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送趙學士是峽西題型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送趙學士是峽西題型

發布時間: 2021-03-31 19:52:41

㈠ 王安石寫《泊船瓜洲》時的時代背景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鄉愁詩。因為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恢意懶的王安石,已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罷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為相,他曾兩次辭官而未獲准,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強的、違心的。就在他上任後,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並終於在復出後的第二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再度罷相。顯而易見,這種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字里行間,不貯滿憂郁、傷感、消沉之情,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他是絕不可能如某些學者所說的,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來喻皇恩浩盪,來抒發什麼因如願以償的復出和將開創變法新局面而欣喜異常的感情了。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就是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一腔鄉愁的真實寫照:詩人還未遠離家鄉,就已為何時能返家鄉而愁緒滿腹了呢?
由此再來看「春風又綠江南岸」,就知此句的重心在「又」而非「綠」了,詩人並非著意刻畫江南美景,因為「綠」本是春天的最常見最平常之景,只是實寫,理應毫無特別精彩之處,只是《容齋隨筆》的煉字故事使這平常無奇之「綠」字才有了特殊的語言的魅力。其實,講到寫江南春天之美,只要與白居易的《憶江南》詞相比,就可看出高下文野之分了。但這里並無貶低詩人之意,只是要說明,詩人寫作此句的重心,並沒有放在「綠」字,而是放在了「又」字上,要表達的是:無情之春風尚且知道一年一度「又」回江南,而作為對故鄉情濃意切的詩人,卻恰恰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這里有自責,更有著人生的無奈,還有著對前途的擔憂。這一去,前途吉凶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於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遺的鄉愁的自然的流露。
把握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後,再來看詩的前兩句,「京口瓜洲一水間」的「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的「只隔」,顯然在情感上與「又」一脈相承,寫的都是家鄉雖近在咫尺,卻不能像春風一樣,一年一次定時的又來相會,知何時再能相見的悵惘之情。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又有了新解:「我們常常引「春風又綠江南岸」來喻形勢的大好,其實大違詩之本意,那個又字怎講,沒有了落實。唯此,許多人以欣然之意來讀「春風又綠江南岸」並將之作為喜慶美景的喻詞,都是有違該詩原主旨的誤讀誤解。

㈡ 帶有地的詩句有哪些

公歸上前勉書策,先取關中次河北。
--《送范舍人還朝》宋. 陸游

2.洛陽女兒面似花,河南大尹頭如雪。
--《勸我酒》唐. 白居易

3.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兵車行》唐. 杜甫

4.山西豪傑歸囊牘,渭北風光入酒杯。
--《送趙學士陝西提刑》宋. 王安石

5.關下險固憑三輔,隴右勾連接四川。
--《漫興》元. 王冕

6.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歸。
--《湖南曲》唐. 崔國輔

7.很傍索傳馬,傯動出安徽。
--《詠傅岩監祠》唐. 梁載言

8.君在浙江東,榮駕方伯輿。
--《和除夜作》唐. 白居易

9.結根在貴州,蠲疾傳古方。
--《唐開州文編遠寄新賦》唐. 權德輿

10.自言家住雲南北,知是遺塵幾世孫?
--《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謝君》宋. 陸游

㈢ 王安石是什麼朝的寫過哪些詩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鍾山,謚文。

慶歷二年(1042),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及第,歷任簽書淮南(揚州)節度判官廳公事、知鄞縣(今浙江寧波)事、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一度調開封任群牧司判官,旋又外調知常州事、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繼召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誥。多年的地方官經歷,使王安石認識到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並,宋封建統治所面臨的危局是「內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於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以歷史上晉武帝司馬炎、唐玄宗唐玄宗等人只圖「逸豫」,不求改革,終於覆滅的事實為例,王安石對改革抱有士大夫群中少見的緊迫感,大聲疾呼:「以古准今,則天下安危治亂尚可以有為,有為之時莫急於今日」,要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不然,漢亡於黃巾,唐亡於黃巢的歷史必將重演,宋王朝也必將走上覆滅的道路。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執政。熙寧初,王安石以翰林學士侍從之臣的身分,同年輕的宋神宗宋神宗議論治國之道,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系,指出「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執政前就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曾經指出:「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而「理財以農事為急,農以去其疾苦、抑兼並、便趨農為急」。在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認為,要發展生產,首先是「去(勞動者)疾苦、抑兼並、便趣農」,把勞動者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那些游手好閑者也回到生產第一線,收成好壞就決定於人而不決定於天。要達到這一目的,國家政權需制定相應的方針政策,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諸如農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輸、市易、免行錢、礦稅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王安石親自撰寫《周禮義》、《書義》、《詩義》,即所謂的《三經新義》,為學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特別是由於變法的設計者王安石與變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變法的問題上產生分歧,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加上變法派內部分裂,愛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政局的逆轉,使王安石深感不安,當他聽到免役法也被廢除時,不禁悲憤地說:「亦罷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學家。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強調文學的作用首先在於為社會服務。他反對西昆派楊億、劉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風,認為「所謂文者,務為有補於世而已矣。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縣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也。」(《上人書》)正因為安石以「務為有補於世」的「適用」觀點視為文學創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具有較濃厚的政治色彩。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臨川先生歌曲》等。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大都是書、表、記、序等體式的論說文,闡述政治見解與主張,為變法革新服務。這些文章針對時政或社會問題,觀點鮮明,分析深刻,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上仁皇帝言事書》,是主張社會變革的一篇代表作,根據對北宋王朝內外交困形勢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完整的變法主張,表現出作者「起民之病,治國之疵」的進步思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在敘述並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的同時,尖銳地提示了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利建樹,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它對第二年開始施行的政,無異吹起了一支前奏曲。《答司馬諫議書》,以數百字的篇幅,針對司馬光指責新法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四事,嚴加剖駁,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措詞得體,體現了作者剛毅果斷和堅持原則的政治家風度。安石的政論文,不論長篇還是短制,結構都很謹嚴,主意超卓,說理透徹,語言樸素精練,「只用一二語,便可掃卻他人數大段」(劉熙載《藝概.文概》),具有較強的概括性與邏輯力量。這時推動變法和鞏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成果起了積極的作用。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膾灸人口,《鯀說》、《讀孟嘗君傳》、《書刺客傳後》、《傷仲永》等,評價人物,筆力勁健,文風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給人以顯豁的新鮮覺。他還有一部分山水游記散文,《城陂院興造記》,簡潔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禪山記》,亦記游,亦說理,二者結合得緊密自然,既使抽象的道理生動、形象,又使具體的記事增加思想深度,顯得布局靈活並又曲折多變。

