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清朝大學士是什麼職稱
官名來。唐代有宏文館學士、集賢自院學士,為掌文學著作之官,嘗以宰相兼領、知館、院事,稱大學士。宋沿之,對學士中資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位望益尊,乃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代設立軍機處,大學士職權為軍機大臣所代替,其稱僅作為榮銜,授予軍機大臣及內外各官資望特高者,為正一品。大學士皆以殿閣名入銜,明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和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並正五品,無定員;清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後,大學士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入銜,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文臣最高官位,漢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
㈡ 清朝的大學士是干什麼的
清朝沿用明代內閣制,但內閣的權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制。
南書房、軍機處的興起
康熙時,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被大部剝奪,決策多由南書房作出。康熙於大臣中簡任若干入值南書房,參與機務。但南書房不是正式機構,也不能行文或指揮其他衙門。
雍正時設「軍機處」,有軍機大臣三人至六人、軍機章京若幹人,成為權力中樞,皇帝的詔令多由軍機處發出。但有清一代,正式詔書等均由內閣擬出,臣下正式奏章也遞交內閣,所以內閣仍是清代名義上正式的宰相機構。
三殿三閣大學士
大學士的名稱前要改加殿、閣銜,數目為六人。最初明朝大學士共「四殿」、「兩閣」。四殿者,中極殿大學士(原為華蓋殿),建極殿大學士(原為謹身殿),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兩閣者,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清朝稱「中和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
保和殿大學士傅恆
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
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傅恆乾隆三十五年死後至清亡,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
在六個名號的大學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順序從高到低為: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後來變成: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當然並不一定要從體仁閣開始作為起步。
清代的殿閣大學士剛開始還有中和殿,其地位還在保和殿之上。有清一代授予中和殿大學士的也只有覺羅巴哈納、金之俊、圖海、巴泰四人。自康熙二十年圖海死後,至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未有人增補為中和殿大學士。撤中和殿後,增加體仁閣,形成三殿三閣對稱的局面。
大學士是可以空缺的,不一定要六個全授滿,而且從實際情況上看,四個大學士的情況最常見。
㈢ 清朝大學士紀曉嵐
紀曉嵐 紀氏遷獻後主要從事農業,由於原來家底厚,很快成為獻縣富戶, 但比較開明。某年,遇大災,流民甚多。紀氏舍糧放粥,招官怨被誣入獄,並令其自己出錢蓋牢房,鑿水井。水井鑿於縣城東門外,人稱紀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後紀氏銳意讀書仕進,成為書香門第。至明末,受到農民起義的打擊和清兵入關的變亂,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紀曉嵐的兩位伯曾祖避亂河間,城破被殺。但稍一安定,「便勤鉛槧,再理丹黃」(紀鈺碑文),讀書不輟。有據可考,自紀曉嵐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高祖紀坤,庠生,屢 紀曉嵐
試不第,有詩名,著有詩集《花王閣剩稿》。曾祖父紀鈺,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後入太學,才學曾受皇帝褒獎。祖父紀天申,監生,做過縣丞。父親紀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之學,著有《唐韻考》、 《杜律疏》 、《玉台新詠考異》等書。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紀曉嵐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庄。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雲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接著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丁父憂。服闋,即遷侍讀、侍講,晉升 吳湖帆題識紀曉嵐煙管拓片
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召還,授編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營十三年, 《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經、史、子、集四部。紀並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紀曉嵐
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 《四庫全書》的修成,對於搜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並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接著升為左都御史。 《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六十歲以後,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後,築墓崔爾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
編輯本段妻室
㈣ 清朝大學士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清初,置內三院大學士,順治十五年(1658),改內三院為內閣,置中和、保和、文華、武英版諸殿與東權閣、文淵閣大學士。嗣一度復內三院舊制。雍正九年(1731),置協辦大學士,乾隆十三年(1748)定製,置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官銜以保和、文華、武英三殿及體仁、文淵、東閣三閣為稱,其中保和殿大學士不常置,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清大學士官階:三殿三閣(保和殿 武英殿 文淵殿 體仁閣 文淵閣 東閣)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為文臣最高級,名為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清初有議政處制其權力,雍正年間置軍機處後,其職權被取代,但軍機大臣及內外官員之資望特重者仍授大學士,以示尊崇。
