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五腰椎左右二指是什麼穴位
大腸俞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關元俞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㈡ 腰椎間盤突出怎麼辦
你好:
腰椎間盤突出是椎體受壓髓核外溢壓迫椎管神經所致,其它的治療學說與實際療效不相符。中醫講求穴位,其實這樣的病症世界上沒有根治的方法,但是最好的緩解方法不是按摩也不是針灸,手術也不能讓你康復,這是大量的考證才得出得結果,有些吃的葯還有打的針,這些只能緩解一時的疼痛,因為那些都是激素葯,建議用中醫的治療方法,膏葯有很多種,但是效果確各不一樣,建議用中醫外敷膏葯根據學位治療,通過毛孔吸收,現在這樣葯店還沒有銷售,這是民間的中葯熬制而成,如有需要可以去我的診室了解詳細資料,只求信任,祝早日康復。
㈢ 脊椎矯正的美國脊椎矯正學
美國脊椎矯正學英文為Chiropractic,矯正醫師Chiropractor or Doctor of Chiropractic通常縮寫為D.C.,中文譯為脊椎矯正醫師或整脊療法醫師。
脊椎矯正學由Daniel David Palmer創建於1895年。經過一百多年來的發展,目前己成為在美國廣泛流行的一種自然療法。全美約有六、七萬名脊椎矯正醫師,平均每四千多人口有一位,遍布全美國的各大、中、小城鎮。矯正醫師-般以私人診所的形式存在。在美國軍方的醫療機構中,在體育界,均有相當數量的矯正醫師。在1996年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美國隊就配有專職的脊椎矯正醫師。遍及美國各地的專科學院,每年為美國培養數以千計的矯正醫師。矯正醫師的大學教育-般為七年半。畢業時授予博士學位,為美國教育部正式認可的脊椎矯正專科醫生。
美式脊椎矯正法保護神經
脊柱是人體的第二條生命線,在人體內占據著中樞部位,影響著人類的健康。據對北京部分小學的普查結果顯示,有68%的孩子脊椎異常,不同程度的脊椎側彎發病率高達20%,而成年人中80%的頭痛、背痛、腰痛和手腳麻木實際上源於青少年時期的脊椎異常。
它是建立在身體的健康部分依賴於神經系統功能正常的假說基礎之上,強調身體是一個自身調控、自身修復的有機體。身體的功能受到大腦、脊髓和遍及全身的神經的控制和協調。可移動的脊椎對神經系統的傳導通路起保護作用,特別是脊髓脆弱的神經根和走行於兩個椎體之間的脊神經,脊椎骨失去正常的運動和位置,能損傷神經的功能,導致組織和器官功能異常。脊椎矯正醫師把這種脊椎功能的改變和它潛在的對於神經系統的影響,叫做脊椎半脫位綜合征。脊椎矯正的方法是找出功能異常的脊椎,並且去除它對神經的影響,使身體回到健康的狀態。
在美國,有三種具有獨立診斷權、行醫權的醫生。一種是Medical Doctor(M.D.);第二種是脊椎矯正師Doctor of Chiropractic(D.C.);第三種是骨科醫生Doctor of Osteopath(D.O.)。
美國各大主要醫療保險機構及其保險險種,均認可脊椎矯正治療。較著名的有:全美老年及無工作能力者保險(Medicare)、醫療補助計劃(Medicate),藍盾藍十字(Blue Shift Blue cross)等。極為普遍的、所有的車禍醫療保險,均認可脊椎矯正治療。
目前,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這個專業的醫師在行醫,並日漸盛行。在英國、加拿大、日本、南朝鮮、甚至在TW都已建立了脊椎矯正專業學院。脊椎矯正術源於西方的傳統自然療法,自帕默醫生(D.D.Palmer)正式將這種自然療法命名為脊椎矯正術chiropractic並建立了第一家專科學院--帕默脊椎矯正專科學院(Palmer Chiropractic College)之後,脊椎矯正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學院,學生除了學習常規的醫學基礎知識和醫療診斷課程外,特別注重脊椎的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的學習。在此基礎之上,學院向學生教授一套完整的脊椎平衡的分析、診斷方法。並進行一整套的嚴格的手法治療訓練。經過非常嚴格的臨床實習和畢業考試之後,學生方可畢業。 在教學與治療的指導思想上,理論上認為,脊椎矯正作用於大腦與身體其它各部分的主要連接部位一一脊椎,大腦為控制全身的主要中樞,其控制必須通過脊神經來完成(不包括十二對腦神經)。當脊椎壓迫了神經之後,大腦的功能就不能有效地行使,會相應的造成功能性紊亂,從而影響了人體的健康。
在這個專業中有一下非常重要的名詞--關節半脫位Subluxation。相對於Luxation--關節脫位或錯位,半脫位只是一定程度的脫離了正常的生理位置。而全脫位則會立即造成關節的功能喪失,伴隨有劇烈的疼痛。一般還會嚴重的壓迫神經,使人體罹患嚴重疾病,如高位截癱。而半脫位則有相當大的隱蔽性,對於較年輕的人來說更是不易覺察。
這種半脫位在經過許多年之後,長期的力學不平衡,會造成關節的退化,如椎間盤變薄、椎間盤骨刺增生、錐體肥大等。也稱為骨性關節炎一一Osteoarthiritis。骨性關節炎會造成脊椎活動范圍的減少,關節變緊,僵硬,並常常引起疼痛。如頸部、上背部及腰部疼痛,以腰部疼痛最為常見。與此同時,也常常發生由於關節的病變,關節結構的發生變化,壓迫到脊神經,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病症。
很明顯,許多疾病直接和間接的與脊神經受到壓迫有關。經過一百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脊椎矯正對許多疾病有相當明顯的療效。一些疑難的、慢性的、經一般醫療方法檢查而未知其病因的病症,常常與脊椎有關,很有必要仔細檢查脊椎,並進行矯正治療。
造成脊椎半脫位的原因很多。首先,脊椎的正面應該是垂直無彎曲的、髖骨兩側對稱、平衡,從側面看,其頂部和腹部呈前彎狀,胸部和骶骨呈後彎狀,此為正常的生理彎曲。正常彎曲時的脊椎富有彈性。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傷害脊椎的情況。嬰兒出生時,如醫生用過大的力將嬰兒從母親體中拽出時,對嬰兒頸椎極易造成損害。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不良姿勢和不適當的運動,也會對脊椎造成損害。
