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宋朝的官職名稱及官位排名
秦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管行政、太尉管軍事、御史大夫管監察和秘書工作。漢朝大體上沿襲秦制稱為三公,下設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務,後世又演變為三省六部制。三省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宋代中書省職權擴大,同樞密院分掌文武大權,門下、尚書省遂廢。明代內閣為最高政務機構,內閣大臣稱為輔臣,首席稱首輔(即宰相)。清代有軍機處,王、公、尚書等為軍機大臣,掌握政府大權。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事;禮部,管典禮、科學、學校等事;兵部,管軍事;刑部,管司法刑獄;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長官為尚書,副職為侍郎。下設郎中,副職稱員外郎,下屬官員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九寺即九卿之官署。漢以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謂之九寺大卿。歷代略有變動,迄於清皆因之。
(1)光祿寺:掌宮廷宿衛及侍從,北齊以後掌膳食帳幕,唐以後始專司膳。
(2)太僕寺:掌輿馬畜牧之事,北齊始曰太僕寺,清光緒改革官制時並入陸軍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漢改太常,掌宗廟禮儀,至北齊始有太常寺,清末廢。
(4)宗正寺:明清為宗人府,掌天子宗族事。
(5)大理寺:掌刑獄案件審理,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清為大理院。
(6)衛尉寺:掌門衛屯兵,北齊改為衛尉寺,隋改為軍器儀仗、帳幕之類,明廢,清有鑾儀衛。
(7)鴻臚寺:秦曰典客,漢改大鴻臚,掌贊導相禮。鴻,聲也,臚,傳也,傳聲贊導,故曰鴻臚。至北齊曰鴻臚寺,清未廢。
(8)少府寺:掌山澤之事,後又掌宮中服飾衣物、寶貨珍貴之物,隋改為監,歷代因之,明始廢。
(9)太府寺:即大司農,掌錢谷金帛諸貨幣。
此外,中央還設有專門機構和官員,負責管理圖書、編修歷史、制定歷法等工作。如司馬遷、張衡曾任太史令。高啟為翰林國史編修等。
清分九品,每品有正、從之分,共十八級
丞相(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長官)
正一品——(文)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武)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文)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總督、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左都御史。(武)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文)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文)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將。
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參將。
從三品——(文)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武)游擊。
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僕寺少卿、各省道員。(武)都司。
從四品——(文)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武)城門領
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武)守備。
從五品——(文)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各部員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文)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武)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武)部千總。
