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子昂學士書畫俱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子昂學士書畫俱

發布時間: 2021-03-24 02:25:08

① 書法家子昂是哪位古代名家的別名

您好
「子昂」是元代著名詩人、畫家、書法家趙孟頫(fu,第三聲)的字。您所說的「子昂」所指的應該是趙孟頫。

望採納。

② 詩仙,詩聖,詩佛,詩鬼,詩魔,詩豪,詩傑,詩狂,詩囚,詩奴分別都是誰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囚(孟郊),詩奴(賈島)。

1、詩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2、詩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3、詩佛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參禪悟理,學庄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4、詩鬼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是「長吉體詩歌開創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大鄭王)後裔。

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5、詩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 ,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詩魔」之稱。

6、詩豪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

7、詩傑

王勃(約650年—約676年),字子安,漢族,唐代文學家。古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學世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8、詩狂

賀知章(約659年— 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人。少時以詩文知名。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詩狂」之譽。與張若虛、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

9、詩囚

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洛陽 (今屬河南洛陽),後隱居嵩山。

孟郊工詩。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

10、詩奴

賈島(779~843年),唐代詩人,字閬(讀láng)仙,人稱「詩奴」,與孟郊共稱「郊寒島瘦」,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詩人

③ 宋元時期的五位著名書法家是誰

趙孟

字子昂(1254—1322),號松雪道人,浙江吳興人,宋朝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孫。入元後,趙孟被忽必烈委以高官,歷任兵部郎中、翰林學士承旨等職。他學問修養深厚,詩文書畫冠絕當時。元人稱:「孟以書法稱雄一世,畫入神品。」他作畫主張「貴存古意」,提倡人物畫要繼承唐人技法。他還提出「書畫同源」的理論,強調把書法的筆意和工力,結合到繪畫的筆墨技法中。他的畫,於人物、鞍馬、山水、花鳥無不精通。他的書法,圓轉流美,骨力勁秀,楷、行、草、篆、隸各體無不出色。他的書法被稱為「趙體」。趙孟的妻子善畫墨竹,風格疏秀,別有意趣。他的兒孫多人也是畫家,繼承家法,擅長畫人物鞍馬。趙孟傳世作品較多,繪畫代表作有《秋郊飲馬圖》《紅衣天竺僧》《墨竹圖》等,書法名作有《膽巴碑》等。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世居太原,後遷至今江蘇鎮江。米芾工書善畫,為人不拘禮法,時稱「米顛」。徽宗時召為書畫學博士。他曾用過許多歲月臨寫魏晉以來名家法帖、墨跡,而又專學王獻之。他廣取各家之長,熔於一爐,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其傳世作品有《苕溪詩帖》《多景樓詩帖》等。

蔡襄

蔡襄(1012—1067),字君謨,今福建仙遊人。歷知福州、泉州、杭州,官至端明殿學士。蔡襄的書法各體皆精,行草尤長,傳世墨跡有《謝御賜書詩》《牡丹譜》《萬安橋記》等。
黃庭堅

字魯直(1045—1105),自號山穀道人,今江西修水人。他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也是北宋著名詩人、詞人。他的書法學王羲之、張旭的風范,而又自成一家。代表作有《松風閣詩帖》《詩送四十九侄帖》等。

④ 中國古代四大書法家分別是誰

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書法家」的是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元代的趙孟頫。人們通常說歐體、顏體、柳體、趙體分別是用他們的姓來命名的,也可以稱他們四人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頫是宋太祖第11世孫,成就最高的是楷書和行書。他作品最主要的特點,無論楷書還是行書,都很工整,四平八穩。溫和、典雅是他書法的主要特色。可以說,他是個上承晉唐,下啟明清的一個重要的橋梁式人物。晚年,趙孟頫用古文、篆書、隸書、章草、楷書。今草六種書體各寫了一卷《千字文》,創造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趙孟頫是繼王羲之、顏真卿之後中國書法史上第三個影響深遠的大師。

⑤ 列舉中國十位書法家的生平和藝術成就 麻煩啦

歷代書法家(秦漢)--李斯

李斯,字通右,楚上蔡人(今河南上蔡縣),他不僅是秦代著名的書法家,而是中國書法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創新者。對漢字書法的發展起了先驅作用。秦始皇統一國家後,臣相李斯主持統一全國文字,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偉大功績。李斯同時也是秦著名書法家。他主持整理出了小篆。《繹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會稽石刻》即為李斯所書。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