青少年時期,由於成長快而又極為活躍,最容易對脊椎造成損傷。由於青少年脊椎的柔韌性相當高,這種損傷極具有隱蔽性。進入成年後,繁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的、不適當的體育運動也是造成脊椎損傷、退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年幼時已有一定的損傷,一般在中年時期開始有較明顯的症狀。老年以後,症狀會越來越明顯。 比較典型的脊椎病及其治療有:
1、頸椎綜合症
頭痛、頸部痛、頭部轉動障礙、手臂發麻、手臂發木、上背部疼痛。經脊椎矯正治療後,可緩解或終止病症。
2、側彎症
一般兒童的療效最佳,成人的療效則取決於脊椎關節的永久性損傷的程度以及治療的次數和時間。在減少一定的側彎度的水平上,保健性的維持,則有相當好的結果,可以停止進一步的側彎和進一步的駝背。
3、腰痛
一般以第五腰椎、骶、髂關節等部位最為頻繁。進一步的惡化就會造成椎間盤的突出。前者伴隨壓迫神經的情況較後者為少。故前者治療產生效果較快,恢復也比較完全。後者以椎間盤的非開放性突出較為好治,這也取決於突出的程度。而開放性突出則較難治療,嚴重的應以手術為佳。
4、保健性治療
這是相當重要的,當人們自以為沒有任何脊椎毛病的時候,症狀的發生可能已經到了臨界的程度了。由於這種脊椎半脫位的隱蔽性,一個有相當程度半脫位情況的病人,會因為生活得舒適,沒有突發性的外因刺激,如車禍、摔傷等,而察覺不到自己的病況。則半脫位所造成的骨性關節炎,可以在幾十年的尋常生活中緩慢發生,而身體在關節炎的發展中不斷的適應關節的變化,偶然有症狀發生,又常常以為,不過是由於年齡的增大而引發的、正常的、必然的現象,從而意識不到保健的重要性。這正是我國五十歲以上人群組中,脊椎及其相關疾病的發病率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原因。在美國,這也是矯正醫師常常面對的一個問題。
但是,凡是經過長期按時治療的病人或長期按時進行脊椎矯正保健的人,X--ray所顯示的脊椎的退化受到非常明顯的控制。不論年齡大小,理想的治療,加以適當方式的工作、鍛煉和生活,可以完全控制脊椎的進一步退化。
5、急性損傷
主要以車禍、摔傷和搬運重物造成的為主。治療的效果一般都很好。治療時間的長短主要取決於損傷的程度以及脊椎退化的水平。以Dong Chiropractic Center的病例來看,一般在兩個月內完全康復。
美國脊椎矯正術作為西方的一種傳統自然療法,在理論上與中國的中醫理論有相似之處。同時,在他的發展過程中,與現代醫學相融合,形成了自身的獨立風格。脊椎矯正術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解剖學和X-線學,為脊椎的手法矯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之有效而且安全。其安全的程度,根據全美脊椎矯正協會的統計,其發生死亡和癱瘓病例的概率為四百萬分之一。如今脊椎矯正術在美國的發展,頗有點像中西醫的成功結合在美國的翻版。在中國,西醫的發展,在很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人才濟濟。中醫的理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正骨、按摩方面,更有出神入化的療效。中西醫結合已有幾十年的歷史。脊椎矯正術的引進,既可以錦上添花,又可以博採眾家之長,推動自身的不斷發展。
㈣ 人體的學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另附:
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胳走向
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麼到底什麼是奇經八脈呢?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
所謂經,是指神經縱運行的在的干脈。所謂絡,是指神經橫運行的網路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端、內外銜接,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十二經絡走向包括:
1、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
2、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側走向頭。
3、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
4、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而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㈤ 腰椎間盤突出學位注射有效果嗎
穴位注射能把突出的地方消除嗎
是什麼引起症狀的,不就是突出壓迫神經根了
㈥ 人體有多少學位
【人體穴位常識】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㈦ 我得了腰椎間盤突出,請問怎麼辦
腰椎間盤突出,是腰部氣血運行不通所致。
傳統醫學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
它或是自身長期縱欲損耗了大量的腎氣,或是腰部受涼,或是自身長期久蹲久坐,壓迫腰椎間盤,導致間盤氣血運行過慢,久之,腰椎間盤缺少氣血滋養,就會逐漸變得僵硬,退化,其韌性降低,高度下降,承受力降低,稍大的外力作用於腰間盤,就會導致突出。