王安石的詩歌,大致可以罷相(1076年左右)劃界而分為前、後期,在內容和風格上有較明顯的區別。「王荊公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更為涵蓄……後為群牧羊官,從宋次道盡假唐人詩集,博觀而約取,晚年始盡深婉不迫之趣」(葉夢得《石林詩話》)。前期的詩歌,長於說理,傾向性十分鮮明,涉及許多重大而尖銳的社會,問題注意到下層人民的痛苦,替他們發出了不平之聲。《感事》、《兼並》、《省兵》等,從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描寫和提示了宋代國勢的積弱或內政的腐敗,指出了大地主、大商人兼並土地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危害,提出「精兵擇將」的建議;《收鹽》、《河北民》等,反映了當時人民群眾備受統治者迫、害壓榨的悲慘遭遇;《試院中》、《評定試卷》等,則直接抨擊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要求起用具有經世濟國的人才;《元日》、《歌元豐》等,熱情地謳歌了變法帶來的新氣象和人民的歡樂;《商鞅》、《賈生》等,通過對歷史人物功過得失的價,抒發了自己的新的見解和進步意義。安石後期的隱居生活,帶來了他的詩歌創作上的化。他流連、陶醉於山水田園中,題材內容比較狹窄,大量的寫景詩、詠物詩取代了前期政治詩的位置,抒發一種閑恬的情趣。但藝術表現上卻臻於圓熟,「雅麗精絕,脫去流俗,每諷味之,便沉沆瀣生牙頰間。」(《後山詩話》載黃魯直語)和《泊船瓜洲》、《江上》《梅花》、《書湖陰先生壁》等詩,觀察細致,精工巧麗,意境幽遠清新,表現了對大自然美的歌頌和熱愛,歷來為人們所傳誦。

從詩體說來,安石的古體詩雖然多用典故,好發議論,但象《明妃曲》、《桃源行》篇,立意新穎,充滿著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律詩則用字工穩,對偶貼切,但有時不免失於過多的雕刻。五絕和七絕尤負盛譽,「王半山備眾體,精絕句」(《寒廳詩話》),「荊公絕句妙天下」(《艇齋詩話》)。他的詩對當代和後世都有影響,被稱為「王荊公體」(嚴羽《滄浪詩話》)。

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餘首。雖不以詞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從文學角度總觀安石的作品,無論詩、文、詞都有傑出的成就。北宋中期開展的詩文革新運動,在他手裡得到了有力推動,對掃除宋初風靡一時的浮華余風作出了貢獻。但是,安石的文學主張,卻過於強調「實用」,對藝術形式的作用往往估計不足。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

王安石詞集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南鄉子

自古帝王州,鬱郁蔥蔥佳氣浮。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上盡層樓更上樓,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檻外長江空自流。

漁家傲

平岸小橋千嶂抱,揉蘭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攲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菩薩蠻

數家茅屋閑臨水,輕衫短帽垂楊里。今日是何朝?看余度石橋。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何物最關情?黃鸝一兩聲。

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緒。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千秋歲引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台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它情耽閣!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菩薩蠻.集句
海棠亂發皆臨水,君知此處花何似?涼月白紛紛,香風隔岸聞。
囀枝黃鳥近,隔岸聲相應。隨意坐莓苔,飄零酒一杯。

王安石變法失敗後,得勝的舊黨一下子失去了攻訐的對手,一黨一派一條心的日子士大夫是過不下去的,於是內部又分裂為「洛黨」「蜀黨」和「朔黨」三黨,彼此之間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分歧互相謾罵,勢同水火,比當初同新黨的斗爭還要激烈。

㈣ 王安石 經歷

你可一定要看懂啊LZ.