歷代書法家(東晉)--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屬山東臨沂),居會稽山陰(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人稱「王右軍」。他出身於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論,「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候就從當時著名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他渡江北游名山,博採眾長,草書師法張芝,正書得力於鍾繇。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與兩漢、西晉相比,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於增損古法,變漢魏質朴書風為筆法精緻、美侖美奐的書體。草書濃纖折中,正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勁自然,總之,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實際上這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志著書法家不僅發現書法美,而且能表現書法美。後來的書家幾乎沒有不臨摹過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美譽。他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傳說,有的甚至成為繪畫的題材。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聖」。沒有原跡存世,法書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樂毅論、黃庭經等,摹本墨跡廓填本有孔侍中帖、蘭亭序[馮承素摹本]、快雪時晴帖、頻有哀帖、喪亂帖、遠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懷仁集書書《聖教序》等。 他的《蘭亭序》書法遒媚勁健,端秀清新,純出與自然。是王羲之的生平得意之作,自古以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歷代書法家(唐朝)--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世稱歐陽率更。世人稱他的字為「率更體」。虞世南說他 「不擇紙筆,皆能如意 」。而且他還能寫一手好隸書。貞觀五年《徐州都督房彥謙碑 》就是其隸書作品。他的書法,以隸書為最。究其用筆,圓兼備而勁險峭拔,「若草里驚蛇,雲間電發。又如金剛怒目,力士揮拳。」其中豎彎鉤等筆畫仍是隸筆。他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他的楷書無論用筆,結體都有十分嚴肅的程式,最便於初學。後人所傳「歐陽結體三十六法」,就是從他的楷書歸納出來的結字規律。他的行楷書《張翰思鱸貼》體勢縱長,筆力勁健。墨跡傳世,尤為寶貴。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書法一本家傳。父子均名聲著於書壇,被稱為「大小歐陽」。小歐陽《道因法師碑》,隸意更濃,然而鋒潁過露,含蓄處不及其父.。 《虞恭公碑》,全稱《唐故特進尚書右僕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 明趙涵《石墨鐫華》評雲:「此碑字比《皇甫》,《九成》善小,而書法嚴整,不在二碑之下。」並嘆:「時信本已八十餘,而楷法精妙如此。」

歷代書法家(唐朝)--顏真卿

唐京兆萬年人,字清臣。開元進士,遷殿中侍御史,為楊國忠所惡,出為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顏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宰相盧杞銜恨使真卿往勸諭,為希烈所留,忠貞不屈,被縊殺。
真卿為琅琊氏後裔,家學淵博,工於尺牘;從褚遂良,張旭得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和,一變古法,自成一格,人稱「顏體」。宋歐陽修評雲:「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莊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其見寶於世者不必多,然雖多而不厭也」。《東方朔畫贊》《 多寶塔碑》《 顏勤禮碑》 《祭侄文稿》《 中興頌 麻姑仙壇記》 《顏家廟碑》《 爭座位稿 自書告身 》等皆為其名作。
《祭侄文稿》顏真卿行書墨跡。 元代鮮於樞評此帖為 「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原跡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歷代書法家(唐朝)--柳公權

柳公權,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 耀縣)人。元和初進士,歷仕校書郎、侍書學士、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他生活在中堂時期,歷穆、敬、文宗三朝,此時,唐代書法改革運動基本高成,時代賦予柳公權的使命不是開拓而是守成,柳公權的歷史功績在於他用創造精神承接顏魯公的成就,取得「顏筋柳骨」的歷史論頂,為唐代書風建設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舊唐書》講:「公權初學王書,遍閱近代書法,體勢勁媚,自成一家。當時公卿大臣家碑版,不得公權手書者,人以為不孝。外夷入貢,皆別署貨幣,曰此購柳書。」他學顏字,但能自創新意。世稱「顏筋柳骨」,指出他們書法的不同點。柳字避開了顏字肥壯的豎畫,把橫豎畫寫得大體均勻而瘦硬。他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筆字斬釘截稜角分明的長處,把點畫寫得好象刀切一樣爽利深挺。他又吸取虞,歐楷書結體上的緊密,顏真卿楷書結體的縱勢, 寫出了獨樹一幟的柳體。

歷代書法家(宋)--黃庭堅

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後世稱他黃山谷。《宋史·文苑傳》稱他:「庭堅學問文章,天成性得,陳師道謂其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他自己說:「余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懷素,高閑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他的行書,如《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用筆如馮班《鈍吟雜錄》所講:「筆從畫中起,回筆至左頓腕,實畫至右住處,卻又跳轉,正如陣雲之遇風,往而卻回也。」他的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後平出,「無平不陂」,下筆著意變化;收筆處回鋒藏穎。善藏鋒,注意頓挫,以「畫竹法作書」給人以「沉著痛快」的感覺。其結體從顏魯公《八關齋會報得記》來,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盪槳、如撐舟,氣魄宏大,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學他的書法就要留心於點畫用筆的「沉著痛快」和結體的舒展大度。 至於他的草書,趙孟俯說:「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我們看他的《花氣詩》筆勢蒼勁,拙勝於巧,肥筆有骨,瘦筆有肉,「變態縱橫,勁若飛動」。其美韻不亞於行楷書。《請上座帖》「筆勢飄動雋逸」更是稀世佳作。

