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古代的學士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古代的學士

發布時間: 2021-03-28 09:42:58

Ⅰ 古代太學士是什麼職位

在京師設立的國學就是國子監,也稱太學(最高學府),其監內肄業的學生統稱國子監生,就應該是所謂的「太學士」 。太學是古代最高學府,古人將文人多尊稱為士,如此太學士其實就相當於現在的中科院院士。

太學初建時為50人,漢昭帝時增至100人,王莽時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博士弟子入選」,內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

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或兩者同時設立,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

(1)古代的學士擴展閱讀

在古代,學士的含義有很多種有時指在國學讀書的學生;有時指一般讀書人;有時指學者;有時指官名。

南北朝以後,朝廷將掌管文學撰述之官任命為「學士」。唐代翰林學士又多了一重身份,在做文學侍從之時,往往還可以參與機要。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時,曾召房玄齡、魏徵、杜如海等人為學士,共商天下大事。

到了宋朝,翰林學士地位越發尊榮,授予翰林學士之位,甚至有當宰相的希望。到了明朝,凡出將入相者,必須是翰林學士出身。至清代,大學士地位更加顯赫,為文職官吏之首,官階為一品,常常後至宰相。

Ⅱ 古代的大學士是什麼官,多大

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又稱內閣大學士(明及以後)、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

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傅恆乾隆三十五年死後至清亡,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

大學士的名稱前要改加殿、閣銜,數目為六人。最初明朝大學士共「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清朝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2)古代的學士擴展閱讀

在六個名號的大學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順序從高到低為: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後來變成: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當然並不一定要從體仁閣開始作為起步。

清代的殿閣大學士剛開始還有中和殿,其地位還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學士的也只有覺羅巴哈納、金之俊、圖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圖海死後,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補為中和殿大學士。撤中和殿後,增加體仁閣,形成三殿三閣對稱的局面。

大學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個全授滿,而且從實際情況上看,四個大學士的情況最常見。

Ⅲ 古代的學士是什麼官職

魏晉復時是掌管典禮、編制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Ⅳ 古代文人學位怎麼排名的

秀才、舉人、進士(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是四級考試。

1、最初一級叫做童試,應試的學生叫做「童生」,通過了童試的學生,就是秀才。從「童生」的命名,我們可以推知這一階段的學生相當於今天的小學生,秀才則是小學畢業生。當然,明清時期的童生其實跟年齡無關,只要未通過童試的學生,不管是多少歲,都叫做童生。

2、秀才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二級考試:鄉試。鄉試中式者就是舉人。

3、成為舉人之後,便有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第三級考試:禮部主持的會試。會試中榜的考生,就是進士。

4、進士可以參加皇帝親試的殿試,亦即明清科舉的最後一級考試。殿試決定了進士的排名,其中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也即人們常說的狀元、榜眼、探花。

一、秀才

1)考中舉人後,科舉大業尚未完全完成。朝廷每三年在京城組織一次會試,所以,舉人要取得進士資格,還需要進京趕考,會試一般取300至400名,會試取中的稱貢士,貢士然後參加殿試,殿試不再淘汰,只排名次,參加殿試後,就是進士了。進士第一名就是狀元。



Ⅳ 古文中的學士是什麼意思

大學士是古代官名,歷代的情況有所不同。
明清時代,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員。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
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
明初廢除丞相,大學士成為皇帝顧問,參預機要。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
清代沿用明代內閣制制度,設內閣大學士。雍正時大學士職權為軍機處所代替,但對資望特重的官員仍授大學士銜作為榮典(榮譽的恩典)。
明初廢除丞相,大學士成為皇帝顧問,參預機要。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
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後,內閣權力急速發展,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內閣制制度,設內閣大學士。雍正時大學士職權為軍機處所代替,但對資望特重的官員仍授大學士銜作為榮典(榮譽的恩典)。
《網路知道》

Ⅵ 學士在古代算什麼

1、指古代在國學讀書的學生。

《周禮·春官·樂師》:「及徹,帥學士而歌徹,令相。」(到[祭祀完畢]徹祭器的時候,就率領學士而歌唱並徹去祭器,命令[視瞭]攙扶(瞽者離去]。)鄭玄註:學士,國子也。(鄭玄註解:學士,指的是國學院的學子。)

2、泛指讀書人。

《莊子·盜跖》:「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貴者也。」(煽惑天下書生,讓大家迷失方向忘了本!宣揚子教父弟敬兄,是為了陞官發財封侯進爵罷了。)

3、指學者。

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介甫 、 元晦自是學士,不得以所長沒之。(介甫 、 元晦都是學者,不能荒廢自己的一技之長。)

4、官名。

南北朝以後,以學士為司文學撰述之官。 唐代翰林學士亦本為文學侍從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參預機要。 宋代始設專職,其地位職掌與唐代略同。 明代設翰林院學士及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學士遂專為詞臣之榮銜。 清 代改翰林院學士為掌院學士,餘如故。 清末期內閣、典禮院亦置學士。

(6)古代的學士擴展閱讀

學士一稱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的記載,最早是指在學校讀書的人。魏晉以後,學士是指以文字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民間習慣上稱有文採的人為「學士」,最著名的是蘇東坡「蘇學士」。

唐代,學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參預朝政。其中翰林學士之首,是皇帝親信顧問和秘書官,又稱「內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學士」者,就有當宰相的希望。

另外,學士和大學士差距很大,學士大多是舞文弄墨的小官,可大學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唐、宋時,「學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輔重臣。到了清代,大學士成為文臣的最高職位,官至正一品。

Ⅶ 古代的學士有哪些權利

學士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明清時期流行的中堂一稱,回一般是指大學答士或首輔大學士。

大學士擁有和宰相同樣大的權力,負責主持內閣大政,還要參與國家大事的重要決策。大學士還要負責為黃帝起草詔令,批答奏章。

Ⅷ 古代學士是什麼意思

歷史起源
古代學士稱號,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指讀書的貴族子弟,後來演變成官名和有學問的人及文人學者泛稱。魏晉以後,學士正式成了以文學,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員稱呼。唐代,學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參預朝政。其中翰林學士之首,是皇帝親信顧問和秘書官,又稱「內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學士」者,就有當宰相的希望。清代大學士地位為正一品,為文職官吏之首。

歷代傳置
魏晉時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
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
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後,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13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26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掌經籍圖書。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
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是專給帝王講學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Ⅸ 古代的大學士是什麼

古代的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又稱內閣大學士(明及以後)、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

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內閣大學士是皇帝的參政顧問和最高幕僚,負責起草詔令及審議奏章,其職權大致與唐朝的中書舍人相當。內閣大學士的「票擬」權,即唐朝中書舍人的「參議表章」權。

(9)古代的學士擴展閱讀:

大學士的起源:

大學士的地位是唐中宗皇帝首創的。但歷史上的官職,又相當地歸於趙文,因為宰相就是宰相。宋代往往是一個大學作為職位。

唐景龍二年(708年)置修文堂(後改為洪文堂、昭文堂)學士,至德二年(757年)置薊縣學院學士,元年以後,由丞相兼任。天寶二年(743年),也是崇縣殿的大學者。

五代人之後,梁在王座上安置了一位偉大的學者。

在宋初,隨著唐朝制度的發展,丞相與趙文觀、紀先殿學士、繼位殿學士、崇正殿學士、禹里殿學士等人相繼成為歷代文人的遺囑執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