正七品——(文)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帖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縣長、各府學教授。(武)把總。
從七品——(文)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文)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帖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武)外委千總。
從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武)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筆帖式、縣主薄。(武)外委把總。
從九品——(文)翰林院侍詔、邢部司獄、州吏目、巡檢。(武)額外外委。
未入流——(文)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未入流)。
Ⅱ 宋朝時內閣大學士的地位如何
宋代沒有內閣,只有政府、台諫
Ⅲ 內閣大學士是哪個朝代的官職
大學士這個名復稱首創是制在唐朝,但加上內閣大學士這個稱號則是明朝所創,具體資料如下,希望對樓主有幫助,謝謝!唐代有宏文館學士、集賢院學士,為掌文學著作之官,嘗以宰相兼領、知館、院事,稱大學士。宋沿之,對學士中資望特高者,加『大』字。及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2年)廢丞相及中書省,十五年仿宋制設大學士,以為皇帝顧問。成祖即位後,以侍講、侍讀學士等翰林官參預機務,入內閣,至明中葉,遂以大學士為內閣長官,替皇帝起草詔令,批條奏章,商承政務,其本身官階在尚書、侍郎下,但實權甚重。稍後,以尚書、侍郎入閣辦事,兼大學士,加官至於一品,位望益尊,乃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代設立軍機處,大學士職權為軍機大臣所代替,其稱僅作為榮銜,授予軍機大臣及內外各官資望特高者,為正一品。大學士皆以殿閣名入銜,明有中極、建極、文華、武英等殿和文淵閣、東閣大學士,並正五品,無定員;清隆十年(公元1745年)以後,大學士專以三殿(保和、文華、武英)三閣(文淵、體仁、東閣)入銜,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文臣最高官位,漢人一般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對內閣大學士和協辦大學士通常都稱為「中堂」。
Ⅳ 宋代大學士幾品
大學士原本不是復官職,而制類似於現在的學位。因為中國歷史上中後期以科舉取官,所以當官的(特別是大官)總要顯示一下自己的學問水平高,而大學士就是最高學位。比如宋朝的宰相同時也是大學士,包拯就是龍圖閣大學士。
後來到了明清時期,大學士不再是「學位」了,而是專門賦予那些進入最高決策機構——內閣和清朝的軍機處——的大臣的頭銜,實際上就是最大的官銜。比如電視里就稱劉墉和紀曉嵐為大學士。
至於宰相,它是泛指中國歷朝歷代的最高官銜,不是實際的官職名稱。它包括漢朝的丞相、唐朝的三省長官、宋朝的樞密使以及明清的大學士。所以大學士在明清時期就是宰相。比如所謂的「宰相劉羅鍋」。
Ⅳ 明朝的內閣首府和宋朝的宰相相比,哪個官職更大
內閣首輔,即首席內閣大學士。在明代,首輔是明代對內閣大學士中位居第一者的尊稱,是與內閣」次輔「、」群輔「相對而言的概念,這種稱呼大致出現於明英宗天順年間。嘉靖、隆慶與萬曆初年,首輔、次輔界限嚴格,首輔之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擬權,次輔不敢與之抗衡,代表人物有楊廷和、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
權傾一時
最晚到嘉靖時,內閣班次已經列於六部之前,在閣、部之爭中佔得上風 ,同時宦官的勢力也受到排斥,」閣權始專「。也正是從明世宗即位起,內閣首輔在朝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權勢更重。
隨著內閣首輔地位的提升,閣臣之間圍繞首輔位置的傾軋爭奪也愈演愈烈。嘉靖一朝,首輔先後有楊一清、張璁、李時、夏言、翟鑾、嚴嵩、徐階等。明穆宗時,首輔有李春芳、高拱等。其中,在夏言與嚴嵩、嚴嵩與徐階、徐階與高拱之間都存在激烈的黨爭。明神宗登基之初,張居正擊敗高拱、升任首輔,並利用難得的政治機遇推行改革(見張居正改革),使得明朝統治一度出現振興跡象,張居正本人也成為明代歷史上權勢最重的內閣首輔。
首輔權衰
張居正死後,包括考成法在內的大部分新政被廢除。直到明亡,內閣大臣大都碌碌無為,浮沉守位,沒有再出現此前一類」權臣「。明神宗在張居正死後的首輔有王家屏、趙志皋、葉向高、方從哲等
[20] ,處於皇帝怠政時期,往往只能通過票擬與皇帝進行文字聯絡,長期不能見面。
