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讀《蘇東坡傳》概括蘇東坡人物形象
讀《蘇東坡傳》有感
合上書,這個偉大人物的形象又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一身白袍,身披白發,左手得意地 著銀色的鬍子,右手則秉筆疾書,一副飄飄欲仙之感。這便是我心中的蘇東坡,樂觀向上,自由自在,視錢權為身外之物。
蘇東坡,幼年時靠著生來就有的天賦與後天的勤奮考取了進士。壯年時,一身正氣的他義正言辭地批評當時的朝政,身懷遠大抱負。此時的他當然是最樂觀的,經常與詩人畫家飲酒創作,寫出了最好的《中秋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確,此前的蘇東坡像一匹放盪不羈的野馬,不知天高地厚。在第一次被捕後,終於變得老練。盡管已不像年輕時那樣精力十足,豪放耿直,卻也始終保持著樂觀。
出獄後,蘇東坡無比珍惜每一個田園時光,在黃州的蘇東坡務農,號稱東坡居士。他有一個農舍,前有菜圃果園,後可覽鄉野景色,可謂絕佳之地。蘇東坡也像農民一樣因旱而憂,因雨而樂。以至於後來在政治道路的最高峰上(也許是精神上最痛苦的時候)曾寫下: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跡欣然。
以求退隱,想反回農舍務農。
果然,他如願以償,遭到新任皇上的流放。蘇東坡卻認為:一聲只是一站一站地往前走,現在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這是由神靈早已定好的。既然無法改變,為何不欣賞這旅途中的美呢?蘇東坡把流放當成了一種旅遊。
在惠州,蘇東坡做美酒,求仙丹,還與朝雲蓋了一棟精緻的房子,如閑雲野鶴般,不亦樂乎。不論流浪到何處,身居何處,粗茶淡飯,只要有酒相伴,有筆隨身便可逍遙自在,飄飄欲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凡蘇東坡所到之地,均已因其書畫威望而聞名。而一生執筆之時至樂的蘇東坡給人留下思想上的豪放,心靈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
⑵ 蘇軾怎麼考中的公務員
幽默水滸-高俅傳
--------------------------------------------------------------------------------
宋哲宗年間,SARS橫行,死亡率高達99.999n+1%,由朝廷授權開封府緊急發出---第250號<關於預防非典型肺炎的全國衛生大普查的決定>的紅皮書,一旦發現有感冒,發燒,流鼻涕者一律當做一級傳染源隔離.一時間東京汴梁人人自危,萬人空巷.消息經報紙,布告,網路迅速發往全國.
時值在這談非色變的時候,卻有一人暗自竊喜,此人便是家住東京鏡花路水月弄胡塗社區13座B144號高俅.這高俅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當一個黑道老大,因此他5歲便在黑道上混,專搶女生的棒棒糖,10歲因為貪生怕死被老大打的面目全非.開除幫籍,16去收保護費被飯店老闆K成豬頭,17歲看<無間道>學人去當卧底,結果是慘不忍睹,18歲加入平生第一個有組織的幫派,連幫主帶幫兵共13人,混到自今還是個打不過人家,罵不過潑婦的小嘍羅,真是見著傷心聞著流淚.
前幾天,幫里的老大不幸得非典死了,臨死時留下遺言:幫里那位弟兄能夠在東門口賣餛飩的老張頭手裡收到一次保護費的話,就讓他當幫主,眾所周知,那個老張頭的老伴是太師蔡京第13小妾的嬤嬤的麻將腳,後台堅硬無比.
前年有個兄弟去收錢成了半身不遂,去年又有一個兄弟去收錢結果成了全身癱瘓,最慘的是今年幫主的兒子去收錢,結果自今下落不明.
