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傳記博士學位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傳記博士學位

發布時間: 2021-03-28 12:33:43

Ⅰ 「兩彈一星」科學家的人物傳記

錢三強 ,原名錢秉穹,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婦的學生,又與妻子何澤慧一同被西方稱為「中國的居里夫婦」,他是中國發展核武器的組織協調者和總設計師,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人稱他領導的研究所「滿門忠烈」。
他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1929年,考入了北京大學理科預科。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7年赴法國留學。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金。曾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導師,並獲法蘭西榮譽軍團軍官勛章。1948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早年從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他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並對三分裂機製作了合理解釋,深化了對裂變反應的認識。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為中國科學院的組建和發展,特別是建立和健全學術領導,培養科學技術人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組織和協調重大科研項目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原子能事業的主要奠基人,被譽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中國兩彈之父」。傑出科學家。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晚年的錢三強身體日衰,仍擔任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等職務。他一直關心中國核事業的發展,強調不僅要服務於軍用還要供民用。1992年6月28日,他因病去世,終年79歲。國慶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錢三強追授了由515克純金鑄成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表彰了這位科學泰斗的巨大貢獻。

Ⅱ 歐文·戈夫曼的傳記

戈夫曼生於1922年在曼維爾, 艾伯塔, 加拿大。他是在20世紀開始前大批俄羅斯向加拿大移民潮中的烏克蘭家庭的後裔。家裡後來遷移到馬尼托巴的多芬,那裡是他父親裁縫生意發家的地方。在上溫尼伯中學的三年後,在二戰開始的第一年他成為了馬尼托巴大學的學生(主修化學專業),但是他離開了學習並遷移到渥太華並為由John Grierson建立的加拿大國家電影公司工作。後來他將興趣發展為社會學。在這段時期他遇見了北美著名社會學家 Dennis Wrong。這個見面也激勵了他後來離開馬尼托巴進入了多倫多大學,1945年完成學業並獲得了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後來,他去了芝加哥大學並分別在1949年和1953年收獲了他的社會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他也是女演員Frances Bay的弟弟。
.

Ⅲ 寫一篇人物傳記

斯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是國際著名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終身教授。這位生於1942年的當代享有盛譽的傑出學者,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霍金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69年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1972年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年任教授,1979年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

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他的不朽名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他於1978年和1988年先後獲得物理學界兩項大獎,即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和沃爾夫獎。1989年霍金獲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還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鍾,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准備10天。

著有《空間-時間的大比例結構》(1973,合著)、《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評論》(1979,合編)、《超空間和超重力》(1981,合編)、《宇宙之始》(1983,合編)、《時間簡史》(1988年)、《果殼中的宇宙》、《霍金講演錄》、《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等。

1990年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1995年9月16日,霍金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霍金有三個孩子。

1985年5月應邀訪問中國。2002年8月來華出席國際數學家大會。2006年6月15日,霍金在香港科技大學主持以「宇宙的起源」為題的公開講座。6月19日,霍金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2006年國際弦理論大會開幕式並作學術報告。

2009年8月,霍金獲得代表美國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勛章。

或者是:
史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現年65歲,剛好出生於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

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

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4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Ⅳ 關於愛因思坦的小傳記作文400字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他而言了不起的人,我心中了不起的人,不是建國功臣——東姑阿都拉曼,也不是創辦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面子書的人——馬克·扎克伯格,而是大名鼎鼎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為什麼是他呢?就讓我與大家說說關於他的事跡吧!
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在德國呱呱墜地。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是一名商人。母親寶琳·柯克從小受到良好教育,是很有造詣的鋼琴家。在耳濡目染下,他也漸漸喜歡上了音樂。愛因斯坦的母親希望他學習小提琴,他便在5歲時便開始接觸小提琴,但那時他並不喜歡小提琴。13歲時,他接觸到了貝多芬與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鳴曲後,便漸漸地愛上小提琴。從那時起,音樂在愛因斯坦的生活中扮演了中心的角色。
在愛因斯坦4歲或5歲時,有一天,他卧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隻羅盤,他深深地被磁針展現出的奇異動作所著迷,這是他以後對於物理學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因之一。1896年,愛因斯坦成功通過瑞士高中畢業考試,大部分學科都獲得優良成績,特別是在物理與數學兩個學科,都得到了最高分6分。1905年,他發表了關於光電效應、布朗運動、狹義相對論、質量和能量關系的四篇論文,在物理學的四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該年被後人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

Ⅳ 詹天佑人物傳記 3000字

詹天佑 ,生於1861年4月26日,死於1919年4月24日,號眷誠,字達潮,廣東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1861年(清咸豐帝十一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幾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其間,釐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准,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准軌、珍氏自動掛鉤(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鄭氏車鉤,美國人 Eli Janney 所創)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此外詹天佑亦著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核成績掛鉤。京張鐵路堷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4月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埋葬在京張路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在紀念京張鐵路100周年之際,張家口人民永遠緬懷京張鐵路的總設計師詹天佑,2005年在張家口南站廣場,建起詹天佑塑像。

