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人的情信怎樣的格式
這東西恐怕現代人一萬個難有一個懂的,我不能幫你什麼忙,如果你有心,我提供一點資料,你自個去琢磨吧。
書信常用詞語
(上)
(一)啟始
惠書敬悉,甚以為慰。
頃接大示,如見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為念。
前上一函,諒已入鑒。
近屢奉箋,至感厚誼深情。
接獲手書,情意拳拳,至不歡愉。
數奉手書,熱情誠摯之情,溢於言表。
日前曾奉尺牘,意其已抵左右。
捧讀知已惠書,音容笑顏,歷歷在目。
昨得書箋,反復讀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別後月余,殊深馳系。
睽違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別來無恙。
故園念切,夢寐神馳。
握別以來,深感寂寞,近況如何,甚念。
鴻雁傳來,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盡依依。
相距甚遠,不能聚首,轉寄文墨,時通消息。
別亦良久,甚以為懷,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讀惠書,宛如天外飛來,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長懷盛德,聊吐愚衷,謹憑鴻雁之傳,亻寧 望白雲之信。
(三)飲佩
大示拜讀,心折殊深。
久欽鴻才,時懷渴謁。
德宏才羨,屢屢懷慕。
久慕英才,拜謁如渴。
頃讀誨語,如聞金玉良言,茅塞頓開。
謹蒙誨教,疑或冰釋,勝似春風甘霖灌頂。
恩師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泰山北斗,誰不思慕。
蒙惠書並賜佳作,浩如河漢,理至還必須真,拜服之至。嗣後如有所見,或有新作,望莫遺愚友之駑,尚請隨時見示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貫古今之論,曉中外之文,下風引領,敢下拜嘉。
(四)問病
聞君欠安,甚為懸念。
頃聞您卧榻數日,心甚繫念。
聞君甚念,無奈事務纏身,未能前來請安,懇請慎疾自愛。
知尊恙復發,懇祈暫停公務,苓參進,調養莫誤,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貴體新全,望珍攝自重,衣餐增適,動定咸宜。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豈附焉,來日方長,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聞貴體康復,至為慰藉。
重病新愈,望調養有序,節勞為盼。
聞君抱恙,不勝懸念,特函問候,祝早日康復。
(五)時令問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陽春三月,燕語鶯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萬珍重。
盛暑之後,繼以炎秋,務望尚自珍為盼。
秋色宜人,望養志和神。
秋風蕭蕭,至祈攝衛。
日來寒威愈烈火,伏維福躬無恙。
寒風苦雨,懇請厚自珍愛。
近聞貴地大風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風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古代書信常用詞語大全(中)
(六)祝賀
頃聞嘉訊,再祝鴻猷大展,萬里鵬程。
欣聞……,謹寄數語,聊表祝賀與希望之心。
喜聞……,由衷快慰,遙祝前程似錦,萬事如意。
謹具刀筆書謁,恭賀嘉事吉禮。
1、賀新婚
忽鳴燕賀,且祝新禧。
欣聞足下花燭筵開,奉呈薄禮,聊巹之儀。
附呈微物,聊佐喜儀,忽棄是幸。
喜聞你們有緣終成眷屬,至為欣慰。
欣聞你們喜結良緣,無限欣慰。
近聞足下燕爾新婚,特此祝賀。
