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女人後背拔罐學點陣圖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女人後背拔罐學點陣圖

發布時間: 2021-03-30 17:57:11

Ⅰ 背部拔火罐穴點陣圖

人體背部穴點陣圖 2005-9-20 0:0 【大 中 小】【我要糾錯】 科名片拔火罐穴點陣圖,一本醫學書籍名稱,全名《中醫拔火罐穴點陣圖 》,由廣州市好輕松醫療科技出版,書中掛圖分正面、背面兩張,介紹了常用刮痧區位、穴位等,說明書中介紹了刮痧方法、常見病刮痧取穴等,該書作者多年來從事中醫按摩、刮痧...、拔火罐治療工作,臨床經驗豐富。 編輯本段拔火罐的功能【 拔罐器的特點】: 好輕松拔火罐器其吸收了傳統罐具的優點,利用高科技手段,克服了傳統拔罐的缺點,使中醫古老的拔罐法又煥發了青春。好輕松拔罐器的主要特點是罐體透明,罐內負壓可根據病人的體質情況和病情隨意調整,易於觀察罐內皮膚變化,便於掌握拔罐時間,較之傳統意義上的火罐,療效一致,但使用更安全,無燙傷之優,操作簡便,A不易破碎,所以既適用於醫院,又更廣泛的適用於家庭。 ◆不用電、不用找穴位、看圖即會。 ◆有病治病,無病健身! ◆拔罐療法是中+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以用具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Ⅱ 拔罐穴點陣圖

孟氏拔罐有一本 看圖拔罐 那都是真人圖片。。如果你只需要看穴位的話,有 穴位掛圖 你可以去看一下。。知道不能發圖片的,,,總是不顯示

Ⅲ 背部拔罐位置示意圖解說魂門

魂門的位置如下圖:

Ⅳ 後背拔罐的位置圖片

後背拔罐的位置圖片如下圖所示:

切記拔完後不要洗澡,不要皮膚暴露。以免再次受風內,等印記消差不多時在容洗澡。

(4)女人後背拔罐學位圖擴展閱讀: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療法。

頸肩綜合征拔罐療法

患者取俯卧位,醫生在酸脹、麻木及疼痛的頸肩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緣處皮膚上塗抹適量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於皮膚上,並於病變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為宜。走罐後採用三棱針在痧點局部點刺,選口徑適中的火罐用閃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約10分鍾,每處出血約2~3毫升,隔日一次,5次為1個療程。

網路-拔罐

Ⅳ 拔火罐穴點陣圖

好輕松拔火罐穴點陣圖廣州市好輕松集團

Ⅵ 拔罐減肥穴點陣圖

復拔罐減肥選穴制參考方:

後背:華佗夾脊穴(胸1至腰5,旁開0.5寸);腹部:天樞、大橫、氣海、關元;腿部:梁丘、足三里、豐隆、血海;足部:公孫等等。


中脘穴(位於肚臍上方)功效:聚集及傳導水液和脂肪。大橫穴(位於肚臍右側)功效:通腹去脂,調理脾胃。關元穴(肚臍下面)功效:募集小腸經氣血、傳導任脈水濕的效用。


學會如何用中醫的經絡、穴位正確的減肥,如何達到有效的減肥、瘦身!中醫減肥是需要辨證的,不是千篇一律的,每個人的肥胖部位不同,肥胖原因不同,那麼減肥的穴位自然不同!如何辨證的運用穴位,首先就需要辨證歸經選穴!

Ⅶ 拔罐器在背上什麼位置最佳圖片

拔罐並沒有拔罐器在指定位置的標准,只要避開大血管所處的位置和骨骼凸凹不平、毛發較多的部位就可以,選擇適當的體位和肌肉豐滿的部位。還有就是要注意皮膚有過敏、潰瘍、水腫者,或者高熱抽搐者,以及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拔罐。

拔罐的種類和方法有很多,例如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和抽氣罐等;除了最常用的火罐法(投火法、閃火法、滴酒法、貼棉法),還有水罐法和抽氣法,應用拔罐法時,可根據不同病情,選用不同的拔罐法。


(7)女人後背拔罐學點陣圖擴展閱讀

拔火罐是以罐為器,利用燃燒的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以產生負壓,使之吸著於皮膚,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膚淤血現象,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拔火罐時切忌火燒罐口,否則會燙傷皮膚;留罐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否則會損傷皮膚,還有使用時應注意選用罐口光滑、大小適宜。

Ⅷ 背部拔血罐穴點陣圖片

背部拔血罐穴點陣圖片
說的嚇死人 的,不是一直都叫拔火罐嗎。好多圖,我只拍了幾張,有的穴位重復。

Ⅸ 中醫拔罐穴點陣圖

中醫拔罐【人體背部穴點陣圖】人體穴點陣圖
【中醫療法主病症和選穴 】
症狀 穴位
感冒、頭痛、發燒 太陽106、印堂1、內關31、足三里23、翳風44、合谷102、風池92、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外關56

氣管炎、哮喘、肺氣腫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腎俞75

慢性胃腸炎 中腕10、天樞36、氣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腸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氣海29、太乙16、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病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氣海29、天樞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嘔吐、胃下垂 中脘10、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脾俞77

腹瀉、腹痛 中脘10、天樞36、關元28、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大腸俞74

慢性結腸炎(五更瀉) 中脘10、神闕30、天樞36、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門57、大腸俞74

慢性肝炎 膻中5、中脘10、陽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膽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壓 肩井45、血壓點90、足三里23、三陰交21、風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曲池52、湧泉108

低血壓 天突4、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 膈俞81、印堂1、三陰交21、湧泉108

冠心病(心絞痛) 膻中5、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闕陰俞82

風濕性心臟病 膻中5、郄門33、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關元俞73

肺心病 膻中5、曲澤35、氣海29、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
21、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

糖尿病 中脘10、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腎俞75、命門57、痛泉108

神經衰弱(失眼、多夢) 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心俞83、腎俞75、谷合102、湧泉108、失眠107

中風後遺症 曲澤35、內關31、百會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膀胱經

落枕 風池92、肩井45、大椎89、外關56、合谷102

頸椎病 印堂1、曲澤35、內關31、風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關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 缺盆3、足三里23、風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傷、慢性腰痛、腰肌勞損 承山64、昆侖63、腎俞75、腰眼59、 腰陽關60、關元俞73、委中66

腰椎間盤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侖63、委中66、殷門67、承扶67、關元俞73、腰眼59、腎俞75

坐骨神經痛 腎俞75、腰眼59、關元俞73、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昆侖63、湧泉108

類風濕性關節炎 曲澤35、內關31、膝關節、督脈、膀胱經、肘關節、外關56、合谷102、承山64

膝關節痛 梁丘14、膝眼24、陰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陽陵泉97、承山64

強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靜脈曲張 足三里23、三陰交21、湧泉108、承山64

股骨頭壞死 阿是穴、腎俞75、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

痛經、月經不調 天樞36、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陰交21、大椎89、腎俞75、關元俞73

更年期綜合症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關元28、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經、合谷102

目赤腫痛眩暈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印堂1、三陰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 印堂1、迎香43、百會94、風池92、大椎89、風門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體炎 人迎2、天突4、曲澤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腎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澤35、缺盆3、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合谷102

濕疹 血海15、神闕30、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蕁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陰21、大椎89、風門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腎炎 中脘10、水分38、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腎俞75、命門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