★個人經歷★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前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福建水師旗艦「揚武」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京張鐵路建成典禮
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京張路完式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由於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在華角逐,竟使這位愛國的、天才的傑出工程師不能施展才能,焦慮至極。終因勞瘁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時半逝世於漢口,享年五十九歲。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歐戰結束,詹天佑不顧身患腹疾,代表中國政府出席遠東鐵路國際會議,冒著嚴寒赴會,與企圖霸佔我國北滿中東鐵路的日方代表論戰,取得了我國保護中東鐵路的權利。回國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長城,浩嘆:「生命有長短,命運有沉升,初建路網的夢想破滅令我抱恨終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華夏大地上的一根鐵軌……」他鍥而不舍,在鐵路戰線上與列強斗爭不息的事跡、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將和後人為他樹立的銅像一起,永遠給我們無限啟示。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那拉氏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獨不願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全靠關內外鐵路的贏余,而此款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款餉,造成誤工。詹天佑既不善鑽營於權貴,更恥於逢迎於洋人,因而憤懣至極。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1 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學生和工人著,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詹天佑先人從婺源到廣東
詹天佑是婺源縣廬坑村詹氏的第四十代傳人。詹氏的第三十七代世組、詹天佑的曾祖父詹萬榜,字文賢,生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詹萬榜的父親詹錦千是個商人,在本鄉開了個名為「大昌」的雜貨鋪。他生有八個子女,詹萬榜居三。由於子女多、花費大,雜貨鋪不敷家用,詹家負債累累,諸兄弟只好分家自謀生路。詹萬榜頗有志氣,在父母故世之後,決意不受祖遺產業攜眷搬到下村高胡山另居,因小時讀過幾本醫書,便掛牌行醫。正值乾隆盛世,人民在長期戰亂中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農業有所發展,商業也漸為興旺。婺源茶葉銷售日增,而且飄洋過海,成為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中上層人物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那時的婺源綠茶都是就地加工,再運往廣州口岸出口。由於收價低廉,出口銷價很高,不少茶商發了大財。詹萬榜竟也心動,販了一批茶葉前往廣東。
誰知經商不利,不僅倒賠了血本,而且連回家的路費也無著落,只好羈旅廣州,靠故友鄉親接濟以度時日。當時在廣東的徽州商人為數眾多,亦有婺源人經商發了財的,經他們慷慨解囊,詹萬榜遂在廣州西關外開了一家名為「萬孚」的小茶行。小茶行日漸興旺,逐漸歸還了欠債,而且還用余錢捐了一個太學士的官。
此時,詹萬榜雄心勃勃,把兒子也帶往廣東,決心依附廣州「十三行」的勢力,打開更大的局面。兒子詹世鸞不負父望,佐父經商,生意更為發達。詹世鸞意識到,經商不能沒有官帽,也捐了一個侯選布政司經歷的官,列授儒林郎,有了六品頂戴。
到了詹天佑父親詹興藩時,遇上鴉片戰爭爆發。英國侵略者的大炮把長期控制外銷貿易的「十三行」轟掉了,在廣州的外貿小商人,開始衰落。不久,詹氏的茶行也宣告破產。詹興藩一家由廣州遷往南海,一邊讀書,一邊種田,以維持家計。
1861年3月27日,太平軍與清政府鏖戰的炮火正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與煙未盡,詹天佑在廣東南海的一個農民家裡呱呱墜地了。

Ⅵ 憨豆先生的演員是不是博士畢業

憨豆先生的演員是羅溫·艾金森,是牛津大學電機工程學的碩士畢業。

雖然憨豆獃獃傻傻,但羅溫·艾金森一點都不笨,出身中產階級,在達拉莫天主教唱詩班學校就讀時,同學中有托尼·布萊爾。羅溫念過牛津大學機電工程專業,在學校的實驗話劇俱樂部表現活躍,1976年參加了「愛丁堡邊緣藝術節」並於同年碩士畢業。

牛津經歷帶給羅溫的一大收獲是結識了同學理查德·柯蒂斯,就是寫出《憨豆先生》的那個英國著名編劇。他們還合作過《黑爵士》系列等。

(6)傳記博士學位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羅溫·艾金森被稱作當代「當代卓別林」,和卓別林的共同點在於,羅溫·艾金森將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營造的喜劇效果,發揮到了最大。

他極少說話,僅有的幾句台詞,從喉嚨里含混不清地咕噥出來,低沉的聲調,很像一個呆瓜,但卻往往製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以一己之力,純以表情和動作表演塑造了聞名全球的「憨豆先生」 ;《憨豆先生》證明了他作為肢體喜劇演員的天分。

他豐富的面部表情、笨拙有趣的形體語言,不必張口就可以讓觀眾忍俊不禁 。《黑爵士》系列有大量的台詞,有些輕微口吃的羅溫則運用了自己獨有的念台詞的方法,展現了諷刺的主題和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