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學士服有學問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學士服有學問

發布時間: 2021-03-31 05:49:16

❶ 有些學生穿著學士服冒充學士進行畢業拍照,這么做的意義在哪兒

這樣做就是一種美好願望,實現美好願望的表現。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那樣的願望,父母對孩子也有這樣那樣的期望。但是有時候沒法達到,或者時間還不到,但又想早點體驗到,拍照就是最方便快捷的達到目的的方式了。
還有很多很多人出門遊玩兒總是喜歡在石壁,樹木等東西上刻上或掛上自己的名字或者自己的願望或者刻上到此一游的話,這些都是自己心裡的願望。不過不要因為自己的願望而且破壞東西。

時間匆匆過,老了回憶起這些總會會心一笑吧!所以拍這些照片真的沒什麼,只有美好的願望。

❷ 學士服的稻穗的顏色有幾種

日式直拍,正面是紅色,那反面必須塗成黑色(正面是黑色,反面為紅色)加以區分,並且不反光,這是國際乒聯(ITTF)的規定。

國際乒聯(ITTF)技術手冊規定:套膠的厚度不得超過4.0mm,膠皮的顏色只能為紅色和黑色,並且規定如果球拍的一面膠皮為紅色,則另一面必須為黑色。
回答者:adq - 助理 三級 5-1 22:19

這是國際乒聯(ITTF)規定的。
回答者:ggffy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5-3 11:10

國際乒聯(ITTF)技術手冊規定:套膠的厚度不得超過4.0mm,膠皮的顏色只能為紅色和黑色,並且規定如果球拍的一面膠皮為紅色,則另一面必須為黑色。
回答者:上海傑威 - 秀才 二級 5-3 11:15