高俅心想,餓死當小的,撐死膽大的,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我不犧牲一下肉體,看來是不行了,想完,高球匆匆跑回家來到浴室,三下五除二,把身上的衣服剝了個精光,心一橫咬牙跳入盛滿冷水的浴缸中,是值早春三月,屋外寒風刺骨,高球直凍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良久,高俅才從浴室里爬了出來,打著哆嗦,從卧室里翻出一件白衣服,又找出前任姘頭留下的過期口紅,顫抖的寫下了幾個字,便一頭栽倒在床上,
第二天,暈頭轉向的高俅晃晃悠悠的來到東門口去收保護費,那老張頭一看他身上的字再看他的那幅模樣,二話不說,連箱子帶錢都扔給了高俅,高俅那個得意啊,只可惜,嗓子啞了笑不出來,高球一路向總部走去,邊走邊想,人這一輩子啊,果然是一靠命,二靠運,三靠風水啊,四靠天時,看來我高球時來運轉了,真當高球得意忘形,想著以後當老大後的威風勁,突然從街角轉出兩個公差來,見高球這身打扮,再看他身上的字,不由分說,把高球鎖了就走,高俅仰天大喊冤枉,公差連忙從拿出口罩,堵在高球的口中,把他拉進了開封府.
開封府一把手,聽說抓了一個非典患者,不敢耽誤連忙帶上口罩升堂,高俅看見老爺連忙喊冤:大人我不是非典患者,不要抓我啊,
老爺一拍驚堂木怒道:好刁徒,你不非典誰非典,你看看你這副模樣再看看你身上,還感狡辯¡
高俅低頭一看身上,不禁涼了半截,原來高俅為了恐嚇賣餛飩的老張,在衣服上寫上我是非典我怕誰.
老爺道:來人哪,把這刁徒關到大牢隔離審查三個月,退堂!
三個月後,醫療報告得出,高俅並沒有得非典,但是因為妨礙公眾安全罪,被判加刑6個月.高俅在獄中百無聊賴,踢球為樂,獄中空間狹小,正是練習盤帶的好地方,倒被高球無意中練出了一手盤帶的好技術.
這天,獄中舉行一場足球賽.高俅表現神勇,一個人狂帶連過10人的表現,正好被來視察的端王看見,端王酷愛足球見高俅如此技術,連忙招入王府,高俅做了十多年的小嘍羅自然對厚黑學,了如指掌,在王府內部的比賽中,頻頻送出妙傳,端王連連進球,端王踢球技術極差,平時少有進球,如今每場比賽都當上了最佳射手,大為過癮,至此端王對高俅更是恩寵萬分.
話說大宋皇朝的總裁宋哲宗,酷愛吃懇德雞,結果誤中禽流感.不出三天就一命嗚呼了,因為他沒有留下兒子,所以經各位大臣組成董事會決定,讓體育協會兼書畫協會的主席趙佶出任總裁,是為徽宗.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高俅自從老大當了國家的NO1後,每天更是小心侍奉,這一日徽宗叫來高俅道:小高啊,我有心提拔你,只可惜你出生不好,資歷不夠.
高俅連忙道:老闆我可是貧下中農出生啊,我還有家裡蹲大學的雙碩士學位的.
徽宗道:你別急,事在人為嘛,什麼事情都要講究程序,明天公務員考試你去參加吧,我一定會照著你的.
第二天,高俅考試結束,徽宗問主考蘇軾,:小高考得怎麼樣啊¡
蘇軾道:考了第一,徽宗點點頭.
蘇軾又道:不過是倒數第一.
徽宗道:我們選人才,不能從成績上來考量,而應該從品行上來審查,像這個小高啊,我最清楚了,他既然不通文墨就讓他管兵馬去好了,對於這個同志我還是很放心的...........
如此,高俅連升18級,一躍成為國防部部長.開始了他禍國殃民的生涯.
