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建築中吻、吻獸的位置
吻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
北京故宮的金鑾寶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獸最多。金鑾殿是「廡殿」式建築,有1條正脊,8條垂脊,4條圍脊,總共有13條殿脊。吻獸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兩端有正吻2隻,因它口銜正脊,又俗稱吞脊獸。在大殿的每條垂脊上,各施垂獸1隻,8條脊就有8隻。在垂獸前面是1行跑獸,從前到後,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鳳仙人,然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共計10隻。8條垂脊就有80隻。此外,在每條圍脊的兩端還各有合角吻獸2隻,4條圍脊共8隻。這樣加起來,就有大小吻獸106隻了。如果再把每個殿角角樑上面的套獸算進去,那就共有114隻吻獸了。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坤寧宮原是皇後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有些配殿,僅有1個。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傳說這些小獸能避火。由於神化動物的裝飾,使帝王的宮殿成為一座仙閣神宮。
園林建築對規格的要求就不象皇宮那麼嚴格,頤和園里最高級的屋頂是排雲殿,既是琉璃屋頂,又是全園垂脊獸數量最多的大殿,但也只有七個垂脊獸,分別是龍、鳳、獅子、海馬、天馬、押魚、狻猊;四大部洲部分建築是廡殿式屋頂,但只有五個垂脊獸,分別為龍、鳳、獅子、海馬、天馬;德和園大戲樓屋脊上雖有七隻小獸,但卻無仙人引路。頤和園內布瓦屋頂上垂脊獸的順序與琉璃瓦屋頂有所不同,第一個是獅子,又叫抱頭獅,以下為龍、鳳、海馬、天馬等。
② 仙人走獸的故宮走獸
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在尺寸上較前代加大,一隻鴟吻的重量可以達到七千三百斤,值銀一百八十餘兩。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在漢族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動物,重脊的排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小人,其後是一排小獸,最後面有一個較大的獸頭,便是「垂獸」。仙人與垂獸之間的小獸統稱「走獸」。走獸的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數量的多少是依宮殿的大小、建築的等級而定的。走獸最多可達九隻,隨著建築等級的降低而遞減。小獸的減少是從最後一隻依次往前減的。故宮太和殿上的走獸數量最多,而且是漢族古建築中唯一有十個走獸的特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等都是九個(減去行什),坤寧宮為七個,東西六宮為五個,一些門廡和琉璃門頂上僅用一至三個。
騎著鳳凰的小像叫仙人,又稱真人或冥王。據說這位仙人是齊閔王的化身,民間有「日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說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被燕將樂毅所敗,倉皇出逃四處碰壁,走投無路,危急之中一隻鳳凰飛到眼前,齊閔王騎上鳳凰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在屋檐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大概還有絕處逢生,逢凶化吉的含義。
③ 太和殿屋脊上的神獸都是什麼有什麼說辭
1、龍:
是一種能興雲作雨的神奇動物,它是皇權神聖的象徵。
2、鳳: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常用來象徵祥瑞,也比喻有聖德之人。
3、獅子:
代表勇猛、威嚴。
4、天馬:
象徵著威德通天入海,暢達四方。
5、海馬:
中國古代神話中也是吉祥的化身。
6、狻猊:
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
7、狎魚:
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8、獬豸:
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9、鬥牛:
傳說中是一種虯龍,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10、行什:
一種帶翅膀猴,背生雙翼,手持金剛寶杵,傳說寶杵具有降魔的功效。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3)太和殿脊的吻獸原創擴展閱讀
神獸建築背景:
太和殿是唯一有十個飾物的建築。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
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象徵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還含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之意。古人把建築裝飾上這些走獸,使古建築更加雄偉壯觀,富麗堂皇,充滿藝術魅力。
④ 北京故宮太和殿屋檐上的有幾支吻獸
