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學士和丞相的區別
丞相的學習比大學生好太多了😔
『貳』 清代大學士是不是就相當於宰相幾品屬下有哪些官員
不一定
理論上來說,清承明制,不設宰相,設數個大學士組成內閣,大學士就是實質上的宰相。
但是,滿清皇帝大多攬權,沒有明朝皇帝放權的胸懷和膽量,於是康熙搞出了一個【南書房行走】,只有進了南書房的人才算康麻子親信,實質上將權力攬回自己身上;
雍正繼位後,覺得那個南書房名不正言不順,乾脆設立了軍機處,將所有軍國重權都收入軍機處。無論你有什麼官職,只要沒有軍機處的職位,那就只能是被人管的。
所以,實際上,康熙朝之後,在明朝尊崇之極的大學士,就已經成為虛銜了。
至於明朝的大學士,開始時只是五品,品位很低,許可權極高。
朱元璋初立大學士時,大學士僅僅相當於皇帝的秘書,並無實權;
到了明宣宗時,大學士的品階依然不高,但是已經組成內閣,並依託皇權快速獲得重要權力;
正德皇帝頗為信任儒士,將越來越多的權力下放給大學時,此時的首輔大學士們已經被人成為相公了;
清朝大學士實際上是虛銜,沒有實權。但是清朝大學士的品階很高,一般都在二品以上,大多有【大】字的學士,都是從一品。
至於屬下有什麼人。
無論明朝還是清朝的大學士,都沒有直屬部下。
且不說虛銜的清朝大學士,就說明朝大學士,雖然權力極大,但是沒有任何法律意義上的直屬部下----------就是因為大學士們沒有法律意義上的直屬部下,所以大學士們才能得到明朝皇帝的信任,賦予重權。
實際上,大學士制度是中國中古時期的一個很有特色的制度。大學士們位卑而權重,沒有直屬部下,雖然可以依仗首輔之權、文官群體的支持與皇帝對抗,卻沒有能力廢掉皇帝或者造反---------因為內閣大學士們沒有直屬部下。
『叄』 廢除丞相制度設置殿閣大學士的是哪位皇帝
明太袓。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誅,明太祖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諭文武群臣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嗣君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 但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
(3)丞相大學士擴展閱讀:
朱元璋在位期間,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他還徒富民,抑豪強;下令解放奴婢;減免稅負,嚴懲貪官;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
朱元璋還十分愛惜民力,提倡節儉。在朱元璋措施的推動下,農民生產熱忱高漲。明初農業發展迅速,元末農村的殘破景象得以改觀。農業生產的恢復發展,促進明代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朱元璋的休養生息政策鞏固了新王朝的統治,穩定了農民生活,促進了生產的發展。
『肆』 紀曉嵐是大學士,大學士是干什麼的,幾品官為什麼沒有兵
大學士,是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大學士屬於文職秘書官,所以沒有兵。
大學士在明朝及以後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誅,明太祖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但由於工作份量實在過於龐大,洪武十五年(1382年)不得不設殿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一開始大學士並無實權,類似今日的秘書之職。
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制。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傅恆乾隆三十五年死後至清亡,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
(4)丞相大學士擴展閱讀:
明成祖始開內閣於文淵閣,延攬大學士入內閣,選翰林官解縉、胡廣、楊榮等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政務自此始,有人漸升為大學士,但品階只有正五品。
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指導批答奏章,號稱輔臣。仁宣時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多所扶正,海內清平。
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有票擬之權。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後,內閣權力急速發展,但首輔大學士的職權仍無法與以往的丞相相比。
『伍』 大學士相當於什麼官
在明清兩代就相當於宰相,在現代相當於總理、副總理。
大學士為正一品,是明清兩朝的最高官。理論上,清朝大學士最多可以有六人,但一般只設置兩三人,多時也只有四五人。
清大學士官階:三殿三閣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為文臣最高級,名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清初有議政處制其權力,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後,其職權被取代,但軍機大臣及內外官員之資望特重者仍授大學士,以示尊崇。
在六個名號的大學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順序從高到低為: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後來變成: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
(5)丞相大學士擴展閱讀:
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誅,明太祖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諭文武群臣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明成祖始開內閣於文淵閣,延攬大學士入內閣,選翰林官解縉、胡廣、楊榮等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政務自此始,有人漸升為大學士,但品階只有正五品。