⑶ 蘇軾面對荷盡菊殘的蕭條景象用什麼提醒提醒友人秋天也有碩士碩果累累成熟豐收
贈劉景文 / 冬景
[ 宋 ]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版橘綠時。權
蘇軾面對荷盡菊殘的蕭條景象,用「橙黃橘綠」來提醒有人秋天也有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困難只是一時,千萬不能意志消沉。
⑷ 蘇東坡傳哪個版本好
張振玉,是台灣大學教授。是林語堂《蘇東坡傳》的(原著是英文)翻譯者。公正地說,林語堂之傳記重在寫蘇東坡之神,全書十幾萬字,由於是向外國讀者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難免過於藝術化;而李一冰的東坡傳記,大多以蘇東坡的文章詩詞自述生平,而較少摻進個人主觀的意見和看法,更真實,歷史感更強,學術性較強,也是比較全面地還原了蘇東坡的一生。
著名蘇東坡研究者、台灣李一冰教授歷時八年完成了史詩性的巨著——蘇東坡傳,全書有60萬字,文字典雅雍容,觀點新穎犀利,考證引用巨細無遺,引用資料多達數百種。不同於林語堂浮光掠影介紹東坡性情和藝術的《蘇東坡傳》,本書對蘇東坡一生展現的更立體、全面,可謂是和北宋王朝之獨一無二的信史。
本書十之八九取材自東坡詩詞,參照其他文獻資料,勾勒出他一生不平凡的際遇。以詩人少有的人生經歷,與其心血結晶的詩作相印證,使一個活生生的蘇東坡躍然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錄部分論述如下:
——從來文人都不適於從政,搞政治的人,首重實際利害,而文人只管發揮自己的理想,做官的人要用傳統的典常來約束一切;而文人則重視自由意志的考量,不屑規例。蘇軾生有極為堅強的個性,其不適於從政,尤其如操持中書省這樣需要最高幕僚技術的實際政務,就處處露出破綻來了。
——蘇軾是個文人氣質非常濃厚的人,而官僚與文人,卻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人物。官僚重視利害,文人耽於想像;政治離不開權術,需要客觀冷靜,而文人則一腔熱情,但求發泄。官僚必然看不起文人,所以朔派領袖劉摯,曾告誡他家子弟道:士當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人須有所不為而後才能有為,這是一個自由人所必須具有的品格。與一個過度世俗化的人
不同,蘇東坡不追求利祿,不在意世俗的榮辱,他只堅持他的價值觀念和精神的自由。忠於自
己觀念的人,不肯苟與人同,才能「撿盡寒枝不肯棲」,在一片諾諾聲中,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余秋雨對李一冰《蘇東坡傳》的評價:「是文字較為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
【個人意見:學術傑作】
【閱讀意見:先看李一冰的《蘇東坡傳》,這是對蘇東坡的正解,再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是林語堂對蘇東坡的一家之言和個人理解,這樣就能分辨出歷史上真實的蘇東坡與名家、知識分子和世人眼裡的蘇東坡之間的差別】
附蘇東坡詩作(蘇東坡的詩充滿哲理)
蘇軾《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譯文:
如果說琴聲是從琴上發出來的,那麼放在匣子中的琴為什麼發不出聲音呢?
如果說琴聲來自彈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聽呢?
系統哲理:
所以,說琴聲在指頭上,是主觀唯心主義;說琴聲在琴上,是機械唯物主義。琴聲既來源於琴,琴是琴聲產生的客觀條件;又來源於彈琴的手指(手指聽命於富有意蘊和樂感的心靈),傳遞心靈的手指是產生琴聲的主觀條件。
琴與手指對於琴聲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並不是說,琴與手指對於琴聲的作用是平分秋色的。不同的條件下,它們的作用是有區別的。面對同樣的客觀事物,審美修養高的人更容易發現它的美的屬性,並與之感應、交流,從而產生美。當然,客觀事物所具備的審美性質、屬性、條件越豐富,也越能與人的心靈統一而產生美。