北京故宮的金鑾寶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獸最多。金鑾殿是「廡殿」式建築,有1條正脊,8條垂脊, 4條圍脊,總共有13條殿脊。吻獸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兩端有正吻2隻,因它口銜正脊,又俗稱吞脊獸。在大殿的每條垂脊上,各施垂獸1隻,8條脊就有8隻。在垂獸前面是1行跑獸,從前到後,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風仙人,然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共計10隻。8條垂脊就有80隻。此外,在每條圍脊的兩端還各有合角吻獸2隻,4條圍脊共8隻。這樣加起來,就有大小吻獸106隻了。如果再把每個殿角角樑上面的套獸算進去,那就共有114隻吻獸了
⑤ 故宮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獸分別叫什麼
仙人:騎鳳仙人,相傳原是南朝齊明王,後修道升仙。
十個小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狻猊、獬豸、鬥牛、行什。
太和殿建築規制之高,裝飾手法之精,堪列中國古代建築之首。而太和殿之上為建築形式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鎮瓦,這些鎮瓦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是七個、保和殿是九個。其它殿上的鎮瓦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只是九個。
(5)太和殿脊的吻獸原創擴展閱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人民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10月10日,華北戰區受降儀式在北平故宮太和殿廣場舉行。
這一天,北平天高雲淡,秋高氣爽。太和殿前廣場上人山人海,天安門、端門、午門、東西華門、南北池子、南北長街……到處都聚滿了人。當時北平人口約200萬,有20多萬人從四面八方涌到故宮,要親眼見證日本向中國投降。
從規模來說,在故宮太和殿前舉行的受降儀式是中國戰區15個受降儀式中規模最大的一個,甚至遠遠超過了南京受降儀式。這與時任中國第11戰區參謀長、第11戰區華北受降區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呂文貞的策劃分不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舊京圖說:太和殿受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和殿
⑥ 請問太和殿上那11隻吻獸分別是那11隻啊
樓主看下這個:
http://www.bbker.com/D16579.html
⑦ 北京故宮太和殿上的蹲脊獸有怎樣的寅意
蹲脊獸的寓意是,龍遠古時期,龍是氏族部落的圖騰;帝王時期,龍是皇家身份的彰顯;如今,龍象徵著中華民族。它因為形象雄壯矯健,含義祥瑞吉慶深受人們的喜愛。明清將之象徵帝王,皇帝稱自己為真龍天子,由此這龍是皇權的象徵。
在太和殿垂脊上的排排坐的10隻小獸,從前到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
據《大清會典》記載,這些琉璃釉面小獸的排列順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其中天馬與海馬、狻猊與押魚之位可置換。
在傳說中鳳是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預示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古代人認為獅子是百獸之王、勇猛威嚴。所以人們用它的形象用來鎮守宮殿。
天馬天上的瑞獸,是龍的好朋友。它與海馬同樣是馬,卻長著一對翅膀,可以日行千里,追風逐日。「天馬行空,獨往獨來」,將其形象用於殿脊之上,有種傲視群雄,開拓疆土的氣勢。
海馬海中瑞獸。它的造型像一匹馬,傳說能夠入海臨淵,逢凶化吉。
狻猊傳說中一種類似獅子的猛獸,頭上披著長長的鬃毛。傳說它是龍的九個兒子中的一員,性情兇猛,能吃虎豹。據說這只有個「不良嗜好」——喜歡煙火,所以也常常出現在香爐腿上。
押魚海中瑞獸。它渾身上下長滿了鱗甲,身後還有一條魚尾。傳說能興雲作雨,滅火防災。「押」有「執掌」的意思,因此它是掌管水族魚類的統領。
獬豸傳說中的瑞獸,是忠誠、正義的化身,也是中國古代司法的象徵。傳說它頭上有一角,能辨是非曲直,見人相爭斗,則會用角頂倒邪惡無理的人。
鬥牛為傳說中的虯龍,無角,與押魚作用相同,一說其為鎮水獸,古時曾在發生水患之地。立於殿脊之上意有鎮邪、護宅之功用。
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種帶翅膀猴面孔的壓尾獸。
除了這十隻小獸,最排頭的還有一個「騎鳳仙人」,傳說這位仙人是戰國時期齊閔王的化身,作戰失敗,遭到敵軍追捕,正在走投無路的危急時刻,天邊突然飛來一隻鳳凰。齊閔王騎上脫離了險境。騎鳳仙人安坐在屋檐的頂端,具有絕處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徵意義。
(7)太和殿脊的吻獸原創擴展閱讀:
蹲脊獸又稱吻獸:殿宇屋頂的吻獸,是一種裝飾性建築構件,在中國古代社會中,構件的造型與安裝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會要》中記載,漢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魚虯尾似鴟」一類的東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
晉代之後的記載中,出現「鴟尾」一詞。中唐之後,「尾」字變成「吻」字,故又稱為鴟吻,官式建築殿宇屋頂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狀和名稱的吻獸,以其形狀之大小和數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級之高低。