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指導批答奏章,號稱輔臣。仁宣時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多所扶正,海內清平。
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有票擬之權。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後,內閣權力急速發展,但首輔大學士的職權仍無法與以往的丞相相比。
『陸』 清朝的「太師」、「大學士」、「宰相」分別是幾品
太師:正一品
大學士:正一品(三殿三閣)、從一品(協辦大學士)
清朝沒有宰相官職,有相當於宰相的軍機大臣,通常由大學士、尚書、侍郎兼任。
『柒』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官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的總理,副總理。
內閣學士,清代官職,為內閣大學士的屬官。其員額於康熙十二年(1673)後定為滿洲六人、漢族四人,其品級於雍正八年(1730)以後定為從二品,一度兼禮部侍郎銜。
清朝內閣的主要官員定為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從一品;學士滿六人,漢四人,均為從二品。
內閣大學士自定為正一品後,遂成為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員,猶如歷代的宰相,地位極為尊崇。每一大學士均有殿閣頭銜,如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被尊稱為「中堂」。
(7)丞相大學士擴展閱讀:
內閣大學士位高權重:
隨著內閣權力的不斷增大,內閣成為一個重要的部門,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內閣大學士開始由尚書擔任,而這些尚書有的還擔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階為正一品,
於是六部尚書有事只好請示內閣大學士,這就使他們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等於又恢復了中書省統率六部的舊制。
後來內閣大學士又按地位高低順序,分為首輔、次輔、群輔,首輔「,內閣便有了宰相化的發展傾向,個別內閣輔臣的權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麼大了,於是相繼出現了像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權的「權相」。
『捌』 什麼是內閣首輔大學士
首先解釋一下大學士。
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
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位望益尊,乃成為事實上的宰相。
了解了大學士,內閣首輔就好理解了。
它是明代對首席大學士的習稱。明中期後,大學士成實際宰相。稱之為「輔臣」,稱首席大學士為「首輔」,或稱「首揆」、「元輔」。嘉靖、隆慶和萬曆初期,首輔、次輔界限嚴格,首輔職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權力最大,內閣中亦爭奪劇烈,次輔不敢與較。清代領班軍機大臣之權極重,亦稱為首輔。
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
『玖』 古代的大學士是什麼
古代的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又稱內閣大學士(明及以後)、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
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內閣大學士是皇帝的參政顧問和最高幕僚,負責起草詔令及審議奏章,其職權大致與唐朝的中書舍人相當。內閣大學士的「票擬」權,即唐朝中書舍人的「參議表章」權。
(9)丞相大學士擴展閱讀:
大學士的起源:
大學士的地位是唐中宗皇帝首創的。但歷史上的官職,又相當地歸於趙文,因為宰相就是宰相。宋代往往是一個大學作為職位。
唐景龍二年(708年)置修文堂(後改為洪文堂、昭文堂)學士,至德二年(757年)置薊縣學院學士,元年以後,由丞相兼任。天寶二年(743年),也是崇縣殿的大學者。
五代人之後,梁在王座上安置了一位偉大的學者。
在宋初,隨著唐朝制度的發展,丞相與趙文觀、紀先殿學士、繼位殿學士、崇正殿學士、禹里殿學士等人相繼成為歷代文人的遺囑執行者。
『拾』 內閣大學士和宰相是同樣級別嗎
內閣大學士和宰相是同樣級別的。
宰相跟內閣大學士,這是中國歷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對關系。宰相的來源,最早可以追述到商朝。它是輔佐君王的最高行政官員,統領百官,參與國家重大決策,凡是與國家大政利益相關的事務,宰相都有權處置。
確切的說,宰相並非是一個具體的官職,而是職權,以及背後的制度。在整個中國歷史,只有遼代真正用過宰相這一稱呼。其餘時候,宰相都有其他稱呼,如相國、丞相、大司徒、同平章事,都同屬於此。
(10)丞相大學士擴展閱讀:
宰相制度在明朝時,發生了一次重大轉變。明太祖朱元璋誅殺丞相胡惟庸,並廢除了丞相制度,獨攬大權。朱元璋本人確實是歷史上少有的勞模皇帝,且精力十分旺盛。
可是朝廷事務實在繁雜。這時的朱元璋或許可以體會到,為什麼那麼多皇帝都不敢輕易廢除丞相制度的原因了。
無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再設立內閣大學士,充當顧問,擔任秘書工作。雖然朱元璋不願意給予大學士太高的地位。但是,隨著後來明朝皇帝不再像朱元璋這么勤政,開始把大事託付給內閣大學士。由此,內閣大學士地位抬高。
它是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官員。即便清朝設立軍機處後,軍機大臣分走了內閣大學士的實權,但它依然地位最高。理論上來說,內閣學士也掌握著宰相的實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