可見,琴聲是主客觀的統一,是主觀意識和客觀事物相互作用發生的感應與交流。
⑸ 蘇軾被貶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哪些影響
貶謫對蘇軾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
縱觀蘇軾一生,宦海沉浮,變幻莫測,但他卻能處之泰然,胸懷坦盪,在逆境中更能閃現璀璨的光芒,實為難得。而他超然、坦盪人格的形成,內容豐富、頗具特色詩歌的大量創作,可以說與他遭受貶謫,身心得到歷練密切相關。故研究貶謫對蘇軾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蘇軾獨特的人格魅力、人生領悟及其詩歌創作。
一、貶謫對蘇軾性情愛好的影響
蘇軾少時即「奮厲有當世志」,仰慕東漢剛直的名士范滂,21歲便高中進士,踏上仕途,對北宋王朝太平景象背後潛伏的一系列內外危機有深刻的認識,提出課百官、安萬民、厚貨材、訓兵革的改革措施。他從不「隨人」,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見解來決定自己的言語行動。出仕之初,正值王安時變法,蘇軾從當時的實際情況考慮,不同意王安石的一些措施,因而被放外任。後來,朝廷御史台有人居心不良,羅織罪名,誣陷他以詩訕謗朝廷,被捕入獄,是為「烏台詩案」。出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後哲宗即位,高太後臨政,蘇軾因屬「舊黨」而被召回朝廷,官至中書舍人,但因其在貶謫期問了解到新法的許多好處,不同意司馬光等人盡廢新法的主張,於是又被外放,歷任定州、杭州、揚州等地知州。高太後死後,哲宗親政,「新黨」重新執政,蘇軾再次遭到迫害,先貶惠州,繼而被貶瓊州(今海南島)。可以說,在「烏台詩案」前,蘇軾基本上是比較單純的儒家人格和書生人格,這一時期他思治天下,探詢人生,雖然萌動著新的因素,但並未有所突破。而蘇軾那種隨遇而安、通脫坦盪的性情心態是在貶謫期問因生活困苦、處世艱難、身心得到歷練後才最終形成的。
在貶黃州、惠州、瓊州期間,生活尤其艱難,但也正是在這種艱難環境中才使得蘇軾性情變得更加通脫和坦盪。初到黃州,蘇軾貧病交加,窮困潦倒。他兩次說自己「窮到骨」,在給友人的信件中也多次說到自己右目病篤,卧病半年,並「杜門齋僧,百想灰滅。」特別是被貶嶺南時生活尤其窘迫。在惠州條件委實艱苦,除了從朝廷一直延伸到地方無所不在的壓力(屢次搬進又遷出合江樓)外,年老多病、物質生活的睏乏、嶺南地區相對落後的人文環境以及流行的瘴癘等等,都在威脅他的生存。他的《和陶貧士》雲其生活窘迫:「豈知江海上,落英亦可餐。典衣作重陽,徂歲慘將寒。無衣粟我膚,無酒我顏。貧居真可嘆,二事長相關。」詩人垂老貶謫,流落江海,衣食困窘,飢餐落英。又有《和陶歲暮作和張常侍》雲其欲以米釀酒,米亦竭,以無酒為嘆。可見其生活相當窘困,溫飽已成問題。特別是貶到海南時,生活條件更加惡劣,東坡給友人的信中說到:「此間食無肉,病無葯,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耳。」其惡劣程度可見一斑。除此外還年老多病,在儋州作《縱筆》有「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須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收稿日期:2009—07—08作者簡介:王曉暖(1971一),男,福建尤溪人,三明學院生態文化研究中心,碩士,中學高級教師。第5期王曉暖:貶謫對蘇軾及其詩歌創作的影響??北船不到來如珠,醉飽蕭條半月無。明日東家當祭灶,只雞斗酒定脂吾。」這些都充分表現出蘇軾在貶謫期間生活貧病交迫的處境。
