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碩士學位 » 乾隆朝大學士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乾隆朝大學士

發布時間: 2021-03-22 13:55:52

Ⅰ 康熙朝有多少大學士

康熙時期還真沒姓劉的大學士。 整個清朝只有乾隆嘉慶年間有這么五位姓劉的回 劉統勛【劉墉劉羅答鍋他爹】,乾隆二十四年正月以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二十六年五月遷東閣大學士。 劉綸,乾隆二十八年六月以戶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三十年正月丁憂免。...

Ⅱ 乾隆時期有個姓李的大學士叫什麼名字

乾隆朝時期大學士列表:
高斌乾隆十年授命協辦大學士,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嵇曾筠乾隆年間官位為文華殿大學士。

嵇璜,嵇曾筠之子,乾隆年間歷任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

王傑乾隆五十一年,命為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次年拜東閣大學士。

傅恆乾隆年間累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劉統勛乾隆年間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阿桂(阿貴)乾隆年間累官至武英閣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和珅於乾隆四十九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兼步軍統領,乾隆五十二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兼步軍統領(屬軍機大臣)直至嘉慶四年獲罪被革職。

劉墉於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協辦大學士降為侍郎閣學,直至嘉慶二年才被再授體仁閣大學士。

紀曉嵐乾隆年間任禮部尚書,至嘉慶十年正月被授協辦大學士。(電視劇中乾隆年間稱紀曉嵐為「紀大學士」是不正確的)

蔡新於乾隆四十八年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程景伊乾隆乾隆三十八年任協辦大學士,四十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

梁國治乾隆四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五十年晉授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於敏中乾隆二十五年任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後就任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文淵閣領閣事先培植職。

英廉乾隆四十二年任協辦大學士,後尋授東閣大學士兼直隸總督。

彭元瑞乾隆五十五年任協辦大學士。

舒赫德乾隆年間官拜武英殿大學士。

劉綸乾隆授為協辦大學士,三十六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來保乾隆十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十三年命為軍機大臣。

徐本乾隆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三年授辦理軍機大臣。

陳宏謀乾隆二十八年奉調進京,歷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Ⅲ 軍事:乾隆朝總共有多少大學士

很多。
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又稱內閣大學士(明及以後)、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
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Ⅳ 乾隆時期一品官有誰紀曉嵐又是什麼大學士

清朝時期的一品官有張廷玉、鄂爾泰、傅恆、來保等,紀曉嵐為協辦大學士。

1、張廷玉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朝傑出政治家,大學士張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入值南書房,進入權力中樞。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飭吏治。

雍正帝即位後,歷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正一品)、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完善了軍機處制度。

乾隆帝即位後,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致仕歸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於家中,年八十四,謚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張廷玉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

2、鄂爾泰

鄂爾泰(1677—1745年),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國子祭酒鄂拜之子,與田文鏡、李衛並為雍正帝心腹。

鄂爾泰先人投歸清太祖,為世管佐領。祖父圖彥突官戶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爾泰二十歲中舉,進入仕途。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累任內務府員外郎。

鄂爾泰官運的轉機是在雍正繼位之時。雍正三年(1725年),拜廣西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調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他在雲南實行設置州縣、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對西南地區的統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輔政,擔任總理事務大臣,歷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子太傅,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

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謚號文端,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二十年(1755年),坐胡中藻獄,被撤出賢良祠,鄂爾泰著有《西林遺稿》。

雍正帝編著的《硃批諭旨》,收有《鄂爾泰奏摺》,匯集了他在雲貴廣西總督任上的奏疏。

3、傅恆

富察·傅恆(約1720~1770年),字春和,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外戚、名將,戶部尚書米思翰之孫,察哈爾總管李榮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賢純皇後之弟。

初為藍翎侍衛、山西巡撫、總管內務府大臣,累遷戶部尚書等職,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羅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爾部叛亂,擔任《平定準噶爾方略正編》、《平定準噶爾方略前編》、《平定準噶爾方略續編》正總裁,撰寫《欽定旗務則例》、《西域圖志》、《御批歷代通鑒輯覽》等書。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擔任經略,督師雲南。次年四月,率領京師及滿蒙士兵,分三路入緬作戰,身患重疾,仍督軍進攻,屢敗緬軍。

後與雲貴總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緬甸遣使請和,上疏奏請罷兵,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正一品)。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親臨府邸奠酒,謚號文忠。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4、來保

來保(1681-1764)喜塔臘氏,字學圃,滿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乾隆十年,調禮部尚書,加太子太保,授領侍衛內大臣。尋授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學士(正一品)。