乒乓球發展到20世紀50年代,很多人都以為這項運動的格局已定,不會再有什麼大的變化了。然而此後40年中,球手們卻因為偶然的機遇,找到了四樣寶貝——海綿、長膠、防弧膠和快速膠水的出現,令乒乓球「面目全非」,逼得國際乒聯不得不多次修章改制。所以我個人以為,這是現代乒乓球歷史上的「四大發明」。這兒就把筆者收集的四個小故事說給大家聽,當然其中多少帶點戲說的成分,信不信由你吧。
全是機遇
1951年3月,第18屆世乒賽在維也納音樂廳舉行。酣戰之中,只聽得法國名將盧梭抱怨:「聲音都沒聽到,球就過去了」,匈牙利主力約瑟夫·高基安(他的妹妹十年後在北京與邱鍾惠大戰500回合)怒喊:「這個鬼拍子應該被禁止!」他們的對手,是名不見經傳的奧地利大學生瓦爾德瑪·福里奇(Waldemar Fritsch)。福里奇憑一隻人們從未見過的海綿球拍,為奧地利隊屢建奇功:對匈牙利,勝西多和高基安;對法國,擊退哈根瑙爾等,獨得三分……單打32進16時跟南斯拉夫頂尖高手哈朗戈佐苦鬥數局,將對手打下擂台後,教練對他說,「我左眼滿是幸福的淚水,右眼裡卻充滿了悲傷」。原來他的教練正是哈朗戈佐的大哥。然而16進8時,上過一回當的西多卻沒有再給他機會。當時誰也沒有料到,這場球既是福里奇在世乒賽上的首次亮相,也是他的最後一次世界比賽。多年後,有人就此事問他,福里奇先生說,「全是機遇」。
原來福先生二戰期間在納粹軍隊服役,為蘇聯紅軍所俘虜,釋放回家後,重新進了大學。他是一個體育全才,功課之餘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運動上,乒乓、足球、手球、田徑、游泳、體操……樣樣在行。1951年初,他到俱樂部打乒乓球,遇到一位曾經被美軍俘虜過的戰友,兩人同病相憐。那人見他沒有球拍,就把自己的一隻舊拍子送給了他。這只拍子實在太舊,膠皮都掉渣了,但是戰後的歐洲物資緊張,買不到新膠皮,福先生便找了塊黑色舊海綿貼上去,一試之下效果非凡。苦練一個多月之後,他進了奧地利國家隊,在教練的精心指導下,又巧練了四個禮拜,便有了上面的那一幕。世乒賽後福里奇信心倍增,把功課放在一邊,專心練起球來。可是第二年孟買世乒賽前夕,他卻從收音機里得知,奧地利只派兩名官員和兩個女選手參賽。福里奇一氣之下,從此掛拍,後來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成了一家保險公司的董事。
福先生短短一年多乒乓球的機遇,卻把乒乓球運動送入一片混沌之中。據國際乒聯前主席荻村伊智朗先生回憶,1954年他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時,球拍上貼的起初是8~10mm厚的海綿(無膠皮),跟沙發墊子似的,後覺得不好控制,8進4就換成了3mm的海綿,並一直用到決賽。一次比賽中,使用的球拍前後差異卻如此之大,固然說明荻村先生功力深厚,但也只有在當時器材混亂的背景下才可能成功。歐美人最初所想的,是如何禁止這種海綿拍,而精明的日本人卻引進之並發展出黃色軟海綿拍,結果成為上個世紀50年代的乒乓霸主。關於海綿拍的爭論,直到1959年國際乒聯作出規范化的決議才告一段落,現代乒乓球也由此盤古開天地。
神削驚四座
1961年的春天,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青黃不接的日子。我們龍村人是靠吃山上一種叫「觀音土」的乳白色的泥巴才活下來的。正是在這個時期里的某天,張燮林領到了一張膠皮,一張不合格的膠皮,一張齒特長、表面還有小窟窿的膠皮!如果在別的時候,這張廢品只怕還未出廠就已經進了垃圾堆,到不了張燮林的手裡。可在特殊時期,一貫勤儉持家的張燮林不會想到「扔」字。即使想到去扔,也怕被抓「典型」;即使不怕被抓,也會怕像邱鍾惠問摘樹葉子的人「這也能吃嗎」一樣鬧個「為何不食肉粥」的話瓣兒。於是他把這張膠皮貼上,試了試,結果打起來忒別扭,對手也特難受,不願意跟他對練。老張心裡一亮:「如果我卧薪嘗膽,自己先難受夠了,成了習慣,難受的不就只是對方了嗎?」
兩年後,一出「張燮林神削驚四座」的戲,在布拉格上演。國外的高手們,幾乎沒人能在他手裡一局過10分!他削過來的球,一拉便出界;擋過來的球,一打就下網。既沒有掌聲,也沒有噓聲,觀眾們都張著嘴巴,當真是「呆若木雞」!這可是布拉格觀眾、捷克觀眾啊!歷史上,觀眾最多的乒乓球表演賽,就發生在1950年代初期的捷克,號稱有5萬餘人!當然那隻是一場高水平籃球表演賽前的「開味拼盤」,但山姆大叔家如今給喬丹、姚明開味的,卻是穿著分外清涼的美女,可見當年乒乓球在捷克的「秀色可餐」。聽音樂會,須到奧地利;看乒乓球,就得到捷克、南斯拉夫。所以這個「驚」字,在這里端的有古人「僧敲月下門」中「敲」的效果。
觀眾驚呆了,中國的比賽解說員也驚呆了!找不到言語來形容,便說張燮林的救球,是「海底撈月」。這一言既出,就什麼馬也追不到,一直說了40年。這個筆者多年來因為怕說錯了被人笑話沒學問而沒敢吱聲的問題,請大夥兒幫忙摻和一下:這是「海底撈月」嗎?怎麼我看到的鏡頭都是「壇子里頭摸甲魚」呢?當然,這是題外話了。
從此,張燮林有了「魔術師」之稱。又過了兩年,魔術被人破譯,第28屆世乒賽8進4時,經過兩個多小時的5局削球大戰,終被西德選手紹勒爾淘汰。
因使用長膠而聲名遠播的,首推梁戈亮,最後驚動了周恩來總理出面制止。而所用顆粒最長的,據稱是葛新愛,她兩番(33屆團體、35屆單打)在第一主力張立失守時救場。第32屆中國隊丟了男女團體冠軍,恰巧沒有長膠。所以1977年在伯明翰,有記者問「中國隊是否靠球拍取勝?」李富榮答「決定勝負的是人,不是物」。這個自然。用長膠發旋轉球,讓克蘭帕爾連吃五個,至今還耿耿於懷的,世上也只有黃亮一人。不過我們當時的「五虎將」里,卻有三個打長膠的。長膠的罩門,在於練起來難,被破譯後就完全被動,基本上是「一次性」武器,所以中國選手用得也最多。因此,國際乒聯多次修改規則,對長膠加以限制。乒乓球運動衰退的原因很多,「秘密武器」難為普通觀眾所理解,筆者以為,應是其中之一。
太陽的功勞