面對困境,東坡並未因此而消沉,他給人印象最深刻之處莫過於他的善處逆境。如到黃州後,他寄居定惠院,至全家遷居至臨皋亭時,大有生活飢寒之憂,只好痛自節儉。後書生馬正卿替他向官府請得一塊數十畝的荒地,他便親自耕種,植了些粳稻棗粟之類,以此來稍濟困窘。這塊地便是「東坡」。這時候自稱「東坡居士」的蘇軾已過上「躬耕」的生活了,對於如何開荒種植已有些經驗和合理安排,他時常和老農交流。然而,蘇軾又決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民,縱觀《東坡八首》,其基本情調是一種恬淡的愉悅,沒有感傷,沒有抱怨,更沒有哀愁,倒是從勞動中獲得了一些過去不懂的知識和前所未有的感受,不矯情,而是發自內心,所以才那樣純朴和清新。在久旱逢雨或農忙來臨時,他總是帶著一種欣喜的心情來描述:「昨夜南山雲,雨到一犁外。泫然尋故瀆,知我理荒薈。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獨在。雪芽何時動,春鳩行可膾。」細膩與爽朗和諧地融為一體。這些清新而充實的詩句,既沒有陶潛詩「悠然見南山」的道家氣,也沒有王維詩「空山不見人」的禪家味,而是既執著於現實又超越現實,蘇軾不但對現實孜孜以求,對生命深情熱愛,又能擺脫世俗的偏見,從現實生活中去感悟生命本體的存在。在蘇軾看來,這種勞動既不同於一般道家的歸隱田園式,也不同於儒家落魄潦倒時不得已而為之的局促人生,而是一種安時初順、任其自然的人生經歷,脫離世俗功利和肉體痛苦的生命活動,因此初步具有了形上本體的意義,為他在嶺南時期審美的人生境界開辟了途徑。
除了自己借地親自躬耕以解決物質生活困境外,更重要的是要身體健康、精神樂觀,而其方法就是修身養氣、參悟佛理。到黃州的當年,他就給人寫信說,借了天慶觀的道堂三間,准備冬至後入室,閉關修煉四十九日。(《答秦太虛七首》之四)同時又說「閑居未免看書,惟佛經以道日。」當時佛教界最為興盛的為禪宗,蘇軾在禪門被歸為臨濟宗黃龍派的弟子,其實他與雲門宗甚至禪宗以外的僧人也頗有交往。雖他接觸佛、道不始於貶謫時期,但貶謫生活確實加深了他在這方面的修養,對他的心理調適很有幫助。創作了許多用佛禪語入詩的詩,講述佛禪道理。如「區區欲右行,不救風輪左」及「何處低頭不見我,四方同此水中天。」里的「風輪」、「水天」皆為《楞嚴經》里的詞。還與長老、道士交好,從《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和郭功甫韻送芝道人游隱靜》等詩篇中可看出他與長老、道士時常往訪,共同悟道。特別是在惠州、海南時,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使得他對佛老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佛教關於生命空虛的學說來自脫於痛苦,保持理智的清醒,而使人生富有詩意;又以道教的長生久視之術來佐助養生,並返視生命的本源,自覺守護高貴、純潔的人格。這就很好理解他為什麼那麼追企陶淵明的人生和詩歌境界了。他創作了大量的和陶詩,共100多首,原希望盡和其詩乃已耳,用黃庭堅話來說就是「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如《和陶貧士》、《和陶還舊居》、《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歸園田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止酒》、《和陶勸農六首》等等。總的看來,蘇軾處於逆境中生活窘迫等與淵明有許多相似之處,其和陶之作,讓我們看到了他對陶淵明人生和詩歌境界的嚮往,在和陶詩中也得到了許多安慰,使自己在逆境中能更好地保持高貴、純潔的人格。
貶謫期間,生活閑適,心中抱負無法實現,只好飲酒自娛。蘇軾對酒的熱愛與陶潛、阮籍有相似之處。從他的詩篇中經常看到他常使自己沉浸在醉意中:「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還常常獨自飲酒:「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尊。」詩人雖灑脫,但從另一方面也讓我們看到了他的孤獨和寂寥:「起舞三人漫相屬,停杯一問終無言。」他還自己釀酒,在黃州學會釀蜜酒後他寫道:「撥雪披雲得乳泓,蜜蜂又欲醉先生。稻垂麥仰陰陽足,器沽泉新表裡清。曉日著顏紅有暈,春風人髓散無聲。人間真一東坡老,與作青州從事名。」由於蘇軾飲酒過多,病情加重,蘇轍勸他止酒,故有「從今東坡室,不立杜康祀。」不久他又喝起來了,並且自釀「天冬門」酒,漉酒的時候競一邊漉一邊品嘗,結果大醉一場。總的看來,酒是蘇軾不可或缺的伴侶。
總之,正因艱苦的貶謫生活使得蘇軾的性情漸趨通脫曠達,「幽懷」破散,不再汲汲於世俗功利和恪守傳統的價值標准。他融匯了儒、道、佛三家,創造出了新的生活方式,吸取了儒家的執著於現實的一面,揚棄了其追求功利的一面;吸取了道家通脫曠達、追求心靈自由的一面,揚棄了其懶散無為的一面;吸收了佛教的感悟人生、追求心靈超脫的一面,揚棄了否定人生的一面。於是,蘇軾就這樣一步步地從現實人生走向審美人生,把現實人生的苦·98·凱里學院學報第27卷難化解於無形,不走向矯情的寂滅,而是對苦難人生領之如怡,最終走向生命的完成。