應是政治局常委
請採納
㈤ 清朝有幾個大學士
清朝的大學士來官職是沿用明朝之制自。清初在盛京(今沈陽)建都後,清太宗皇太極在天聰10年,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國史院、秘書院、弘文院,各置大學士一人,此為設立大學士之始。清朝入關後,順治15年改內三院為內閣,始有殿閣大學士。清初的大學士為五品,或以重臣兼領,或賜尚書、侍郎職銜以崇之。
乾隆13年,開始設三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三閣:東閣、文淵閣、體仁閣。每殿閣設大學士一員,正一品,其班位次序不以殿閣為序。從此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大學士都是清朝廷內的重臣擔任,參與軍國要政,可謂位重權高,當時被稱作清朝的宰相。誰若當了武英殿、文華殿或文淵閣等殿閣的大學士,那叫「入閣拜相」。
到了清朝後期,可以說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後,中國面臨內憂外患,戰事不斷,清朝廷內的軍機處軍機大臣們忙起來。慢慢地,清朝的軍國大事更依重軍機大臣,而大學士往往成了一種榮譽稱號。
㈥ 紀曉嵐是清朝的大學士嗎
是的。
姓紀名昀,字曉嵐,謚文達,世稱文達公,晚號石雲、春帆,河北滄州崔爾庄人(1724~1805)。乾隆19年中進士,又授為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因學識淵博為乾隆賞識。曾因為親家兩淮鹽運史廬見曾有罪受到株連被發配到新疆烏魯木齊,後召還,乾隆以土爾扈特歸還為題「考」他,命他為《四庫全書》總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時十年。次年擢升為兵部侍郎、左任都御史、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職務為大學士之副職,從一品),死後謚文達。紀曉嵐住於閱微草堂。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其後人整理有《文達公遺集》。其人除文才軒昂外,縱性放欲的個性在文字獄盛行的有清一代也非常有名。如
小橫香室主人在《清朝野史大觀》卷3中說:「公平生不穀食麵或偶爾食之,米則未曾上口也。飲時只豬肉十盤,熬茶一壺耳。」
采蘅之的《蟲鳴漫錄》卷2:「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昭槍在《嘯亭雜錄》卷10「(公)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孫靜庵的《棲霞閣野乘》:「河間紀文達公,為一代巨儒。幼時能於夜中見物,蓋其稟賦有獨絕常人人者。一日不御女,則膚欲裂,筋欲抽。嘗以編輯《四庫全書》,值宿內庭,數日未御女,兩睛暴赤,顴紅如火。純廟偶見之,大驚,詢問何疾,公以實對。上大笑,遂命宮女二名伴宿。編輯既竟,返宅休沐,上即以二宮女賜之。文達欣然,輒以此誇人,謂為『奉旨納妾』雲。」
魯迅論紀曉嵐及《閱微草堂筆記》(見《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二篇 《清之擬晉唐小說及其支流》)
《聊齋志異》風行逾百年,摹仿贊頌者眾,顧至紀昀而有微辭。
《閱微草堂筆記》雖「聊以遣日」之書,而立法甚嚴,舉其體要,則在尚質黜華,追蹤晉宋;自序雲,「緬昔作者如王仲任應仲遠引經據古,博辨宏通,陶淵明劉敬叔劉義慶簡淡數言,自然妙遠,誠不敢妄擬前修,然大旨期不乖於風教」(20)者,即此之謂。其軌范如是,故與《聊齋》之取法傳奇者途徑自殊,然較以晉宋人書,則《閱微》又過偏於論議。蓋不安於僅為小說,更欲有益人心,即與晉宋志怪精神,自然違隔;且末流加厲,易墮為報應因果之談也。
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
《灤陽消夏錄》方脫稿,即為書肆刊行,旋與《聊齋志異》峙立;《如是我聞》等繼之,行益廣。魯迅《聊齋志異》
㈦ 清朝有多少個大學士的職位
「大學士」出現於唐宋時期,開始時只是皇帝的秘書之職,到明清以後,成為實際上的內閣成員。
清代,大學士滿、漢各二人,正一品,掌鈞國政,贊詔命,厘憲典,議大禮、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實錄、史、志,充監修總裁官,經筵領講官,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春秋釋奠,攝行祭事。
清乾隆後,逐漸成型為「三殿三閣大學士」:
為「體仁閣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
從品級上講,大學士都一樣,均為正一品,實際地位會有些許差別。在裁撤中和殿大學士之後,諸殿閣大學士中,以保和殿為最尊貴,一般很少人能得到。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後,得到保和殿大學士的有傅恆,自傅恆乾隆三十五年死後至清亡,就再沒有人得到保和殿大學士。
在六個名號的大學士中,在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之前,其地位順序從高到低為: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後來變成: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體仁閣。大學士的遷轉也大多按從體仁閣至文華殿這樣的順序遷轉。
㈧ 清朝所有的大學士
我有電子書,《清朝職官年表》,PDF格式的,裡面有軍機大臣,大學士,各省總督,極其詳細,把你郵箱告訴我,發給你
㈨ 清朝大學士是什麼官
清朝大學士:滿、漢各二人,正一品,掌鈞國政,贊詔命,厘憲典,議大禮、大政,裁酌可否入告。修實錄、史、志,充監修總裁官,經筵領講官,會試充考試官,殿試充讀卷官,春秋釋奠,攝行祭事。
清朝初期沿襲明制,設四殿二閣,即保和殿、中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和東閣。但內閣受制於議政王大臣會議,只是轉達表章的機構,大學士並不入閣辦事。
乾隆年間改「中和殿大學士」為「體仁閣大學士」,成為「三殿三閣」,設滿漢大學士各二人,又有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作為替補。因前有議政王大臣會議制約,清內閣實際權力受到限制,後有軍機處,成為了當時名義上的百僚之長。
(9)大清紀大學士擴展閱讀
設內閣
明成祖始開內閣於文淵閣,延攬大學士入內閣,選翰林官解縉、胡廣、楊榮等入職文淵閣,參預機務,閣臣政務自此始,有人漸升為大學士,但品階只有正五品。仁宗增置謹身殿(後改建極殿)大學士,後大學士常以三孤兼任尚書,地位尊崇,為皇帝起草詔令,指導批答奏章,號稱輔臣。仁宣時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入閣,多所扶正,海內清平。
大學士中居首者,號稱首輔,其權最大,有票擬之權。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後,內閣權力急速發展,但首輔大學士的職權仍無法與以往的丞相相比。
㈩ 大清朝大學士紀大學士紀曉嵐是怎麼死的
嘉慶十年(1805),紀曉嵐老死於京城,享年82歲。生前他自撰輓聯:專「浮沉宦海如鷗屬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紀曉嵐死後,謚號「文達」,這是對他文學才能一種相當高的認可。江藩在《漢學師承記》中說他是一代通儒,「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然驟聞其語,近於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這就是說紀曉嵐不僅學識好,而且也是性情中人,幽默得也很在理。應該說,這一評價是基本上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