頃悉你不日西廂敘情,藍田得玉,天成佳偶,謹祝秦晉和歡,白頭偕老。
頃聞吉音,欣逢嘉禮,遙祝如魚得水,並蒂花開,嘉賀嘉祝。
2、祝壽
×日為先生××大壽,遙祝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恭祝延年壽千秋。
謹頌受壽家多,長命百歲。
喜賀福壽雙全,恭賀全家安好,壽星永照。
3、賀生兒女
聞育祥麟,謹此恭賀。
聞尊夫婦喜添千金,熱忱致賀。(賀生女)
弄璋之喜,可慶可賀。(賀生子)
弄瓦之慶,遙以致賀。(賀生女)
(七)致謝
大示誦悉,深感勤勤懇懇誨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應接不遑,切謝切謝。
奉報先生殷殷之誼,當俟異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語片言所能鳴謝。
承蒙諄諄忠告,銘感五衷。
承蒙見教,獲益甚多,特上寸箋,以申謝忱。
承蒙惠贈各物,衷心感謝,不勝榮幸。
承蒙存問,且贈佳品,感恩不盡。
如此厚贈,實深惶悚,但來從遠道,卻之不恭,因即拜領。
(八)致歉
惠書敬悉,甚感盛情,遲復為歉。
奉讀惠書,久未作復,罪甚罪甚。
惠書已悉,近因瑣務,未即奉答為歉。
數奉台函,未暇修復,抱歉良深。
所詢之事,目前尚難奉復,敬請寬裕為懷。
前事有逆尊意,不勝慚愧,萬望海涵。
前事有負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見有睽異之處,幸在知己,尚希見寬降恕。
(九)拜託
冒味唐突干請,惟望幸許。
拜託之處,乞費神代辦,不勝感荷。
謹布區區,尚希鑒明,費神相助。
所懇之事,若蒙慨允,將不勝感激之至。
特瀝寸函布達,祈忽他言推諉。
為書請之,便中還請一詢為荷。
乞賜……,以志厚誼。
鑒於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盡力相助。
人生友誼,唯君多誼,切望惠澤大諉,鼎力為之。
歲月悠悠,與君多誼,還望滋潤再三,澤被延綿
古代書信常用詞語大全(下)
(十)致哀
驚聞××作古,家失棟材,悲痛萬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節哀順變。
前聞令×逝去,為之慘然,人死不能復生,尚望節哀。
聞悉××仙逝,不勝傷悼,足下遭此不幸,傷感必甚,懇請寬辟哀情,善自珍愛。
死者已矣,生者懇請多多保重。
希高年珍攝,勉抑哀思。謹函馳陳,藉申慰問。
驚承訃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無不同深惋惜。
(十一)贈物
奉呈薄資,尚望笑納為幸。
區區小物兩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曬納。
所奉禮品雖微不足道,但物輕情意重,望勿嫌棄。
千里鵝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納。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為數甚微,將意而已。
(十二)請教
風雨同舟,願聞明教。
倘蒙見教,沒齒不忘,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倘承不吝賜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時賜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時賜教言為禱。
一切懇請詳示,萬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隨時賜示為盼。
倘有所聞,尚祈見告,俾資改進,不勝為盼。
(十三)商討
愚直之言,尚祈嘉納。
蒙雅愛,瀝膽直諫。
叨稱至好,故敢緘阻,草瀝數行,請鑒納。
相見以誠,請恕不謙。
微開之言,幸無見闊,不勝大願。
叨在契末,斗膽直陳,伏維朗照,不盡縷衷。
吾敬先生,尤愛真理,故秉筆直陳,希原諒之為禱。
緣承下詢,草復寸箋,種種尚須斟酌之處,尊意如何?
