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古代學士別稱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古代學士別稱

發布時間: 2021-03-27 16:13:15

A. 古代對人才的別稱

這個 就不太 清楚了!

你去 中國古代文學網 看下嘛!

個人 認為 向什麼 大學士 翰林 之類的 都是人才了·

B. 100個古人別稱

古代大詩人別稱——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詩佛——王維
詩鬼——李賀
詩魔——白居易
詩豪——劉禹錫

另:

1.有先生之稱者
卧龍先生→蜀漢、諸葛亮
靖節先生→東晉、陶潛
五柳先生→東晉、陶潛
羲皇上人→東晉、陶潛
昌黎先生→唐朝、韓愈
醉吟先生→唐朝、白居易
廣成先生→唐末、杜光庭
逍遙先生→五代、鄭遨
通玄先生→五代、張薦明
涑水先生→北宋、司馬光
南豐先生→北宋、曾鞏
濂溪先生→北宋、周敦頤
明道先生→北宋、程顥
伊川先生→北宋、程頤
橫渠先生→北宋、張載
紫陽先生→南宋、朱熹
考亭先生→南宋、朱熹
象山先生→南宋、陸九淵
誠齋先生→南宋、楊萬里
潛溪先生→明朝、宋濂
正學先生→明朝、方孝孺
陽明先生→明朝、王守仁
震川先生→明朝、歸有光
亭林先生→清朝、顧炎武
梨洲先生→清朝、黃宗羲
南雷先生→清朝、黃宗羲
船山先生→清朝、王夫之
謝山先生→清朝、全祖望
望溪先生→清朝、方苞
聊齋先生→清朝、蒲松齡
隨園先生→清朝、袁枚
惜抱先生→清朝、姚鼐
中山先生→民國、孫文
2.有居士之稱者
青蓮居士→唐朝、李白/ 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 六一居士→北宋、歐陽修/ 東坡居士→北宋、蘇軾/後山居士→北宋、陳師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彥/ 稼軒居士→南宋、辛棄疾/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齡/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3.物並稱(一)
孔孟→孔子、孟子 / 孟荀→孟軻、荀況 / 楊墨→楊朱、墨翟/ 老莊→老子、莊子/ 屈宋→屈原、宋玉/馬班→司馬遷、班固/ 枚馬→枚乘、司馬相如/ 曹王→曹植、王粲/ 徐庾→徐陵、庾信/ 李杜→李白、杜甫/ 王孟→王維、孟浩然/ 高岑→高適、岑參/ 元白→元稹、白居易/ 劉白→劉禹鍚、白居易/ 劉柳→劉禹錫、柳宗元/ 韓柳→韓愈、柳宗元/ 韓歐→韓愈、歐陽修/ 沈宋→沉佺期、宋之問/ 溫李→溫庭筠、李商隱/ 歐曾→歐陽修、曾鞏/蘇辛→蘇軾、辛棄疾/ 蘇陸→蘇軾、陸游/ 蘇黃→蘇軾、黃庭堅/ 張柳→張先、柳永/ 程朱→二程、朱熹/ 陸王→陸九淵、王陽明/ 孫洪→孫星衍、洪亮吉/ 康梁→康有為、梁啟超/
4.人物並稱(二)
儒家五聖→至聖:孔子 / 復聖:顏淵 / 宗聖:曾子 / 述聖:子思 / 亞聖:孟子 / 大毛公、小毛公→毛亨、毛萇/ 大戴、小戴→戴德、戴聖 / 儒家、墨家→顯學 / 晁錯、賈誼→政論家 / 建安七子→徐幹、陳琳、應瑒、劉楨、王粲、阮瑀、孔融 / 竹林七賢→阮籍、嵇康、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 /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 二陸→陸機、陸雲 / 大謝、小謝→謝靈運、謝朓 / 南徐北廋→徐陵、廋信 /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老杜、小杜→杜甫、杜牧 / 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 郊寒島瘦→孟郊、賈島 / 詞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詞中二李→李煜、李清照 / 唐宋古文八大→韓愈、柳宗元、歐陽修、 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 /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 二程→程顥、程頤 (兄弟)/ 大范、小范→范雍、范仲淹 / 南宋四大詩家→尤袤、楊萬里、范成大、 陸游 /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 鄭光祖、白樸 / 元劇四大家→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王實甫(西廂記)、白樸(梧桐雨)/元劇五大家→關漢卿、馬致遠、王實甫、 白樸、鄭光祖(倩女離魂)/ 元散曲雙璧→張可久、喬 吉 / 劉基、宋濂→明初文宗 / 劉基、高啟→詩齊名 / 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 清初三大師→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 桐城三祖→方苞、劉大櫆、姚鼐 / 歸奇顧怪→歸庄、顧炎武 / 乾隆江左三大家:袁枚、蔣士銓、趙翼 / 南袁北紀→袁枚、紀昀/ 南洪北孔→洪升、孔尚任 / 近三百年四大思想家(胡適)→ 顧炎武、/ 顏習齋、戴東原、吳稚暉 /
5.儒家聖人
至聖→孔子 / 亞聖→孟子 / 復聖→顏淵 / 宗聖→曾子 / 述聖→子思/
6.九流十家
儒 家→孔子、孟子、荀子 / 墨 家→墨子 / 道 家→老子、莊子 / 法 家→慎到(重勢)、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韓非 / 名 家→公孫龍、惠施、鄧析子 / 陰陽家→鄒衍 / 縱橫家→蘇秦、張儀、鬼穀子 / 雜 家→呂不韋、淮南王 / 農 家→許行 / 小說家→宋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詩王——杜甫;
詩伯——畢四曜;
詩囚——賈島、孟郊;
詩奴——賈島、無可;
詩翁——張襄州;
詩豪——劉禹錫、白居易;
詩魔——白居易;
詩鬼——李賀;
詩瓢——唐球。