生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歷二年(1042)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官吏。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鍾山,謚文。

詞風:
安石的詞,今存約二十餘首。雖不以詞名家,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詞曲概》)。《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通過描寫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壯景及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兢逐」的腐朽生活,豪縱沉鬱,被贊為詠古絕唱。它同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一詞,開了蘇東坡豪放的先聲,給後來詞壇以良好的影響。

他的不少詩文,又常常表現得議論說理成分過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韻味。還有一些詩篇,論禪說佛理,晦澀乾枯。這些都是他在藝術觀和創作上的局限。

㈤ 王安石的詩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號半山老人,撫州臨川人。宋仁宗慶歷二年(1042)中進士後,曾任過地方官。神宗時為宰相,創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對。後辭官退居南京。他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文學成就頗高,影響甚巨。其詩長於說理,精於修辭,常運用散文句法入詩。內容亦能反映社會現實。詞雖不多,卻風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別具一格。有《臨川集》。

五絕·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七絕·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七絕·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七絕·愍儒坑
智力區區不為身,欲將何物助強秦。
只應埋沒千秋後,更足詩人發冢人。

五律·孤桐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明時思解慍,願斫五弦琴。

五古·兼並
三代子百姓,公私無異財。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賦予皆自我,兼並乃奸回。
奸回法有誅,勢亦無自來。
後世始倒持,黔首遂難裁。
秦王不知此,更築懷清台。
禮義日已偷,聖經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時所。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為材。
俗儒不知變,兼並可無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闔開。
有司與之爭,民愈可憐哉。

七絕·商鞅
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七絕·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七絕·春夜
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七絕·北山
北山輸綠漲橫池,直塹回塘灧灧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七律·葛溪驛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七律·雨過偶書
霈然甘澤洗塵寰,南畝東郊共慰顏。
地望歲功還物外,天將生意與人間。
霽分星斗風雷靜,涼入軒窗枕簟閑。
誰似浮雲知進退,才成霖雨便歸山。

七絕·書湖陽先生壁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出塞
涿州沙上飲盤桓,
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
蒙蒙吹濕漢衣冠!

登飛來峰
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桂枝香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陽里,
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
星河鷺起,
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
嘆門外樓頭,
悲恨相緒。
千古憑高對此,
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
時時猶唱,
後庭遺曲。

郊行
柔桑采盡綠陰稀,
蘆箔蠶成密繭肥。
聊向村家問風俗:
如何勤苦尚凶飢?

明妃曲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曲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莫將戲事擾真情,且可隨緣道我贏。
戰罷兩奩分白黑,一枰何處有虧成。

千秋歲引
別館寒砧,
孤城畫角,
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
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台風,
庾樓月,
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
無奈被它情耽閣!
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謾留華表語,
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
酒醒後,
思量著。
詞·清平樂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
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入塞
荒雲涼雨水悠悠,
鞍馬東西鼓次休。
尚有燕人數行淚,
回身卻望塞南流!

題西太一宮壁
柳葉鳴蜩綠暗,
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頭想見江南。

漁家傲
平岸小橋千嶂抱,
揉蘭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
塵不到,
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
攲眠似聽朝雞早。
忽憶故人今總老。
貪夢好,
茫然忘了邯鄲道。

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華發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鍾山即事

澗水無聲繞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對坐終日,
一鳥不鳴山更幽。

㈥ 帶地名的古詩(完整的)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上李邕》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赤壁懷古》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五首》之四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題臨安邸》宋. 林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唐. 杜牧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歸。
--《湖南曲》唐. 崔國輔

很傍索傳馬,傯動出安徽。
--《詠傅岩監祠》唐. 梁載言

君在浙江東,榮駕方伯輿。
--《和除夜作》唐. 白居易

結根在貴州,蠲疾傳古方。
--《唐開州文編遠寄新賦》唐. 權德輿

自言家住雲南北,知是遺塵幾世孫?
--《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謝君》宋. 陸游

公歸上前勉書策,先取關中次河北。
--《送范舍人還朝》宋. 陸游

洛陽女兒面似花,河南大尹頭如雪。
--《勸我酒》唐. 白居易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兵車行》唐. 杜甫

山西豪傑歸囊牘,渭北風光入酒杯。
--《送趙學士陝西提刑》宋. 王安石

關下險固憑三輔,隴右勾連接四川。
--《漫興》元. 王冕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七律.長征》現. 毛澤東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 楊萬里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洛陽牡丹圖》唐. 歐陽修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宋.宋之問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唐.李白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長恨歌》唐白居易

㈦ 含有地名的詩句(標出地名)

1.公歸上前勉書策,先取關中次河北。
--《送范舍人還朝》宋. 陸游

2.洛陽女兒面似花,河南大尹頭如雪。
--《勸我酒》唐. 白居易

3.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兵車行》唐. 杜甫

4.山西豪傑歸囊牘,渭北風光入酒杯。
--《送趙學士陝西提刑》宋. 王安石

5.關下險固憑三輔,隴右勾連接四川。
--《漫興》元. 王冕

6.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歸。
--《湖南曲》唐. 崔國輔

7.很傍索傳馬,傯動出安徽。
--《詠傅岩監祠》唐. 梁載言

8.君在浙江東,榮駕方伯輿。
--《和除夜作》唐. 白居易

9.結根在貴州,蠲疾傳古方。
--《唐開州文編遠寄新賦》唐. 權德輿

10.自言家住雲南北,知是遺塵幾世孫?
--《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謝君》宋. 陸游

登幽州台歌
邱為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
劉長卿
汀洲無浪復無煙,楚客相思益渺然。
漢口夕陽斜渡鳥,洞庭秋水遠連天。
孤城背嶺寒吹角,獨樹臨江夜泊船。
賈誼上書憂漢室,長沙謫去古今憐。

晚次鄂州
盧倫
雲開遠見漢陽城,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已隨征戰盡,更堪江上鼓鼙聲。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桃花溪
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㈧ 關於王安石的簡介 知情者請進!!!!!!