此等事本不累述,惟既屢承下問,慨然如感,遂略布鄙懷,萬乞曲矛諒察為幸。
(十四)結束
匆此先復,余容後稟。
鐵此布臆,余容續陳。
臨書倉促,不盡欲言。
日來事冗,恕不多敘。
書不盡意,余言後續。
草率書此,祈恕不恭。
馳函寓意,亻寧 望示復。
匆此草就,不成文進,原宥是幸。
忙中即書,言不由衷,不足之處,恕見諒。
羽檄:就是插有羽毛的書信。古代戰事緊急時,把羽毛插在書信上,稱之為「羽檄」。
羽書:古時征調軍隊的文書。古人認為鳥能飛翔,在當時的條件下,最快莫過於飛,所以在書信上插或粘上鳥的羽毛,表示此乃急件,必須飛快遞送。在戰爭年代,在信上貼著雞毛的雞毛信,就和這個有些類似。
信鴿傳書:古代用信鴿傳遞書信的方式。這種方式歷史悠久,西漢的張騫、東漢的班超先後出使西域時,都曾用信鴿傳遞消息。
傳竹筒:古代用竹筒傳遞書信的方式。據說,白居易在杭州當刺史時,為了和朋友聯絡,就把寫好的詩稿裝入竹筒中互相寄送,這種竹筒又叫「郵筒」,從唐代一直到明、清時期,相沿成俗,竹筒起著保護和傳遞書信的作用,類似今天的信封。
急腳遞:古代傳遞緊急軍事情報的一種方式,俗稱「傳金牌」。急腳遞傳遞過程中中途落腳的地方稱為「急腳鋪」。相傳岳飛一日接到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令他退兵,這就是金字牌急腳遞。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 漢書•蘇武傳 》:「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 飲馬長城窟行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 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八行書:舊時信件每頁八行,故稱為八行書。
文言書信格式舉要
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運使學士閣下(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虹生十四兄親家年大人情右(龔自珍《與吳虹生書》);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鑒、母氏慈鑒、賢弟如晤,等。現將常見提稱語列表如下:
這里再對較常見的提稱語約略作些解釋。
足下 古代最初用為下對上的敬稱,後來書信中多用於同輩之間。
膝下 舊時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親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時常依於父母膝旁,家書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對父母的親愛、眷依之情。
垂鑒 賜鑒 鈞鑒 尊鑒 台鑒 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後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鑒,可用於尊長,也可用乎輩。台鑒適用較廣,「台」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勛鑒 道鑒 大鑒 英鑒 偉鑒 雅鑒 惠鑒 對身居高佼、有功勛業績者,可用「勛鑒」。對道德君子、望重學者,可稱「道鑒」。大、英、偉、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義,宜用於友朋往來書信。「惠鑒」,就是賞閱的意思,但語意分量較「賜鑒」為輕,適用於一般書信,師長對已獨立的後輩學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鑒 愛鑒 雙鑒 芳鑒 致母親,可稱「慈鑒」。夫妻,或情意親密的男女之間,可用「愛鑒」。給友朋夫婦二人之信,可用「雙鑒」。女子間往來書信,可用「芳鑒」。
禮鑒 給居喪者信,用「禮鑒」。如,愛國之士李公撲遇害後,周恩來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稱「張曼筠女士禮鑒」。
公鑒 共鑒 同鑒 用於致團體或多人的信函,可於所列人名之後,書「諸先生共鑒」等。
道席 講席 教席 撰席 著席 史席 席,席位。道席,多用為學生對師長的尊稱。講席、教席,也是對從事教育、講學者的敬稱,但用於平輩間,寫信人與受信人不必有師生關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對文士的敬稱,文人間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傳世垂史。
覽 閱 知 悉 一般用於長對幼、前輩對晚輩的稱呼之後。
啟辭 啟辭 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於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現時書信中還常可以看到,所以將此單獨提出,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
敬稟者 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跪稟者 義同「敬稟者」,用於子孫對尊長。
即稟者 同上。
敬啟者 寫信者自謙為恭敬地陳述事情的人,表示請對方允許自己告訴下面所寫的內容。既可用於同輩,也可用於下對上。
謹啟者 謹,是謹慎、鄭重的意思。用於同輩。
徑啟者 徑,這里是直截了當的意思,一般公私書函通用。
拜啟者 拜,表敬詞。用於友朋往來書信。
敬呈者 與「謹呈者」,皆用於下對上的公私書函。
懇啟者 用於平輩,表示下面信文將寫求助於對方的內容。