參考資料: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33:10655&messageid=1534
回答者: binhai028 - 門吏 三級 6-5 03:28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傑--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聖--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於熔鑄詞采, 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珏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18、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四明狂客---賀知章
青蓮居士 李白
香山居 士白居易
六一居士 歐陽修
後山居士→北宋、陳師道
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彥
稼軒居士→南宋、辛棄疾
更生居士→清朝、洪亮吉
易安居士→南宋、李清照
石湖居士→南宋、范成大
柳泉居士→清朝、蒲松齡
東坡居士 蘇軾

http://..com/question/27854886.html

唐代詩人的別稱有多少?

http://xspace.gxsd.com.cn/?action-viewthread-tid-118493

http://www..com/s?wd=%CC%C6%B4%FA%CA%AB%C8%CB%B5%C4%B1%F0%B3%C6&lm=0&si=&rn=10&tn=max2_cb&ie=gb2312&ct=0&cl=3&f=1&rsp=3

C. 古今名人中的別稱

韓愈(韓昌黎)、李漁(李十郎)、劉長卿(劉隨州)、蘇軾(蘇東坡)、陶淵明(靖節先生)。

1、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

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2、李漁

李漁(1611-1680),初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漢族,浙江金華府蘭溪縣夏李村人,生於南直隸雉皋(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明末清初文學家、戲劇家、戲劇理論家、美學家。

自幼聰穎,及長擅古文詞。崇幀十年(1637年),考入金華府庠,為府學生。入清後,無意仕進,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

順治八年(1651年),41歲的李漁搬家去杭州,後移家金陵,築金陵「芥子園」別業,並開設書鋪,編刻圖籍,廣交達官貴人、文壇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年),復歸杭州,在杭州雲居山東麓修築「層園」。

李漁素有才子之譽,世稱「李十郎」,曾家設戲班,至各地演出,從而積累了豐富的戲曲創作、演出經驗,提出了較為完善的戲劇理論體系,被後世譽為「中國戲劇理論始祖」、「世界喜劇大師」、「東方莎士比亞」,是休閑文化的倡導者、文化產業的先行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一生著述豐富,他的戲曲論著《閑情偶寄》詞曲部,以結構、詞采、音律、賓自、科譯、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以選劇、變調、授曲、教自、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閑情偶寄》除戲曲理論外,還有飲食、營造、園藝等方面的內容。

另著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共五百多萬字。他還批閱《三國志》,改定《金瓶梅》,倡編《芥子園畫譜》等,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藝術天才。

3、劉長卿

劉長卿(709—789),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

肅宗至德中官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代宗大歷中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後,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爭議十分激烈,一般認為生於公元709-725年間,逝於786-790年間。劉長卿工於詩,長於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校教材。

4、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一說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5、陶淵明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長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蘇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陶淵明

D. 大學生在古代又有哪些稱呼

在太學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太學是我國古代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
我所知道的就是這些了,不知夠不夠用啊???