十三年九月,命為軍機大臣。十四年,金川凱旋,進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十五年三月,來保年七十,上制詩賚之。十六年,兼管吏部事。

二十五年,來保年八十,復賜御制詩。二十六年,兼管禮部事。二十九年,卒,年八十四,贈太保,祀賢良祠,謚文端。

5、紀曉嵐

本名紀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曉嵐是他的字,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清朝政治家、文學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從一品),以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

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於詩歌及駢文,長於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當時心境的產物。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二,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謚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朝官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鄂爾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廷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富察·傅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紀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來保

Ⅳ 乾隆朝二十四名臣

1、多爾袞

大清開國第一臣

2、洪承疇

背明降清、功罪難評的清朝宰輔

3、範文程

輔佐二帝的開國名臣

4、鰲拜

恃功專橫、朝綱獨斷的權臣

5、吳三桂

出爾反爾、起兵反叛的逆臣

6、明珠

得隴望蜀,功過參半

7、張廷玉

歷仕三朝、名垂青史的名臣
8、隆科多

盛極而衰的顧命大臣

9、年羹堯

戰功揚名、恃寵身敗的狂妄之臣

10、鄂爾泰

改土歸流、撫鎮邊疆的清朝功臣

11、劉墉

正直廉明、一身清白的名臣

12、紀曉嵐

風流才子、有為大學士

13、和珅

貪得無厭、禍國殃民的大奸巨蠹

14、林則徐

虎門銷煙、大揚國威的欽差大臣

15、肅順

重用漢臣、命斷菜市口的顧命大臣
16、僧格林沁

鎮壓義軍、血濺沙場的清朝重臣

17、曾國藩

湘軍首領、「中興」名臣

18、李鴻章

興辦洋務、無力回天的清朝宰輔

19、左宗棠

縱橫沙場、功在邊陲的湘軍統帥

20、張之洞

布施新政、力挽狂瀾的晚清重臣

21、奕欣

與皇位失之交臂的洋務大臣

22、翁同龢

支持維新、反對求和的帝王之師

23、榮祿

效忠慈禧、屠殺維新派的劊子手

24、袁世凱

出賣維新、竊取共和的一代奸雄

(5)乾隆朝大學士擴展閱讀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大順攻佔明朝國都北京,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同年順治帝遷都北京,從此清朝取代明朝成為全國統治者。軍事上在隨後的二十餘年間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鄭氏台灣,逐步掌控全國。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清朝統治者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並在西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

最終確定了中國近代的版圖,積極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但是封建專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後期由於政治僵化 、文化專制、閉關鎖國 、思想禁錮、科技停滯等因素逐步落後於西方。

鴉片戰爭後多遭列強入侵,主權和領土嚴重喪失。也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開啟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得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清朝後期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統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軍閥袁世凱逼清末帝溥儀遜位,隆裕太後接受優待條件,清帝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滅亡後復辟勢力一直存在,例如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二戰末期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偽滿洲國徹底滅亡。