臨川先生是他的世稱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㈨ 萬安石的詩有啥快!!!!!

王安石

浣溪沙
百畝中庭半是苔。
門前白道水縈回。
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迴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
為誰零落為誰開。

南鄉子
自古帝王州。
鬱郁蔥蔥佳氣浮。
四百年來成一夢,堪愁。
晉代衣冠成古丘。

繞水恣行游。
上盡層樓更上樓。
往事悠悠君莫問,回頭。
檻外長江空自流。

漁家傲
平岸小橋千嶂抱。
揉蘭一水縈花草。
茅屋數間窗窈窕。
塵不到。
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
攲眠似聽朝雞早。
忽憶故人今總老。
貪夢好。
茫然忘了邯鄲道。


菩薩蠻
數家茅屋閑臨水,輕衫短帽垂楊里。
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橋。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
黃鸝三兩聲。


桂枝香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千秋歲引
秋景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
一派秋聲入寥廓。
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
楚台風,庾樓月,宛如昨。

無奈被些名利縛。
無奈被它情耽閣。
可惜風流總閑卻。
當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菩薩蠻
集句
海棠亂發皆臨水。
君知此處花何似。
涼月白紛紛。
香風隔岸聞。

囀枝黃鳥近。
隔岸聲相應。
隨意坐莓苔。
飄零酒一杯。

㈩ 王安石簡介

王安石簡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 (今屬江西)人。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文,又稱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隨做地方官的父親王益轉徙於新 淦、廬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於江寧。早年的播遷生活,使他較為廣泛地接 觸到社會的貧困和人民的苦難,產生了「心哀此黔首」 (《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讀書」(《宋史·王安 石傳》),「自百家諸子之書,至於《難經》、《素問》、 《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 (《答曾子固書》)。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 疏命賤不自揣,欲與稷、契遐相希」 (《憶昨詩示諸外 弟》),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志趣。慶歷二年(1042)登楊□ 榜進士第,簽書淮南判官。慶歷年(1047)調知鄞縣,便著 手興修水利,貸谷與民,受到人民愛戴。嘉□元年(1056) 為群牧判官,後歷官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三司度支 判官、知制誥等。任度支判官時,受同僚宋敏求委託,在 家藏唐人詩集的基礎上編《唐百家詩選》。神宗即位, 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 年拜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並推行農田水利、青苗、 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等新法,使國力有所增 強。因遭到反變法派的猛烈攻擊,於熙寧七年(1074)罷 相,次年復拜相,進《三經新義》,立於學官。熙寧九 年(1076)再次辭去相位,退居江寧,潛心於學術研究和 詩歌創作。元□元年(1086)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王安 石憂憤病死。王安石事跡,見《宋史》本傳、《續資治 通鑒長編》、《宋詩紀事》、《宋人軼事匯編》、《宋 稗類鈔》等。 文學主張與創作 王安石是歐陽修倡導的北宋詩文 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早在慶歷三年(1043),他就 抨擊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楊億、劉筠「以其文詞染當世, 學者迷其端原」,批判他們的文風「無文章黼黻之序」 (《張刑部詩序》)。後來他的文學觀隨著變法思想的 形成而明顯地表現出功利主義的傾向。他的文學主張的 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傳》),「務為有補 於世」(《上人書》)。但不否定修辭技巧的作用:「容 (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 的文學創作正是這種主張的具體實踐。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創作以論說文 的成就最為突出。大致可以分為四類:①直接向皇帝陳 述政見的奏議。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批評北宋中 葉整個官僚政治制度的腐敗現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 張「改易更革」;《本朝百年無事□子》系統地闡述仁 宗在位41年間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勸勉神宗革除「因循 末俗之弊」。這類文章具有組織嚴密,析理精微,措詞 大膽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語氣誠敬乾脆而又富於鼓動性 等特點。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洋洋萬言,體 大思精,近人梁啟超以為「秦漢以後第一大文」,惟賈誼 《陳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荊公》第21章)。