茲啟者 茲,這里,現在。茲啟,意即今在此陳述。態度客觀平和,不含明顯敬意。
哀啟者 向親友報喪的書信用此。
復稟者 用於對尊親或上級的回信復稟。對平輩可用「再啟者」。
專啟者 用於專談某實事的書信。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嚮往尤深。頃獲大示 ,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幸承明教,茅塞頓開。披誦尺素,謹表葵私。數獲手書,至感厚愛。展讀琅函,甚感盛意。接閱華簡,幸叨莫逆。捧讀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詞意深美,一啟蓬心。正切馳思,頃奉華翰,快慰莫名。頃得手示,欣悉康泰,至為寬慰。蒙惠書並賜大著,燦若河漢,拜服之至。迭接來示,因羈瑣務,未及奉復,深以為歉。台函奉讀多日,未即修復,萬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復乞諒。欣奉惠書,敬聆喜訊,不勝忭賀。接讀手書,知君抱恙欠安,甚為懸念。久慕鴻才,今冒昧致書,以求教誨。別來無恙 久不晤見,甚念賢勞。暌違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問,時在念中。一別經年,彌添懷思。日前曾奉一函,諒已先塵左右。前此一函,想已達覽。
其實,寫信也是寫文章,此類啟辭套語,雖可採用,卻不必拘泥,盡可以千變萬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啟辭套語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現在不少人寫信,習慣於一開頭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這封信就沒法往下寫似的。先向收信者問候致意,原是不錯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則未免呆板單調了。
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准確為原則。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再啟」字樣。
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這里不妨臚列若干,供參考。
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備。不贅。 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
余客後敘。余容續陳。客後更譚。
請對方回信:
盼即賜復。翹企示復。佇候明教。時候教言。盼禱拔冗見告。萬望不吝賜教。 敬祈不時指政(正)。敢請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見告。如何之處,恭候卓裁。至盼及時示下,以匡不逮,無任感禱。
告訴對方不用勞神回信:
謹此奉聞,勿煩惠答。敬申寸悃,勿勞賜復。
答復對方詢問:
辱蒙垂詢,略陳固陋,聊博一粲而已。遠承下問,粗述鄙見,尚希進而教之。上述陋見,難稱雅意,亟祈諒宥。姑道一二,未必為是,僅供參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見笑。
請人應允:
所請之事,務祈垂許。以上請托,懇盼慨允。諸事費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關切:
伏惟珍攝。不勝禱企。海天在望,不盡依遲(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禱。節勞為盼。節哀順變(用於唁函)。
表示感謝之情:
諸荷優通,再表謝忱。多勞費心,至紉公誼。高誼厚愛,銘感不已。
祝辭 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頂格書寫。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以下為常見祝辭:
書信內容主要是談一件事的,可用: 專此,致 專此,祝 專此即請 專此布達,即頌 專此奉復,並祝(復信用)
一般書信,用於平輩、友朋之間: 即頌 即請 順效 順祝
或為: 此候 此請 順致 順頌 即候
或為: 祝頌請 問致候
對尊長,可選用: 恭叩 恭淆 恭頌 恭候 敬叩 敬祝 故請 敬頌
平輩間,為強調敬意,也可用: 恭頌 恭請 恭候
為強調鄭重其事: 謹祝 謹賀
對晚輩: 此詢 順祝 即問 祝(你)願(你)盼 望
對祖父,頌祝; 起居永福
對父母輩,頌祝: 金安 福安
對尊長: 康安 鈞安 崇安 履福 頤安
對女長輩: 慈安 懿安 坤安 玉安
平輩友朋間,可按四時頌祝: 春社 暑安 秋棋 冬餒
逢年尾歲首,可賀: 新禧(元旦)春禧(春節)年禧 歲祺 節禧(節日通用)新年快樂新春愉快
常時可頌: 近祺 日祉 時吉 時綏 起居安吉 行止佳勝 工作順利 台安 大安
當日可達之信,頌: 晨安 早安 午安 晚安 刻安
對女性可頌: 淑安 妝安 閫安
對未婚女子,頌: 閨安
對父母健在而承歡膝下的平輩,可頌: 侍安 侍祉
對晚輩後生,祝願: 學業銳進 工作好 生活愉快 幸福 健康 進步 侍棋 課祉
祝收信人全家: 闊府康泰 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婦: 雙安 儷安 儷祉
賀有喜慶事者,道: 喜安 慶祺
賀新婚者: 燕安 燕喜
賀生子者: 麟安
對家居者,頌: 潭安 潭祺 潭祉
對行旅者: 客安 行祺 旅 一帆風順 旅居康樂
唁喪,請候: 禮安 孝履
問病,祝頌: 早日康復 痊安
對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禱: 否極泰來
對知識界,可泛頌: 文安 道安 研安 文祺 雅祺
