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文淵殿大學士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淵殿大學士

發布時間: 2021-03-27 18:28:53

① 大學士都分為哪些殿的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

「某某殿大學士」、「某某閣大學士」等官名開始於唐朝。但唐朝的集賢殿「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掌刊緝經籍。凡圖書遺逸、賢才隱滯,則承旨以求之。謀慮可施於時,著述可行於世者,考其學術以聞。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經籍,月終則進課於內,歲終則考最於外。」(《新唐書》卷五十二 百官二)其職責主要是編輯圖書、發現和推薦文學賢才,不是掌握行政權的中央機構。
宋朝也設立「殿閣大學士」,而且名目繁多,如「觀文殿、資政殿、端明殿、龍圖閣學士、天章閣學士、寶文閣學士、顯謨閣」等學士,但都是給做過宰相的人加上的榮譽銜,無實際職責。《宋史 志第一百一十五 職官二》記載:「觀文殿大學士學士之職,資望極峻,無吏守,無職掌,惟出入侍從備顧問而已。」「皇佑元年,詔:置觀文殿大學士,寵待舊相,今後須曾任宰相,乃得除授。」
《明史卷七十二 職官一》:「中極殿大學士, 舊名華蓋殿 建極殿大學士, 舊名謹身殿 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並正五品 掌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以平允庶政。」
清朝沿用明制,亦設內閣和大學士。但清初軍政大權掌握在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之手,1732年雍正帝設立軍機處以後,實權又在軍機處,內閣徒有虛名,變成只是傳達諭旨、公布文告的機構。清末設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和內閣均廢。

② 文淵閣大學士是個什麼角色

文淵閣大學士源於唐朝,成於明朝。唐代有宏文館學士、集賢院學士,為掌文學著作之官,嘗以宰相兼領、知館、院事,稱大學士。宋沿之,對學士中資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

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乃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清代設立軍機處,大學士職權為軍機大臣所代替,其稱僅為榮銜,授予軍機大臣及內外各官資望特高者,為正一品。

(2)文淵殿大學士擴展閱讀

文淵閣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華門內文華殿後,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書樓。

它是中國古代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坐北面南,閣制仿自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皇帝下詔征書,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

乾隆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文華殿後之皇宮藏書樓建成,乾隆皇帝賜名文淵閣,用於專貯第一部精抄本《四庫全書》。

③ 請問明代的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幾品

明洪武十五年(1382)置,秩正五品。

清沿置,為正一品。可參考「三殿三閣」

④ 為什麼明朝大學士都要加一個宮殿名比如東閣大學士 建極殿大學士 文淵閣大學士

為了區分

⑤ 文淵閣大學士

紀曉嵐不是文淵閣大學士,而是協辦大學士。
明朝建立的大學士制度防止了宰相專權,並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運轉機制。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廢除了丞相一職,避免皇權旁落,不過,這樣一來,全國軍政大權就集於皇帝一人,皇帝的政務十分繁忙,遇事無人商量。所以,他又設了殿閣,殿閣的組成人員就是大學士了,作為顧問,但是,這時候的大學士只是高參並無實權;到了明成祖的時候,閣臣漸參與機務,協理朝政,慢慢的就形成了內閣制度。再往後來,徐光啟任大學士的時候,內閣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幾乎相當於丞相。而且,徐光啟還任禮部尚書,這是一個負責全國典禮、教育、科舉的官,也算是權傾朝野了
明朝的殿閣大學士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大學士和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畫面上的殿閣大學士像,為洪武十六年文華殿大學士形象。他頭戴展角漆紗襆頭,兩旁長一尺二寸的展角,據說是為了防止上朝時互相交頭接耳。身穿盤領寬袖紫袍,胸背有象徵等級的補子,腰間掛有牙牌及穗條。牙牌上刻著官職、姓名,是出入關防的憑證。大學士腳穿皂靴,雙手持笏,一副上朝奏事時對皇帝畢恭畢敬的樣子。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七月,清王朝參照明制,改內三院為內閣。大學士改加殿、閣頭銜,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去掉中和殿,增入體仁閣,成為三殿三閣)。

協辦大學士,猶如宋之參知政事,為大學士之副職。初期未有定額設置,遇有大學士在內廷行走或奉差在外,才另選人員協辦閣務。早在雍正元年至五年間(公元1723—1727)有署大學士,六年(公元1728年)又有額外大學士。十年至十三年(公元1732—1735年)再設協理大學士。到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才有協辦大學士,以後並改為常設。其品級比大學士稍低,從一品。