② 是針砭現實的雜文。如《原過》、《使醫》,短小精悍, 巧於用比;《興賢》、《委任》,從正反兩面反復論證, 邏輯性很強;《閔習》、《知人》批判世人溺於舊習和 君主不能識賢,筆鋒銳利,寄慨深遠。③是人物論和史評。 如《子貢》、《鯀說》、《伯夷》、《讀〈江南錄〉》、 《讀〈孟嘗君傳〉》、《讀〈柳宗元傳〉》,一反傳統 之見,發前人所未發,儲欣以為能「希風《史記》論贊, 奇美特絕」(《臨川全集錄》卷二)。其中《讀〈孟嘗 君傳〉》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揚吞吐,勝意迭出,尤為 短文中的傑作。④書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禮義序》、 《詩義序》等,在學術見解中體現了他反傳統的政治態 度,即蘇軾所謂「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王 安石贈太傅》);行文則「簡而能庄」(沈德潛《唐宋 八家文鈔》卷三十),字字著力。《答司馬諫議書》駁 司馬光對新法的非難,邏輯嚴密;《答呂吉甫書》以釋 憾解怨的態度作絕交書,置個人恩怨於度外,表現出了 磊落的胸懷。 記敘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佔有較大比重。人物傳記 如《先大夫述》,運用朴實的語言記敘其父王益居官清 廉正直。著墨不多,而給人的印象較為鮮明。《傷仲永》 寫仲永因後天不學終於由神童淪為常人的可悲經歷,申 述勸學之旨,題材很典型。墓誌碑文,為數甚多,通常 是概括敘寫墓主生平、歷官、品格,文筆簡妙老潔,偶 爾插入幾則生動故事,顯得重點突出,親切感人。如《給 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誌銘》寫孔道輔不好鬼神□ 祥,舉笏擊殺妖蛇事,寥寥幾筆,勾勒了一個無神論者 的形象。游記如《游褒禪山記》,「借題寫己,深情高 致,窮工極妙」(《御選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引李光地 語)。 一般說來,王安石的記敘散文不重寫景狀物、鋪陳 點染,而屬意於借端說理、載道見志,因而某些作品顯 得形象性不足。 抒情文以祭文為多。用四言韻語寫的,如《祭束向 元道文》、《祭范潁州仲淹文》等,辭語古樸,情意真 摯,頗有感染力;用雜言韻文寫的,如《祭歐陽文忠公 文》,高度贊揚歐陽修的文學成就和道德情操,詞清韻 幽,感激□欷,在當時各家所寫的歐陽修祭文中,最為 傑出。但某些替人代做及純屬應酬性質的祭文則未能免 俗。贈序中也有抒情文,如《同學一首別子固》,抒寫 朋友間相警相慰之意,唱嘆有情,婉轉深厚。 王安石早年為文主要師法孟子和韓愈。歐陽修指點 他說:「孟、韓文雖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曾鞏《與王介甫第一書》)自此以後,文思開廓。他兼 取韓非的峭厲,荀子的富麗和揚雄的簡古,融會貫通,形 成峭刻幽遠、雄健剛直、簡麗自然的獨特風格。吳德旋 說:「古來博洽而不為積書所累者,莫如王介甫」(《初 月樓古文緒論》),指出了他能夠博取眾美的長處。今 人朱自清說:「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勝人」(《經 典常談·文第十三》),指出了他的散文與歐陽修、蘇 軾的區別。 王安石的詩歌,不僅數量多,有1500餘首,而且很 有特色,自成一家。退居江寧以前所寫的詩歌,多數屬於 政治詩。他把自己長期觀察、分析社會現實的感受和渴 望濟世匡俗的抱負寫進詩里,主要有《感事》、《河北 民》、《收鹽》、《酬王詹叔奉使江東訪茶利害見寄》、 《發廩》、《兼並》、《省兵》、《讀詔書》、《次韻 和甫詠雪》等。這些作品,密切聯系現實人生,內容比較 充實;而在藝術上,一般存在著議論過多、形象不夠豐 滿、語言較為生硬等缺點。如《兼並》詩,洪邁即認為 「其語絕不工」(《容齋詩話》卷三)。執政以後,推行 新法,當遭到反變法派的攻擊時,他寫了《眾人》、《賜 也》、《王章》、《即事六首》之二、《孤桐》等詩進 行回擊,表現出對於推行新法毫不動搖的意志。 王安石是一位愛國詩人,抒發愛國感情的詩篇在他 的政治詩中佔有一定的比重。《入塞》、《送趙學士陝 西提刑》、《西帥》、《陰山畫虎圖》、《次韻元厚之 平戎慶捷》等,是這類詩中的代表作。以詠史和懷古為 題材的詩篇中也頗有傳誦之作。如《商鞅》、《宰□》、 《韓信》、《范增二首》、《賈生》等都有感而發,寓意 深刻,李東陽以為「極有筆力當別用一具眼觀之」(《懷 麓堂詩話》)。歷來膾炙人口的《明妃曲》兩首,由細致 的刻畫與精妙的議論結合而成,在令人同情的王昭君的 形象上寄託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觸,黃庭堅以為「可與李 翰林、王右丞並驅爭先矣」(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引)。 王安石還寫了大量羈旅、登臨、酬贈、悼友之作,其中 如《旅思》、《登飛來峰》、《題西太一宮壁》、《別 孫莘老》、《送程公□守洪州》、《寄王逢原》、《思 王逢原三首》等都是難得的佳構。但也有不少作品是鋪 排典故成語的客套虛文,藝術價值不高。 王安石在退居江寧以後的10年中,思想上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繼續關心新法,寫作歌頌新法成效的詩篇。 《歌元豐五首》、《元豐行示德逢》、《後元豐行》等 描繪人民在獲得豐收後的歡樂景象,雖不無溢美之處,但 可見他對神宗繼續推行新法仍然熱情支持。他曲折言志, 著名的《北陂杏花》詩的最後兩句「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陳衍以為「恰是自己身分」(《宋詩 精華錄》卷二)。其他如《杖藜》、《梅花》、《獨山梅 花》、《望夫石》、《鴟》等,都表現他未能忘懷政治, 不肯超然物外的積極態度。另一方面,由於神宗對推行 新法愈來愈動搖,王安石的處境愈來愈困難,他不得不借 助佛理來解脫自己的精神苦悶。《示寶覺三首》、《示 無著上人》、《寓言三首》、《擬寒山拾得二十首》等, 都表明他離開世情愈來愈遠。此外,他寄情山水,陶冶性 情,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其中如《南浦》、《染雲》、 《書湖陰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洲》 等都是古今公認的佳作。 王安石集句詩數量較多,有的比較自然。在他的提 倡下,這種特殊的詩體在宋代有了發展。故嚴羽說:「集 句惟荊公最長。」(《滄浪詩話》)
