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從一品大學士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從一品大學士

發布時間: 2021-03-24 13:53:35

❶ 「正一品」跟「從一品」的區別是什麼﹖

正一品是古代官品等級的最高級別,官職為太師,太傅,太保,光祿大夫,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鑾儀衛掌衛事大夫,建威將軍,子爵(清朝時期)。從一品是封建社會九品十八級官制中的第二等級,正一品和從一品是不同職位的,簡單的說,同品階中,正一品比從一品官階稍大,從一品官職為少師、傅、保,太子太師、傅、保,協辦大學士,六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內大臣,滿洲、蒙古、漢軍八旗都統,駐防將軍,烏魯木齊都統,察哈爾都統,提督,榮祿大夫,振威將軍(清朝時期)。
唐代:
正一品:三師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天策上將
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驃騎大將軍(武散官)
宋代
正一品:三師三公,三公三孤(政和以後)中書令,尚書令,侍中
從一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使(或稱知院事),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驃騎大將軍(武散官)
金代:
正一品:三師三公,尚書令
從一品:左右丞相,平章政事,都元帥,判大宗正事
元代:
正一品:三公,右、左丞相(元以右為上)
從一品:平章政事,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宣政院使,宣徽院使,太常禮院使,將作院使,通政院使,行中書省丞相,行中書省平章
明代:
正一品:三公;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文武散階);左右柱國(武官勛級)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前)
從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文武散階);柱國(武官勛級)平章政事(洪武九年)
清代:
正一品: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光祿大夫(文散階),建威將軍(武散階)
從一品: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各部院大臣,督察院左都御史,八旗滿蒙漢軍都統,巡捕五營統領,提督九門步軍;榮祿大夫(文散階),振威將軍(武散階);提督,駐防將軍。

❷ 所謂的 一品大學士,只是個從一品協辦大學士,是嗎

清朝官員品級
從一品:
文職京官
協辦大學士
協辦大學士是大學士的副職,於乾隆四年最終確立為常設職務,品級為從一品;

❸ 乾隆時期一品官有誰紀曉嵐又是什麼大學士

清朝時期的一品官有張廷玉、鄂爾泰、傅恆、來保等,紀曉嵐為協辦大學士。

1、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

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正一品)、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年八十四,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

2、鄂爾泰

鄂爾泰(1677—1745年),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國子祭酒鄂拜之子,與田文鏡、李衛並為雍正帝心腹。

鄂爾泰先人投歸清太祖,為世管佐領。祖父圖彥突官戶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爾泰二十歲中舉,進入仕途。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累任內務府員外郎。

鄂爾泰官運的轉機是在雍正繼位之時。雍正三年(1725年),拜廣西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調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他在雲南實行設置州縣、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對西南地區的統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輔政,擔任總理事務大臣,歷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子太傅,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

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謚號文端,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二十年(1755年),坐胡中藻獄,被撤出賢良祠,鄂爾泰著有《西林遺稿》。

雍正帝編著的《硃批諭旨》,收有《鄂爾泰奏摺》,匯集了他在雲貴廣西總督任上的奏疏。

3、傅恆

富察·傅恆(約1720~1770年),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名將,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後之弟。

初為藍翎侍衛、山西巡撫、總管內務府大臣,累遷戶部尚書等職,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羅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爾部叛亂,擔任《平定準噶爾方略正編》、《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平定準噶爾方略續編》正總裁,撰寫《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等書。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擔任經略,督師雲南。次年四月,率領京師及滿蒙士兵,分三路入緬作戰,身患重疾,仍督軍進攻,屢敗緬軍。

後與雲貴總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緬甸遣使請和,上疏奏請罷兵,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正一品)。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親臨府邸奠酒,謚號文忠。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4、來保

來保(1681-1764)喜塔臘氏,字學圃,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乾隆十年,調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授領侍衛內大臣。尋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學士(正一品)。

十三年九月,命為軍機大臣。十四年,金川凱旋,進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十五年三月,來保年七十,上制詩賚之。十六年,兼管吏部事。

二十五年,來保年八十,復賜御制詩。二十六年,兼管禮部事。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祀賢良祠,謚文端。

5、紀曉嵐

本名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曉嵐是他的字,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從一品),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

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於詩歌及駢文,長於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當時心境的產物。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官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鄂爾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廷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富察·傅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紀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來保

❹ 清代的一品大學士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啊求大神幫助

總督相當於抄一省或幾省的省長+軍區司令,就是總管軍政。 至於一品官分兩種,一種是正一品,一種是從一品。 正一品官一般是內閣大學士,握有實權的大學士類似於國務院總理 從一品官是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各部委的部長。

❺ 清朝六部尚書是一品官還是從一品

清朝六部尚書是從一品。
至隋朝設立尚書省,成為執行政令的正式機構,管轄六部。這制度被唐朝、宋朝沿襲。其間尚書也被劃作六部的最高長官,即吏部尚書、戶部尚書、禮部尚書等等。明、清兩代不設三省,尚書省遂廢,但六部長官仍稱尚書(明朝為正二品,清朝為從一品)。
如果滿意請採納~