對編輯: 編祺 編安
對寫作者: 著祺 撰安 筆健
對教師: 教祺 教安 誨安
對軍界: 勛祉 戎安
對政界 政安 勛安 升安 公祺 鈞祺 崇祺
對工商實業界: 籌祉 財安 吉利 贏祺 盈祺 發祺 運祉 事業昌隆 宏猷大展 行止佳順 萬事順
遂 百事稱心 諸事如意 盛利久發 財源茂盛 日進斗金
古時書信,頌祝語大都融貫在正文中,至近代才逐漸形成祝辭獨立一欄。所以,書信正文中如已包含祝福內容,或者本身就是祝賀信函,那麼視辭一項便可省去。還有,信一開頭就稱「你好」的,如果信末再寫祝好之類,便顯得累贅了,應注意避免。
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晚等。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後面,可加寫啟稟詞,也可不加。常用啟稟詞如下:
對尊長: 叩 叩上 叩稟 敬稟
對平輩: 上 敬上 謹啟 鞠啟 頓首 親筆 手肅
對晚輩: 字 示 白 諭 手白 手諭
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附候或致意 如寫信人的家屬、近處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後一行或加上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囑筆問候」。如應向收信人的家屬、近鄰親友問候的,可加上「請向某某致意」,倘是長輩,可作「請在某某前四名問安」之類
❷ 古代古代書信的信封上怎麼寫
信封、信紙,都是豎著從右往左寫。信封右側上邊頂到頭,表示對收信人的尊敬,內容專是收信人的詳細地址。正中書屬寫收信人的名字、稱呼。最後寫上「親啟」二字,如果收信人是長輩,稱呼靠右邊一點,表示尊敬。左邊盡可能低一點書寫發信人地址、姓名,表示發信人的謙卑。
(2)古代寫情信的紙擴展閱讀:
常見的啟封詞:
1、安啟,福啟:對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用
2、鈞啟:對尊長,師長及直屬長官用
3、道啟:對師長,學界,方外及德高者用
4、勛啟:對軍政界或有公職者用
5、賜啟:對長官,長輩,學界,黨政軍界職位高或者年歲高者用
❸ 古代人的書信格式
古代書信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稱語
書信一定要用稱謂,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長,還是老師、朋友。
稱謂之後,一般要綴以對應的詞語來表達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這類詞語稱為提稱語。
提稱語與稱謂有對應的關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對象。
給父母寫信,"膝下"一詞用得最多,源出出於《孝經》:"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是說人幼年時,時時依於父母膝旁,後來轉為對父母的尊稱。
"函丈"源出於《禮記-曲禮》,向尊長請教時,要"席間函丈",意思是說,彼此的席位之間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長有所指畫;故用作對老師的尊稱。
提稱語可以幾個詞疊加使用,如毛澤東致其師符定一(字澄宇)稱:"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見尊敬之意。
(二)告辭或思慕語
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於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在此分兩類舉例以供參考: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
敬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忽奉手教,獲悉一是。奉誦鈞諭,嚮往尤深。頃獲大示,井所賜物。惠書奉悉,如見故人。
思慕語書信的功能之一是溝通彼此的情感。因此,在提稱語之後不直接進入正文,而是要用簡練的文句述說對對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這類文句稱為思慕語。
(三)正文
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
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准確為原則。
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再啟」字樣。
(四)結語
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
具體例子如「書短意長,不一一細說。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備。不贅。書不盡意。不盡欲言。臨穎不盡。」等等。
(五)祝辭
祝辭,就是書信結尾時,對收信人表示祝願、欽敬或勉慰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祝你進步」之類。其中,「即頌」、「此致」、「祝你」等詞,緊接正文末尾書寫。
「近安」、「敬禮」、「進步」等詞,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如果祝頌語的文字較多,也可獨立占行,空兩字寫起,不必分拆成兩部分。如果信箋下方餘地充分,或者為了突出祝辭,也可將「祝」、「頒」、「此致」等宇樣獨佔一行,空四格書寫,而將「安」、「好」、「敬禮」等另行頂格書寫。