王安石前後期的詩風有很大不同。前期主要學習杜 甫關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杜甫畫像》充分 說明了他對杜甫的傾倒。這一時期的詩歌,內容豐富,熱 情飽滿。在藝術上,近體多仿杜詩句法,古體則明顯地 吸取韓愈詩歌的健拔雄奇、多用議論的特色,具有勁峭 雄直之氣。但如《讀墨》一類詩作,「終篇皆如散文,但 加押韻」(《王荊文公詩箋注》引李郛語),助長了宋 詩議論枯燥的缺點。後期詩作,在藝術上走著杜甫「老 去漸於詩律細」的路子,在對仗、典故、格律上精益求 精;又吸收了王維詩歌的取境之長,進一步增強了藝術 美。葉夢得說:「王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 不容發。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殆不見有牽 率排比處」(《石林詩話》卷上),吳之振說他「遣情世 外,其悲壯即寓閑澹之中」(《宋詩鈔·臨川詩鈔序》), 都比較恰當地指出他後期詩歌的藝術特徵。嚴羽稱王安 石的詩歌為「王荊公體」(《滄浪詩話》),主要指其後 期詩風而言。也有人對王安石後期詩過多地搬弄典故和 講究技巧表示不滿,如陳師道說他「傷工」(《王直方 詩話》引),葉□說他「徒有纖弱」(《習學紀言序目》 卷四十七),趙翼說他幾首屬對精切的詩「皆字面上求工, 而氣已懨懨不振」(《甌北詩話》卷十一)。不過總的來 說,王安石的詩歌創作在掃清西昆影響、開創宋詩局面 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評張籍樂府詩的名言「看 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 包含著自己的創作甘苦,給後世詩人以深刻啟發,黃庭 堅、楊萬里等都受到他的影響。但他有時愛煉澀拙之句, 押逼仄之韻,用冷僻之典,開啟了江西詩派追求險韻硬 語等形式技巧的不良風氣。 王安石的詞作數量不多,藝術性卻比較高。〔千秋 歲引〕《別館寒砧》詞「意致清迥」(《蓼園詞選》); 〔桂枝香〕《金陵懷古》足堪「頡頏清真、稼軒」(《藝 蘅館詞選》),都是不可多得的名篇。 作品集與版本 王安石的詩文,宋徽宗時由薛昂等 人編纂成集,早已散佚。傳世的有兩種:一種是《臨川 先生文集》,通行的是明代嘉靖二十五年應雲□刻本及 嘉靖三十九年何中丞刻本,都是100卷,源於南宋紹興年 間詹大和刻本,即所謂臨川本。另一種是南宋龍舒刻本 《王文公文集》,也是100卷、但篇目、編次與臨川本不 同,且只剩兩個殘本。1959年中華書局整理出版的《臨 川先生文集》,以臨川本為底本,參校其他各善本而成。 集末附日本島田翰從殘本《王文公文集》中輯得的47篇 佚詩、佚文作為《補遺》。這是目前較完善的王安石全 集。1961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又得龍舒本的兩個殘本 合刻,去其重復,配成完整的《王文公文集》。
王安石(1021~1086),北宋傑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世稱臨川先生。
王安石少懷大志,博學多思,隨父宦遊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勞財匱」的社會狀況,在哲學,經濟,教育倫理等方面,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新的思想體系-「荊公新學」,旗幟鮮明的標明自己的唯物主義立場,給當時的思想界帶來一絲清新的空氣,對後來中國學術思想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同時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礎。
慶歷二年(1042)進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認為宋代社會貧困化的根源在於兼並。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國太平的厚望寄託於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執政。
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系,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征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展開了廣泛的社會改革。
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後、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學思想方面,繼承和發揚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傳統的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洪範傳》、《老子注》是他在這方面的主要著作,後者已經散佚。他的文章以論說見長,列於唐宋八大家。在詩歌方面,早年寫了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詩篇。有集本傳世,一是《臨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兩本都摻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於舒、荊,死後又謚為文,故也稱為王荊公或王文公。
王安石自22歲考中進士,踏入仕途,幾近三十年地方官生涯,興修水利,發展生產,局部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1059年寫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書》,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張,為後來的熙寧新法構思了一幅初步的藍圖。1069-1076年,王安石兩度為相,在他的荊公新學思想基礎上,大膽的提出了「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聲發饋的政治思想。
