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資政殿學士是什麼官職
宋官職名。1005年,參知政事王欽若罷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授欽若,以示尊崇,無吏守、無職掌,僅出入侍從備顧問。旋又以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後由罷職輔臣充任,以示尊崇。此二職除罷宰相外,它官充任僅為特例。南宋則常以侍從官充任。
⑵ 以資政殿學士行 以
憑……身份
⑶ 資政殿學士是宋官職名嗎
資政殿學士是宋官職名。
宋景德二年(1005年),參知政事王欽若罷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授欽若,以示尊寵,無吏守、無職掌,僅出入侍從備顧問。旋又以王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後由罷職輔臣充任,以示尊寵。此二職除罷宰相外,它官充任僅為特例。南宋則常以侍從官充任。
資政殿為北宋皇宮中的一處用於藏書和理政的宮殿建築,同時也用作宴殿和講習之所,並設立資政殿大學士一職,以備咨詢國政。
⑷ 指南錄後序教案 為什麼要以資政殿學士行
《指南錄後序》為南宋文天祥作。是作者詩集《指南錄》的序之一。文中回顧了作者出使元軍被扣留,逃出後歷盡艱險,多次瀕臨死亡的經過,抒發了誓死報國的慷慨豪情。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軍進逼南宋首都臨安,文天祥赴元營談判,被扣押,後乘隙逃歸。他把出使被扣和逃歸途中所寫的詩結集,取集中《渡揚子江》「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為「指南錄」。作者寫這篇序之前,已經為詩集寫了《自序》,故本篇為「後序」。作者通過敘述《指南錄》詩集的成書經過,表達了自己的堅定信念和巨大毅力。作者的悲劇遭遇是雙重的:既有來自敵人的懸購追捕,又有來自內部的誤解和中傷。因此,這非同尋常的九死一生的經歷,越發昭示出他信念的崇高和毅力的非凡。
原文
〔宋〕文天祥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時北兵已迫修門外,戰、守、遷皆不及施。縉紳、大夫、士萃於左丞相府,莫知計所出。會使轍交馳,北邀當國者相見,眾謂予一行為可以紓禍。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於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北亦未敢遽輕吾國。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余慶獻諂於後,予羈縻不得還,國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脫,則直前詬虜帥失信,數呂師孟叔侄為逆,但欲求死,不復顧利害。北雖貌敬,實則憤怒,二貴酋名曰「館伴」,夜則以兵圍所寓舍,而予不得歸矣。
未幾,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北驅予並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當引決,然而隱忍以行。昔人雲:「將以有為也」。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即具以北虛實告東西二閫,約以連兵大舉。中興機會,庶幾在此。留二日,維揚帥下逐客之令。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於長淮間。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後渡揚子江,入蘇州洋,展轉四明、天台,以至於永嘉。
嗚呼!予之及於死者,不知其幾矣!詆大酋當死;罵逆賊當死;與貴酋處二十日,爭曲直,屢當死;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幾自剄死;經北艦十餘里,為巡船所物色,幾從魚腹死;真州逐之城門外,幾旁徨死;如揚州,過瓜洲揚子橋,竟使遇哨,無不死;揚州城下,進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賈家莊幾為巡徼所陵迫死;夜趨高郵,迷失道,幾陷死;質明,避哨竹林中,邏者數十騎,幾無所逃死;至高郵,制府檄下,幾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亂屍中,舟與哨相後先,幾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無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與寇往來其間,無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幾以不納死;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嗚呼!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抄錄。使北營,留北關外,為一卷;發北關外,歷吳門、毗陵,渡瓜洲,復還京口,為一卷;脫京口,趨真州、揚州、高郵、泰州、通州,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來三山,為一卷。將藏之於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嗚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為?求乎為臣,主辱,臣死有餘僇;所求乎為子,以父母之遺體行殆,而死有餘責。將請罪於君,君不許;請罪於母,母不許;請罪於先人之墓。生無以救國難,死猶為厲鬼以擊賊,義也;賴天之靈、宗廟之福,修我戈矛,從王於師,以為前驅,雪九廟之恥,復高祖之業,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亦義也。嗟夫!若予者,將無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於草莽,予雖浩然無所愧怍,然微以自文於君親,君親其謂予何?誠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見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復何憾哉!復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曰《指南錄》。
——選自《四部叢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⑸ 於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怎麼翻譯。
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第二天, 以資政殿學士的身分出行
⑹ XXX學士和XXX大學士之間有什麼區別嗎比如資政殿學士和資政殿大學士所指是同一官職嗎
大學士來:正一品,掌鈞國政,贊源詔命,厘憲典,議大禮、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實錄、史、志,充監修總裁官,經筵領講官,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春秋釋奠,攝行祭事。
學士:從二品 ,,掌敷奏;
兩者官階和職能不同
⑺ 資政殿學士戶部待朗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三層意
原文
范仲淹兩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選自宋·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政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譯文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以天下為己任,奮發圖強,刻苦學習。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死之日,四方聞者,皆為嘆息."