Ⅵ 乾隆年間的五十六年所有的大學士

乾隆元年
○命協辦大學士徐本、為大學士。仍兼管刑部尚書事務。尋授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乾隆三年
○吏部題、大學士福敏、應授殿閣、及尚書兼銜。得旨、福敏著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乾隆九年
○又題大學士史貽直、應授殿閣。及尚書銜。得旨、史貽直、著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十年:○吏部奏請、大學士訥親。應兼何殿閣銜。得旨。訥親著為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十一年:
○吏部奏請、新授大學士慶復、應授何殿閣。兼何部尚書銜。得旨、慶復、著授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乾隆十二年:
○吏部題請、新授大學士高斌、應兼殿閣、及尚書銜。得旨、大學士高斌、著授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十三年:
○癸丑。吏部奏請大學士來保應授何殿閣及兼部。得旨。來保著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十三年
○吏部題、大學士傅恆應定何殿閣、及兼何部銜。得旨、傅恆著為保和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
○定大學士員數、及殿閣兼銜、出缺開列之制。諭。大清會典開載、內閣滿漢大學士、員缺無定、出自簡在等語。本朝由內三院改設內閣大學士。未有定數。自是官不必備惟其人之意。而康熙年間。滿漢大學士率用四員。至雍正年間以來。多用至六員。更或增置一二人協辦。朕思內閣居六卿之首。滿漢大學士、應有定員。方合體制。嗣後著定為滿漢各二員。其協辦。滿漢或一員。或二員。因人酌派。又大學士官銜。例兼殿閣。會典所載、四殿二閣。未為畫一。其中和殿名。從未有用者。即不必開載。著增入體仁閣名。則三殿三閣。較為整齊。再、大學士出缺。定例請旨開列。亦有遲至一月後始行請旨者。朕思大學士職司襄贊。如其宣力有年。遇有告休病故。不忍遽行開列。應俟至一月之後。乃國家眷念舊臣、加恩輔弼之意。若緣事降革。則機務重地。未容久曠。自應即行開列。不必請旨。將此載入會典。永著為例。
乾隆十五年
○吏部奏請大學士張允隨、應授何殿閣、及兼何部銜。得旨。張允隨、著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乾隆十六年
○吏部奏、大學士陳世倌。應兼殿閣銜。得旨。陳世倌、著照原銜。仍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乾隆二十年
○吏部奏請新授大學士黃廷桂、應授何殿閣。兼何部尚書銜。得旨黃廷桂著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二十二年:
○吏部奏、大學士史貽直、仍否兼殿閣部銜。得旨、史貽直、著照原銜。仍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二十四年:
○吏部題、大學士蔣溥應兼殿閣及尚書銜。得旨、蔣溥、著為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乾隆二十六年
○吏部題。大學士劉統勛、應兼殿閣及尚書銜。得旨。劉統勛著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乾隆二十八年
○吏部奏、大學士梁詩正、應兼何殿閣。及尚書銜。得旨、梁詩正、著為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吏部議准。。。又題大學士楊廷璋、應授何殿閣兼何部尚書得旨楊廷璋著為體仁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乾隆二十九年
○吏部奏請、大學士尹繼善、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尹繼善著為文華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吏部奏請、大學士楊應琚、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楊應琚、著為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乾隆三十二年
○吏部奏請、新授大學士陳宏謀、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陳宏謀、著為東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乾隆三十五年○吏部奏請。大學士阿爾泰。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阿爾泰。著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三十六年:
○吏部奏請。大學士劉綸、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劉綸著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吏部奏請。大學士高晉。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高晉著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吏部奏請大學士溫福、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溫福著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乾隆三十八年:
○吏部奏請、大學士舒赫德、應授何殿閣。及兼銜。得旨、舒赫德、著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
○吏部奏請、大學士於敏中應授何殿閣。及兼銜。得旨、於敏中、授為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吏部奏請、大學士李侍堯、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李侍堯、著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

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吏部奏請、大學士阿桂、應授何殿閣。及兼銜。得旨、阿桂、著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四十四年
○己酉。吏部奏請、大學士三寶、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三寶著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吏部奏請、大學士程景伊、應授何殿閣。及兼銜。得旨、程景伊、著授為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四十五年
○吏部奏請、大學士英廉、應授何殿閣、及兼銜。得旨、英廉、著授為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乾隆四十八年
○已已。吏部奏請、大學士蔡新、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蔡新著為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四十九年 ○丙戌。吏部奏請、大學士伍彌泰、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伍彌泰、著授為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乾隆五十年
○癸未。吏部奏請、大學士梁國治、應定何殿閣。及兼何部尚書。得旨、梁國治、著為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乾隆五十一年
○乙未。諭曰、和珅著補授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
○諭曰、阿桂、和珅、皆管吏部。一部兩大學士。向無此例。阿桂。著管理兵部事務。和珅。著管理吏部事務。
乾隆五十二年
○吏部奏請、大學士王傑、應定何殿閣及兼銜。得旨、王傑著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乾隆五十七年
○吏部奏、大學士公福康安、大學士孫士毅、應授何殿閣及兼尚書銜。得旨、福康安、著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孫士毅、著授為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Ⅶ 乾隆朝一共有多少個宰相

回答:清朝沒有宰相。
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的通稱。

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但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

明朝初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後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清朝沿明制設內閣大學士,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閑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

乾隆時的大學士有:

1、高斌乾隆十年授命協辦大學士,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2、嵇曾筠乾隆年間官位為文華殿大學士。

3、嵇璜,嵇曾筠之子,乾隆年間歷任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

4、王傑乾隆五十一年,命為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次年拜東閣大學士。

5、傅恆乾隆年間累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6、劉統勛乾隆年間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7、阿桂(阿貴)乾隆年間累官至武英閣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8、和珅於乾隆四十九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兼步軍統領,乾隆五十二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兼步軍統領(屬軍機大臣)直至嘉慶四年獲罪被革職。

9、劉墉於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協辦大學士降為侍郎閣學,直至嘉慶二年才被再授體仁閣大學士。