為改變北宋「積貧積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顧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撓,發動和領導了一場以「理財」「整軍」為中心,以「富國強民」為目的,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各方面各個方面的規模巨大,威武雄壯的社會變革運動。史稱「熙寧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寧稱贊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在文學方面,王安石不僅在理論上獨樹一幟,而且在創作實踐上別具一格。他的詩詞瘦硬雄直,散文說理邏輯嚴密,行文峭菝凌厲,給後人留下1540多首詩歌,800多篇散文的豐富文化遺產。其詩文《泊船瓜洲》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堪為千古絕唱。《桂枝香 金陵懷古》一詞寫景言志為詩詞名篇。散文《答司馬諫議書》《游褒禪山記》作為範文精選入中學課本。卓絕的文學造詣實為唐宋八大家之中堅,現存作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宋說》等。
他的散文緊貼社會、政治和人生的實際問題,直接為他的政治斗爭服務。《答司馬諫議書》剖析了司馬光反對新政的言詞,言詞簡煉、委婉、堅決,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張。《讀孟嘗君傳》分析歷史事實,駁斥了孟嘗君養士的傳統觀念,暢談如何才算「得士」的問題。即使象《傷仲永》這樣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現文思上,其實際的用意是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
在游記這一最具辭采和情趣的文體里,王安石也常將極富哲理的主題引入,如《游褒禪山記》中用了近一半篇幅來議論這樣一個理性的問題: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達到超越常規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強的意志,此外,別無捷徑可尋。
王安石的散文以議論性居多。他較少注意文章氣氛的醞釀,從感情上打動人,而是多針砭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主張。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較強的概括力與邏輯性,語言簡煉、樸素,立意非凡。
王安石簡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 (今屬江西)人。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文,又稱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隨做地方官的父親王益轉徙於新 淦、廬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於江寧。早年的播遷生活,使他較為廣泛地接 觸到社會的貧困和人民的苦難,產生了「心哀此黔首」 (《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讀書」(《宋史·王安 石傳》),「自百家諸子之書,至於《難經》、《素問》、 《本草》、諸小說,無所不讀,農夫女工,無所不問」 (《答曾子固書》)。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 疏命賤不自揣,欲與稷、契遐相希」 (《憶昨詩示諸外 弟》),表現出不同凡響的志趣。慶歷二年(1042)登楊□ 榜進士第,簽書淮南判官。慶歷年(1047)調知鄞縣,便著 手興修水利,貸谷與民,受到人民愛戴。嘉□元年(1056) 為群牧判官,後歷官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三司度支 判官、知制誥等。任度支判官時,受同僚宋敏求委託,在 家藏唐人詩集的基礎上編《唐百家詩選》。神宗即位, 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 年拜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並推行農田水利、青苗、 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等新法,使國力有所增 強。因遭到反變法派的猛烈攻擊,於熙寧七年(1074)罷 相,次年復拜相,進《三經新義》,立於學官。熙寧九 年(1076)再次辭去相位,退居江寧,潛心於學術研究和 詩歌創作。元□元年(1086)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王安 石憂憤病死。王安石事跡,見《宋史》本傳、《續資治 通鑒長編》、《宋詩紀事》、《宋人軼事匯編》、《宋 稗類鈔》等。 文學主張與創作 王安石是歐陽修倡導的北宋詩文 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早在慶歷三年(1043),他就 抨擊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楊億、劉筠「以其文詞染當世, 學者迷其端原」,批判他們的文風「無文章黼黻之序」 (《張刑部詩序》)。後來他的文學觀隨著變法思想的 形成而明顯地表現出功利主義的傾向。他的文學主張的 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傳》),「務為有補 於世」(《上人書》)。但不否定修辭技巧的作用:「容 (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 的文學創作正是這種主張的具體實踐。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創作以論說文 的成就最為突出。大致可以分為四類:①直接向皇帝陳 述政見的奏議。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批評北宋中 葉整個官僚政治制度的腐敗現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 張「改易更革」;《本朝百年無事□子》系統地闡述仁 宗在位41年間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勸勉神宗革除「因循 末俗之弊」。這類文章具有組織嚴密,析理精微,措詞 大膽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語氣誠敬乾脆而又富於鼓動性 等特點。