吻獸通常置於古代大型建築的屋脊上的「避邪物」,傳說可以驅逐來犯的厲鬼,守護家宅的平安,並可冀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為此,不論是建築等級高或低的宅主均在戧脊端、角脊上飾有"龍"來避邪,並以此來顯示宅主的職權和地位。
吻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
北京故宮的金鑾寶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獸最多。金鑾殿是「廡殿」式建築,有1條正脊,8條垂脊,4條圍脊,總共有13條殿脊。吻獸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兩端有正吻2隻,因它口銜正脊,又俗稱吞脊獸。在大殿的每條垂脊上,各施垂獸1隻,8條脊就有8隻。
在垂獸前面是1行跑獸,從前到後,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鳳仙人,然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共計10隻。8條垂脊就有80隻。此外,在每條圍脊的兩端還各有合角吻獸2隻,4條圍脊共8隻。這樣加起來,就有大小吻獸106隻了。
如果再把每個殿角角樑上面的套獸算進去,那就共有114隻吻獸了。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坤寧宮原是皇後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有些配殿,僅有1個。
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傳說這些小獸能避火。由於神化動物的裝飾,使帝王的宮殿成為一座仙閣神宮。
⑧ 故宮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走獸
故宮建築屋頂滿鋪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黃色為主。綠色用於皇子居住區的建築。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或琉璃壁上。
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在尺寸上較前代加大,一隻鴟吻的重量可以達到七千三百斤,值銀一百八十餘兩。吻獸造型優美,是構件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徵吉祥和威嚴,這些構件在建築上起了裝飾作用。
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動物,重脊的排頭是一個騎著鳳凰的小人,其後是一排小獸,最後面有一個較大的獸頭,便是「垂獸」。仙人與垂獸之間的小獸統稱「走獸」。走獸的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數量的多少是依宮殿的大小、建築的等級而定的。走獸最多可達九隻,隨著建築等級的降低而遞減。小獸的減少是從最後一隻依次往前減的。故宮太和殿上的走獸數量最多,而且是中國古建築中唯一有十個走獸的特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等都是九個(減去行什),坤寧宮為七個,東西六宮為五個,一些門廡和琉璃門頂上僅用一至三個。
騎著鳳凰的小像叫仙人,又稱真人或冥王。據說這位仙人是齊閔王的化身,民間有「日曬閔王,走投無路」的說法,說東周列國時的齊閔王,被燕將樂毅所敗,倉皇出逃四處碰壁,走投無路,危急之中一隻鳳凰飛到眼前,齊閔王騎上鳳凰渡過大河,逢凶化吉。在屋檐的頂端安置這個「仙人騎鳳」大概還有絕處逢生,逢凶化吉的含義。
太和殿的走獸,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音suan ni)、狎魚、獬豸(音xie )、鬥牛、行什。
龍,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檐上。
鳳,比喻有聖德之人。據《史記?日者列傳》:「鳳凰不與燕雀為群。」它是一種仁鳥,是祥瑞的象徵,它的出現預兆天下太平,人們生活幸福美滿。
獅子,在佛教中為護法王,是勇猛威嚴的象徵。《傳燈錄》記載:「……-獅子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獅子作吼,群獸懾伏。」
天馬、海馬,前者追風逐日,凌空照地,後者入海入淵,逢凶化吉,在我國古代神話中都是忠勇之獸。 狎魚,是海中異獸,傳說和狻猊都是興雲作雨,滅火防災的神。
狻猊,形狀象獅子,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的猛獸,它頭披長長的鬃毛,因此又名「披頭」,兇猛殘暴,吃虎,也有說為龍的九子之一。
獬豸,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猛獸,與獅子類同。《異物志》中說「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稱"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徵。
鬥牛,傳說中是一種虯螭,據《宸垣識略》載:「西內海子中有鬥牛,即虯螭之類,遇陰雨作雲霧,常蜿蜒道路旁及金鰲玉棟坊之上。」它是一種除禍滅災的吉祥雨鎮物。
行什。造型象只猴子,但背有雙翼,手持金剛杵有降魔功效,又因其形狀很象傳說中的雷公或雷震子,放在屋頂,是為了防雷。
選擇這些神話動物作飾件,首先是為了突出殿宇的威嚴。其次還象徵著消災滅禍,逢凶化吉,剪除邪惡、主持公道的寓意。將它們置於屋脊之上,以希望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走獸」的體態原本差別很大,而在隊列中,卻統一採用蹲坐姿態,形成大同小異的造型,只有仙人在排頭的位置有特別的姿態。遠處觀賞高高檐角上的這排小神像,往往必以明亮的天空把這些小獸依次排列在高高的檐角處,所以在人們印象中,它們更多時候是一幅優美的剪影圖畫。 走獸也有實用功能。因為屋檐有一定的斜度,脊瓦便有下滑的可能,故在交樑上需用多個鐵釘加以固定,為掩飾鐵釘不美觀的痕跡並保護其免受雨淋,匠師們便在釘帽上加飾了這些琉璃小獸。
