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原創代寫 » 米的古代寫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米的古代寫

發布時間: 2021-03-23 15:06:00

1. 咪古代怎麼寫

咪古代小篆寫法:

咪【mī】

字形:

左右結構形聲;從口、米聲。

片語:

咪咪、咪唑、媽咪、咪呀、咪姥、笑咪咪

釋義:

1、貓叫聲,亦為呼貓聲。

示例:小貓咪咪叫。

2、微笑的樣子。

示例:笑咪咪。

3、 咪 【mǐ】

法國長度單位「米突」的省稱。今作「米」。

(1)米的古代寫擴展閱讀:

1、媽咪【 māmi】

釋義:

對母親的暱稱。

示例

小玲一到家,就在門口喊著:「媽咪!我回來了!」。

2、笑咪咪【 xiào mī mī】

釋義:

微笑的樣子。

示例:

在鼓掌聲中,主席笑咪咪的向大家問好。

亦作「笑迷迷」。

3、咪唑 【mǐzuò】

釋義:

異吡唑。一種白色結晶雜環鹼C 3 H 4 N 2 ,由氨和甲醛作用乙二醛得到,是吡唑的異構體。

4、 咪姥【 mīlǎo】

伯母。咪,意為母親;姥,意為老。

2. 米的繁體字怎麼寫

「米」字沒有繁體字。

解析:「米」沒有經過簡化,為傳承字。 所謂的繁體字還是「米」。"繁體字"這個詞只在一個字存在簡化字時使用,如某漢字無對應的簡化字,則屬於傳承字范疇。

基本解釋

米[ mǐ ]

1、谷類或其他植物的子實去了皮的名稱:小米。

2、國際長度單位(舊稱「公尺」「米突」),一米等於三市尺。

3、姓。

(2)米的古代寫擴展閱讀

一、字形演變

二、說文解字

文言版《說文解字》:米,粟實也。象禾實之形。凡米之屬皆從米。

白話版《說文解字》:米,粟的籽實。字形像粟禾結實的形狀。所有與米相關的字,都採用「米」作邊旁。

三、相關詞彙解釋

1、白米[bái mǐ]

碾凈了糠的大米(區別於「糙米」),有時泛指大米。

2、大米[dà mǐ]

稻的子實脫殼後叫大米。

3、千米[qiān mǐ]

長度單位,符號km。1千米等於1000米。

4、玉米[yù mǐ]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粗壯,葉子長而大,花單性,雌雄同株,子實比黃豆稍大。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之一。

5、淘米[táo mǐ]

用水把米中的臟東西沖洗掉。

3. 古代糧食叫什麼大米叫什麼

《皇帝內經》中認為五穀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騰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現在通常說的五穀雜糧,是指稻穀、麥子、高梁、大豆、玉米,而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

4. 糧食古代怎麼說

叫五穀雜糧

《皇帝內經》中認為五穀即「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在《孟子騰文公》中稱五穀為「稻、黍、稷、麥、菽」,在佛教祭祀時又稱五穀為「大麥、小麥、稻、小豆、胡麻」,再而後便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谷類有33種,豆類有14種,總共47種之多。現在通常說的五穀雜糧,是指稻穀、麥子、高梁、大豆、玉米,而習慣地將米和麵粉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所以五穀雜糧也泛指糧食作物。

5. 古代誰寫米帶最好

  • 米憑轉斗接青黃,加一錢多幸已償。 《潯溪棹歌》清 朝董恂

  •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早雁》唐 杜牧

  • 城中斗米換衾綢,想許寧論兩相直。《秋雨嘆》唐 杜少陵

  •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哨遍》宋 蘇軾

  • 湘湖煙雨長菁絲,菰米新炊滑上匙。《漁父》唐 陸放

  • 水碓里舂來米,山莊上餞了雞,事事休提。《水仙子》元 孫周卿

  •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即事》唐 白居易

  • 應緣五斗米,數日滯淵明。《送王汶宰江陰》唐 張循之

  • 少年何處去,負米上銅梁。《送李員外賢郎》唐 王維

  • 五斗米留人,東溪憶垂釣。《衙郡守還》唐 岑參

6. 古代有沒有姓米的名人

① 米姓主要出自古西域康居國的米氏。米氏原居昭武城(今甘肅省高台縣境內),為「昭武九姓」之一;後歸屬匈奴,遷至中亞阿姆河、錫爾河兩河流域,建立米國。故址在今烏茲別克撒馬兒罕西南部。米國人進入中國後,子孫遂以米為姓。唐代長慶年間(821-824年)被劉禹錫譽為「唱得涼州意外聲」、「能變新聲作舊聲」的著名樂師米嘉榮便是西域米國人。
② 阿拉伯名「米納勒」的「米」也是米姓之源。
③ 元代時的邊帥米開庵(山西省大同府回回),後於洪武六年(1373年)歸附明太祖。次年他被調任福建邵武衛,年老辭官後定居邵武,為今福建省米姓回族先祖。米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區。
米姓歷史名人
米 芾:北宋書畫家,初名黻,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吳(今江蘇省蘇州)人,定居潤洲(今江蘇省鎮江)。歷任知雍丘縣、漣水軍、太常博士、知無為軍,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官至禮部員外郎,人稱米南宮。舉止癲狂,人稱米顛,行草得王獻之筆意,用筆俊邁,與蔡襄、蘇軾、黃庭堅並稱「宋四大家」,畫山水人物,多用水墨點染的潑筆法,自成一家,存世書法有《苕溪詩》、《蜀素》、《虹縣詩》、《向太後輓詞》等,著有《書史》、《畫史》、《寶章侍訪錄》、《寶晉英光集》等。
米友仁:米芾子,人稱小米,南宋書畫家,一名尹仁,小名寅哥、鯊兒,字元暉。宣和間應選入掌書學,高宗時官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其畫繼承米芾傳統,用潑筆法畫煙巒雲樹,別具風格,運筆草草,自稱「墨戲」。存世書畫有《瀟湘奇觀》、《雲山得意》等。
米喇印:清初西北回族起義領袖。甘肅甘州(今甘肅省張掖)人。明末甘州軍官。順治授副將。五年(1648年)與丁國棟率農民起義,殺巡撫張文衡等,廢清年號,建政權,受文武官員,連克涼州,蘭州等州縣,兵重十餘萬,後兵敗陣亡。
米萬鍾:明書畫家,字友石。祖籍順天。生平酷愛奇石,積蓄奇石甚多,人稱友石先生。任江西按察使,為魏忠賢所惡,因而削籍,後官至太常少卿。
米漢雯:清代人,米萬鍾之孫,好學,善寫小令,書畫繼承其家法,人稱小米,著有《始存集》。