1971年名古屋第31屆世乒賽上,法國一位不出名的選手讓·保羅·韋伯(Jean Paul Weber,又譯韋貝爾)大放異彩,打敗本格森、郗恩庭等名將,為法國隊獲得團體第七名立下汗馬功勞,他怪異的出球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韋伯先生至今仍在教球,美國tabletennis.about.com的John Schneider先生找到了韋伯先生所在俱樂部的網站,那裡是這么解釋的:有一回韋伯先生粘好球拍後,放在窗檯上忘了收,等到晚上打球時才想起來。一看膠皮都已曬糊,可是重新再粘又來不及了,只好拿這只球拍上陣。哪知效果奇佳,於是他作為法國隊的「秘密武器」出征第31屆世乒賽,從此防弧膠皮誕生了。
上個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使用防弧膠皮的國外名將有匈牙利的勃爾滋塞、美國隊的西米樂兄弟和博根兄弟、英格蘭怪球手希爾頓等,雖然他們都小有所成,但並未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反而是蔡振華把防弧膠皮用到了極致。他頭腦清楚,手腕靈活,把梁戈亮的跺腳發球和希爾頓的假弧圈結合起來,還加了一個「快」字。他拉的弧圈球,對手來不及看清,只能猜是真還是假,蒙錯了就會失誤。譬如說,把不轉球當強上旋球去擋,就會下網。因此,接他的發球就必須比接別人的發球更快、更積極,盡量避免被他上手,而這樣又落入他發球的圈套。想知道蔡振華的發球有多厲害嗎?我舉一例:1981年第36屆世乒賽男團決賽第6場,蔡振華對蓋爾蓋伊。各勝一局後,第三局打到15平。此時大比分是中國隊3:2領先,如果蔡振華拿下此盤,比分成4:2,第七盤謝賽克對慣於打順風球的克蘭帕爾就會勢如破竹。反之比分成3:3,不光謝賽克難打,輸了兩盤的施之皓對蓋爾蓋伊處下風,最後蔡振華還要打不大吃發球的約尼爾,勝負就難說了。在這非贏不可的緊要關頭,小蔡拿出發球絕活,一連餵了蓋爾蓋伊5個!可以說這5個發球決定了整場球的勝負。
第36屆世乒賽後,各門各派加緊研究蔡球。論文出了不少,然而卻沒有什麼有效辦法。跟長膠不同,真假弧圈球屬於主動出擊,速度快得多,來不及判斷。不光外人破不了,就連長年累月一起練球的弟兄們也不易對付。據說那時候,同門師兄弟內部的練功比試,就數他贏得多。所以國際乒聯於1983年東京第37屆世乒賽後作出決議,乒乓球拍兩面的顏色必須有足夠大的反差,後又把「足夠大的反差」改為必須是紅黑兩色。1985年第38屆世乒賽,蔡振華只參加了雙打,與曹燕華合作獲得混雙冠軍。嗣後,蔡振華、謝賽克、曹燕華、齊寶香、倪夏蓮等一大批23、24歲的世界冠軍退役,拉開了中國乒乓球大戲「狼來了」的序幕。
對於防弧膠皮,筆者曾經有種神秘感。近來打球,見過兩種。一種的表面摸上去有細砂子的感覺,海綿彈性跟反膠相似,拉出來的球旋轉極弱;另一種表面反光,海綿彈性較差,用來擋球時自然減力,真與舊膠皮有幾分相似,據說第32屆世乒賽(前)蘇聯的薩爾霍陽淘汰許紹發時,用的就是舊膠皮。不論是什麼樣的防弧,如果兩面都用的話,大概是打不了球的,所以有關勃爾滋塞用兩面防弧刀打敗郗恩庭的故事大約是訛傳了。
浪子的發現
快速膠水對於現代乒乓球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了。在我們乒乓家園(ttball.net),有網友說「不刷膠水,我就不會打球」,在美國乒乓網站則有人說「膠水至少助我50點的功力」。那麼快速膠水的訣竅是什麼,而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一般認為,快速膠水的奧妙在於其揮發的氣體充斥海綿的細孔,使得海綿體積膨脹,彈性增加,而控制度又不怎麼變化。這個原理,還有待於更細致的研究去證實,我在這兒想講講自己對於其來歷的認識過程。
我頭一回聽說膠水的作用,是在1975年暑假。武漢市江漢區體校的兩個乒乓球班到我們那裡「開門辦學」,但他們對毛主席「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指示卻「陽奉陰違」——住在我們學校,又不肯跟我們一起訓練,說怕我們把孩子們「帶壞了」。我們校乒乓球隊別的人都是「經不起一發炮彈的木帆船」,所以我自以為他們怕我,特別得意,經常向人家挑釁。最後惹得一個不怕的孩子,趁他們老師不在,連扁我九回。其中雖有兩次20平,但一局我都沒贏過。
打完球,我倆到農科所的試驗田裡,拔一些剛剛灌漿的「噸半」稻穗,在學校圍牆外壞學生抽煙的地方燒著吃。被我倆吃過幾次,這畝產三千斤的良種,變成了兩千九百九,所以後來沒有普及。吃罷穀子,他幫我分析輸球的原因:基本功差點、連續進攻能力不強是主要的,另外還有個次要因素:「拍子太孬」。
「你的是紅雙喜,我的也是紅雙喜,么樣就孬咧?」
「我的紅雙喜,是專業的。你不曉得,膠皮新貼的時候,幾好打唷。不信,你試哈子。」
我接過來看了看,他的球拍重些、顏色深些、海綿厚些,底板是七夾,而我的是五夾,膠皮卻一樣。
「那我試哈子。要是真的好,就麻煩你在武漢幫我買一塊。」
「買不到,是我們老師從省里弄來的。」
一聽這話,我趕快把球拍還給他,生怕弄壞了賠不起。但是「新貼的膠皮好打」的話,卻跟新米好吃一樣,讓我記了一輩子。每當有人對我講快速膠水是歐洲人的發明時,我都會說「瞎講。那是我們老家的火葯。我當小娃的時候就曉得。」然而後來看到蔡振華都為貼膠皮的事處罰馬文革的報道時,我又滿懷疑惑了,「難道跟直板反面打一樣,小娃都曉得的事,國家隊不曉得?」
這個疑團,終於在去年克蘭帕爾先生到國際乒聯網站作客時解開。老克說,當他還是小娃時,就喜歡聽新貼膠皮打球的「梆梆」響,跟哥哥打球時,每回都重新粘膠皮。有一回來不及粘,結果輸得很慘。所以,他成為職業球手後,就跟器材商合作,成功地研製出了快速膠水。
新貼膠皮好打的事實,不難發現,中國和外國的小娃都曉得。但中國小娃貼膠皮的目的,是修球拍,或者是換新膠皮。對於完好無損的東西,則是生怕「搞壞了」。所以,每回打球前,先把「好」拍子弄「壞」後,再搞「好」的「敗家子」行為,只有在外國人中都要算「壞」的克蘭帕爾,才會想得到。