天啟年間,閹黨權盛,阿附魏忠賢的魏廣微為了獲取更大權力,通過魏忠賢嘗試分割了內閣首輔韓爌的部分票擬權。不過,方誌遠認為在顧秉謙擔任內閣首輔後,首輔「主批紅」的權力應該得到了恢復,但諷刺的是,其原因恰恰在於顧秉謙也是閹黨分子,主票擬不過便利了他為魏忠賢服務。崇禎時,內閣首輔頻繁更換,多至十餘人。在此期間,倪元珙再次提出分割票擬權,獲得明思宗首肯。然而,崇禎一朝仍出現了周延儒、溫體仁這樣的權奸首輔。
清代,首輔被作為對」領班軍機大臣「的稱呼,一般而言不再存在」內閣首輔「的概念。
首輔職權
在明代,一般而言,內閣首輔指大學士中入閣最早、資歷最深、加官最高者,而此人通常又最受皇帝信任,擁有相對重要的職權、地位。
其一,票擬權。票擬權起初並非由內閣輔臣獨享,更不為首席內閣大學士壟斷。但後來,票擬權逐漸專歸於內閣,在內閣之中又由內閣首輔執筆主稿,首輔委託則其他閣臣可以執筆。嘉靖以後,首輔趨於專斷票擬,不僅主稿,而且不容其他閣臣置喙。一方面,首輔極力維護其「主票擬」的地位;另一方面,其他閣臣一旦受命與首輔共主票擬,則意味著他將取而代之。此後,首輔的票擬權在天啟、崇禎年間,先後受到過魏廣微和倪元珙上書的沖擊,但大體維持了下來。
其二,對六部的影響。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在事實上控制了六部,張居正還試圖通過」考成法「使這種控制正規化。
其三,位次。隨著地位的提升,閣臣常擁有各部尚書的兼銜,但地位起初與六部的實任尚書不可同日而語,其後則慢慢反超,科舉讀卷時的次第反映出了這種微妙的變化。 內閣首輔一般官以「少師太子太師兼吏部尚書」,位列文臣之首。
此外,也有學者討論內閣首輔的「封還執奏」權(封駁權),不過學界一般把封還執奏視作內閣整體的權力,其對於內閣首輔的專屬性似不明顯。
內閣首輔的實際職權因人、因時而異,行使職權的效果也是如此。由於內閣在制度上只承擔秘書、顧問工作而不能指揮六部等行政機構,也無監督百官執行之權,甚至被視作臨時機構,又由於宦官批紅權的牽制,故包括內閣首輔在內的內閣大學士最多隻有」准宰相「的性質,並非真正的宰相。
Ⅵ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什麼官
古代內閣大學士相當於現代的總理,副總理。
內閣學士,清代官職,為內閣大學士的屬官。其員額於康熙十二年(1673)後定為滿洲六人、漢族四人,其品級於雍正八年(1730)以後定為從二品,一度兼禮部侍郎銜。
清朝內閣的主要官員定為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均為從一品;學士滿六人,漢四人,均為從二品。
內閣大學士自定為正一品後,遂成為有清一代最高的官員,猶如歷代的宰相,地位極為尊崇。每一大學士均有殿閣頭銜,如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等,被尊稱為「中堂」。
(6)宋朝內閣大學士排名擴展閱讀:
內閣大學士位高權重:
隨著內閣權力的不斷增大,內閣成為一個重要的部門,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內閣大學士開始由尚書擔任,而這些尚書有的還擔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階為正一品,
於是六部尚書有事只好請示內閣大學士,這就使他們實際上成為內閣的下屬,等於又恢復了中書省統率六部的舊制。
後來內閣大學士又按地位高低順序,分為首輔、次輔、群輔,首輔「,內閣便有了宰相化的發展傾向,個別內閣輔臣的權力也像以前的丞相那麼大了,於是相繼出現了像夏言、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沒有丞相之名卻有丞相之權的「權相」。
Ⅶ 大明朝最厲害的內閣首輔有幾人分別是誰呢
大明朝最厲害的內閣首輔: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
其實,如果單純評價誰最厲害,這個毫無疑問嚴嵩最厲害。
說到這,有些人就不服氣啦,要問個為什麼?
因為評價誰更厲害的話,是非常簡單的。只是從這些人擔任內閣首輔,也就是俗話說的宰相的時間就能判斷出來。
嚴嵩在位時間足足有14年,並且在治國方面他還沒有什麼出眾的才能。
然後再說高拱。
其實,在徐階之後,還有一位內閣首輔,叫李春芳。但是,這個李春芳碌碌無為,凡事都被高拱壓制,幹了幾年就自己退休了。而實際上,高拱在這一期間,就已經掌握首輔的權利了。
但是高拱這個人囂張跋扈,掌權後就開始打擊排除異己,等他真正當上了內閣首輔,就更加囂張。一起崛起的同僚、從龍之臣都被他一一排擠、打壓。
最後,高拱當上內閣首輔才一年,就被張居正給拉下馬了。據說是張居正勾結太監馮保和李太後,將他拿下,但都不重要了。
Ⅷ 北宋的大學士是什麼級別的官
北宋的「龍圖閣大學士」是一個藝術作品中虛構的官職,歷史上實際並不存在。
內閣大學士始建於明朝 ,北宋沒有殿閣大學士 。
大學士沒有品級,為輔助皇帝的高級秘書官。 又稱內閣大學士、殿閣大學士等,也有協辦大學士。 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