頂格書寫的祝辭後一般不加標點符號。祝辭應根據具體情況恰當擇用。
(六)署名
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晚等。
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後面,可加寫啟稟詞,也可不加。
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七)附候或致意
如寫信人的家屬、近處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後一行或加上這些人的附候。如「某人囑筆問候」。
如應向收信人的家屬、近鄰親友問候的,可加上「請向某某致意」,倘是長輩,可作「請在某某前四名問安」之類。
(3)古代寫情信的紙擴展閱讀:
書信舉例:
1.魯迅寫給母親的信
「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信,早已收到。現在是總算過了年三天了,上海情形,一切如常,只倒了幾家老店;陰歷年關,恐怕是更不容易過的。男已復原,可請勿念。散那吐瑾未吃,因此葯現已不甚通行,現在所吃的是麥精魚肝油之一種,亦尚有效。至於海嬰所吃,系純魚肝油,頗腥氣,但他卻毫不要緊。
「去年年底,給他照了一個相,不久即可去取,倘照得好,不必重照,則當寄上。元旦又稱了一稱,連衣服共重四十一磅,合中國十六兩稱三十斤十二兩,也不算輕了。他現在頗聽話,每天也有時教他認幾個字,但脾氣頗大,受軟不受硬,所以罵是不大有用的。我們也不大去罵他,不過纏繞起來的時候,卻真使人煩厭。
「上海天氣仍不甚冷,今天已是陰歷十二月初一了,有雨,而未下雪。今年一月,老三那裡只放了兩天假,昨天就又須辦公了。害馬亦好,並請放心。
「專此布達,恭請金安。
「男樹叩上廣平海嬰同叩。一月四日」
2、毛澤東致老師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子道席:
既接光儀,又獲手示,誨諭勤勤,感且不荊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納.世局多故,至希為國自珍.
肅此.敬頌
教安.不具.
受業毛澤東
❹ 以前古代的時候寫作用什麼紙
有紙以前,主要用竹片和木片書寫。稱為簡或牘。例子嘛,有個成語叫罄竹難書,就是說把竹子都砍光了也寫不完。信口雌黃,雌黃就是用來修改寫在竹木片上的文字的東西,感覺不是橡皮就是改正液。斧正,估計是用斧子颳了上面的字,然後再改正。紙,當然是印書用了。
❺ 古代的書信紙,封面應該寫什麼
在封面右上側自頂往下寫【地址】,表示尊敬。
在正中央寫收信人的名字,可以加上尊稱,比如【吾兒xxx親啟】【家慈楊李氏xx親啟】。
在左下側寫上寫信人的地址,表示謙卑
❻ 古代人用什麼紙寫信
古代是一個很遙遠很漫長的概念。如果說寫信用什麼,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蔡倫發明紙之前,只有兩種東西用於書寫,一是竹簡。你可以看秦朝的電視劇,都是那種一捆一捆的竹片寫奏章的,竹簡的特點是取材方便,成本不高,缺點是過於笨重。二是錦帛,也就是絹布,特點正好跟竹簡相反,輕巧方便但價格昂貴。東漢發明造紙術之後,紙張一時尚未普及,出現了紙張、錦帛與竹簡並存的時期,從東漢到三國,再到西晉,幾乎就是這樣一個狀況。後來紙張普及,竹簡漸漸廢棄不用,更多的是錦帛和紙張作為書寫的工具。明清後期,紙張大量普及,錦帛除了皇家繼續使用外,幾乎是紙張一統天下了。
至於紙張,一開始也並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這種。蔡倫改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遠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已經懂得養蠶、繅絲。秦漢之際以次繭作絲綿的手工業十分普及。這種處理次繭的方法稱為漂絮法,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破布。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造紙術初期階段,工藝簡陋,所造出的紙張質地粗糙,夾帶著較多未鬆散開的纖維束,表面不平滑,還不適宜於書寫,一般只用於包裝。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唐朝利用竹子為原料製成的竹紙,標志著造紙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竹子的纖維硬、脆、易斷,技術處理比較困難,用竹子造紙的成功,表明中國古代的造紙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生產出來的紙張質量越來越高,品種越來越多,紙的發明、發展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
公元105年改進造紙後,造紙術就從河南向經濟文化發達的其它地區傳播。
公元三到六世紀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造紙術不斷革新。在原料方面,除原有的麻、楮外,又擴展到用桑皮、藤皮造紙。
❼ 古代寫信的格式
1、稱謂後附提稱語,用於文言書信,如垂鑒、賜鑒、鈞鑒、尊鑒、台鑒。
鑒,即古代鏡子,有審察的意思。用作書信提稱語,就是請閱看的客氣說法。垂,含居高臨下之義。賜,上給予下叫做賜。鉤,古以鉤陶喻國政,後稱宦官多冠以鉤宇。垂鑒、賜鑒、鈞鑒,多用於對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鑒,可用於尊長,也可用乎輩。台鑒適用較廣,「台」有「高」義,對熟識或不熟識的尊長、平輩,皆可使用。