原載乒乓世界雜志

❸ 為什麼漢服這么流行

文化包容性

這個不是指中華民族對文化的包容性,而是現在人們對於各色的文化的容忍度在提高。這個一個是因為人們的文化素質在不斷的提高,另一個是因為眼界在提高,見什麼都愛怪不怪了。他們可以接受漢服,正如他們可以接受cosplay服,接受洛麗塔出現在街頭一樣,並不是因為他們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服飾這個因素,實際上大部分人也沒這個概念。而這個趨勢主要是從城市向周邊擴展的,像去年我去成都的時候,每天都能看到漢服小哥和小姐姐們;而現在我們廈門,也時不時的能看到cos服和漢服的組合一起溜達。

文化軟實力的需求

所謂經濟搭台,文化唱戲,國家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想要增強文化軟實力,對外輸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所以國家才頒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去支持傳統文化,其中還包含了實施中華節慶禮儀服裝服飾計劃,設計製作展現中華民族獨特文化魅力的系列服裝服飾。而漢服也是因此而開始加速崛起。

Z世代的個性化

Z世代指的是95後出生的年輕人,這一代的年輕人有著比較獨特的個性。不盲從權威,對於民族有著強烈的自信心,喜歡個性化的小眾的文化。這個不是我說的,是一些關於95後的調研報告上看到的。所以他們也喜歡獨特性,同樣的,根據漢服資訊的統計報告,漢服的主要人群也是集中在各大高校。我在廈門的時候,看到漢服同袍最多的也就是在中山街、沙坡尾、廈大一帶。