E. 中國古代文人的別名

另一個角度: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囚-孟郊、賈島:詩豪-劉禹錫:詩鬼-李賀:詞聖-蘇軾;茶聖-陸羽;葯王-孫思邈;畫聖-吳道子;草聖-張旭;書聖-王羲之;歌聖-李龜年;棋聖-王積薪;史聖-司馬遷;醫聖-張仲景;商聖-呂不韋。當然孔子是大聖人,孟子是亞聖,宋代朱熹也被尊稱為聖人。補充幾個少見的居士:蓮峰居士-李煜;倉山居士-袁枚;慈溪居士-曹雪芹。歷史上的幾大合稱別名:兩司馬(司馬相如和司馬遷)、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父、兄、弟的關系)、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類似三蘇關系)、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唐宋八大家(唐朝兩個:韓愈和柳宗元,宋朝有六個:歐陽修、三蘇、曾鞏、王安石)、竹林七賢(超級大帥哥嵇康)、建安七子(有孔融就是讓梨的那個小孩)、揚州八怪(有鄭板橋)、南宋四家(楊萬里、尤衷、范成大、陸游)、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南洪北孔(元劇大家洪升和孔尚任的合稱)。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李商隱和杜牧,還有一些是以自己的家鄉或居住地或隱居地等命名的,比如柳河東是柳宗元,王臨川是王安石,杜牧別墅在樊川,他的文集被稱為「樊川文集」,沈括隱居在潤州夢溪園,《夢溪筆談》;官爵命名,司馬遷-太史公;杜甫-杜工部;宋濂-宋學士;謚號(就是人死後他人的尊稱)式:范仲淹-範文正公;歐陽修-歐陽文忠公;另外,古代有很多「先生」,五柳先生和靖節先生都是指陶潛(也就是陶淵明),還有一些「老人」,等等

F. 古代學位分別是

科舉名銜稱謂一覽

進士:意即貢舉的人員。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最被重視,明、清兩代,始以進士為考中者的名稱,凡是舉人(鄉試考中者)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唐代舉人赴京應禮部考試都須投狀,因此稱進士科及第的第一名為狀元,也叫狀頭。宋代以殿試首名稱狀元。明、清會試以後,貢士須作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為狀元。
榜眼:科舉殿試一甲第二名稱榜眼。北宋初期,殿試錄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稱榜眼,意思是指榜中雙眼。明、清兩代專指第二名,第三名稱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探花:科舉殿試一甲第三名稱探花。唐代進士曲江杏園初宴,稱「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進士二三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於此,宋代又稱探花郎。南宋以後,專指殿試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襲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貢士:古代向朝廷薦舉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後,經鄉貢考試合格的叫貢士。清代,會試考中的為貢士。
會元:科舉制度中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舉人:原指被推薦之人,為歷代對各地鄉貢入京應試者的通稱。明、清兩代,為鄉試考中者的專稱,作為一種出身資格,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簡稱「發」,習慣上俗稱為「老爺」。
解元:唐代,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宋以前稱解頭。
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為士大夫的主要途徑。明清俗稱舉人為孝廉。
舉主與門生:漢代士人通過察舉和徵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舉的列侯。刺吏、郡稱為舉主,被舉、被辟的賢士便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故吏,後科舉考試及第者對主考官亦自稱門生。宋太祖之後,進士由御前殿試取錄,進士從此成為「天子門生」;同時亦明文規定以後舉人不得自稱考官門生。
貢生:明、清時府、州、縣學的生員,凡已考選升入國子監肄業的稱為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秀才:別稱「茂才」。本是優秀人才的通稱。漢代以後,成為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時,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後來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明太祖曾採取薦舉的方法,舉秀才數十人,反以知府為官。明、清兩代,專門用來稱府、州、縣的學員。習慣上也稱為「相公」。

G. 古代的學位是怎麼排列的


【童生】

童生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操童子業」是說正在准備參加童生試。

【秀才】

秀才是古代中國對某些士大夫的稱呼。明清時,一般指通過了科舉中院試的生員,屬士大夫中的最基層。秀才一名在隋朝科舉開始以前已有。在漢朝使用舉察制時,由各州推舉的民間人材稱之為「秀才」。隋朝開始開科取士,最初亦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試的一種。但後來「秀才科」被廢,秀才一詞一度變成了讀書人的泛稱。到了宋朝時,凡經過各地府試者,無論及第與否,都可以稱為秀才。故此當時有「不第秀才」之稱。

