殆盡,正是因工匠精神缺失造成的。可以這么說,追求極致的工匠意識喪失,讓當今中國面臨的嚴峻商業困境和社會問題,但這又與藝術創作扯得上什麼關系呢?
我們所談論的藝術,是指具有哲學高度的文化創造活動,而不是普通的裝飾工藝品生產(盡管現在很多人也將其稱為藝術)。藝術與哲學、科學、文學等學科一樣,既是基礎文化學科又是文明社會之精神核心所向。藝術創作是具有強烈文化創造慾望的個體以自身的學識、情感、思想進行的知識再創造活動,而不同於普通工匠的手工勞動只為生產一件更為精緻的產品。由於藝術創作過程中需投入大量精細手工勞動的事實,藝術家必然需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藝,但並不因此就等同於工匠的製作手藝,其側重點還是在文化創造上。藝術發展史中,如西方的古典油畫和中國北宋以前的繪畫,都非常注重精細描繪,這是因為早期藝術本身與工匠的技藝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當然決不能因此將古典繪畫藝術創作等同於普通工匠的手藝)。但南宋以後的文人畫和西方現代繪畫,則是將重點放在個體生命內在精神自由揮灑上。藝術從最初的工匠手藝脫胎而出,發展為需要投入更多心智勞動(而非熟練技能)的文化創造工作 ,這既代表藝術的發展進步,又是人類文明向更高階段邁進的明證!
於此,現在還把工匠精神拿來混同藝術創造精神,且不是開歷史之倒車嗎?事實上,正是在所謂工匠精神的誤導下,才讓當代藝術(特別是繪畫)陷入工匠式重復製作的歧途。一切藝術學習必須從素描開始的荒唐學院派教育,讓很多藝術家練就一手熟練的技藝,卻失去了藝術想像力與創造力。不要說源自西方的油畫有太多機械式製作痕跡,就是所謂的傳統中國畫,許多也變成素描的毛筆翻版。甚至,現在一些畫家為奪得大獎,花上幾個月時間精心打磨一幅工筆畫,可謂將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了。
雖然西方古典油畫和中國古代繪畫都將對物象的精細描繪看得特別重要,但這種精細的技藝只是藝術創作的基礎,而非終極追求。中國古人認為氣韻生動是藝術創作的最高境界,西方則更重視超越作品圖像之上的精神意境傳達,兩者實質上都有相通之處。東方人眼中的藝術傑作,在西方人眼中仍是藝術傑作,反過來也一樣,因為藝術的本質是語言文字之外的文化創造,是對本體文化的升華與再創造,是所有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人類共同追求的至高精神理想!回頭來再看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本質上追求的是什麼?是製造出滿足人們享受優質生活的高端商品。瑞士的鍾表生產技術和中國古代陶瓷工藝(雖然現在也把古代陶瓷當藝術品,但嚴格講只是工藝品,不能因歲月流失而改變其原為生活用品的本質)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代表,所做出來的產品,基本職能是滿足日常生活所需,而非具有哲學高度的文化創造物。或許,工匠精神也可衍生出所謂「工匠文化」來,這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東西。但「工匠文化」只能作為次級文化存在,決不能與哲學意義上的高級精神導向文化混同!!!
C. 藝術創作需要秉持工匠精神的理由
因為藝術必須要有一顆匠心,只有出色的藝術才可以造就最好的作品,所以說必須要有匠心精神
D. 藝術創作與時代精神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不是停留在要求溫飽的程度。中國需要的是更加開闊的眼界,而世界需要更加了解中國。當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的宏偉場面拉開帷幕時,中國給世界的印象也改變了。這裡麵包含了多少藝術的創造:從擊缶而歌中的削鼓打發到場地大型LED屏的使用。無處不是藝術的創新。藝術從一方面彰顯了時代的精神,他讓人們眼前一亮,英國不正是走了文藝復興之路而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么?另一方面當時代精神更加豐富的時候,藝術的創造會呈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新局面。
E. 什麼是藝術精神
藝術是一種內心體現.通過畫的形式表現當時的心境.不同的畫面表現的心境不同.