消費人群的購買力升級

漢服復興十七年,最初的一批復興者已經是五六十歲了,而這十七年來發展起來的同袍們也已經三四十了,正是擁有購買力的時候。實際上現在漢服的主要人群是高校,而主要的購買力還是白領們,高校同袍平均每天擁有一到兩套漢服。而白領們則每人可以擁有十來套漢服,這也刺激了漢服市場的發展,而漢服商家們同樣也會通過營銷手段去拓客。所以有些人說漢服是被炒起來的,也是有些許原因的。

傳播媒介的轉變

這個原因是近兩年漢服突然火爆的原因之一。在十多年前傳統的媒介還是網站博客BBS,而後慢慢的漢服人群聚集到貼吧當中,再到各大社群當中。媒體也從紙媒到網媒,從帖子到自媒體。而近兩年短視頻的興起,特別是抖音的爆發,一下子引爆了漢服消費群體,刷抖音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漢服頓時就火爆起來了。而這些人的火爆則吸引了更多的人去穿,去拍視頻等等。

❹ 拍畢業照你最想穿什麼衣服

我覺得其實現在看到很多大四的學長學姐都畢業了,穿一些各種各樣的衣服在學校里拍照,其實覺得這件事情是特別好的,因為可以通過照片來留住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也可以留住自己的一些記憶。



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喜好,所以我覺得大家這些事情都是看自己的意願來吧,有的人可能就是特別想要自己穿的不一樣,然後在校園里拍下照片,我覺得這都是特別能理解的事情。

❺ 大學四年教會你最多的事情有哪些

人際關系非常重要。上了大學就不是學習課本知識那麼淺顯了,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定要學會搞好人際關系

❻ 畢業季,你拍過哪些服飾風格的畢業照

我覺得可以拍幾套不同風格的畢業照,因為畢業就一次,你那個時候的青春活力,是你畢業幾年之後就再也找不回來的東西,所以趁著畢業的時候身上還有那種青春活力的盡頭,不如就多拍幾套不同風格的畢業照。


畢業照是我們人生當中很重要的一張照片,不論什麼時候想起來都滿載著回憶,所以在這樣的青蔥歲月里,不妨多拍幾套不同風格畢業照!

❼ 學士服流蘇往哪邊甩

流蘇在右邊指尚未畢業,由校長親自將流蘇從右撥到左邊,表明你畢業了!成為學士!

❽ 學士服領帶不同顏色的講究

男士領帶搭配的講究
http://www.21shishang.com/dispbbs.asp?boardID=24&ID=998&page=1
21時尚社區著裝技巧版:
1、 基本搭配法則:
a.領帶顏色的選用應與使用者的年齡相協調。
青年人應選用花型活潑、色彩強烈的領帶,以增加使用者的青春活力;對於年齡較大的人,則應選用莊重大方的花型;而女式宜選用素色的領帶。
b.同時,在注意領帶同時,還應注意領帶和西裝配色的協調性,以增加優雅脫俗、風韻倍增的良好效果。
例如:黑色、棕色西裝配銀灰色、藍色、乳白色、藍黑條紋、白紅條紋的領帶,顯得莊重大方;深藍、墨綠色西裝配以玫瑰紅色、藍色、粉色、橙黃色、白色的領帶,具有深沉的含蓄之美;褐色、深灰色西裝與天藍色、米黃色、豆黃色的領帶配伍,具有秀氣飄灑的紳士風度;銀灰、乳白色西裝配大紅、朱紅、海藍、墨綠、褐黑色的領帶,可給人以飄灑、文靜和秀麗的感覺;紅色、紫紅色西裝應配乳白、乳黃、米黃、銀灰、翠綠和湖藍色的領帶,具有典雅、華貴、得體生輝的效果。
c.另外,除與服裝搭配協調外,還必須與使用者的體型、膚色相匹配。
高個子應系樸素大方的單花領帶;矮個子則宜系斜紋細條的領帶,可使身材顯得高一些;體胖的人宜系寬領帶;脖子長的人則宜系大花領帶,而不宜帶蝴蝶結;臉色紅潤的人宜系黃素色綢布料的軟質領帶,而臉色欠佳的人則宜系明色的領帶。
d. 領帶的季節性一般來說也是很有學問的。
在炎炎夏日裡最好佩帶絲和綢等材質的輕軟型領帶,領帶結也要打得比較小,給人以清爽感。而在秋冬季里顏色就要以暖色為主了,例如深紅色、咖啡色之類的暖色調在視覺上就會產生溫暖的感覺。在春夏季節可以以冷色調為主,暖色調為輔。
e. 領帶的圖案紋樣,大致有點狀、條狀等幾何形,花卉(包括寫實和寫意的)、動物圖案以及凹凸肌理效果等。亦分大型、中型、小型花頭,圖案排列有疏有密。
一般來說,在正式場合、辦公場合、禮儀活動時,應選擇感覺穩重、意義嚴謹的圖案。反之,則可選擇輕松活潑、有浪漫情調的圖案。一定要仔細區分,隨時備用,以免失態。