【貢生】

貢生相當於舉人副榜。貢生有幾種,蒲松齡是「歲貢」,又叫「挨貢」。就是做廩生時間長了,排隊挨號挨上了貢生。做了貢生以後理論上可以當官了,蒲松齡得到一個虛銜「儒學訓導」。「儒學訓導」是什麼意思呢?當時封建社會的學校分好幾級,國家一級是國子監,省裡面是府學,縣裡面是縣學。這個儒學訓導就是縣學的副長官,相當於現在一個中學副校長了。

【舉人】

中國古代地方科舉考試中試者之稱。原意為舉到之人,為應舉者的通稱。唐代以各地鄉貢中試者,需入京應試,故有此稱。宋為鄉試(貢舉考試)各科中試者的統稱。俗稱舉子。宋舉人被解送禮部前,須經考試。舉人在禮部應試落第者,仍須再應鄉舉,可方參加下科考試。舉人登科即可授官,但無「出身」,可免丁役。金、元亦如此。明清沿襲,為鄉試中試者的專稱,俗稱孝廉。

【解元】

解元,讀(jiè yuán),科舉制度中鄉試第一名,唐制,舉進士者均由地方解送入京,後世相沿,故後世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如世稱明代唐寅為唐解元。亦稱「解首」。明清科舉制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鄉試為省一級考試,考試合格者為舉人,第一名為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為進士。

【進士】

中國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此稱始見於《禮記·王制》。隋煬帝大業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元、明、清時,貢士經殿試後,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

【探花】

「探花」一名在唐代的科舉經已出現。當時中進士者會園游慶祝,稱「探花宴」。以進士中的年少貌美者為「探花使」,到各名園採摘鮮花,迎接狀元。北宋開始,進士必須經過皇帝殿試,並且定立進士一甲只有三人。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探花。

【榜眼】

榜眼是對科舉考試殿試第二名的稱呼,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其名始於北宋初。初時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俱稱為榜眼,意思是第二、三名分立狀元左右,如其兩眼。至北宋末年,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探花。榜眼這名稱跟狀元、探花一樣,其實都是社會上習慣使用。在正式發放的金榜上,只會稱進士一甲第一名,一甲第二名,一甲第三名。

【狀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狀元,狀元是中國的特產,是中國科舉制度諸多名詞中最為耀眼。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科舉考試開始,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凡1282年間歷代王朝共選拔了文狀元654名,武狀元185名。

H. 古代學位的名稱

在中國古代那些不叫學位,是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的。學位起源於歐洲中世紀。

童生試:也叫「童試」;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院試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左忠毅公逸事》「及試,吏呼名至史公」,這里就是指童生試,在這次考試中左光斗錄取史可法為生員(秀才),當時史可法二十歲。《促織》「邑有成名者,操童子業」,「操童子業」是說正在准備參加童生試。

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闈,考場)。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後發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考試由禮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總裁,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實際上皇帝有時委派大臣主管殿試,並不親自策問。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統稱進士。

及第: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里「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雲爾。」「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讀書畢竟中進士是個了局。」貢士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據統計,在我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史上,考中進士的總數至少是98749人。古代許多著名作家都是進士出身,如唐代的賀知章、王勃、宋之問、王昌齡、王維、岑參、韓愈、劉禹錫、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狀元: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為科名中最高榮譽。歷史上獲狀元稱號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參加殿試被錄取的大約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會元: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解元: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歐陽修《賣油翁》中提到的「陳康肅公堯咨」,陳堯咨與其兄陳堯叟都曾考中狀元,而陳堯叟則是連中三元。

鼎甲: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貢士: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舉人: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陞官發財。

生員: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阿Q正傳》中稱趙少爺「茂才公」,表示諷刺。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錄取的人互稱同年。《訓儉示康》:「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

國學: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小學教學內容都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主,小學尤以書、數為主。

鄉學:與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校。

稷下學宮:戰國時期齊國的高等學府,因設於都城臨淄稷下而得名。當時的儒、法、墨、道、陰陽等各學派都匯集於此,他們興學論戰、評論時政和傳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師都曾來此講學,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重要園地。

太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張衡傳》:「因入京師,觀太學。」《送東陽馬生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

國子監:參見「太學」條。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如明代設「國子監」,而《送東陽馬生序》中則稱之為「太學」。

書院:唐宋至明清出現的一種獨立的教育機構,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是: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嶽麓書院、湖南衡陽的石鼓書院和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明代無錫有「東林書院」,曾培養了楊漣、左光斗這樣一批不畏閹黨權勢、正直剛硬廉潔的進步人士,他們被稱為「東林黨」。

學官:古代主管學務的官員和官學教師的統稱。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學、學政、教授和教習、教諭等。