❻ 清朝軍機大臣和大學士是從一品嗎

廷寄是清朝皇帝寫給大臣們的密信,雍正年間設軍機處後,廷寄又成為一種文書制度版。軍機處設軍機權大臣,一般是三四人至五六人,最多時達六七人,通稱大軍機。由皇帝在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中選任...其中一人為首席軍機大臣,或稱「揆席」。首席軍機大臣每日入值,隨時准備皇帝召見,即使皇帝外出巡幸也不例外。大學士是唐朝的時候開始設立的,最初由宰相兼領。分書法、繪畫、音樂、舞蹈四個館,大學士的主要職責是陪著皇帝練習書法、欣賞繪畫、欣賞音樂、協助編練舞蹈等。明朝的時候以儒臣為殿閣大學士,大學士成為內閣長官,負責起草詔令、批答奏章,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代的大學士是榮譽官職。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為名稱,滿漢各2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1人。這36人均為文臣中的最高官位,漢人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除少數例外)。和珅擔任的就是三殿大學士中的文華殿大學士。

❼ 紀曉嵐是大學士,大學士是干什麼的,幾品官為什麼沒有兵

大學士,是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大學士屬於文職秘書官,所以沒有兵。

大學士在明朝及以後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誅,明太祖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但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

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制。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傅恆乾隆三十五年死後至清亡,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

(7)從一品大學士擴展閱讀:

明成祖始開內閣於文淵閣,延攬大學士入內閣,選翰林官解縉、胡廣、楊榮等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政務自此始,有人漸升為大學士,但品階只有正五品。

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指導批答奏章,號稱輔臣。仁宣時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多所扶正,海內清平。

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有票擬之權。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後,內閣權力急速發展,但首輔大學士的職權仍無法與以往的丞相相比。

❽ 大學士究竟幾品

明清兩代大學士從正五品升到正一品經過了一個漫長過程。
明代初年廢除宰相制度以內後,大學士是由資歷較容淺的文官出任,幫助皇帝處理政事,只是正五品,易於皇帝控制。
成祖永樂帝以後,大學士地位越來越重,但他們都是由六部尚書那樣的重臣兼任,所以那時候大學士雖然還只是正五品,但地位大為提高(大學士這個官職品級依然低,但擔任這些職務的人品級高了)。
到了嘉靖末年,正式將大學士的班次提高到六部之上,達到了正一品。那時候不再是六部尚書兼任大學士,而是大學士兼任六部尚書了。
清代沿用明制,早年(順治至康熙)為正二品,雍正開始大學士正式定為正一品。

另外糾正一下,真實的歷史中,紀曉嵐根本沒做到大學士的位置,其最高也只是協辦大學士(從一品),而且這個協辦大學士也只當了一個月(1805年正月晉升,二月他就病死了)

❾ 紀昀到最後,的官,是一品大學士,還是從一品協辦大學士

http://ke..com/view/10741.html
紀昀到最後的官是從一品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管國子監事。

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設置,初無定員。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始定為滿、漢各1員,由六部尚書或總督中選任,仍帶本職輔助大學士管理內閣事務,由此可遞升為大學士。從一品。

紀昀(1724~180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直隸獻縣(今河北獻縣)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三十三年,兩淮鹽運使盧見曾以虧帑獲罪,昀為盧見曾姻家,私下遣人往告,被謫戍烏魯木齊。三十五年釋還。歷官左都御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謚文達。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年,以學問文章名重朝野,學者咸與之往來,託庇門下。紀昀胸懷坦率,性好滑稽,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是名言。先後參與《熱河志》、《歷代職官表》、《河源紀略》、《八旗通志》諸書的編寫。乾隆間輯修《四庫全書》,紀昀任總纂官,主持寫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為清代目錄學巨著,嘉道以後 ,奉為讀書指南。他還主持纂修《大清會典》、清三通、《清高宗實錄》等。其他著述尚有《沈氏四聲考》、《史通削 繁》、《閱微草堂筆記》等。紀昀的一生,升遷貶謫,無不備受 。他的詩文,經後人搜集編為《紀文達公遺集》,詩文各16卷。

❿ 清朝的官職從一品到九品各是什麼

1、一品

(1)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2)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2、二品

(1)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衛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2)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3、三品

(1)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冠軍使、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2)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游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4、四品

(1)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文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2)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5、五品

(1)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2)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御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副千戶

6、六品

(1)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長官使、長官、百戶

(2)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7、七品

(1)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2)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台郎、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文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8、八品

(1)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2)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9、九品

(1)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2)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10)從一品大學士擴展閱讀:

根據官職而制定的制度:

清代官服制度:

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補服、蟒袍等。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服的紋飾。朝冠頂珠見上表;吉服冠與朝冠大體相同,冠後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藍翎,五品以上用花翎。

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綉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綉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綉四爪五蟒;補服,自親王以下皆有補服,其色石青,前後綴有補子,文禽武獸。貝子以上王親用圓形補子,其餘用方補;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衛等職,均需懸掛朝珠,朝珠共108顆,旁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一邊二串),名位「記念」。

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為男,兩串在右為女。另有一串垂於背,名「背雲」。

2、清代官員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

暖帽多為圓形,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質,也有緞質、呢質、布質,視氣候而變,暖帽中間裝飾有用紅色絲絛編成的帽緯,俗稱「紅纓」。帽緯之上裝有頂珠,按品級而異,無品則無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