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洋洋萬言,體 大思精,近人梁啟超以為「秦漢以後第一大文」,惟賈誼 《陳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荊公》第21章)。② 是針砭現實的雜文。如《原過》、《使醫》,短小精悍, 巧於用比;《興賢》、《委任》,從正反兩面反復論證, 邏輯性很強;《閔習》、《知人》批判世人溺於舊習和 君主不能識賢,筆鋒銳利,寄慨深遠。③是人物論和史評。 如《子貢》、《鯀說》、《伯夷》、《讀〈江南錄〉》、 《讀〈孟嘗君傳〉》、《讀〈柳宗元傳〉》,一反傳統 之見,發前人所未發,儲欣以為能「希風《史記》論贊, 奇美特絕」(《臨川全集錄》卷二)。其中《讀〈孟嘗 君傳〉》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揚吞吐,勝意迭出,尤為 短文中的傑作。④書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禮義序》、 《詩義序》等,在學術見解中體現了他反傳統的政治態 度,即蘇軾所謂「網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王 安石贈太傅》);行文則「簡而能庄」(沈德潛《唐宋 八家文鈔》卷三十),字字著力。《答司馬諫議書》駁 司馬光對新法的非難,邏輯嚴密;《答呂吉甫書》以釋 憾解怨的態度作絕交書,置個人恩怨於度外,表現出了 磊落的胸懷。 記敘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佔有較大比重。人物傳記 如《先大夫述》,運用朴實的語言記敘其父王益居官清 廉正直。著墨不多,而給人的印象較為鮮明。《傷仲永》 寫仲永因後天不學終於由神童淪為常人的可悲經歷,申 述勸學之旨,題材很典型。墓誌碑文,為數甚多,通常 是概括敘寫墓主生平、歷官、品格,文筆簡妙老潔,偶 爾插入幾則生動故事,顯得重點突出,親切感人。如《給 事中贈尚書工部侍郎孔公墓誌銘》寫孔道輔不好鬼神□ 祥,舉笏擊殺妖蛇事,寥寥幾筆,勾勒了一個無神論者 的形象。游記如《游褒禪山記》,「借題寫己,深情高 致,窮工極妙」(《御選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引李光地 語)。 一般說來,王安石的記敘散文不重寫景狀物、鋪陳 點染,而屬意於借端說理、載道見志,因而某些作品顯 得形象性不足。 抒情文以祭文為多。用四言韻語寫的,如《祭束向 元道文》、《祭范潁州仲淹文》等,辭語古樸,情意真 摯,頗有感染力;用雜言韻文寫的,如《祭歐陽文忠公 文》,高度贊揚歐陽修的文學成就和道德情操,詞清韻 幽,感激□欷,在當時各家所寫的歐陽修祭文中,最為 傑出。但某些替人代做及純屬應酬性質的祭文則未能免 俗。贈序中也有抒情文,如《同學一首別子固》,抒寫 朋友間相警相慰之意,唱嘆有情,婉轉深厚。 王安石早年為文主要師法孟子和韓愈。歐陽修指點 他說:「孟、韓文雖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曾鞏《與王介甫第一書》)自此以後,文思開廓。他兼 取韓非的峭厲,荀子的富麗和揚雄的簡古,融會貫通,形 成峭刻幽遠、雄健剛直、簡麗自然的獨特風格。吳德旋 說:「古來博洽而不為積書所累者,莫如王介甫」(《初 月樓古文緒論》),指出了他能夠博取眾美的長處。今 人朱自清說:「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勝人」(《經 典常談·文第十三》),指出了他的散文與歐陽修、蘇 軾的區別。 王安石的詩歌,不僅數量多,有1500餘首,而且很 有特色,自成一家。退居江寧以前所寫的詩歌,多數屬於 政治詩。他把自己長期觀察、分析社會現實的感受和渴 望濟世匡俗的抱負寫進詩里,主要有《感事》、《河北 民》、《收鹽》、《酬王詹叔奉使江東訪茶利害見寄》、 《發廩》、《兼並》、《省兵》、《讀詔書》、《次韻 和甫詠雪》等。這些作品,密切聯系現實人生,內容比較 充實;而在藝術上,一般存在著議論過多、形象不夠豐 滿、語言較為生硬等缺點。如《兼並》詩,洪邁即認為 「其語絕不工」(《容齋詩話》卷三)。執政以後,推行 新法,當遭到反變法派的攻擊時,他寫了《眾人》、《賜 也》、《王章》、《即事六首》之二、《孤桐》等詩進 行回擊,表現出對於推行新法毫不動搖的意志。 王安石是一位愛國詩人,抒發愛國感情的詩篇在他 的政治詩中佔有一定的比重。《入塞》、《送趙學士陝 西提刑》、《西帥》、《陰山畫虎圖》、《次韻元厚之 平戎慶捷》等,是這類詩中的代表作。以詠史和懷古為 題材的詩篇中也頗有傳誦之作。如《商鞅》、《宰□》、 《韓信》、《范增二首》、《賈生》等都有感而發,寓意 深刻,李東陽以為「極有筆力當別用一具眼觀之」(《懷 麓堂詩話》)。歷來膾炙人口的《明妃曲》兩首,由細致 的刻畫與精妙的議論結合而成,在令人同情的王昭君的 形象上寄託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觸,黃庭堅以為「可與李 翰林、王右丞並驅爭先矣」(李壁《王荊文公詩箋注》引)。 王安石還寫了大量羈旅、登臨、酬贈、悼友之作,其中 如《旅思》、《登飛來峰》、《題西太一宮壁》、《別 孫莘老》、《送程公□守洪州》、《寄王逢原》、《思 王逢原三首》等都是難得的佳構。但也有不少作品是鋪 排典故成語的客套虛文,藝術價值不高。 王安石在退居江寧以後的10年中,思想上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繼續關心新法,寫作歌頌新法成效的詩篇。 《歌元豐五首》、《元豐行示德逢》、《後元豐行》等 描繪人民在獲得豐收後的歡樂景象,雖不無溢美之處,但 可見他對神宗繼續推行新法仍然熱情支持。他曲折言志, 著名的《北陂杏花》詩的最後兩句「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陳衍以為「恰是自己身分」(《宋詩 精華錄》卷二)。其他如《杖藜》、《梅花》、《獨山梅 花》、《望夫石》、《鴟》等,都表現他未能忘懷政治, 不肯超然物外的積極態度。另一方面,由於神宗對推行 新法愈來愈動搖,王安石的處境愈來愈困難,他不得不借 助佛理來解脫自己的精神苦悶。《示寶覺三首》、《示 無著上人》、《寓言三首》、《擬寒山拾得二十首》等, 都表明他離開世情愈來愈遠。此外,他寄情山水,陶冶性 情,寫了大量山水田園詩。其中如《南浦》、《染雲》、 《書湖陰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洲》 等都是古今公認的佳作。 王安石集句詩數量較多,有的比較自然。在他的提 倡下,這種特殊的詩體在宋代有了發展。故嚴羽說:「集 句惟荊公最長。」(《滄浪詩話》)
王安石前後期的詩風有很大不同。前期主要學習杜 甫關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