10、紀曉嵐乾隆年間任禮部尚書,至嘉慶十年正月被授協辦大學士。(電視劇中乾隆年間稱紀曉嵐為「紀大學士」是不正確的)

11、蔡新於乾隆四十八年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12、程景伊乾隆乾隆三十八年任協辦大學士,四十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

13、梁國治乾隆四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五十年晉授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14、於敏中乾隆二十五年任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後就任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文淵閣領閣事先培植職。

15、英廉乾隆四十二年任協辦大學士,後尋授東閣大學士兼直隸總督。

16、彭元瑞乾隆五十五年任協辦大學士。

17、舒赫德乾隆年間官拜武英殿大學士。

18、劉綸乾隆授為協辦大學士,三十六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19、來保乾隆十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十三年命為軍機大臣。

20、徐本乾隆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三年授辦理軍機大臣。

21、陳宏謀乾隆二十八年奉調進京,歷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7)乾隆朝大學士擴展閱讀

大學士

大學士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又稱內閣大學士(明及以後)、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此外,越南的後黎朝和阮朝也曾模仿中國,設立大學士之職。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丞相胡惟庸因案被誅,明太祖罷中書省,廢除二千餘年來的丞相制度,直接由皇帝親統六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六月,太祖御奉天殿,敕諭文武群臣說:「自古三公論道,六卿分職。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起源:唐景龍二年(708年)置修文館(後改弘文館、昭文館)大學士,至德二年(757年)置集賢院大學士,元和年間後,皆由宰相兼領。天寶二年(743年)又曾置崇賢館大學士,亦由宰相兼領,貞元四年(788年)廢。

Ⅷ 乾隆時期,都有哪些重臣

文臣

和珅,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國史館總裁、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等;

張廷玉,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

沈德潛,官至禮部侍郎,加尚書、太子太傅。贈太子太師,謚文愨;

紀曉嵐,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汪由敦,官至太子太傅、軍機大臣、吏部尚書;

劉統勛。官至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兵部、上書房總師傅等官職;

劉墉,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加太子少保;

陳宏謀,官至吏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職。

武將

富察·傅恆,國舅,官至侍衛內大臣保和殿大學士,一等忠勇公;

章佳·阿桂,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四川總督等;

鈕鈷祿·訥親,歷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

鈕祜祿·阿里袞,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

富察·明瑞,雲貴總督兼任兵部尚書,封一等誠嘉毅勇公。

拓展資料

乾隆(Emperor qianlong)是清高宗的年號,前後一共六十年,起止時間為公元1736年至1795年。在這期間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和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還進行《四庫全書》的編撰等。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出生,於1799年2月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Ⅸ 求乾隆朝的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其他一些擔任要職的大臣。

乾隆時期的重臣主要有以下一些(都是史料記載的真實的): 高斌乾隆十年授命協辦大學士,後官至文淵閣大學士。 嵇曾筠乾隆年間官位為文華殿大學士。 嵇璜,嵇曾筠之子,乾隆年間歷任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 王傑乾隆五十一年,命為軍機大臣兼上書房總師傅,次年拜東閣大學士。 傅恆乾隆年間累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劉統勛乾隆年間累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阿桂(阿貴)乾隆年間累官至武英閣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 和珅於乾隆四十九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兼步軍統領,乾隆五十二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兼步軍統領(屬軍機大臣)直至嘉慶四年獲罪被革職。 劉墉於乾隆五十年由吏部尚書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四年反而由協辦大學士降為侍郎閣學,直至嘉慶二年才被再授體仁閣大學士。 紀曉嵐乾隆年間任禮部尚書,至嘉慶十年正月被授協辦大學士。(電視劇中乾隆年間稱紀曉嵐為「紀大學士」是不正確的) 蔡新於乾隆四十八年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 程景伊乾隆乾隆三十八年任協辦大學士,四十四年授文淵閣大學士。 梁國治乾隆四十八年命協辦大學士,五十年晉授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於敏中乾隆二十五年任戶部侍郎兼軍機大臣,後就任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文淵閣領閣事先培植職。 英廉乾隆四十二年任協辦大學士,後尋授東閣大學士兼直隸總督。 彭元瑞乾隆五十五年任協辦大學士。 舒赫德乾隆年間官拜武英殿大學士。 劉綸乾隆授為協辦大學士,三十六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 來保乾隆十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十三年命為軍機大臣。 徐本乾隆元年授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三年授辦理軍機大臣。 陳宏謀乾隆二十八年奉調進京,歷任吏部尚書、工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