2、啟辭,就是信文的開場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啟辭理應屬於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於舊時尺牘中,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語。
(1)表示寫信人以誠懇的態度,請受信人閱讀信文。如:敬稟者。寫信人自稱是恭敬地稟陳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稟告的話,用於致父母尊長的信,如「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2)根據具體情況,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寫信原委等。如:頃誦華箋,具悉一切。意為看到你的來信,我知道了一切原委。
3、正文,信的正文,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說的話,這是書信的主體。
正文從信箋的第二行開始寫,前面空兩字。如果啟辭單獨成行,正文可在啟辭的下一行空兩宇開始書寫。書信的內容各不相同,寫法上也無需一律,以表情達意准確為原則。
一般說來,應先談談有關對方的事情,表示關切、重視或謝意、敬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情。正文寫好後,如發現內容有遺漏,可補充寫在結尾後面;或寫在信右下方空白處,並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樣;或在附言的後面寫上「又及」或「再啟」字樣。
4、結語,即信文的結束語,理應屬正文的一部分。但與「啟辭」相仿,舊式書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結語套辭,現時各界文化人士的書簡中,仍頻見使用。
5、署名,就是在正文結尾的右下方簽署寫信人姓名。如果是寫給熟識的親屬友人的,可只寫名字,不必寫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稱呼,如:弟、侄、晚等。稱呼與名字之間,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將稱呼用小字寫在名字的左上方。
6、在署名或啟稟詞後面,寫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寫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另外,還可以在日期之後,寫上撰信時的處所、氛圍、心境等,如「舟中」、「燈下」、「萬籟俱寂」之類。
(7)古代寫情信的紙擴展閱讀:
書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頭、分行、稱謂、結尾。
所謂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稱謂寫於起首頂頭第一行。發信人的署名在全張信箋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頭是指舊式書信,對年長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為避免雜亂無章而採用的分段陳述。每段開始前空二個字,述及不同內容時分幾段書寫。
稱謂,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語。如對於父母用膝下、膝前;對於長輩用尊前、尊右、前鑒、鈞鑒、侍右;對於平輩用台啟、大鑒,惠鑒、台右;對於婦女用懿鑒、慈鑒;對於老師要用函丈、壇席……等。現時,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為尊稱,如加上惠鑒,台鑒,賜鑒,等也未嘗不可。
信寫好以後,加上結尾語,俗稱「關門」。有如「敬頌鈞安」、「即問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禮」,以及較古樸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 在社交上用「專頌台安」。
參考資料:網路-書信
❽ 中國古代書信叫什麼
中國古代書信叫尺牘,信禮。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版,是一種應用權性文體。
但是,中國的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於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合十分完美。
(8)古代寫情信的紙擴展閱讀:
尺牘解析:
尺牘是一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木牘的規格據記載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右,故有「尺牘」之稱,多用於書法、繪畫。
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
❾ 古代寫信用的是幾號毛筆紙張是叫什麼
信紙又名箋,或稱為書、簡、函、尺牘、札、尺素、鴻雁、錦鯉、柬版
材質:在沒有發權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後來貴族富人使用白絹,之後出現了蔡倫紙、然後是質地更好的宣紙、藤皮紙,到隋唐時期已經有十幾種乃至幾十種花色的信紙了。宋明清後來也是改善了製作材料,添加了金、銀等物質。
一般寫信用小楷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