7. 古代稱呼一米怎麼說的

「1米」最初的標准為本初子午線長度的二千萬分之一。也就是由南極或北極到赤道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但由於後來發現地球不是正球體,所以「1米」的定義改為以鉑銥合金製成的國際米原器的標准長度。後來激光普及化,「米」的定義改為以光波的波長倍數作標准。但由於不確定性原理的緣故,我們沒有可能同時得出長度和時間的精確量度。所以,在1983年,國際度量衡組織改以光速為長度標準的定義,將光速定為299,792,458米/秒(整)。 見參考http://ke..com/view/914150.htm
所以在古代是沒有「米」這個計量單位的,古代是以「尺」為計量單位,現在的尺是三尺為一米,但是古代對於一尺卻因為時代的不同而又各有差異。如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到了西漢時一尺則等於0.231米,直到現在規定一尺等於0.33333333333333米,也因此有了三尺為一米的說法。

8. 古代有哪些描述大米的古詩詞

1、謫嶺南道中作

唐代:李德裕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報潮雞。

不堪腸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鳥啼。

譯文

這里的風俗很特別,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雞就打鳴,每當漲潮,它還會按時啼叫,這時津吏就會通知鄉民潮汛要來了。這一切讓人一時難以適應,看著那鮮艷欲滴的紅槿花,聽著那樹上越鳥的鳴叫,想到想起家鄉,這謫居歲月何時是個盡頭,想起這些真是肝腸寸斷。

2、社日

唐代: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譯文

鵝湖山下稻梁肥碩,豐收在望。牲畜圈裡豬肥雞壯,門扇半開。夕陽西沉,桑柘樹林映照出長長的陰影。春社結束,家家攙扶著醉倒之人歸來。

3、新涼

宋代:徐璣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

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里啼。

譯文

一望無際的稻田裡,水波微漾,整齊的稻子如刀削一般。清晨的陽光穿過樹葉,投影在地上,晨霧在樹間繚繞。黃鶯也喜歡早晨的清涼時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歡快的啼鳴。

4、憫農二首

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5、送友人南歸

唐代:王維

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譯文

鄖國的稻田茁壯秀頎,楚地的菰米收獲在即。我在北方將你牽掛,常常倚門南望,好像遠遠地看到你穿著孝敬父母的老萊衣。

9. 米+古 是個什麼字要詳細答案

是米加占。粘,音nián。
粘:(nian)祖籍河北省武邑縣,請問粘姓的由來,粘鎖柱。在台灣彰化鹿港附近有個頂粘村及廈粘村,其族譜第一代為金朝之開國大將完顏粘翰,爾後其子孫由河南遷山東,再從山東到福建泉州輾轉來台,現在台灣粘姓後代好幾萬人。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姓氏之多可在世界居冠。宋人《百家姓》所收以漢族為主,少數 民 族的姓氏幾未收入。(《百家姓》只是蒙學讀本,古代姓氏書籍極多。此文不對。有《姓苑》《姓源》《元和姓纂》《姓源珠璣》《姓氏考略》等收錄大量漢,女真,蒙古,鮮卑,突厥姓氏。漢族有許多冷僻姓)其實,我國還有許多少數民族的姓氏,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閩台的粘 姓便是其中的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姓。「粘」屬於多音字,既讀作nián,又讀作zhā n,此粘姓讀作nián。
粘姓人主要居住在福建和台灣,據統計福建晉江市900餘人,石獅市40多人,泉州市500多人 ,南安市1100多人,福州、廈門、三明、漳浦等地100多人,合計2640餘人。在台灣粘姓人 主要集居在彰化縣的鹿港鎮和福興鄉,約有380多戶、6000餘人。此外,在台中、台北、高 雄、屏東、花蓮、台東、南投、嘉義、台南、基隆等地也有粘姓人居住。據說台灣粘姓多達 10000餘人。此外,在美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及香港、澳門也有 粘姓人定居。全世界各地的粘姓人,總計大約在15000人左右。台灣的粘姓來自福建,是在 清乾隆年間越海去台灣謀生的。國外的粘姓,一部分來自福建,一部分來自台灣。

10. 米字在古代代表啥意思

米的本義是穀物和其他植物子實去殼後的子實,如大米、小米、花生米等等,與今義相同。《說文解字》:粟實也。象禾實之形。凡米之屬皆從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