⑥ 明朝的東閣大學士,極英殿大學士,等等稱號都是什麼意思

明朝一共有6個級別:分別為「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版建極權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統稱為殿閣大學士。一般都由內閣成員兼領。 沒有極英殿大學士 這一說法。

⑦ 文淵閣大學士與東閣大學士哪個大

如果問的是網路的等級,東閣大學士是十二級,文淵閣大學士是十三級。

在清朝,文淵閣大學生和東閣大學士都是正一品。

⑧ 明清各殿的大學士有什麼不同,職位還是什麼

明洪武十五年來(1382),仿宋制,自置華蓋殿(後改中極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以輔太子,備顧問,但品階只有正五品,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批答奏章,雖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實權,號稱輔臣。清初,置內三院大學士,順治十五年(1658),改內三院為內閣,置中和、保和、文華、武英諸殿與東閣、文淵閣大學士。嗣一度復內三院舊制。雍正九年(1731),置協辦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製,置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官銜以保和、文華、武英三殿及體仁、文淵、東閣三閣為稱,其中保和殿大學士不常置,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清大學士官階:三殿三閣(保和殿 武英殿 文華殿 體仁閣 文淵閣 東閣)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為文臣最高級,名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清初有議政處制其權力,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後,其職權被取代,但軍機大臣及內外官員之資望特重者仍授大學士,以示尊崇。

⑨ 明代的文淵閣大學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幾品

文淵閣大學士,明洪武十五年(1382)設,初屬內閣,為皇帝秘書機構官員,正五品.明成祖後低位逐漸上升版,明朝中後權期,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批答奏章,雖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實權,號稱輔臣.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人大委員長.

⑩ 文淵閣大學士的發展歷程

唐景龍二年(708)置修文館(後改弦文館、昭文館)大學士,至德二年(757)置集賢院大學士,元和年間後,皆由宰相兼領。天寶二年(743)又曾置崇賢館大學士,亦由宰相兼領,貞元四年(788)廢。
五代後梁曾置金鑾殿大學士。宋初,沿唐制,宰相分兼昭文館、集賢殿大學士,其後又置觀文殿、賢政殿大學士,用以優禮前任宰執。 明朝建立的大學士制度防止了宰相專權,並建立了完備的中央運轉機制。明初的時候,朱元璋廢除了丞相一職,避免皇權旁落,不過,這樣一來,全國軍政大權就集於皇帝一人,皇帝的政務十分繁忙,遇事無人商量。所以,他又設了殿閣,殿閣的組成人員就是大學士了,作為顧問,但是,這時候的大學士只是高參並無實權;到了明成祖的時候,閣臣漸參與機務,協理朝政,慢慢的就形成了內閣制度。再往後來,徐光啟任大學士的時候,內閣的權力已經很大了,幾乎相當於丞相。而且,徐光啟還任禮部尚書,這是一個負責全國典禮、教育、科舉的官,也算是權傾朝野了。明 孔貞運《明資政大夫兵部尚書節寰袁公(袁可立)墓誌銘》:「賜進士及第、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總裁國史玉牒、同知制誥起居經筵日講、通家侍生孔貞運頓首拜撰」。
明朝的殿閣大學士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大學士和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畫面上的殿閣大學士像,為洪武十六年文華殿大學士形象。他頭戴展角漆紗襆頭,兩旁長一尺二寸的展角,據說是為了防止上朝時互相交頭接耳。身穿盤領寬袖紫袍,胸背有象徵等級的補子,腰間掛有牙牌及穗條。牙牌上刻著官職、姓名,是出入關防的憑證。大學士腳穿皂靴,雙手持笏,一副上朝奏事時對皇帝畢恭畢敬的樣子。 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七月,清王朝參照明制,改內三院為內閣。大學士改加殿、閣頭銜,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乾隆十三年去掉中和殿,增入體仁閣,成為三殿三閣)。嗣一度復內三院舊制。雍正九年(1731),置協辦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製,置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官銜以保和、文華、武英三殿及體仁、文淵、東閣三閣為稱,其中保和殿大學士不常置,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清大學士官階:三殿三閣(保和殿、武英殿、文華殿;體仁閣、文淵閣、 東閣)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大學士為文臣最高級別,名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清初有議政處制其權力,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後,其職權被取代,但軍機大臣及內外官員之資望特重者仍授大學士,以示尊崇。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建成。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三十九年下詔興建藏書樓,命於文華殿後規度適宜方位,創建文淵閣,用於專貯《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