譯:范仲淹死時,知道的人,都為之嘆息。
⑻ 「於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解析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初,奉使往來,無留北者,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於是辭相印不拜,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
就上下文來理解,「於是」應和現在的意義沒有什莫區別
此話出於文天祥《指南錄》的序言,文天祥在寫此作之前,元軍攻入臨安,趙恭宗被俘,時任丞相的文天祥出使元被扣留,歷盡千辛才逃回端宗即位的福州。
文天祥在序中所寫的時間是恭宗時代,以丞相之身份出使元明顯是表示宋對元的臣服,文天祥在後也提到不願卑屈宋的身份
⑼ 「翌日,以資政殿學士行」哪個是通假字
在古代,翌日=昱日,翌是昱的通假字
⑽ 資政殿學士戶部待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並序
原文: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於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葬於河南尹樊里之萬安山下。公諱仲淹,字希文。五代之際,世家蘇州,事吳越。太宗皇帝時,吳越獻其地,公之皇考從錢俶朝京師,後為武寧軍掌書記以卒。
公生二歲而孤,母夫人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都。入學舍,掃一室,晝夜講誦,其起居飲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五年,大通六經之旨,為文章,論說必本於仁義。祥符八年,舉進士,禮部選第一,遂中乙科,為廣德軍司理參軍,始歸迎其母以養。及公既貴,天子贈公曾祖蘇州糧料判官諱夢齡為太保,祖秘書監諱贊時為太傅,考諱墉為太師,妣謝氏為吳國夫人。
公少有大節,於富貴、貧賤、毀譽、歡戚,不一動其心,而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擇利害為趨舍。其所有為,必盡其力,曰:「為之自我者當如是,其成與否,有不在我者,雖聖賢不能必,吾豈苟哉!」
天聖中,晏丞相薦公文學,以大理寺丞為秘閣校理。以言事忤章獻太後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記其忠,召拜右司諫。當太後臨朝聽政時,以至日大會前殿,上將率百官為壽。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無北面,且開後世弱人主以強母後之漸,其事遂已。又上書請還政,天子不報。及太後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後時事,欲深治之。公獨以謂太後受託先帝,保佑聖躬,始終十年,未見過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初,太後有遺命,立楊太妃代為太後。公諫曰:「太後,母號也,自古無代立者。」由是罷其冊命。
是歲,大旱蝗,奉使安撫東南。使還,會郭皇後廢,率諫官、御史伏閣爭,不能得,貶知睦州,又徙蘇州。歲余,即拜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召還,益論時政闕失,而大臣權幸多忌惡之。
居數月,以公知開封府。開封素號難治,公治有聲。事日益簡,暇則益取古今治亂安危為上開說,又為《百官圖》以獻,曰:「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職修,堯、舜之治不過此也。」因指其遷進遲速次序曰:「如此而可以為公,可以為私,亦不可以不察。」由是呂丞相怒,至交論上前,公求對,辨語切,坐落職,知饒州。
明年,呂公亦罷。公徙潤州,又徙越州。而趙元昊反河西,上復召相呂公。乃以公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遷龍圖閣直學士。是時,新失大將,延州危。公請自守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