要恢復它,需要強健體質,養足氣血,增強身體能量和陽氣,加快周身及腰部氣血運行,暢通腰部淤堵之處,通過體內發熱出汗,可以將腰部淤堵垃圾及寒濕隨著汗液排出體外,久之,腰部氣血運行通暢,充足的氣血得以滋養腰間盤,其韌性將得到提高,高度升高,突出部位將減少恢復。
如何做呢?可以網路搜看此文《腰部損傷5種情況,腎氣足則腰腑實!》,文中講述了一個傳統鍛煉的恢復方法,希望幫助到你。
㈧ 人體學位共有多少個學位要有圖拜託各位了 3Q
【人體穴位常識】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後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後,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於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繫心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於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於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於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餘。擊中後,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後,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後,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於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後,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後,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於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後,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於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後,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後,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於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後,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後,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後,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後,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後,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湧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後,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後,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後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另附: 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胳走向 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麼到底什麼是奇經八脈呢?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 所謂經,是指神經縱運行的在的干脈。所謂絡,是指神經橫運行的網路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端、內外銜接,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十二經絡走向包括: 1、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 2、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側走向頭。 3、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 4、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而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穴點陣圖
㈨ 腰椎間盤 5底S 銀針該如何刺穴大腿上穴位又該刺何穴
您好 腰椎間盤突出是椎體受壓髓核外溢壓迫椎管神經所致,其它的治療學說與實際療效不相符.中醫講求穴位,其實這樣的病症世界上沒有根治的方法,但是最好的緩解方法不是按摩也不是針灸,手術也不能讓你康復,這是大量的考證才得出得結果,有些吃的葯還有打的針,這些只能緩解一時的疼痛,因為那些都是激素葯,建議用中醫的治療方法,膏 葯有很多種,但是效果確各不一樣,建議用中醫外敷膏 葯根據學位治療,通過毛孔吸收,現在這樣葯店還沒有銷售,這是民間的中葯熬制而成,如有需要可隨時聯系,,祝早日康復
㈩ 腎部保養點那幾個學位
按摩能夠緩解腎虛,通過揉搓腳底的湧泉穴,可以改善腎虛症狀,緩解腰酸背痛,精神乏力,早晚堅持用按摩舒緩身心,可以達到保健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