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代寫 » 古代寫書用什麼字體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古代寫書用什麼字體

發布時間: 2021-03-24 05:22:15

A. 中國古代字體有哪幾種

宋體、楷書、草書、隸書、行書等。

1、宋體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體。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體(serif),常用於書籍、雜志、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興盛,印刷業有了巨大發展,從南宋時期,在臨安等地的印刷作坊里就開始出現了類似印刷體的字體,後世稱之為仿宋體。

明朝時期,文人追捧宋刻本書籍,於是刻匠們加粗仿宋體的豎線和筆畫的端點以抵抗刻版磨損,卻依舊稱之「宋體」。現代的所謂宋體基本上就是這樣成型的。

2、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

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

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筆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

3、草書

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4、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

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辟廣闊的天地。

5、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的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字體

B. 古代字體有哪些

最早的漢字是商代的甲骨文,甲骨文即刻在龜甲獸骨上面的古文字,多位象形
文字版,多以/指事/假借/形聲權/轉注/是漢字構成的最基本原則。
商代除了甲骨文,還有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稱金文
周代的文字多以金文,甲骨文為主體,字體為「籀文」也稱「大篆」
秦代通用文字則是李斯所創的「小篆」後人又改進樂小篆出現了隸書
漢魏時期,出現了「楷書」楷書是從隸書發展得來,楷書被用作唐朝至明清官
府文書的正式字體,在此同時隸書也演化出了「行書」行書出現後又演化出
「草書」

C. 中國古代字體有哪些

商朝:甲骨文,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商周: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鍾鼎文。

秦朝:大篆(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統一文字,這種文字就是小篆。通行於秦代。)

漢代:草書(是早期的草書,始於漢代,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漢末:今草,亦稱「小草」。草書的一種。始於漢末。是對章草的革新。筆畫連綿回繞,文字之間有聯綴,書寫簡約方便便。為東晉王羲之所發揚完善。

唐朝: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3)古代寫書用什麼字體擴展閱讀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屬於上古漢語(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語系的語言。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甲骨文,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2]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順利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工程國際咨詢委員會的評審,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D. 古代書字什麼寫

古代「書」字的不同寫法:

1、西周金文寫法:




「書」是形聲字。

篆書從聿,者聲。聿( yù),即筆。隸書省「者」成「曰」。

《說文》:「書,箸也。」箸(著)即顯明。合起來表示用筆使文字顯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


1、本義:書寫,記錄,記載。


2、畫


3、書籍,裝訂成冊的著作。


4、信件,信函


5、奏章;文書,文件


6、書法


7、《尚書》的簡稱


8、文字


9、指「六書」,即中國古代分析文字的理論


10、皇帝的詔書


11、文體名,先秦時「書」為書信的總名,臣下向國君進言陳詞,親朋之間來往的信件,都稱為「書」。

E. 古代書法字體有哪些

(按照歷史的順序)
一隸書,秦代(秦始皇)較為流行,很少有筆鋒,基本上是圓頭方頭起筆,墨不可太化,橫要平。
二篆書,用來刻在石頭上(名字)做落款
三楷書,始與唐代,柔數歐陽詢,硬屬柳公權,是字體中最難入手的一個字體,但寫的好是最美的。
四行書,行書寫地好的有趙孟頫,王羲之。。。。。。趙粗,王細。
五行楷,趙孟頫寫得頗有特色。是楷行的結合。
六草書,懷素,王獻之,黃庭堅等人,所謂草書是龍飛鳳武,雜亂中有章法。

F. 明朝一般用的書法是什麼字體

明朝一般用的書法字體是行楷。

明朝書法介紹:

明代像宋代一樣也是帖學大盛的一代。法帖傳刻十分活躍。由於士大夫清玩風氣和帖學的盛行,影響書法創作,所以,整個明代書體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漢北朝,篆、隸、八分及魏體作品幾乎絕跡,而楷書皆以纖巧秀麗為美。

至永樂、正統年間,楊士奇、楊榮和楊溥先後入直翰林院和文淵閣,寫了大量的制誥碑版,以姿媚勻整為工,號稱「博大昌明之體」,即「台閣體」。士子為干祿也競相摹習,橫平豎直十分拘謹,缺乏生氣,使書法失去了藝術情趣和個人風格。

(6)古代寫書用什麼字體擴展閱讀:

明代書法的代表書家介紹:

1、董其昌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出生在「二沈」的家鄉,自幼就受到書法藝術的熏陶。他對於古代名家墨跡是認真臨摹的,在用筆用墨和結體布局方面,能融會貫通各家之長。他的楷書用筆有顏真卿率真之意,而布局得楊凝式的閑適舒朗,

神采風韻似趙孟頫。草書植根於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並有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同時他又善於鑒賞,品題書畫雖片語隻字,也被收藏家視為珍寶。

2、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詔,長州(今江蘇蘇州)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歲。擅長詩文書畫,詩宗白居易、蘇軾七年,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

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 徐真卿並稱「吳中四才子」。在繪畫上,師法沈周,典雅秀麗,與沈周、唐卯、仇英合稱「吳門四家」。在書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吳寬的影響寫蘇體,後受他岳父李應禎的影響,學宋元的筆法較多。小楷師法晉唐,力趨健勁。

3、祝允明

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幼就聰慧過人,五歲時能寫一尺見方的大字,九歲會作詩,以後博覽群書,詩文有奇氣。他的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並從歐,虞而直追「二王」,其書《出師表》謹嚴渾朴。

晚年,臨寫《黃庭經》不注重點畫的形似,而結構疏密,轉運遒逸,神韻益足。他的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得意之作是《太湖詩卷》,《箜篌引》和《赤壁賦》,流利灑脫,奔放不羈。

G. 古代寫詩一般用什麼字體

漢代以來,一般用草書、行書,為方便構思的速度。明清都用館閣體,但多數是滕稿後的效果。

H. 古代人是用哪種字體寫字

從文字的發展規律和書法角度來說,屬於文字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包括書法家因個人版風格而權形成的書體),有如下字體: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簡書
隸書
章草
行書
今草
魏碑
楷書
狂草
行草
以上字體大致是按出現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但是書法史上歸納起來,總分為五種字體,稱五體書,即:
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隸——包括簡帛書
真(楷)——包括魏碑

草——包括章草、今草、行草和狂草
宋後,因活字印刷的發明,產生了用於印刷的專用字體——宋體
像現在的很多美術字體都是近現代人逐漸發明的。

I. 中國古代字體中有哪些字體

從文字的發展規律和書法角度來說,屬於文字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包括書法家因個人風格而形成的書體),有如下字體: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簡書
隸書
章草
行書
今草
魏碑
楷書
狂草
行草
以上字體大致是按出現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但是書法史上歸納起來,總分為五種字體,稱五體書,即:
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隸——包括簡帛書
真(楷)——包括魏碑

草——包括章草、今草、行草和狂草
宋後,因活字印刷的發明,產生了用於印刷的專用字體——宋體
像現在的很多美術字體都是近現代人逐漸發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