⑨ 為什麼故宮太和殿的吻獸是十個
在古代人的思想中,9是至尊之數,例如一些門柱與裝飾等都是九個,而皇帝認為連9這個至尊之數也無法顯示出皇權的至高無上,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一些小獸, 這些小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共有10個),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第一個飾物是一個騎鳳仙人,相傳原是南朝齊明王,後修道升仙。仙人之後是十個小獸:龍、風、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是七個、保和殿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只是九個小獸。以就在用來舉行重大儀式的,故宮中最大的太和殿上建了10個吻獸。
另外:第十個吻獸「行什」是中國古代建築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⑩ 請簡述太和殿的正吻獸
殿宇屋頂的吻獸,是一種裝飾性建築構件,在封建社會中,構件的造型與安裝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會要》中記載,漢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魚虯尾似鴟」一類的東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晉代之後的記載中,出現「鴟尾」一詞。中唐之後,「尾」字變成「吻」字,故又稱為鴟吻,官式建築殿宇屋頂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狀和名稱的吻獸,以其形狀之大小和數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級之高低。
殿宇屋頂的吻獸,是一種裝飾性建築構件,在封建社會中,構件的造型與安裝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會要》中記載,漢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魚虯尾似鴟」一類的東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晉代之後的記載中,出現「鴟尾」一詞。中唐之後,「尾」字變成「吻」字,故又稱為鴟吻,官式建築殿宇屋頂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狀和名稱的吻獸,以其形狀之大小和數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級之高低。
吻獸從何處來?這要從中華民族龍的文化說起。龍是中華民族發祥和文化開端的象徵;炎黃子孫崇拜的圖騰;龍所具有的那種威武奮發、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無所畏懼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理想的象徵和化身。龍文化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崇拜龍,希望龍能幫助避邪除祟,幫助戰勝自然災害(古人對天災、火患、雷電等自然現象不了解,認為這是龍的駕馭驅使),給人們帶來吉祥……龍文化的延伸由「觀念」--龍的傳人、龍的崇拜,到龍的服裝、裝飾器皿和用具,到傳統建築上的"避邪物",可以說,文化涉及到哪裡,龍文化就延伸到哪裡。因此,在古建築中更少不了龍的文化。尤其是在中華傳統建築上的雕塑裝飾物上。
吻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這在中國宮殿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顯示了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築上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這里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只有金鑾寶殿(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個。其它殿上的小獸按級遞減。天安門上也是九個小獸。
北京故宮的金鑾寶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獸最多。金鑾殿是「廡殿」式建築,有1條正脊,8條垂脊,4條圍脊,總共有13條殿脊。吻獸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兩端有正吻2隻,因它口銜正脊,又俗稱吞脊獸。在大殿的每條垂脊上,各施垂獸1隻,8條脊就有8隻。在垂獸前面是1行跑獸,從前到後,最前面的領隊是一個騎鳳仙人,然後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共計10隻。8條垂脊就有80隻。此外,在每條圍脊的兩端還各有合角吻獸2隻,4條圍脊共8隻。這樣加起來,就有大小吻獸106隻了。如果再把每個殿角角樑上面的套獸算進去,那就共有114隻吻獸了。而皇帝居住和處理日常政務的乾清宮,地位僅次於太和殿,檐角的小獸為9個。坤寧宮原是皇後的寢宮,小獸為7個。妃嬪居住的東西六宮,小獸又減為5個。有些配殿,僅有1個。古代的宮殿多為木質結構,易燃。傳說這些小獸能避火。由於神化動物的裝飾,使帝王的宮殿成為一座仙閣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