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翰林是否在政治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翰林院制度是中國古代社會中、後期的一項重要的政治制度。該制度自唐朝創立,歷朝有所因革損益,至明朝趨於成熟。明代翰林院集唐宋以降翰林院制度之大成,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使翰林院制度無論在政治上、學術上和文化上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明代翰林院制度不僅設官置職較往朝更為完善,而且其庶吉士制度的設立更為後世所稱道。此項制度的設立,拓寬了進士進入翰林院的渠道,保證了高級政治人才的來源和翰林官的素質,是科舉制度的延伸和發展。
⑵ 清朝時期的翰林學士,究竟是什麼官
翰林是皇帝的文學侍從官。
翰林起源於唐玄宗時,從文學侍從中選拔優秀人才,充任翰林學士,專掌內命由皇帝直接發出的極端機密的文件,如任免宰相、宣布討伐令等。北宋時,翰林學士開始設為專職。
明代,翰林學士作為翰林院的最高長官,主管文翰,並備皇帝咨詢,實權已相當於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制度,設置翰林院,主管編修國史,記載皇帝言行的起居注,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件;其長官為掌院學士,以大臣充任,屬官如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統稱為翰林。
(2)翰林學士集擴展閱讀
元代翰林國史院不但聚集了不同族群的知識精英,而且也融匯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群體,他們對元代詩風融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元代空間統合與族群互動的背景下,翰林國史院文士以館閣之筆記錄當朝文物、書寫風雅盛事、敘述一時心曲,不僅形成了有元一代雅正復古的詩歌風氣,也為後世提供了觀察元代知識精英跨地域、跨群際互動的重要切入點。
明清詩論將元詩與唐宋詩置於同一維度下進行比較,並以彼時不同的政治、族群環境為依據評議元詩,構建出元詩在中國詩史中的不同地位,也正表現出文學史寫作與構建中暗含的時代文化脈絡。
⑶ 《春望》《次北固山下》《漁家傲。秋思》《天凈沙。秋思》出自哪部詩集
《春望》《次北固山下》《漁家傲。秋思》《天凈沙。秋思》出自《全唐詩》。
該書編成的次年,即由內府精刻行世,後又有揚州詩局本,二本皆為一百二十冊,分裝十函。光緒十三年(1887)上海同文書局石印本,歸並成三十二卷。1960年,中華書局據揚州詩局本斷句排印,並改正了一些明顯的錯誤。輯補《全唐詩》的著作,以日本上毛河世寧(即市河寬齋)《全唐詩逸》三卷為最早,成書時間約相當我國乾隆時期,凡補詩七十二首,句二百七十九條。中華書局本《全唐詩》附於全書之末,今人王重民輯《補全唐詩》、《敦煌唐人詩集殘卷》二種,據敦煌遺書補一百七十六首,孫望《全唐詩補逸》二十卷,補詩七百四十首又八十七句,童養年《全唐詩續補遺》二十一卷,補詩一千一百五十八首又二百四十三句。以上四種,由中華書局合編成《全唐詩外編》出版。復旦大學的陳尚君先生對唐詩補遺進行完善工作。陳先生將目光放在包括《會稽掇英總集》、《天台詩集》、《翰林學士集》在內的更大范圍的唐宋文獻及域外漢集上,所涉典籍達五千餘種。其歷時兩年多,終成《全唐詩補編》,由中華書局於1992年出版。是編對《全唐詩外編》做了細致的甄別工作,剔出一些誤收重出之作,又新增佚詩四千六百六十三首,句一千一百九十九條(詩、句皆必注典籍出處),詩人一千一百九十一人(生平皆以精當考訂)。加上《外編》原有成果,《補編》共收詩六千三百二十七首,句一千五百零五條,約為《全唐詩》作品的七分之一;收詩人一千六百多位,其中新見者九百餘位,接近《全唐詩》詩人的三分之一。至此,唐詩作品存世者正式已知詩達五萬五千七百三十首,句計三千零六十條;所涉唐代詩人三千七八百位。這還不包括1992年夏天在湖南長沙唐窯出土瓷器上所題的幾百首唐詩。據悉,「其中不少詩是《全唐詩》中沒有收進去的」。另外,近年尚陸續有一些唐詩補遺之作發表。 考訂著作,有劉師培《全唐詩發微》,收入《左庵集》,篇幅不多;岑仲勉《讀全唐詩札記》,訂正《全唐詩》小傳、篇章等錯誤,甚為精到,收入中華上編版《唐人行第錄》。
⑷ 李忱為何沒挽救唐朝
⑸ 雍正時,有人在翰林學士徐駿的詩集里找出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結果徐駿
答案A
本題考查的是清朝文字獄。上述歷史事件反映的是清朝大興文字獄,故選A。
⑹ 古代的翰林學院是最高學府么,什麼水平才能進入翰林學院學習
翰林院是古代的最高學府之一,和國子監並列齊名。翰林院算是國家的最大的公立學校,能進入學習的人非常少。進入翰林院學習的條件非常苛刻,必須要在古代的科舉制當中中了進士以上的人才能進入學習。很多讀書人以進入翰林院學習為榮,並以進入翰林院學習為目標和動力,督促自己學習。
翰林院集結了當時社會上絕大部分的人才,屬於人才的儲備機構,為國家儲備人才的地方,在社會上地位非常高。要想進入翰林院學習就必須要攻讀詩書,參加科舉,用自身過硬的實力和機緣運氣科舉中進士以上的等級才能進入到翰林院學習。
⑺ 古代的翰林院相當於今天的哪個機構
相當於現在的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
翰林院集中了當時社會上的知識精英人才,而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同樣也是集中了社會的知識精英人才;屬於人才儲備機構。
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也在當今社會享有很高的社會聲譽,集中了社會絕大多數的精英人才,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