2、領帶與襯衫和西裝的搭配法則:
a.有一種搭配叫三單,也就是說三種單色搭配在一起一般來說比較保險。
b.或者二單一花,這種裝束您要注意了,這其中唯一一個有花紋或圖案的無論是襯衫、領帶或是西服,那麼花紋或圖案的顏色一定要是其他兩種顏色的其中一種。
c.還有二花一單。如果你想這樣打扮的時候就要注意:當有兩種花紋或圖案時,必須先驅分出圖案的強弱和圖案的走勢。如果穿直條紋西服或襯衫時就要避免使用直紋或橫紋的領帶,最好用斜紋、圓點或草履蟲色等沒有方向性的領帶比較好。
d. 同類型的圖案之間不要相配。如:格子的西裝不要配格子的襯衣和格子的領帶。
如果你穿了件暗格子的西裝,配素色或條紋、花紋的襯衣和領帶就很漂亮。
格子的襯衣配斜紋的領帶,直紋的襯衣配方格圖案的領帶,雖然都是直線條,但卻有紋路方向的變化,不會單調呆板。
暗格圖案的襯衣配花紋的領帶。暗格在這里能當作素色處理,印花或花型圖案的領帶最好配素色的襯衣。如果配格子或線條的襯衣,多少都會令人有一點眼花繚亂。
e. 領帶與外套顏色同色系、不同圖案的搭配法。
領帶的底色是淺棕色並有與外套同色的斜紋,配白色的襯衣顯得很斯文。
f. 領帶與襯衣的顏色同色系、不同圖案的搭配法。
黃色的素色領帶配黃色的條紋襯衣,使人顯得很清爽。
g. 領帶的顏色、圖案完全與襯衣和外套不同,形成反差的搭配法。
是兩款反傳統的搭配方法。暗紅色格子形狀的領帶搭配白底灰條紋的襯衣以及灰色的西裝外套,不拘一格中流露著瀟灑。
h. 如果你在選擇有多種顏色圖案的領帶時,留意圖案中的任何一種顏色能與襯衣或西裝顏色一樣的話,效果便會錦上添花。
i. 領帶過長或太短,總是不雅的;適當的領帶長度,是領帶的尖端恰好觸及皮帶扣,不能多也不能少。領帶的長度、種類很多,較好的領帶往往較長,標準的長度是55或56英寸。合適的領帶長度完全根據身高,以及打領帶的方法。

西裝、襯衫和領帶三者之間的搭配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三單色組合
這種組合為大多數人所接受,而且外觀整體效果好,它沉著、穩重,顯得十分氣派。

二單色和一圖案組合
如果領帶有圖案,領帶的顏色至少要和西裝或襯衫中任何一件的顏色吻合,最好是和二者的顏色者吻合;如果襯衫有圖案,襯衫的顏色就在和西裝或領帶中任何一種顏色吻合;如果西裝有圖案,領帶的顏色應至少和西裝圖案中的某一種顏色兄長合;如果西裝是單色圖案,可選擇和西裝顏色相對的單色領帶。

一單色和二圖案組合
這種組合很巧妙,但不易掌握。顏色或花型差不多的二種圖案之間插入一單色,例如,西裝和領帶都帶有區別不大的圖案,那麼襯衫應用單色。
製造對比色:西裝、襯衫和領帶之間的顏色應對比呼應,否則會顯得過於單調或花哨。製造對比的原則有兩種:暗與亮,亮與艷,例如:深棕色的西裝,咖啡色襯衫,配一條米色的領帶,就會顯得優雅大方。

男士領帶搭配的講究
http://www.21shishang.com/dispbbs.asp?BoardID=24&ID=711&replyID=&skin=1
21時尚社區著裝技巧版有圖形說明發不出來.