歷代書法家(宋)--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老人,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王安石的書法蕭散簡遠,深得晉宋間人用筆之妙,常為土大大所仿效。 《欏嚴經旨要》卷,紙本,縱29.9厘米,正書,凡二接,經文計七十二行,行二十三至三十六字不等。《欏嚴經》唐般刺蜜帝譯。十卷。王安石摘錄其中觀世音發妙耳門,從聞思修。此卷,於正書中間有行書,淡墨疾書,筆畫清勁,雖行次緊密,少有空白,然並無繚亂之感。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歷代書法家(宋)--蘇軾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於四川)人。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詩文稱著於世,世稱「三蘇」。他的書法從「二王」, 顏真卿, 柳公權,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楊凝式各家吸取營養,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努力革新。他講自己書法時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講他的書法藝術創作過程時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他重在寫「意」,寄情於「信手」所書之點畫。他在對書法藝術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用傳統技法去進行書法藝術創造,在書法藝術創造中去豐富和發展傳統技法,不是簡單機械的去模古。他在執筆方法上運用異於常人的特殊方法,還注意書寫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際烏雲帖》、《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春帖子》、《愛酒詩》、《寒食詩》、《蜀中詩》、《醉翁亭記》等。
《黃州寒食詩帖》 蘇軾作。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也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

歷代書法家(宋)--趙孟頫

字子昂,號雪松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湖州(浙江吳興)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後來奉元世祖徵召,歷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謚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著有《松雪齋集》。 趙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贊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晚年師法李北海。此外,他還臨撫過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集前代諸家之大成。誠如文嘉所說:「魏公於古人書法之佳者,無不仿學」。所以,趙氏能在書法上獲得如此成就,是和他善於吸取別人的長處分不開的。尤為可貴的是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他的文章冠絕時流,又旁通佛老之學。後世學趙孟頫書法的極多,趙孟頫的字在朝鮮、日本非常風行。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歷代書法家(明)--唐寅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譽為明中葉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經歷坎坷。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號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寅出身於商人家庭,地位比較低下,在當世「顯親揚名」主導下,刻苦學習,11歲就文才極好,並寫得一手好字。16歲中秀才,29歲參加南京應天鄉試,獲中第一名「解元」。
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俯,更受李北海影響,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故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

歷代書法家(清)--鄧石如

鄧石如,安徽懷寧人,原名琰,字石如,號頑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諱,故以字行。出生寒士之門,祖輩的「潛德不耀」的人品和「學行篤實」的學業以及驁岸不馴的性格對他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之功。20歲左右即開始了一生的游歷生涯,浪跡江湖,到處尋師訪友。他的一生,伴隨著刻苦自勵,傾注藝術的全部生活內容幾乎就是「交遊」二字。不求聞達,不慕榮華,不為外物所動,不入仕途,始終保持布衣本色,這完全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我行我素、自由自在的「逍遙」人生。

時人對鄧石如的書藝評價極高,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他的書法以篆隸最為出類拔萃,而篆書成就在於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為師,結體略長,卻富有創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其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特別是晚年的篆書,線條圓澀厚重,雄渾蒼茫,臻於化境,開創了清人篆書的典型,對篆書一藝的發展作出不朽貢獻。隸書則從長期浸淫漢碑的實踐中獲益甚多,能以篆意寫隸,又佐以魏碑的氣力,其風格自然獨樹一幟。楷書並沒有從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筆,筆畫使轉蘊涵隸意,結體不以橫輕豎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渾朴,與時俗館閣體格格不入,表現出勇於探索的精神。比較而言,他的行草書不如篆隸功力深厚,這是大多數人的看法,這里不再贅述。鄧石如的篆刻藝術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留在古代篆刻里再和你一起探討。

歷代書法家(清)--吳昌碩

清末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原名俊卿,字昌碩,別號苦鐵,浙江安吉人。少年時他因受其父熏陶,即喜作書,印刻。他的楷書,始學顏魯公,繼學鍾元常;隸書學漢石刻;篆學石鼓文,用筆之法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沙孟海評:吳先生極力避免「側媚取勢」,「捧心齲齒」的狀態,把三種鍾鼎陶器文字的體勢,雜揉其間,所以比趙之謙高明的多。吳昌碩的行書,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黃道周之章法,個中又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之影響,大起大落,遒潤峻險。

歷代書法家(近代)--李叔同

李叔同,弘一大師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筆名和別號甚多,達250多個。祖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是我國著名的書畫篆刻家、音樂家、戲劇家、教育家、詩人、學者,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書畫家之一,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世祖。其把諸多科門類集歸一身,登峰造極,在中國五千 年的歷史長河中是空前絕後的,並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盡的精神財富。他的一生,是中國絢麗至 極歸於平淡的典型人物,更是一位曠世奇才,享譽世界。
李叔同自幼聰穎過人,五歲時喪父,從其母王氏習誦名詩格言。十歲時始讀經史諸籍,後從 唐靜岩、趙幼梅學詩詞、書畫 和篆刻。
李叔同先生的書法早已享譽近代中國書壇,魯迅、郭沫若等現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的一幅 字為無尚榮耀。李叔同書法分兩個時期,第一時期出家前,第二時期出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