二、貶謫對蘇軾詩歌表現內容、創作手法的影響
首先,貶謫給了蘇軾游歷山河、名勝古跡及其了解、融入各地風俗民情的機會,使他在感慨身世沉浮、山河秀美的同時,留下了許多題材豐富、體裁多樣的詩篇。
在去貶所的途中,他一邊游歷一邊留下抒懷之作。如初次貶謫到黃州的途中暮宿淮南村時有《過淮》篇,抒發了「黃州在何許,想像雲夢澤。吾生如寄耳,初不擇所適」的感慨,對於未來不可預測的茫然感油然而生。在游凈居寺時,競有「願從二聖往,一洗千劫非」的想法,過春風嶺時見梅花,在描寫「的喋梅花草棘間」後,便抒發「何人把酒慰深幽,開自無聊落更愁」的感慨,以幽獨的梅花來自況。後在貶惠州、海南等地時,其途經之作就更為豐富了。過慈湖夾有「卧看落月橫千丈,起喚清風得半帆。且並水村欹側過,人間何處不峻岩」的感覺,這與作者當時累遭貶謫,歷經艱險相符合。經湖口時有《壺中九華詩》雲:「清溪電轉失雲峰,夢里猶驚翠掃空。」見異石而思故鄉,自念孤絕,反說「念卧仇池太孤絕,百金歸買碧玲瓏」。足見其超脫之處,但蘇軾在旅途中心情基調仍是比較憂郁的,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使他無法完全超越出來。如過南康時看到長湖「蕭條萬象疏」,發出了「許國心猶在,康時術已虛。岷峨家萬里,投老得歸無」的感慨,年迫桑榆,卻無匡時之術,退歸故里的想法油然而生。這種通過外界事物來抒發感慨之作在這段游歷問屢屢可見,但是憂郁的感嘆,及感慨身世飄零終是無用也是無奈的,雖有像「惶恐灘」那樣險惡的環境,但終將振作,使自己有更好的心態來面對險境。在過大庾嶺時有「一念失垢後,身心洞清凈。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以此來激勵自己。總的看來,在去貶所的途中,蘇軾游歷山河、古跡,更加看清現實、倍感身世飄零,最終以詩人的獨特表現手法使之付諸筆端。
到達貶所後,向他展開的是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以罪臣的身份到達貶所,是要一直當百姓下去還是有所展機,不得而知。蘇軾是以頗為復雜的心情去面對的,但對生活的熱愛也使得他很快就可以融入到新生活中去,使內心漸趨平靜,用超然的態度去面對,創作了許多表現當地物產、風貌的詩篇。初到黃州時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開始喜歡當地的物產、生活。到惠州時感覺更為親切:「彷彿曾游豈夢中,欣然雞犬識新豐。吏民驚怪坐何事,父老相攜迎此翁??嶺南萬戶皆春色,會有幽人客寓公。」一路行來,途中不斷有人向他介紹惠州的風土人情之美,到達惠州又有官民的歡迎,使他覺得放佛找到了歸宿。嶺南有豐富的物產,蘇軾在此品嘗了因博得貴妃一笑而聞名的荔枝。「海山仙人絳羅襦,紅紗中單白玉膚。不須更待妃子笑,風骨自是傾城姝。不知天公有意無,遣此尤物生海隅。」吃荔枝也吃出另一番興致,荔枝在其筆下是多麼的美麗而高潔,其「厚味」和「高格」正是蘇軾的人格像喻,遠離朝廷、沒有風霜打擊的南方,才是蘇軾真正的歸宿之地。在生活閑暇之餘,自然時常到周圍閑步,觀賞周圍的景色。如《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有「參差玉宇飛木末,繚繞香煙來月下。江雲有態清白媚,竹露無聲浩如瀉。已驚弱柳萬絲垂,尚有殘梅一枝亞」。春意濃濃,詩人雖擔心歡意年年謝,想「閉門謝客對妻子」,但也不得不被這濃濃的春意所吸引。特別是描寫雨後四望亭的情景雲:「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拄杖閑挑菜,鞦韆不見人。殷勤木芍葯,獨自殿餘村。」將春末夏初、雨後天晴的景象描寫得真切如繪,頗具韻昧。
(具體請下載)
⑹ 蘇軾研究方面的研究生大學哪個較好!!!
廈門大學的文學研究是比較厲害的
至少復旦大學的科學研究比較厲害
同時廈門大學的文學研究在國內比較出名的
國內一大批文學巨匠都出自廈門大學
現在廈門大學聚集了國內大部分的文學研究大師
所以我認為廈門大學比較好
但是廈門大學的考取幾率還是比較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