祭酒:古代主管國子監或太學的教育行政長官。戰國時荀子曾三任稷下學宮的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唐代的韓愈、明代的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過國子監祭酒。

博士:古為官名,現為學位名稱。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後成為學術上專通一經或精通一藝、從事教授生徒的官職。《三國志•呂蒙傳》:「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送東陽馬生序》:「有司業、博士為之師。」

司業:學官名。為國子監或太學副長官,相當於現在的副校長,協助祭酒主管教務訓導之職。

學政:學官名。「提督學政」的簡稱,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促織》:「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使即學政的別稱。《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區的學政。

教授:原指傳授知識、講課授業,後成為學官名。漢唐以後各級學校均設教授,主管學校課試具體事務。

助教:學官名。是國子監或太學的學官,協助國子祭酒和國子博士教授生徒,又稱國子助教。

監生:國子監的學生。或由學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許,後來成為虛名,捐錢就能取得監生資格。《祝福》中的「四叔」就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則是一個吝嗇鬼的典型。

諸生:明清時期經考試錄取而進入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生員有增生、附生、廩生、例生等,統稱諸生。《送東陽馬生序》「今諸生學於太學」,則是指在國子監學習的各類監生。 ~

I. 古代有哪些詩詞人有雅稱和別稱

雅號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傑--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聖--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於熔鑄詞采, 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珏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18、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別稱
青蓮居士——李 白(唐代大詩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詩人)
耐辱居士——司空圖(唐詩人)
烏傷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蓮峰居士——李 煜(南唐後主)
龍丘居士——陳慥(北宋詩人)
無盡居士——張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儀(北宋文學家)
山谷居士——黃庭堅(北宋文學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學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學家)
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
翠微居士——薛紹彭(北宋書法家)
一佛居士——鄭 俠(北宋文學家)
鹿門居士——米 芾(北宋書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詩人)
六一居士——歐陽修(北宋文學家)
東坡居士——蘇 軾(北宋文學家)
淮海居士——秦 觀(北宋詞人)
後山居士——陳師道(北宋女詩人)
斜川居士——蘇 過(北宋文學家)
清真居士——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軒居士——辛棄疾(南宋詞人)
彝齋居士——趙孟堅(南宋畫家)
簡齋居士——陳與義(南宋詞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石林居士——葉夢得(南宋詞人)
後村居士——劉克庄(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詞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詩人)
蘆川居士——張元干(南宋詞人)
灌園居士——計有功(南宋文學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詩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詩人)
於湖居士——張孝祥(南宋詞人)
幽棲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詞人)
後村居士——劉克庄(南宋文學家)
深寧居士——王應麟(南宋學者)

張三影——宋代詞人張先善寫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稱贊他:人們都叫你『張三中』哩!因為你的《行香子》寫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張先不以為然地說:「那倒不如叫我『張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張解釋道:「『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這三個『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於是,「張三影」便傳開了!
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宋代宋祁的《玉樓春》把早春景色寫活了,尤以「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最為傳神,時人因此稱之為「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
賀梅子——宋代賀方回有首《青玉案》詞,結句「梅子黃時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謂之「賀梅子」。
鄭鷓鴣——唐代詩人鄭谷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崔鴛鴦——唐代詩人崔珏因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詩家天子——唐代詩人王昌齡七絕寫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被舉為「詩家天子」。
寒酸夫子——孟郊一生坎坷,際遇凄涼,被稱為「寒酸夫子」。
長爪郎——唐代名詩人李賀因手指奇而長,被時人稱為「長爪郎」。
杜紫薇——杜牧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溫八叉——溫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呼他為「溫八叉」。
五言長城——劉長卿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佔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他為「五言長城」。
米顛——米芾性格孤傲,行蹤怪痴,有渾號「米顛」。
賀鬼頭——詩人賀鑄,體長七尺,面鐵色,眉目聳拔,人家叫他「賀鬼頭」。
梅河豚——宋代詩人梅堯臣以《河豚詩》而得名,人稱「梅河豚」。
鮑孤雁——宋代詩人鮑當以《孤雁詩》而得此名。
張孤雁——宋代詩人張炎以《解連環•孤雁》詞揚名,人稱「張孤雁」。
謝蝴蝶——宋代謝學士吟詠《蝴蝶詩》三百首,時稱「謝蝴蝶」。
袁白燕——明代詩人袁凱以《白燕詩》出名,人稱他為「袁白燕」。
祁魚蝦——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東風吹雨過,滿江新水長魚蝦」的詩句,被詩人王漁洋稱為「祁魚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