不同的觀賞者心境不同,對藝術的評價也是不同的,需要自己去體會.藝術的精神在於,把自己與藝術結合在一體,用心去感受藝術的靈魂。用心的把它表現出來,讓所有人都懂得你的心意,那就是藝術的精神。哥特式的藝術精神:自公元12世紀到公元15世紀,城市已成為各個封建王國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中心,這一時期興起了封建社會大發展的產物——哥特式藝術。
哥特(Gothic)是指野蠻人,哥特藝術是野蠻藝術之義,是一個貶義詞。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特」(野蠻)了。
第一個哥特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特化」的影響。哥特式有人專指建築,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屬於建築,公元13世紀後與建築分離;哥特式繪畫巔峰在公元14—15世紀。
哥特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首先在體量和高度上創造了新紀錄,從教堂中廳的高度看,德國的科隆中廳高達48米;從教堂的鍾塔高度看德國的烏爾姆市教堂高達161米。其次是形體向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不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築局部和細節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沖力。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寰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城市顯示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
如果說羅馬式以其堅厚、敦實、不可動搖的形體來顯示教會的權威,形式上帶有復古繼承傳統的意味,那麼哥特式則以蠻族的粗獷奔放、靈巧、上升的力量體現教會的神聖精神。它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斕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瓏的雕刻的裝飾,綜合地造成一個「非人間」的境界,給人以神秘感。有人說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特建築則是天堂里的神宮。
哥特式教堂結構變化,造成一種火焰式的沖力,把人們的意念帶向「天國」,成功地體現了宗教觀念,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著向上升華的尖塔,有一種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從審美的層面看,羅馬式建築較寬大雄渾,但顯得閉關自守,而哥特式建築表現出一種人的意念的沖動,它不再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物,也不再是軍事堡壘,而是城市的文化標志,標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紀獲得一點有限的自由,人們會發現一絲現實世界的陽光透進了黑暗的中世紀。
與哥特建築一起應運而生的是優美的彩色玻璃窗畫。這種畫也成為不識字信徒們的聖經。圓形的玫瑰窗象徵天堂,各式聖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台畫面。當人們走近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由於它是玻璃畫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生艷,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
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它的人物形象開始保持獨立的空間地位,追求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力求符合真實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動的塑造,使人體逐漸豐滿起來,衣褶也隨之有了結構的變化,使人感到衣服裡面是實在的人體。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模似,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特式建築上多採用圓雕和接近圓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藝術接近生活和寫實,遍布歐洲,因此也稱國際哥特式風格。晚期的哥特式藝術已明顯孕育著文藝復興的到來。
F. 如何理解藝術家的創作精神
犧牲自我,燃燒生命的角度去理解,不然你就無法了解他們的偉大付出
G. 「工匠精神」對藝術創作有何特殊意義
文化藝術創作,尤其是造型藝術創作,都需要『工匠精神』。藝術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技,是技術性的;一個是道,就是精神性的。『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對精神層面的要求,而不單純是技藝問題,就是對藝術的熱愛、執著探索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精神』給我們的啟發是,藝術家不能滿足於只是發揮自我的個性、靈性、想像力、創造性,還要有扎扎實實的功力。功力和修養是兩個翅膀,『工匠精神』用在藝術上,就是讓我們的藝術要精益求精。
H. 什麼是藝術的原創
獨立的人並不是十分容易做到的,人們很難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常常認為「科學」與「思想」能夠使人獨立,一般來說,這種認識是對的。但人往往是在有了一定的目標後才進行思考,當目標不確定時無法進行完整、准確地判斷和思考。科學也是如此。科學是在已知的基礎上推進未知的部分,如果我們對某個領域一無所知,就無從進行判斷和創造。啟蒙運動以來,人類的大量活動都是在理性基礎上展開的。但人性大於理性。人性的完整性包含著理性和理性之外的部分。人們已經習慣於理性的方式,因而很容易在自願狀態下被奴役,被知識和思想所牽制,無法懷疑和反省,這是人類最大的悲哀。藝術的目的是在人沒有意識的情況下感受到限制並試圖突破它,這就是人的自覺,這種自覺反過來可以轉化為思想和推進科學的動力。所以,今天的藝術已不再被稱為美術。一個人怎能在沒有任何前提和指導的情況下,不間斷地提高為一個完美的人?這種力量是靠「藝術」來創造的。令我們驚訝和遺憾的是,這一點在中國,不能被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甚至是文化界的精英所了解。今天,若要使未來的中國能夠引領世界,首先需要深切和全面地弄清楚何為當今世界精神發展的前沿,未來世界精神的引領力量在哪裡。每個國家都有自己過去的傳統,而發達國家並不僅限於繼承傳統,更強調指向未來的創造;每個文明都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色,而先進的文明並不一味被動地固守差異,而更注重為世界的前途和人類的理想開創新的普世價值,從而引領世界。只有引領世界的民族,其祖先和父母才會受到當世的尊敬;只有建造了新的藝術和文化,其國民和子孫才會得到後世的愛戴。
I. 什麼是藝術的精神
這個問題比較大。
藝術精神實際是一種心理環境,紛擾心境安寧、囿域精神自在的死生界限對於藝術是不存在的,這種精神是人的一種自我突破,一種觀念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