❾ 博士服的穿法

這件衣服由三部分組成:長袍、方帽和頭巾。博士、碩士的長袍是黑色的,副學士的長袍是灰色的。學士袍,尖袖,正面不開;

大師袍,方袖,弧形袖口;博士袍,喇叭袖,胸扣兩側各有一條5英寸寬的天鵝絨邊,袖口也有三條平行的天鵝絨邊,顏色為黑色或其他顏色,是學科門類的象徵。這頂帽子是一頂方形的「牛津帽」,不同程度的人都可以戴。漂亮的流蘇掛在帽子的左邊。流蘇的顏色表示授予學位的部門。

學位級別的最佳體現是頭巾。它的大小和形狀隨程度而變化。程度越高,尺寸越大,做工越精緻。頭巾外層與長袍的黑色材質相配,內里部分折起並向外翻,採用大學代表色。天鵝絨貼邊顏色表示主題類別

學位帽

學位帽是方形的黑色。戴學位帽時,帽子的開口部分放在大腦後部的中間,帽子的頂部與佩戴者的視線平行。

流蘇

博士學位的流蘇是紅色的,碩士學位的流蘇是深藍色的,學校(學院)長帽的流蘇是黃色的。流蘇掛在帽子頂部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

不授予學位時,在佩戴者戴的學位帽正面右側中間懸掛流蘇;在學位授予儀式上,學位授予後,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院院長)將流蘇從帽沿正面右側移開。在穿著者的左前方中間,流蘇自然垂下。

學位評定委員會的主席、主席、委員(或導師)和獲得學位的人的流蘇都掛在他們戴的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間。

學術長袍

大夫的袍子是黑色和紅色的,師父的袍子是藍色和深藍的,校長的袍子是紅色和黑色的。自然地穿上學術長袍。不得在校服上增加其他服裝。

垂直布

布簾是一個帶蓋的三角形口袋,飾邊按文、理、工、農、醫、軍六類分別用粉、灰、黃、綠、白、紅等顏色標注。學術長袍外面穿掛布,頭披在肩背上,肩上攤開。扣在學術長袍的頂扣上,三角口袋自然掛在背後。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六類分別穿著。

(9)學士服有學問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醫生的稱謂有多種含義。作為官方名稱,它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戰國時期,大夫的官吏都是一起設立的,據漢代官吏名錄記載:「大夫,秦官,古今之師」,如秦復生大夫就有高深的學問,尤其是在尚書。

漢文帝90多歲時,能口授《史記》28章。賈誼是西漢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18歲時就能夠背誦詩書。20歲時,他被文帝稱為醫生。董仲舒是漢代一位偉大的學者,從小就刻苦學習。他有「三年不看花園」的美感。由於學識淵博,他被景帝選為醫生。

秦漢時期,醫家以治書為主,承上啟下,准備顧問。秦始皇時代,有70位醫生。在漢代,大夫是一個官吏,有600塊石頭,職位多達10個。漢武帝採納公孫洪的建議,設立了五經博士,專門負責經書的教學。唐代有國子、太學、司門等大夫。

此外,還有法學博士、文科博士、數學博士和政府、州和縣的博士。他們都是教授,不是教儒學和經學的中央政府官員。

例如魏晉以後,一向精通禮儀的人是主管宮廷禮儀的太常大夫;精通音樂和舞蹈的人是主管宮廷祭祀的太郎大夫;精通醫術的人是外科博士、醫學博士;精通天文學、星歷、占卜的人是天文學博士、疏漏博士、李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掌管天國。文學、歷法、占卜等。

西漢、東漢以前,醫生是通過崇拜、推薦等方式選拔出來的。有一定的標准。正如《漢書·成帝》所說,醫生應該是「古今聰慧,老有所思,新有所知,通達民族風格的人」。東漢時,任大夫必須通過考試。只有精通《周易》、《孝經》、《論語》的人才可以推薦為醫生。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一種情況,從事某種職業的人也叫醫生。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食果》:「酒樓賣酒的地方叫茶、米、酒的大夫」,這種情況在江浙一帶比較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